教师日常教学能力测试及其启示_一元一次方程论文

教师教学常规能力测试及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能力测试论文,常规论文,启示论文,教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为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江苏省南京市教学研究室于2009年底开展了中考学科的教师教学能力测试工作。本次测试活动主要是促进教师常态下的备课研究,发现教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相应问题的措施,为下阶段推进教学研究工作提供依据。

笔者有幸参与了七年级数学教师教学常规能力测试的阅卷工作。现结合试卷、教师答题情况及教学启示谈谈自己的认识与思考,供大家参考。

一、测试试题回放

七年级数学教师测试试卷选取的是苏科版课标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一元一次方程4.1从问题到方程(第2课时)的教学内容。全卷共四大题、12小题,总分为100分。参加测试教师只能带“数学课标”、蓝或黑色水笔及画图工具等,考试采用闭卷方式,测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试卷

一、教学目标制定(20分)

根据“课标”要求、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制订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并简要说明你制定上述教学目标的理由。

1.教学目标。

2.制定上述教学目标的理由。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25分)

简要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并阐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思路与方法。

1.重点。

2.难点。

3.围绕某一重点阐明突出重点的思路和方法。

4.突破难点的思路和方法。

三、试题编制(25分)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学情,按要求编制形成性测试题,并写出参考答案和命题意图。

1.编制1道选择题。考查概念理解,难度标准为容易题。

2.编制1道填空题。考查知识与技能,难度标准为较容易题。

3.编制1道主观题。考查简单应用,难度标准为中等题。

4.在上面第3题的基础上,进行变化或变式,使本题的难度标准为较难题,并体现一定的开放性和内在联系。

四、问题诊断及矫正(30分)

1.(上一课时课本练一练第3题)据资料,海拔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0.6℃。现测得某山山脚下的气温为15.2℃,山顶的气温为12.4℃。如果设这座山高为xm,那么可得方程______。

某位同学的错误答案为:12.4+0.6x=15.2。结合这位同学的答案,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正确的答案。

(2)解剖学生在解答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错误类型,从教与学两方面分析原因。

(3)写出矫正思路和方法。

2.根据你自己的教学实践,写出一个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内容时容易出现的问题(错误)。请你对这个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同时针对学生错囚提出你的矫正方法。

(1)学生问题(错误)。

(2)问题(错误)原因。

(3)矫正方法。

(二)简析

本次测试试卷重点关注了教师教学基本能力的考查,选取的考查内容是所在学期已经学习的内容。从教学目标制定及理由阐述;教学重难点的确定及理由阐述;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学情,按要求编制形成性测试题,并写出参考答案和命题意图;问题诊断及矫正等四个方面设计问题。

其中,第一、二大题是关注教师平时备课过程中对教材的认识与研究情况;第三、四大题是对教师的试题研究,及平时教学过程中对教材、学生的观察、发现、思考、积累等方面的考查。

作为考查教师教学常规能力的试卷,本卷具有公平性、全面性、适度性及层次性。从考试结果看:绝大多数教师能达到命题者的预设,但有少数教师对“课标”、教材、学生等的研究与积累尚显不足。

二、试题解答简析

笔者将从优秀答卷与点评、不足答卷与点评、教学建议等几个方面,对本次测试情况加以简析。

(一)优秀答卷与点评

案例1 (第一大题第1题)

知识与技能目标:①经历从问题到方程的过程,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概念;②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过程与方法目标:①初步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分析问题;②初步形成从问题到方程的一些基本策略:审题,分析数量关系;找相等关系;列方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经历从问题到方程,感受数学与自然的密切关系;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点评 这位教师撰写的教学目标清晰、完整,对三维目标的把握准确。关注了知识、能力层面的要求,对过程、方法给予精细的说明,同时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在制定目标中准确使用行为动词,体现“课标”的具体要求。目标语言描述简洁,贴近本课题的相关要求。

案例2 (第一大题第2题)

根据“课标”: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根据教材内容:本课是继“用字母表示数”之后的学习内容,学生已有列代数式的经验。因此,合理设出未知数和分析清楚题目意义后,相应的未知量均可以用所设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从而根据具体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学情分析:学生小学已有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加上“从问题到方程”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的经验更加丰富,有助于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点评 这位教师从“课标”、教学内容、学生情况等方面加以阐述制定上述教学目标的具体理由,完全符合标准答案的要求。

在教学内容的分析中,关注了知识前后的联系,适当体现能力、方法的提炼,符合教情;在学生情况分析中,关注学生已经储备的知识,设置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目标要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案例3 (第二大题第1、2题)

重点:用方程描述实际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判断一个方程是否为一元一次方程。

难点:找出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点评 重、难点确定准确,表述精确简洁。

案例4 (第二大题第3题)

围绕“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方程”这一重点阐明突出重点的思路和方法。①用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引入,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找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独立自主思考)②找出关键句,分析出反映全部内容的等量关系。(小组讨论,合作交流)③根据实际意义设出未知数,并能用该未知数表示其他量,利用等量关系建立方程。(师生共同合作探究)④展示板书,写出从实际问题到方程的主要步骤。(先由学生自主反思,归纳得到)⑤通过例题,规范书写,提高学生的独立分析能力。⑥同步练习,加以巩固。⑦通过当堂检测,掌握学习情况。

点评 该教师是围绕第一个重点阐明重点思路和方法的。从答案中可以看出:过程清晰明了,每个环节的教法和学法设计科学周密。若能再进一步提炼成理论与操作相结合的具体步骤就更具有示范性了。

案例5 (第二大题第4题)

设置丰富的问题情境。应强调对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进行分析并突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可借助图表、示意图、线形图整体把握和分析题意,寻找相等关系。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探索、交流的时间与空间,鼓励学生多采用“尝试、猜想、验证”等方法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学会从身边的实际问题出发探究一元一次方程。

点评 该教师对教学难点认识深刻,突破难点的方法多样有效,尤其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考过程,叙述清晰有条理。

案例6 (第三大题第1、2题)

1.试题:下列式子中属于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A)2x-3(B)3x+2y=7

(C)(D)5x-1=9

参考答案:(D)。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的理解。(A)选项考查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必须是等式的理解,(B)、(C)选项考查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元数和次数的理解。

2.试题:小明用20元购买水果。苹果单价为4.5元/千克,橘子单价为3元/千克,两种水果共买6千克,找回1元。如果设小明买苹果x千克,那么橘子买了______千克,可得方程______。

参考答案:(6-x)、4.5x+3(6-x)=20-1。

命题意图:本题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背景设置问题,考查学生在具体问题中找出数量关系,顺利列出方程的能力。

点评 该教师审题严谨,能准确把握教材。编制的试题符合题型要求,语言叙述简洁,参考答案、命题意图等格式规范、完整。命题意图内容切题、明确,表述到位,关注核心知识的考查。

案例7 (第三大题第3、4题)

1.试题:下表为南京—上海的动车组提速前和提速后的某列火车时刻表。

已知提速后的火车平均速度比提速前多20km/h。求南京至上海的铁路线长度。(只列出方程)

参考答案:设南京至上海的铁路线长度为xkm。根据题意得:

命题意图:延续本节课的行程问题,改变试题的呈现方式,考查学生学习水平状况。问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有良好的现实意义。

2.对于问题1的条件,请提出一个关于速度或路程的问题,并列出相应的方程。

点评 本题以动车组提速为背景,较好地体现了问题情境的公平性,考查学生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试题文字、表格的方式呈现,也有助于学生准确理解题意。变式的设置自然合理,利用开放性问题考查学生自主构建方程的能力,难度设置合理。

案例8 (第四大题第1题)

原因分析:学生对海拔升高而气温下降这个实际情景认识不够,常误以为海拔升高,则气温就随之升高。教学中,应关注审题训练,引导学生关注题干中的关键语句。

错误类型2:15.2-0.6x=12.4。

原因分析学生已理解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的变化规律,但对于具体的变化情况没有完全理解。教师应重点对变化的具体状况加以细致分析。

错误类型3:

原因分析:学生已理解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的变化规律,但对于变化规律没有完全理解。教师应引导学生探究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情况。

点评 错误类型列举较全面。该教师把学生容易发生的几类错误都一一列举出来了:一类是学生对“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这句话理解有误,如12.4+0.6x=15.2、12.4+100×0.6x=15.2等;另一类是学生把等量关系找错,原因在于对海拔升高而温度下降这一生活事理认识不够,如等。教与学的归因分析针对性较强。该教师能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类型分别从教与学两方面进行原因分析。在教的方面抓住:教师没能分析透彻“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的实际意义,以及在气温与海拔高度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变化关系上分析不到位。在学的方面抓住:学生对“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不能理解以及审题不清导致不能理解题中不同量之间的关系。回答问题有条理性,语言表述精炼简洁。

(二)不足答卷与点评

案例1 (第一大题第1题)

1.使学生能解决简单的行程问题。

2.使学生能搞清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3.会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点评 目标缺失。不知道三维目标,其实只有一维目标(技能目标);行为动词欠准确,如“搞清”;主体意识弱化,如“使学生……”;目标表述重复,如1与3;并且1中提到解决简单的行程问题,那其他问题不要解决了?

案例2 (第一大题第2题)

教师1:

1.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

2.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教师2: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应该就是通过几类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行程问题等)训练学生列方程。进而得出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并能识别。在过程中体会“数学源于生活”。

教师3:

1.能够列出简单的行程问题的方程,可为引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做铺垫。

2.一元一次方程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概念,所以要把它讲深讲透。

点评 这种理由与不写又有多少区别?新课程实施多年了,在这位教师的理由中还出现“教学大纲”字样,说明该教师研究“数学课标”不多。教师2纯粹就是做题、训练。另外,也反映这几位教师可能不知道如何撰写制定教学目标的理由。

案例3 (第三大题第2题)

1.题型错误:非填空题格式。

2.考查内容偏离,非建构一元一次方程内容,是代数式、相等关系、方程的解等内容或仍然是第1小题概念。如:若是一元一次方程,则m=______。

答案:m=-1。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的理解与应用。

3.意图阐述不明确、不到位。

4.无答案、无命题意图说明。如:小亮买5本练习本和2支圆珠笔共用了5.5元。已知圆珠笔每支1.5元,练习本每本是多少元?设练习本每本x元,则可得方程______。

5.题目编制脱离实际生活,与现实不符。

案例4 (第三大题第3、4题)

教师1:是一元一次方程,求m的值。

教师2:写出一个一元一次方程,使未知数的系数为-2,这个方程可以是______。

答案不惟一。

意图: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教师3:某市自来水的价格为:用水量少于10吨,每吨2元;用水量超过10吨,超出的部分每吨3元。小明家8月份交水费50元,问小明家8月份用多少吨水?

应用与拓展:若小明家每月的用水量为x吨。试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水费?

点评 教师编制试题时,审题不清。两道题均要求是主观性、简单的应用试题,且互相之间有关联,但许多教师设置的问题不是这样。此外,试题缺乏创新、情境较为陈旧也是考试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在所批阅的几百份试卷中,较有创意的试题偏少。

(三)教学建议

关注教材、课程标准的研讨,提高认识。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决定了教学内容与资源的选择,制约着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运用;能引导、激励学生的学习,也为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价提供依据。

完善教学目标的呈现方式,建议更多地运用三维形式表达教学目标。书写教学目标时,要兼顾四个基本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同时,教师应规范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建议从数学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情况等方面综合考虑。

加强命题训练及研究,努力明确相关内容:形成性试题的考查内容和目标;形成性试题的题型设置;形成性试题的难度把握;掌握形成性试题的命制技术;把握形成性试题命制的意图;关注形成性试题命制的原创性。同时,应加强教材、课标、学情研读,编制符合教学内容、认知规律等条件的创新试题。

三、教学研究启示

(一)重视教学能力提升

从考试整体情况可以看出,平时注重教学研究的区(县)、学校、教师,答题情况较好。反之,则明显处于劣势。

本文列举了部分优秀案例与不足案例,并分别加以点评。目的是供全体教师学习、借鉴,并加以反思。确实,有些学校或教师对教学能力的提升工作不够重视。许多教师整天就是上课、上课再上课,讲题、讲题再讲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教师课余时间不能很好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反思自己课堂的得与失,反思学生学习的状况与问题。长期下来,这些教师的教学能力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即使暂时的教学成绩还说得过去,但对教师、学生可持续性的发展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建议广大教师在乎时的教学研究中,不断积累教学素材,从深一点的层次加以思考、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解题及解题教学水平;不断总结和反思自己的教学历程。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研究能力,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

(二)创新校本教研模式

本次测试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促进教师常态下的备课研究。综观目前教研组建设工作,可以看出:市内许多学校特别重视校本研究,不断创新研究模式,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目前江苏省教育厅颁发的“五严”禁令下,这项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其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当前各学校重点关注的研究内容。显然,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有良好的教学设计、娴熟的教学功底、扎实的教研队伍做支撑。

因此,广大教师,特别是教研组长,应重视校本教研的创新工作,除继承传统的常规教学研究,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研究形式外,还应寻求适合本校、本地区教学实际的研究方式,集继承与创新为一体,以求发展与提高为重点,努力推进学校教研组建设工作,为我市初中数学教育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贡献力量。

标签:;  ;  

教师日常教学能力测试及其启示_一元一次方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