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我国养殖业获得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养殖业发展逐渐趋于规模化和现代化,规模化养猪已经成为养猪业的发展趋势。但是,随着规模化养猪的不断发展,许多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其中规模化猪场疾病防控问题尤其突出。为此,本文针对规模化猪场疾病防控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为广大养殖户提供一些参考依据,从而为我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规模化猪场;疾病防控;问题;对策
引言
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下,我国养猪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其主要特点就是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养殖规模随之扩大。这就需要养殖户要转变传统的养殖模式和手段,采用先进的养殖技术,从而更好的适应规模化养猪。但是,在实际养殖的过程中,许多养殖户仍采用传统较为落后的养殖方法,比较排斥先进技术的引用和使用,导致猪疾病频发,严重影响了猪场疾病的防控质量。为此,广大养殖户必须采取相应的解决策略,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一、规模化猪场疾病防控存在的问题
1、猪场选址不合理,基础条件不合格
猪场选址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猪疾病的发生情况,从一定程度上也对疾病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是,就目前我国规模化猪场的选址情况来看,大多数猪场都选在农村地区或者城镇的郊区,有些是由废旧的仓库改建而成,既缺乏影响的养殖设施,又缺少基本的防疫条件。[1]与此同时,许多养殖户为了节约成本,都会选在环境条件较差的地区,这样既能远离人群,而且还能降低土地使用成本,导致猪群很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极易感染细菌,只要有一头猪出现疫情,很快便蔓延到整个猪群,严重影响了猪群的健康成长。除此之外,猪场的通风性、日照条件、排污设施等都是影响疾病防控质量的重要因素,一旦某一方面没有达到标准,则很可能引起猪疾病的产生,从而为疾病防控工作增加难度。
2、管理模式不科学,饲养方式不先进
随着养猪业的不断发展,其养殖规模也越来越大,传统的散养方式已经无法满足规模化养殖需求。[2]然而,许多养殖户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仍采用传统的养殖模式和饲养方式,严重影响了疾病防控的质量和效率。一方面,许多养殖户没有根据猪群的日龄和年龄进行差异喂养,导致所有猪群都采用同样的喂养配方和用量,严重降低了喂养方式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另一方面,养殖户在饲料的搭配上还是采用传统的自制方式,导致饲料营养不均衡、不全面,最终造成猪群的生长缓慢。
3、防控意识不强烈,预防工作不到位
除了上述问题外,养猪户自身的问题也是导致防控工作难以顺利实施的重要因素。许多养殖户的防控意识不强,对猪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往往是疾病发生后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没有采取相应的预防手段和防治措施,经常出现耽误治疗而造成经济损失的现象。此外,一些养殖户为了节省治疗成本,经常选用一些质量不达标的兽药,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导致猪疾病反复发作,这无疑给疾病防控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二、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的解决对策
1、合理选址并完善基础条件
对于规模养殖的猪场,在选址上应避开存在传染风险的场所,比如畜禽交易地、污水沟等,且和其他畜禽养殖场保持必要的距离,同时还应远离公路、城镇中心,最好选在地势较高,相对干燥,且背风向阳、便于取水排水的地方。[3]在规划和建设猪场时,科学布局,合理安排,重点做好通风、保暖、光照等工作,设置合适的空间和位置搭建种猪、育猪、肉猪等独立猪舍,并要设置病猪隔离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避免生猪因周围环境不佳而多发疫病,应根据猪场实际规模建造相应数量的化粪池,方便粪便有效排出,定期进行清理,包装猪场的卫生,营造生猪生长的良好环境。
2、优化管理模式和饲养方式
为了提高疾病防控工作质量,养殖户必须要采用先进的管理模式和饲养方式,以此降低疾病的发生率。一方面,选用优质饲料。无论生猪市场的行情如何变化,都必须确保猪只营养需求,不得轻易改变当前使用的饲料配方。在饲料配制中添加适量的肽制品,能够有效提升猪只免疫力,增强机体抗病力。还可添加适量的生物活性肽,可避免仔猪断奶后出现应激,增强抵抗力。另一方面,控制好猪舍通风及温度。猪场内各猪舍须保持良好通风,确保空气的新鲜,以降低猪舍内的氨气、硫化氢等气体浓度,预防和减少猪只呼吸道病症发生。此外,需强化猪舍温度管理,夏季降温,冬季保温,尽量控制昼夜温差,尤其是在种猪分娩、保育等场地需进行良好保温工作。此外,要科学合理地分群,猪群规模控制得当,每个猪舍的猪只控制在10—15头。
3、加强对疾病防控工作的重视
疾病防控工作作为规模化养猪的关键环节,对于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为此,养殖户必须要加强对疾病防控工作的重视,以此降低疾病的发生,从而为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奠定良好的基础。首先,养殖户要制定并严格落实消毒制度。为避免猪场养殖人员、外来人员等进出将病原菌、污染物带进猪场猪舍,必修在猪场入口设置消毒池、消毒龙头,进出人员必须消毒后才可进入,以阻断外部潜在的感染风险。其次,养殖户需要加强免疫接种。免疫接种是猪疫病防控的重要措施,就是对生猪进行人工接种猪疫病疫苗,让生猪对某种疫病产生相应的免疫力或者抵抗力。在注射疫苗时,必须按照既定免疫程序操作,并要使用有效疫苗,根据猪场的养殖情况制定免疫程序。猪场主可与当地畜牧部门、动物防疫中心等部门的专家开展合作,根据本地区的季节气候、猪场周边环境、饲养管理水平等制定适合本猪场的猪只免疫程序。具体而言,种公猪每年春、秋两季需要应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分别接种1次;要对种母猪实施产前接种,要么在产前30天接种1次,要么在春、秋两季各接种1次;仔猪则在出生后的20天和70天分别接种1次,或进行超前免疫。
4、提高用药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用药预防是规模猪场猪疫病防控的重要应急措施。比如在秋季,气温逐步下降,可在猪饲料内加适量的抗呼吸系病症治疗药物;在冬季寒冷、潮湿情况下,加适量抗腹泻药物;母猪产仔前、后应用适量抗炎药物,并对新生、新买仔猪、断奶及转群分栏猪进行用药防病,可有效防控疫病。[4]在用药中,需特别注意配比禁忌。不管是用药饮水或拌饲料,浓度需一致,饮水用药前需禁饮2—4小时,药量足够,但不得随意加量,确保用药周期。通常预防用药 5—7天,用药过程中,需密切注意猪群状态,如有异常需及时进行处理。比如针对猪瘟,养殖户可注射双黄连(8—10mL/头)、安乃近(5—10mL/头)治疗,同时静滴葡萄糖与樟脑的混合药剂。
三、结语
综上所述,疾病防控作为规模化养猪的关键环节,直接决定着猪场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对食品安全具有重要的影响。鉴于此,广大养殖户必须要加强对疾病防控工作的重视,合理对猪场进行选址和完善,采取先进的养殖方法和技术,强化饲养管理和治疗效果,以便提高猪疾病的防控质量和效率,从而为猪群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就目前规模化养猪的现状来看,其养殖模式和方式还存在一些问题,养殖户只有正视这些问题,尽快找出解决对策,才能从根本上促进规模化养猪业的发展,进一步确保人们的饮食安全。
参考文献
[1]刘金春.规模化猪场生产管理与疫病防控模式探索[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2.
[2]黎年举,杨礼.规模化养猪场疫病防控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产业分析,2014(09).
[3]董小文.规模化猪场疫病防控难的探析及对策[J].饲料与畜牧,2016(07).
[4]王华.小型规模猪场疫病防治的综合机制探讨[J].当代畜牧,2014(17).
论文作者:孙林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4
标签:猪场论文; 防控论文; 养殖户论文; 疾病论文; 规模化论文; 疫病论文; 猪舍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