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企业股票融资与债券融资失衡问题研究——基于成本收益角度分析

我国上市企业股票融资与债券融资失衡问题研究——基于成本收益角度分析

高艳妮[1]2003年在《我国上市企业股票融资与债券融资失衡问题研究——基于成本收益角度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企业在资本结构方面愈来愈表现出多元化的趋向,特别是间接融资这一部分,其使用的融资工具和融资比例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这两种形式。根据西方现代资本结构理论,企业在规范市场经济环境下的融资顺序应为:直接融资>债券融资>股票融资,我们称这种企业融资结构为融资结构的均衡状态。而我国上市企业现实的融资顺序却表现为:直接融资>股票融资>债券融资(1999年以来)。我们称之为我国企业融资结构的失衡状态,这就存在了我国上市企业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失衡与均衡的矛盾。针对这个矛盾本文运用了成本收益的分析方法,着重从两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一是理论方面。根据西方现代资本结构理论和其他相关理论,作者在企业理财、公司治理等方面详细分析和比较了债券融资和股票融资的成本收益,得出了从权益者角度出发理论上债券融资的成本低于股票融资的结论。二是在我国实际方面。在一部分的分析中作者沿用上部分的理论分析框架,根据我国证券市场、公司治理、传统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政策导向等的现状,重新加以比较分析得出:在我国非规范市场经济环境下,从管理层的角度出发,股票融资成本低于债券融资成本。文中最后对我国上市企业融资结构失衡的影响和原因加以分析,得出传统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是造成融资结构失衡的主要原因的结论,并从内部外部两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吴元波[2]2005年在《公司治理结构下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融资方式的制度分析》文中提出本论文以多种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的观点作为研究基础,采取以理论论证为主、并理论联系实际分析研究的方法,以金融制度为研究主线,针对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优化及融资方式的发展会提高中国国有企业治理绩效并带动整个中国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的核心命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本文共包括十个部分。 第一部分:本部分首先提出本论文要研究的问题和一些基本概念的异同,从当前国内外资本结构研究的现状出发指出问题的切入点是我国当前的金融制度。由此出发提出本论文的研究意义、主要内容以及论文的逻辑框架结构和主要创新观点。 第二部分:较为全面地介绍了资本结构理论各主要分支的模型及基本观点。并尽量包括了该领域的最新发展,通过综述,说明每种理论都是有条件的,而且由于不同理论强调不同的成本从而会得出不同的融资策略选择。在应用某一种理论解释中国的融资现实时,首先要看中国的现实环境能否模拟这种理论的分析框架。相对而言,我认为,流动性理论和机会窗口理论分析的情形与中国目前的上市公司现状和融资环境比较相近。 第叁部分:分析了我国金融产权的制度性缺陷以及我国企业融资制度低绩效的根源,指明了我国融资制度的叁大缺陷:结构性缺陷、体制性缺陷和功能性缺陷,认为必须进行金融体制改革、金融组织的创新以及金融产权的改革,才能进一步硬化国有企业的融资成本约束和增进资本市场的效率,从而进一步优化国有企业的资本结构。 第四部分:比较了中国和美国、德国以及日本在融资结构及融资方式上的异同,并从企业的自我积累能力、融资成本、公司治理与市场效率等方面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剖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治理效应弱化的原因,并提出了政策:建立有效的偿债保障机制;建立经理人持股激励制度;发展企业债券市场;加强对银行的监控力度;培育机构投资者并创造能使他们能有效发挥作用的条件;加强经理人的外部约束机制。

程前[3]2010年在《我国矿业创新融资模式研究》文中认为本文运用规范和实证的分析方法,考察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外和我国矿业企业融资方式的巨大变化,结合我国矿业融资的具体情况,对矿业企业的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分析。指出:我国虽已经初步建立起了与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现代矿业投融资资本市场体系,但我国矿业资本市场仍存在结构性缺陷,矿业资本市场融资结构也不合理,且中介机构缺乏,融资方式单一。本文针对我国传统矿业融资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讨论资本市场概念和功能的基础上,综述了中国资本市场和矿业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了中国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进而对中国矿业资本市场和矿业资本市场融资进行了论述和剖析。本着借鉴先进的国际矿业融资模式对我国矿业融资进行融资模式创新的目的,文章对国际矿业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进行了论述,分析了国际矿业资本市场融资环境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指出了近年来国际矿业资本市场融资额不断增加、上市矿业公司数量不断增加,矿业公司上市数量比重不断增加、矿业资本市场的融资呈多元化等融资现状与发展前景,提出了国际矿业资本市场融资对我国的借鉴作用。论文最后对项目融资、中小矿业集合债券融资、二板市场创新性融资等创新性融资模式作了论述,通过案例和可行性分析,总结了矿业融资创新的几种模式或方法。提出:项目融资作为创新性融资模式,能有利地规避和分担风险,为项目参与诸方带来很大利益,而且在特殊情况下,特别是在项目发起人也是项目购买者的情况下,因为更容易达成协议,还能避免一般项目融资高融资成本;在融资难是遏制我国中小矿业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瓶颈的情形下,必须采取创新性的融资模式,扩大我国中小矿业企业融资渠道,在我国中小企业集合债券融资成功发行的背景下,因地制宜,结合地方特点,进行中小矿业企业的集合债券融资创新,应不失为明智之举;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创业板还刚刚起步,市场结构还十分不合理,短时间内很难形成专门的矿业板块,因此,应根据矿业的特点制定专门的适用于矿业企业的上市条件,以创新性地拓宽中小企业,特别是我国中小型矿业企业的融资渠道;私募股权作为一种灵活的创新融资方式,对我国矿业企业融资有较强的适用性,西部矿业私募股权融资成功上市的经验和教训表明:我国应对私募股权融资过程中因外部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风险加强监管,并延长私募股权上市前持有股权的期限和上市后所持股份的流通限制期限,以抑制投机,良性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实现矿业的融资规模创新。

王辉[4]2012年在《股票融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到2009年,我国的经济总量已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然而,在我国经济总量高速增长的同时,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和矛盾也开始凸显:比如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经济增速明显下滑,尽管2009年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回升,但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足;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矛盾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制造业大多数处于国际分工产业价值链的低端,附加值很低,而新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我国总体上缺乏核心技术和领军人才;第叁产业发展相对整体经济发展滞后;我国的经济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等。由此,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已经成为当前经济工作的核心,直接决定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未来方向,保障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的普遍经验表明,经济要获得持续稳定的发展,必须要以市场为导向的不断优化的产业结构为支撑,而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密切配合是完成结构转换不可缺少的条件。没有金融资本的介入,规模经济、技术手段的大规模更新等很难完成,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也无法顺利实现。其中,资本市场以其所具有的资本形成、集聚、配置等功能,已经成为实现科技与资本融合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自我国股票市场成立以来,通过股票市场的融资额总体上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股票融资已经成为我国企业融资的重要路径。我国股票市场的融资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如何?股票市场融资是否有利于我国产业升级?这些问题已经成为目前理论界和实务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它不仅有助于厘清学术界对于股票市场特殊功能的认识,更有助于领导决策,对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升级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目前国内已有学者对股票融资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但对于这个问题,学者们并没有进行深入细化的研究。因此有必要深入探讨股票融资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及其特点,这对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乃至宏观经济的转型具有一定的实际参考价值。在研究方法上,本文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力求做到定性与定量方法、规范与实证方法相结合。规范研究方面,论文首先介绍了股票融资、产业结构升级的相关理论,通过阐述股票市场融资功能,分析股票融资促进产业增长与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实证研究方面,一方面采用统计、对比等方法对我国的股票市场融资与产业结构的分布特点进行分析;另一方面用资本配置模型对我国股票市场融资资本配置进行实证分析,以考察我国股票市场资本配置与地区间资本配置的现状,同时运用线性方程对我国股票市场融资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进行回归分析,以增强论文研究的可信性和科学性。本文从我国所面临的产业结构调整任务出发,从不同视角分析了股票市场融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论文的思路是:首先,通过相关理论的梳理和国内外文献综述,对企业的融资路径及其特点进行比较分析,运用整体与部分的数学思想,确定股票融资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关联程度的大小。其次,由于股票市场融资与产业结构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本文从不同的视角对股票市场融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进行分析。我国股票发行制度的变迁会影响到股票市场的融资功能,进而会对股票市场融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和作用效果产生影响;IP0和再融资作为股票市场融资的重要方式,对于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上表现出各自的特点;我国股票市场融资和产业结构都表现出了地区差异,不同区域内的企业融资对于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也会表现出差异;股票市场具有周期性,我们有必要考察周期性对股票市场融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因此,我们分别从不同发行制度的视角、不同融资方式的视角、不同区域的视角和股市不同周期的视角,研究股票市场融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还有,高新技术企业作为未来产业政策扶持的核心,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的发展对于产业结构升级将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将单独考察高新技术企业股权融资对高新技术产业升级的影响。最后,对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进行总结,提出股票融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思考和未来的研究方向。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是导论。第一部分阐述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第二部分是相关概念界定,界定了论文中有关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第叁部分是融资理论和产业结构升级理论的介绍;第四部分是本文研究结构、方法;第五部分是论文的创新与不足。第二章是文献综述。从国外文献综述、国内文献综述两个方面对与论文研究相关的文献进行回顾,并对现有的研究文献进行简单评述。第叁章是股票市场的功能与产业结构调整。第一部分是股票市场功能的介绍;第二部分分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演变过程以及每个过程所表现的特点以及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第叁部分对我国股票市场的综合性功能进行分析。第四章是不同融资路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第一部分是我国企业融资路径选择,阐述我国企业不同的融资路径及其各自的特点;第二部分分析了不同融资路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第叁部分利用灰色关联分析——协整检验两步法对信贷融资、债券融资和股权融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关联程度进行分析,运用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叁种融资路径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关联度,以判断不同融资路径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大小;第四部分是对本章进行小结。第五章是股票融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基于不同发行制度的视角。这一章主要分析不同发行制度下,股票融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第一部分是股票发行制度的类型和我国股票发行制度的演变;第二部分分析股票发行制度对股票融资功能的影响;第叁部分从定性角度分析不同发行制度下股票融资对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作用的路径;第四部分是不同发行制度下股票融资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实证分析,分析了审批制和核准制下股票融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分析核准制中的通道制和保荐制下股票融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最后是本章小结。第六章是股票融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基于不同融资方式的视角。这一章主要分析不同股票融资方式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第一部分对我国资本市场的股票融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第二部分是首次公开募股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首先介绍IPO融资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其次是IPO融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第叁部分是再融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在介绍再融资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对再融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第四部分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投资方向变更现象进行分析;第五部分是本章小结。第七章是股票融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基于不同区域的视角。这一章主要分析股票融资对不同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第一部分对我国股票市场融资地区差异进行分析;第二部分分析我国不同地区产业结构特点;第叁部分是股票市场地区融资差异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实证分析,首先分析不同地区融资与地区生产总值的相关性,其次对股票市场地区融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第四部分是本章小结。第八章是股票融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基于股市不同周期阶段的视角。这一章主要分析不同股市周期下股票融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第一部分阐述和分析了股票市场周期的衡量及其特征;第二部分介绍股票市场周期转换的理论解释并分析我国股票市场不同周期阶段股票融资特点;第叁部分按照严武等(2006)基于商业周期划分方法发展起来的BP“转折点确认程序”分析方法,将1991年2月至2011年12月的我国股票市场划分为五个牛市、五个熊市阶段,实证分析我国股市不同周期阶段的股票融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第四部分是本章小结,并对实证分析结果进行解释。第九章是股票融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基于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升级标志的视角。第一部分阐述高新技术产业的含义和划分;第二部分分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发展的制约因素;第叁部分对股票融资对高新技术产业升级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最后是本章小结。第十章是结论及政策思考。第一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得出结论。第二部分在结论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主要包括:多层次、多角度建立中国资本市场,在现阶段我们应该保证主板市场、中小板市场、创业板市场的健康发展,并且积极稳妥地推动新叁板市场的建立;改革新股发行制度,必须坚持新股发行制度的市场化改革方向,注重市场因素在其中的作用;协调各种再融资方式的发展,提高股权融资的成本,积极推进债券市场的发展,提高再融资的效率,切实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突出高新技术产业的融资地位,重视创业板在资本市场中的作用;平衡区域融资,在企业进行上市审核时,管理层应该注意区域因素的影响。对于东部地区的公司提高上市的标准,对中西部则适当降低上市的门槛。对于上市资源的分配,政策上对中西部予以一定的照顾。第叁部分阐述未来的研究发向。本文的主要观点是:(1)股票市场融资与产业结构升级度的关联度最高,债券市场次之,银行中长期贷款市场最低。(2)我国股票发行制度由审批制向核准制发展、由通道制向保荐制发展,减少了对股票市场的行政干预、注重用市场因素调节经济,IP0融资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正向影响显着,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升级影响也是如此。(3)在不受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因素干预的情况下,IP0融资率每增长1个百分点能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率提高0.784个百分点,能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升级率提高0.120个百分点;再融资率每增长1个百分点则能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率提高1.794个百分点,能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升级率提高0.238个百分点。在受我国“五年计划”宏观经济政策干预的前提下(即受“九五”计划、“十五”计划和“十一五”计划干预),IPO融资率每增长1个百分点能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率提高2.066个百分点,能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升级率提高0.771个百分点;再融资率每增长1个百分点则能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率提高2.091个百分点,能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升级率提高2.165个百分点。若是在受我国财政货币政策干预的情况下,IPO融资率每增长1个百分点能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率提高1.760个百分点,能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升级率提高0.158个百分点;再融资率每增长1个百分点则能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率提高1.725个百分点,能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升级率提高0.311个百分点。(3)高产业结构升级率组各地区的股票融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是消极的,中产业结构升级率组和低产业结构升级率组各地区的股票融资对产业结构升级有着显着的影响;东部地区的股票融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是反向的,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股票融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是正向的,但中部地区的作用程度略高于西部地区;低融资率组各地区的股票市场融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显着,而高融资率组和中融资率组各地区的股票市场融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呈负相关关系。(5)在我国股票市场中,熊市中,股票融资率每增长1个百分点能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率提高7.37个百分点;牛市中,股票融资率每增长1个百分点能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率提高6.31个百分点。

陈锦旗[5]2006年在《中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研究》文中提出融资结构理论始终是财务学中最具有争议的课题之一,也是国际金融理论界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随着中国投融资体制改革深化和资本市场机制不断完善,中国上市公司将有更多的融资渠道可以选择,公司融资结构呈现出多元化的局面。此时,研究中国公司的融资行为以及决策依据显得特别重要。因为公司融资结构决策会影响到公司剩余收益的分配、公司剩余控制权以及公司治理结构,最后会影响到公司价值。本文通过对国外融资结构理论的回顾,对主要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融资结构的比较,来分析中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特征。大量数据说明中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中股权融资的比重远远超过债权融资,与成熟市场条件下公司融资方式的“啄食顺序”不同,有着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同时,中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效率是低下的,不管是股权融资还是债权融资。股权融资募集资金变更频繁,缺乏约束,资金使用效率不高;银行债权融资存在软约束,使用效率同样不高;公司债券融资具有较高的约束力,但在我国发展受到限制。我国上市公司之所以出现如此的融资结构,是与我国宏观经济制度有密切联系的。本文对中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制度背景进行了分析,以便为解释公司融资结构的选择提供现实背景和理论依据。上市公司作为一独立的经济主体,其行为是对环境约束的反应。股权融资偏好正是低廉股权融资成本、低效公司治理结构与低效融资体系条件下的合理选择。根据融资结构理论模型,对影响融资结构选择的公司特征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把治理结构看作上市公司的一个微观因素,同公司盈利能力、收入波动性、资产结构、资产规模等因素结合在一起,根据我国上市公司2000-2004年面板数据,运用变截距模型综合考察了这些因素对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股权集中度、国有股比例、流通股比例均与资产负债率显着负相关;少数大股东联盟与资产负债率正相关,但不显着;产品竞争能力、资产结构、资产利润率、非债务税盾与资产负债率负相关;经营风险、资产规模与资产负债率正相关;公司成长性与资产负债率没有显着影响。

唐楚生[6]2005年在《农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农业上市公司是我国上市公司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整个证券市场上,不论是公司数量还是资产总量、股本规模,农业上市公司所占份额都不足5%。但是,正如不能因农业随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而在整个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下降而否认农业的基础地位一样,我们也绝不能忽视农业上市公司的作用及影响。农业上市公司在证券市场上作为具有一个特征鲜明的行业,对证券市场乃至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是不容低估的。 在农业上市公司的发展过程中,一个现实而又不能的回避的问题是农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不合理:资产负债率总体偏低,存在严重的二元股权结构问题,流动负债比重过大等。这种不合理的资本结构,深刻地影响并决定着公司治理结构,进而影响并决定企业行为特征及企业的绩效。因此,如何优化农业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成为困扰农业上市公司发展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紧紧围绕如何优化我国农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这一主题展开分析,其内容可概括为叁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农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优化基础分析,包括第二章和第叁章。该部分旨在为研究我国农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理论做好理论铺垫和明确农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现实基础。第二部分研究农业上市公司资本运动中的财务政策选择行为为与资本结构优化问题,包括第四、五、六章。公司资本结构是一个动态的调整和形成过程,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财务政策的选择和形成,一方面受到现有资本结构的影响和制约,并以现有的资本结构为决策依据,另一方面,每一个具体的财务政策的实施及结果,又会从不同方面、不同程度地改变着现有的资本结构。第四章用我国农业上市公司2003年的截面数据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第五章专门分析了农业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对资本结构和公司市场价值的影响,第六章则从股利分配政策角度分析其对资本结构优化的影响,论证股利政策优化、合理的股利支付率,股利支付方式和策略的协调配合将有利于资本结构的优化。第叁部分为资本结构优化的对策研究,包括第七、第八章。笔者在第七章提出了优化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对策借以构建公司资本结构优化的微观制度基础,第八章则在宏观上,从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培育完善资本市场和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叁个方面分别提出了宏观经济体制、市场环境制度和社会文化制度这叁个影响和决定农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的外部制度环境的优化措施。这两章分别从微观和宏观的视角,从企业内外部环境制度建设方面形成了农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的完整对策措施。 经过全面系统、深入的分析,本文得到如下主要结论:

黄格非[7]2006年在《中国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与决策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在对国内外融资决策文献进行全面梳理的基础上,从融资行为和决策机制的角度对上市公司再融资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本文首先对中国上市公司再融资市场的市场格局和融资行为选择进行了实证分析,对各种融资方式和融资工具的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上市公司再融资决策的黑箱进行了揭示,构建了上市公司再融资决策的系统分析框架,对决策的主体、决策目标、决策程序和关键环节、影响因素和利益相关者发挥作用的机制进行了全面分析。本文的研究发现,由于政府干预过多造成的金融压抑扭曲了资本市场的价格信号,资金的财务成本不是中国上市公司再融资决策的决定因素,中国上市公司再融资决策遵循相机决策模型,即取决于资金到位的快慢和管理层的管理成本,上市公司再融资后的经营绩效普遍下降,说明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本文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分析了这个问题,从微观看,由于控股股东和中小股东、经理层与股东的两类代理问题均非常严重,大股东控制和内部人控制造成的巨大的代理成本使得再融资决策背离了公司价值最大化的理论目标,因此运用发达市场的公司融资理论对中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决策行为难以做出了有效的解释。这使得作者转向宏观领域,试图从转轨经济和金融发展理论中寻求答案。尽管中国的货币化程度(M2/GDP的比例)在2005年已高达164%,金融相互联系系数(FIR)也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但银行系统持有的资产占总金融资产比重占绝对优势,2005年中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高达14万亿,银行存贷差逾9万亿,由于缺乏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有效机制,中国资本市场的长期资本供给仍然十分短缺。我国的企业和投资者可供选择的投融资渠道有限且没有充分的自主权,金融市场严重分割,金融产品种类少、数量少,政府对利率进行控制,资本市场的资源被导向政府偏好的部门,都说明我国还存在着普遍的金融压抑。金融压抑破坏了金融资源配置的市场机制和价格体系,使得资本市场长期处于压抑状态,不能发挥有效配置资源的功能。最后,本文认为,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中国股市非流通股和流通股的二元特征随之消失,解决了两类股东的主要利益冲突,使得中国上市公司再融资的制度背景和市场预期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提高上市公司再融资决策效率,笔者从完善公司治理和推进金融深化两个角度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如积极推进管理层持股,降低代理成本,逐步放松政府管制,推动金融创新,发挥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和效率,使中国的资本市场与发达成熟市场逐渐接轨。全流通后的中国再融资市场的格局、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特征和融资决策机制都将发生重大变化。公司债券市场将逐渐兴旺发达,控制权因素、公司估值及发行时机将成为上市公司再融资决策的关键因素。

孙振峰[8]2005年在《企业债务融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企业融资是现代金融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债务融资是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之一。自从1958年Modigliani和Miller对企业融资结构问题进行研究以来,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债权与股权的比例方面。比较而言,对企业的最优债务水平、债务融资类型结构、债务融资期限结构等研究较少涉及,使之成为企业融资理论研究中亟需完善的领域。本文选题就是根据企业融资结构理论和中国债务融资实证研究现状提出来的,本文将从企业的微观层面出发,结合我国企业仍然以债务融资为主的现实,利用微观经济理论的研究方法,力求能对企业债务融资进行系统性研究。 本文的整体研究思路是在企业融资结构理论的大框架内,集中力量对债务融资问题展开研究。首先,本文将对已有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探寻债务融资研究的理论基础,综合国内外研究成果,以微观金融理论为前提,结合信息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研究成果,形成本文的理论逻辑框架。其次,在对债务融资的研究中,本文从叁个视角作为理论切入点。一是对企业最优债务水平进行研究,包括从企业内部控制人、公司控制权市场、基于与股权融资的比较等对债务融资进行分析。二是企业债务融资方式选择的理论研究,主要分析银行贷款和企业债券这两种主要债务融资方式的存在基础和不同作用。叁是多融资方式选择下的债务结构研究,主要分析在多融资方式下如何选择最优债务结构。再次,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是本文的出发点之一。基于此,本文对中国企业债务融资进行了实证研究。对中国而言,失衡的企业债务融资结构主要体现为:缺乏足够规模的企业债券市场、企业的外源融资过度依赖于银行等。本文将从实证角度,定量分析债务融资决策的影响效应,以期为提高公司融资效率和优化公司资本结构提供经验证据。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在理论分析中通过构建模型、运用规范的研究方法提出相应的命题和研究结论,但在实证分析中考虑到中国问题的特殊性,对一些假设做了适当的放松以更符合中国的实际。 笔者认为本文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了一些有意义的工作,努力创新并形成一定的结论和成果。1) 本文对企业融资结构中的债务融资这一细分领域进行了系统

杜晓华[9]2016年在《我国社会融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金融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近年来,我国新型金融机构不断涌现,金融市场多元化发展,金融产品和融资工具不断创新。银行作为社会融资主渠道的作用逐渐下降,直接融资在社会融资规模中的比重持续上升,其他金融机构在社会融资中发挥的作用日益显现。随之而来,我国以广义货币M2和新增人民币贷款为中间目标的货币政策调控面临着巨大挑战。社会融资规模是人民银行创新性地提出的衡量我国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资金总额的指标,见于官方文件时间较短,因此学者在全面研究我国社会融资方面的文献相对较少。社会融资规模指标数据的公布为社会融资的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一是以马克思的货币流通理论为基础,分析社会融资的供给与需求,提出了社会融资传导过程中的六个步骤,揭示了社会融资对实体经济的作用机理。二是依据马克思关于信用具有生产力的理论,论证社会融资具有生产力,推动贸易、投资、消费增加,生产规模扩大。叁是尝试建立社会融资供给与需求的数量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社会融资均衡条件下的经济增长与相关变量的数量关系,分析社会融资不均衡的原因。本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提出问题:在对相关理论与文献进行梳理后,本文提出研究的主题是社会融资资金在传导过程中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问题:首先,按照参与主体、所属市场和领域的不同,将社会融资资金的流动过程划分为社会融资的供给和社会融资的需求两部分。其次,从社会融资供给和需求两方面进行分析。对社会融资的供给分析主要对我国社会融资供给的基本原理、社会融资的供给主体、供给渠道和影响融资供给的因素等问题进行分析,并构建社会融资供给的数学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对社会融资的需求分析主要对我国社会融资需求的基本原理、社会融资的需求主体和融资方式等问题进行分析,并构建社会融资需求的数学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然后,在社会融资供给与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社会融资均衡分析和社会融资对经济增长作用的理论分析。理论分析表明社会融资是生产力,社会融资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社会融资规模的各个组成都能直接或间接的促进经济增长。最后,通过实证分析方法,分析我国社会融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结论表明,社会融资规模在短时间内的增多,将最终会使经济增长水平实现长期稳定的提升。在对社会融资均衡条件下经济增长的定量分析中,分析了导致我国社会融资不均衡的原因。通过分析可知,我国社会融资在促进经济增长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首先,社会融资的供给与需求分析表明社会融资的供给与需求对利率变动的反应非常敏感。通过社会融资均衡条件下的经济增长的定量分析,可以发现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在社会融资过程中缺乏定价权,一定程度上导致社会融资的不均衡。其次,在社会融资供给和社会融资均衡分析中都能看出,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缓慢,直接融资不足。再次,从社会融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中可以看出,社会融资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但是从社会融资的统计口径可以看出社会融资统计信息还存在缺口,这会降低货币当局执行货币政策的效果,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也会大打折扣。然后,社会融资的需求分析、均衡分析以及社会融资均衡条件下的经济增长的定量分析,都表明我国实体经济存在融资难题,社会融资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还未充分发挥。最后,从均衡条件下经济增长的定量分析可以看出,货币政策不能一直有效地调节社会融资的不均衡,社会融资规模的可控性有待进一步提高。此外,金融统计信息缺口的存在也表明金融监管可能存在一定的漏洞。解决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关于提高社会融资规模监测水平、促进直接融资快速增长、强化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和提高金融监管水平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徐晓音[10]2010年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方式选择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提出我国中小企业正面临着严重的融资问题。调查数据显示,在国内商业银行全部贷款余额中,中小企业只占22.5%,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以后,这一比例更下降到15%:在全部资金来源中,中小企业直接融资仅占2%,它们所需资金的大部分主要依靠商业银行间接融资、自我积累或通过民间借贷取得。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选择范围十分狭窄,选择融资方式的能力较低,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其持续、健康发展,特别是在目前全球性金融危机环境下,中小企业融资方式选择问题则更加突出。因此,必须厘清影响中小企业融资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这对政府融资政策制定和中小企业融资选择决策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以MM理论、融资优序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金融周期理论、金融渗透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中小企业融资方式选择影响因素的研究命题。首先对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和简评;然后从资金供给与需求的影响因素为切入点,分析了我国金融制度变迁、中小企业治理结构、企业类型、区域性差异、所有制形式、企业成长性等特质,信息因素以及融资成本和融资风险对中小企业融资方式选择的影响,揭示了不同个体特质的中小企业融资方式选择的基本特征;接着以美国和日本为例进行了融资方式选择的国际比较分析,总结和归纳了中小企业融资方式选择的基本规律;最后以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为例,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和回归分析方法对影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方式选择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和检验。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探讨了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融资方式选择的行业性、地区性、所有制及成长性差异,以及融资成本对我国中小上市公司融资偏好形成的影响,揭示了我国中小上市公司融资方式选择的行业性、地区性、所有制和成长性特点;建立多元回归模型,运用2006年12月31日以前在深圳中小企业板上市的80家公司2006-2008年的面板数据,本文检验了中小企业成长性对内源融资、银行信贷融资和股权融资的影响,其中主要检验了总资产周转率、净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等成长性指标对内源融资、银行信贷融资和股权融资的影响,还检验了企业规模以及行业和地区对内源融资、银行信贷融资和股权融资的影响,分析了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回归结果表明,成长性影响中小上市公司融资方式选择,但对不同的融资方式有不同的影响。内源融资与净资产收益率和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正相关,与总资产增长率和企业规模负相关;银行信贷融资与净资产收益率和企业规模正相关;股权融资与总资产周转率和净资产收益率负相关。回归结果还显示,中小上市公司融资方式选择具有明显的行业性与地区性差异。西部地区的中小上市公司内源融资高于东、中部地区,制造业则高于信息技术业;制造业比信息技术业更倾向于选择银行信贷融资方式,而信息技术业较制造业更偏好于外部股权融资。检验了风险因素对股权融资的影响,还检验了信息不对称因素对银行信贷融资的影响。结果显示,股权融资与资产负债率负相关,与利息费用率负相关,与每股经营净现金流量负相关;银行信贷融资与固定资产率和无形资产率正相关,与公司上市交易年数负相关。

参考文献:

[1]. 我国上市企业股票融资与债券融资失衡问题研究——基于成本收益角度分析[D]. 高艳妮. 西北大学. 2003

[2]. 公司治理结构下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融资方式的制度分析[D]. 吴元波. 西北大学. 2005

[3]. 我国矿业创新融资模式研究[D]. 程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0

[4]. 股票融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D]. 王辉. 江西财经大学. 2012

[5]. 中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研究[D]. 陈锦旗.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06

[6]. 农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研究[D]. 唐楚生. 华中农业大学. 2005

[7]. 中国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与决策机制研究[D]. 黄格非. 同济大学. 2006

[8]. 企业债务融资研究[D]. 孙振峰. 复旦大学. 2005

[9]. 我国社会融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D]. 杜晓华. 吉林大学. 2016

[10].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方式选择影响因素研究[D]. 徐晓音. 华中科技大学. 2010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  ;  

我国上市企业股票融资与债券融资失衡问题研究——基于成本收益角度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