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加格达奇区人民医院 165000
【摘 要】目的 探究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 抽选我科2013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50例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患者经临床分析、综合治疗后均取得较满意疗效。结论 对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患者进行全面的临床分析,并及时进行综合治疗,能够提高女性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pelvic venous congestion syndrome,PVCS)是由于盆腔静脉或静脉丛曲张、淤血,从而引起慢性下腹部、性交后疼痛,低位腰痛、性感不快、月经改变、极度疲劳及白带过多等一组综合征总称[1]。现抽选我科收治的50例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探究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抽选我院2013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50例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27~41岁,平均年龄34岁。
2病因及发病机制
盆腔静脉淤血可能是本征的病因。女性盆腔静脉数量多,呈丛样分布,有子宫阔韧带静脉丛、卵巢静脉丛、输卵管系膜静脉丛、膀胱静脉丛、骶前丛、痣丛、阴部静脉丛等,且泌尿、生殖器官和直肠三个系统静脉丛问有交通支连接,其管壁薄弱,缺少外鞘,弹性纤维较少,内大多无静脉瓣结构,静脉回流速度相对缓慢[2]。盆腔三个静脉系统任何一个静脉回流障碍皆可影响其他两个系统。盆腔组织缺少相应的动脉搏动辅助回流,以及因其结构疏松,缺少支持作用,容易受腹腔压力增高等因素影响,易导致穿行其间盆腔静脉回流不畅,形成静脉血流淤滞,静脉丛扩张。肿瘤、炎症、内分泌紊乱、哺乳、闭经和妊娠等均可引起盆腔静脉淤血。体质因素和自主神经紊乱、习惯性便秘易致盆腔淤血。导致盆腔静脉淤血原因很多,而这些原因并不全都能引起本综合征,反之,那些盆腔静脉淤血者又不尽有上述症状。因此,有关本征的发病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3临床表现
3.1极度疲劳感
多数病人有,但医师检查常发现不了有关的病变。
3.2下腹痛
病人多觉症状严重,而客观阳性体征轻微。下腹痛为最常见的症状,多为耻骨联合上区弥漫性或两侧下腹痛,一般是慢性持续性坠痛,自月经中期开始逐渐加重,上午轻,下午、晚上重,疲劳、久站、仰卧睡眠、性交后及月经前几天加重。疼痛还表现为低位腰痛、性交痛、痛经、肛门坠痛。
3.3月经改变
发生率为25%~50%,月经周期或月经量发生改变,多数经血颜色呈暗红色或酱色,约1/4病人有排卵期少量出血。
3.4白带过多
50%以上病人白带过多,多为透明的黏液或水样。
3.5乳房胀痛
多数病人于月经中期以后乳房胀痛,在出现盆腔疼痛同时出现乳房胀痛,至月经前1d达到高峰,月经来潮后疼痛迅速减轻或完全消失。
3.6泌尿道感染样症状
约1/3病人经前期有明显的尿频、尿痛症状,因而常误认为泌尿道感染。但尿常规检查正常,膀胱镜检查仅发现膀胱三角区静脉充盈和水肿。
3.7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情绪低落、心情忧郁、夜梦多(多噩梦)、常有体力和精神上的无能感和头晕、头痛;心前区闷胀感或心悸,呃逆及排气不畅感,全身酸痛不适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8妇科检查
可见外阴、阴道静脉曲张、宫颈肥大呈紫蓝色、双侧附件增厚及压痛等。
4诊断
依据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确诊。盆腔静脉淤血症诊断依赖于影像学检查,超声是首选方法,必要时行CT或MRI检查。确诊需靠盆腔静脉造影或腹腔镜或手术探查。Fergus等提出,盆腔静脉曲张的 CT和MRl诊断标准为:同一侧的宫旁静脉中至少有4条扩张,管径粗细不均,其中至少有1条静脉的直径>4mm;或者卵巢静脉直径>8mm[3]。MRI能提供较多的信息,可多方位显示病变及其周围的情况,应用CE-MRA及3D技术,能够显示同一循环时相的整个盆腔静脉系统,而且所用对比剂比较安全,检查过程没有辐射。
5治疗
5.1一般治疗
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静坐,加强体育锻炼。子宫后位病人,坚持每日做膝胸卧位2~3次,每次持续10min。
5.2心理治疗
使病人了解该病的成因及预后,以减轻病人的恐惧心理。
5.3理疗
加速盆腔血流速度,减轻盆腔血液淤积。
5.4孕激素治疗
由于本症有雌激素水平过高的表现,因而应用高效孕激素以对抗雌激素的作用,症状可以缓解。首选甲羟孕酮,治疗后复发率较高,也可用GnRHa治疗。
5.5手术治疗
病情较重,非手术治疗无效而影响日常生活者,可手术治疗,疗效较好。
5.5.1卵巢静脉高位结扎术:对于主要由于卵巢静脉回流障碍和(或)逆流引起的 PVCS,高位结扎卵巢静脉,使血流通过侧支循环回流,可以大大改善症状,是较为理想的术式[4]。但必须结扎双侧卵巢静脉,否则效果不佳。
5.5.2静脉剔除术:经腹部将阔韧带内包括输卵管系膜等处怒张、纡曲的静脉剔除,同时尽可能高地结扎或切除卵巢静脉。
5.5.3采用圆韧带悬吊术及骶韧带缩短术,该法适用于肥大、后位子宫,欲保留子宫及附件的年轻病人。将后位子宫复位为前位,可使盆腔疼痛等症状减轻或基本消失。
5.5.4经腹子宫及附件切除,适用于40岁以上或近绝经期的妇女,应将曲张的子宫静脉及卵巢静脉尽可能多地切除。术后应用激素替代治疗。此方法作为应用其他非手术治疗无效时进行,术式同一般妇科手术。
5.5.5阔韧带筋膜横行修补术:有人观察到韧带底部筋膜裂伤,是某些盆腔静脉淤血症的一重要原因,修补阔韧带及其基底部筋膜裂伤后,不仅能矫正子宫后位,盆腔静脉淤血症状也随之消失。
5.5.6经腹或腹腔镜辅助圆韧带折叠术:缩短圆韧带的长度以能将子宫矫正为前位为度。圆韧带缩短后子宫及附件的变化:子宫矫正为前位,周围蚯蚓状扩张的静脉血管改善,表面由紫蓝色变为红色。
6结果
50例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患者经临床分析、综合治疗后均取得较满意疗效。
7讨论
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常伴有一些自主神经系统紊乱症状。有些病人有乳房疼痛及肿胀、尿频、尿痛等。多发生于已生育过的育龄妇女,是输卵管结扎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本病确切发生率尚不清楚。文献报道,在主诉下腹部疼痛但无阳性体征的病人中,本病发生率为52%~92%,而在有阳性体征的下腹部疼痛病人中,约占80%,在输卵管结扎术后出现慢性下腹部疼痛病人,约占29.76%,由此可见本病的发生率较高[5]。
本研究通过对我科收治的50例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可得出结论:对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患者进行全面的临床分析,并及时进行综合治疗,能够提高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历凤文.浅谈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的诊疗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9):107-108.
[2]张宇杰.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的临床治疗[J].中外健康文摘,2012,9(4):223-224.
[3]郑萍,杨晓燕.盆腔淤血综合征12例诊治分析[J].人民军医,2012,(s2):23-25.
[4]许秋丽,魏炜.结扎术后盆腔静脉淤血症的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2,33(22):4832.
[5]黄晓云.盆腔淤血综合征的治疗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3):131.
论文作者:陈力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5
标签:静脉论文; 盆腔论文; 淤血论文; 综合征论文; 韧带论文; 子宫论文; 症状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