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县富利镇九年一贯制学校 南部 637300)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为此,研究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就显得十分必要。在近几年初中语文教学中,在阅读教学策略研究方面,我做过一定探索,也取得一定成效。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做法,与同行分享。
一、转变教师角色策略
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准便,即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主动探究性学习转变。要实现这一转变,必须推动教师角色的转变。传统教学中,教师比较重视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教学的结果,课堂上以老师为中心,学生说的少而老师说的多。这样的教学,虽然有很强的计划性和目的性,但整个教学都是围绕“教师如何教”来进行的,很少考虑“学生如何学”的问题。由于过分地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教学结果,不顾学生实际的一味灌输,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虽然教学过程中也有一些讨论和交流,但都是在教师设定的条条框框内进行的,学生稍有“越轨”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教师要么回避,要么封杀,因此学生的回答就成为对教学的意图和答案的猜测,答案必须与教师的答案迎合。这样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用教师的主导代替了学生的主体。新课程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要转变自己传统的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成为学生阅读学习的指导者、启发者、诱导着和点拔者。主张让学生自由充分,灵动自然地展示自己的个性,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呵护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些老师误认为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要老师在课堂中放开手,让学生自由发挥,对他们的任何意见都一味的肯定、鼓励、表扬。这样的课堂不仅达不到预期的阅读效果而且会让学生对语文课失去兴趣。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和学习知识的人。
二、设计精彩新课导语策略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语可以设疑激趣、启迪思维、创设情境、活跃气氛,犹如一把打开新课程的金钥匙。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奠定基础。导语设计在简练概括的同时,要尽可能巧妙有趣,引用一句格言、打一个比方、唱一首歌、听一曲音乐、讲一个典故等等。例如,在教学《在山的那边》这篇课文时由谈“梦”导入新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童年是五彩的、童年是灿烂的、童年是多梦的,我们的童年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梦想,你的梦想是什么?是做一个探索自然奥秘的科学家?还是做一个周游世界的旅行家?一个运筹帷幄的军事家?驰骋赛场的运动员?挥毫泼墨的书法家?引吭高歌的歌唱家?慷慨激昂的演说家?感情奔放的文学家?......下面请同学们谈谈你的梦想是什么 ?”学生们兴趣盎然的谈了自己美好而朦胧的梦,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为课堂教学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策略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一个人掌握知识,理解文章、陶冶情操,形成能力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初中生,正处于形成能力的关键阶段,更要培养这种好习惯,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出以下策略:
(一)边阅读边思考边动笔的习惯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边读边思,能够使自己在阅读中处于主动地位,读的深入,读的透彻,读出心得和体会,阅读的效益才会高。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把自己认为好的句子、词语或段落进行摘抄,圈划,经过长期积累,不仅让学生体会到语言文字的丰富多彩和趣味无穷,而且也为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等名作中有好多让学生们值得摘抄的句子。思考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创新思维的过程,如,有为老师在教朱自清《背影》这一篇课文时,他让学生自己读父亲给儿子买桔子这一段,边读边思考。并提出问题,其中有位同学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作者看到父亲这样艰难地爬月台为自己买桔子,而自己只在车上流泪却不自己买桔子呢?”问题提出来之后,很多同学从不同角度做出解答,答案中可以看出学生们大胆的创新思维。读的过程中可以引发学生的深刻反思,一些有价值的感悟和见解往往会谆瞬即逝,这就需要及时记录下自己的见解和心得体会,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二)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初中生要养成查阅字典词典的习惯,不望文生义,不凭直觉乱猜,也保护依赖别人。《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在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识字与写字中提出学生“能熟练的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所以语文老师要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学生阅读,眼睛首先接触的十一个一个的字及由字构成的一个一个的词。老师在上新课前让学生把将要上的新课进行预习自学,把课文中不懂的字,词语查字典,并标在课本上或写在练习本上,把不懂的写在预习笔记上。老师上课时对同学们通过查字典读懂的字词略无不讲,不懂的进行深入讲解,这样不仅可以把省下来的时间用来让学生讨论其他问题,而且培养了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和自觉学习的能力。
四、指导学生课文阅读的积累与借鉴策略
有时改学生习作,会感到词汇贫乏,语言空洞。学生对眼前闪烁着的事物的形象、颜色、动作等,不会运用正确的语言描述。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指导学生积累、借鉴作家的语言、写作技巧等的成功之处。如对课文中的好词好句,着重指导学生理解、欣赏、记忆,做好积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些必要的仿写、改写等写作训练,使其逐步转化成学生自己的语言,在写自己的习作中灵活运用。平时我就要求学生这样做,养成自主性的习惯,并持之以恒。如在教学完了冰心的《谈生命》后,我在一个学生的周记里看他写到:……成功时我要感谢生命,在失败时我也要感谢生命,成功固然兴奋,失败又何尝不美丽?一次月考的失败只是我生命长河中一朵小小的浪花。昂首挺胸,望着远方,我大喊道:“愿我的生命有足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总之,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新课程的要求,也是我们语文教师的的责任。为了更好地提高初中语文新课程阅读教学的效度,还有待于我们作进一步的学习、研究、探讨和实践。。在以后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语文阅读教学的更好的教学策略。
论文作者:刘志远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7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3
标签: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教师论文; 习惯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课文论文; 老师论文; 《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7期(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