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员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馆员论文,指标体系论文,水平评估论文,图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分类号〕G251.6
1 图书馆员水平论
在讨论图书馆员的水平之前,有必要先给图书馆一个合理的定位。有了合理的定位,才能讨论图书馆需要什么样水平的人才,然后才能给图书馆员的水平定出一个评判标准。
对于这个问题,我馆经过长时间的论争后,提出了“图书馆是学术性的服务机构”这一论断。这个论断中出现的两个关键词是“学术”和“服务”。这两个关键词的出现,对我们讨论图书馆员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素质,需要什么样的水平以及制定图书馆员水平标准打下了基础。
对于水平来讲,知识水平是一个非常普遍的标准,任何专业要讨论其工作人员的水平,都把知识水平作为一个标准,所以笔者也把知识水平作为衡量图书馆员水平的一个基本标准。根据上面提到的两个关键词,我们把与“服务”对应的称作业务水平,把与“学术”对应的称作学术水平。于是我们就有了一个讨论图书馆员水平的3个评判标准。
1.1 知识水平
知识水平也就是一个人的文化素质。针对图书馆员来讲,可以分解成两个部分。
1.1.1 基本知识水平 根据现代社会的普遍要求,基本知识水平主要包括3个方面,中文水平(体现在文字能力上)、外语水平(体现在阅读外文资料上)及计算机应用水平。
关于基本知识水平的作用,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当代图书馆新生事物层出不穷,正以相当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比如数字资源中,数年前还是光盘塔占主要地位,而如今已成为网络数据库的天下,对光盘塔的维护就要转向大容量磁盘或是磁盘阵列的维护。当然不仅仅是这一个事例,图书馆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新的变化。当一种新技术产生时,图书馆要采用它,就要有相应的人才,而图书馆又不可能在每一项新技术出现时,就引进相应的人才,只能用原有的人员去接纳某一新事物或新技术。因此,馆员的总体知识水平就显得非常重要,知识水平越高,所掌握的知识也就越丰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越强。并且对于现代图书馆来讲,不断提高人员的知识水平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从其他方面来讲,知识水平高的人在工作中往往能表现出更高的灵活性与适应性,能更好地完成工作。但与前面所讲的接受新事物,进入新的工作领域来讲,前者的作用能更明显地体现出来。
1.1.2 学科背景 图书馆员除应具备图书馆学知识外还应具备其他学科知识,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学科背景。鼓励不同学科背景的人到图书馆工作,是图书馆人才发展的一种战略。从知识的范围讲,学科背景是一个范围很大的概念,其中有一个专家与杂家的问题。
由于环境、工作性质、个人兴趣等原因,每个人的知识结构是不同的,有的人是专家,有的人是杂家。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人才,专家的最大特点在于精深,杂家的最大特点在于广泛,对于图书馆这个包含有各种学科资源的场所,专家与杂家都是必需的人才。
每行每业都需要自己的专家,这是毋须置疑的。对图书馆来说,首先需要的是图书馆学专家。也需要有一定图书馆学知识,对某一专门学科有深入研究的专家。比如,随着数字资源的出现,计算机专家已成为图书馆所必需的人才。又如,在科技查新工作中,除了应有检索知识外(这属于图书馆学范畴),还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背景。另外,作为高校图书馆发展方向的学科馆员制度,也需要这种性质的专家来完成相应的工作。
专家是必需的,杂家也是必需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对图书馆来说,专家的作用是负责经常性的工作,而杂家的作用在于“备问”。也就是当某种不经常性的、大家不太了解的工作出现时,有人可以做一个大概的,相对较为专业的解释。
学科的广泛性是为人们所了解的,专家所能插盖的面是相对窄小的,但在他的领域中,他所能取得的成绩可能是最好的。而杂家则不同,他所涵盖的面是比较广泛的,但在每个相对应的领域,他所能取得的成绩可能只是及格,但杂家的作用就是当新的工作出现时,至少能保证在大的方向上不出偏差,所以,杂家的作用也不可小觑,他也是图书馆完成工作的一种保证。
另外,图书馆的一些经常性工作也需要所谓的杂家来完成。如分类工作,对于每个学科都有一定的了解是分类人员所必须的,从这一点讲,杂家也是“专家”。所以,图书馆资源内容和形式的广泛性,决定了图书馆既需要专家也需要杂家。有这两种人才的同时存在,图书馆才能把工作做好。
总的来说,提高图书馆员的总体知识水平,实际上是为图书馆储备人才,因为图书馆员的知识水平是衡量现代图书馆水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一般来讲,学历是一个衡量知识水平的标准,但不是唯一的标准。除学历外,提倡和鼓励图书馆员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也是一条提高馆员总体知识水平的途径。
1.2 业务水平
1.2.1 图书馆学理论水平 理论对于实践的指导作用是不容质疑的。理论水平有时能决定一个工作人员是否能完成业务的开拓工作。理论水平包括两个方面:①本职工作的理论水平。图书馆学的学科范围虽然不广泛,但根据部门划分来看,过去一般分成采访工作、分编工作、流通工作,期刊工作,参考咨询工作等,现代又增加了图书馆系统维护开发工作、数字资源整合开发工作等。一般来讲,每一个工作人员掌握的只是与自己部门工作相关的业务知识,这部分知识就体现了图书馆员的图书馆学理论水平。②图书馆学整体理论水平。那些比较全面地掌握了图书馆学理论的人员可以说是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这样的人员可以说是一种人才,对图书馆开拓新的工作领域、进行业务工作论证等是必不可少的。
1.2.2 实际操作能力 实际操作能力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业务水平,从表面上看,主要是实际工作经验的体现,实际上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理论水平。
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完成工作的质量,也就是与对读者的服务质量有关。当然工作质量的高低还与很多方面有关,比如工作的责任心,工作的积极性,甚至耐心等。特别是在当今社会,图书馆的服务正从传统的印刷型文献服务转向信息服务,使得图书馆的业务工作涵盖了更多的领域,也意味着对图书馆员的业务水平要求越来越高。
知识水平的提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而业务水平的提高相对来说要容易一些。因为与知识水平稍有不同的是,经验的积累对业务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大多数工作人员来讲,每天的工作都是一个提高业务水平的过程,这是一个不断熟悉的过程,也是一个经验的积累过程。
1.3 学术水平
既然“图书馆是学术性的服务机构”,那么图书馆虽然以服务为主,但不能放弃学术研究。因为开展学术研究对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现阶段,衡量一个图书馆,包括很多方面,比如硬件设施、图书馆经费等等,而学术水平也是评判的一项标准。虽然我们不要求每位工作人员都关注学术研究。但对整个馆来讲,还应该培养一批学术上有成就的尖子,从而提升整个馆的学术水平。
图书馆的学术研究从内容上来说包括3个方面:①对图书馆学理论的研究。②对工作进行理论总结,以提高工作质量,提升工作水平,或是通过研究,解决实际运转中的难点。③做一些综述性的报导和比对性的研究。
学术水平主要是从研究成果的角度来评价。在我们的评估体系中,前两个是较为主观的评估指标,最后一个是较客观的评估指标。
2 图书馆员水平评估指标
评估方法主要有直接评估和间接评估两种。
·直接评估。直接评估最为主要的方法是同行评议,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评估方法。但同行评议有较多的缺陷,如对著名机构的著名人士有利;对本国或本单位人的文章持宽松态度;同行评议的假设前提是每个参加评审的人都是公正的,从而为不公正的人提供了便利条件[2]。
导致出现上述缺陷的主要原因是,同行评议这种评估方法非常主观,为了改进这一方法,可以采取增加评审人数目,采用“双向匿名”,将评审意见公开等方法。在改进的基础上,形成了新的一种直接评估方法——指标体系评估法。
指标体系评估也是采用专家评估的方法,虽然也是直接评估,但专家并不是对一个评估者的总体打出“印象分”,而是按照组织者列出的项目,对被评估者分别打出不同的分数,然后由组织者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被评估者的最终评估结果。这种方法因为有较为划一的评估标准供专家参考,所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间接评估。在间接评估中,无弹性指标评估方法是一种最主要的评估方法。其指标内容主要是从成果形式、发表刊物、发表字数、成果引用、社会采纳和获奖等客观性的指标内容来评估被评估者的成果。这种方法的最大优点是消除了评估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干扰。
虽然从个体来讲,无弹性指标的评估也存在着缺陷,比如,某些省级课题的价值超过国家级课题,某些二级刊物发表的论文水平高于一级刊物。但是从整体上来讲,国家级课题应该比省级课题的价值更高。同样,文章发表的刊物级别较高,其总体水平就高。因此无弹性指标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评估指标。
2.1 图书馆员水平评估指标体系
2.1.1 直接评估与间接评估的关系和权重分配许多研究人员认为,直接评估与间接评估两种方法相结合是最理想的评估方式。有人认为间接指标评审可用来辅助直接指标评审,但对直接指标和间接指标各自所占的比重,难以精确界定,目前以7∶3为宜[3]。当然这只是一个约数,但说明在评估中,还是直接评估占主要地位,而把间接评估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
也有人把直接评估和间接评估各自的评估项目合在一张评估表中,赋于不同评估项目不同的权重,从而把直接评估与间接评估有机地结合起来[4]。由于这是一种非常直观而明确的评估指标体系,因此我们便采用这种方法对图书馆员的水平进行评估。
在评估指标中,共有3个一级指标,即知识水平、业务水平、学术水平。其中前两项是用直接评估方法中的指标体系评估法进行评估的;后一种将用无弹性指标来进行评估。
在一级指标下再设二、三级指标。一、二级指标的作用是分类和用于分数的归一,三级指标是用于打分的指标。图书馆水平评估指标见表1。
表1 图书馆员水平评估指标
┌───┬────┬──────────┬──────────────────────┐
│一│││打分简单说明│
│ ││├──────────────────────┤
│级│二级指标│三级指标│三级指标作为打分指标,每一项均按10分│
│指│││打,然后折算成各自的权重,前两项一级指 │
│标│││标下的三级指标由专家打分,第三项由实际论│
│ │││ 文计算│
├───┼────┼──────────┼──────────────────────┤
│ ││中文(文字能力)60%│能独立撰写论文则得6分以上
│
│ │├──────────┼──────────────────────┤
│知│基本知识│外语(阅读能力)│能使用外语工作则得6分以上
│
│识│水平50%│
20% ││
│ │├──────────┼──────────────────────┤
│水││计算机应用水平20% │能合用计算机工作则得6分以上 │
│平││││
│ ├────┼──────────┼──────────────────────┤
│40% │学科背景│掌握程度50%│学历作参考,非图书馆本得6分,硕士8分│
│ │├──────────┼──────────────────────┤
│ │
50% ││根据5年内非图书馆学论文,一级5分,二级 │
│ ││研究成果50%│2分三级1分,满分10分,则得满分。│
├───┼────┼──────────┼──────────────────────┤
│ │理论水平│本职工作50%│能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得6分以上
│
│ │├──────────┼──────────────────────┤
│业│ 40% ││能在不同领域提出正确的观点,得6分以上
│
│务││非本职工作50% ││
│ ├────┼──────────┼──────────────────────┤
│水││完成本职工作50%│根据完成工作的质量,较好完成得8分以上
│
│平││││
│30% │实际操作│││
│ │├──────────┼──────────────────────┤
│ │水平60%││根据开展新业务中发挥的作用,能独立开拓 │
│ ││业务开拓能力50%│得8分以上。在简单指导下完成得6分以上。 │
│ ││││
├───┼────┼──────────┼──────────────────────┤
│ ││权威或一缓60% ││
│ │├──────────┤│
│ │论文成果│核心或二级20% │5年内的论文发表情况,一级5分、二级2 │
│ │ 60% ││分、三级1分,得10分为满分。一级得满 │
│ │├──────────┤│
│ ││其它或三级20% │分时,则二级、三组均得满分,一级没5得满 │
│学│││分,则计算二级,二级得满分则三级得满分 │
│ ├────┼──────────┤│
│术││国家级50% │。二级没得满分则再计算三级的得分。 │
│ │││课题得分原理同论文计算。主持一项得 │
│ │├──────────┤│
│水│课题成果│省部级30% │10分,参与一项得2分。
│
│平│
20% │││
│30% ││││
│ │├──────────┤│
│ ││地厅级20% ││
│ ├────┼──────────┼──────────────────────┤
│ │著作成果│ 著作100% │作为独立著者出版著作,则得满分;参与出 │
│ │
20% ││ 版则根据字数分。1万字得1分,10为满│
│ │││ 分。 │
└───┴────┴──────────┴──────────────────────┘
2.1.2 指标体系说明 一级指标分3个部分,分别是知识水平、业务水平和学术水平,总体来看,前两部分由专家打分,属于直接评估;后一部分根据成果客观情况打分,属于间接评估。根据权重分配,直接评估占70%(知识水平40%+业务水平30%),间接评估占30%(学术水平30%)。但在学科背景这一二级指标下有一个非图书馆学研究成果的三级指标。这个指标是根据客观情况打分的,其在整个指标体系中的权重约占10%(三级权重50%*二级权重50%*一级权重40%)。所以,在这个评估指标体系中,应该说有40%的间接评估内容,60%的直接评估内容。
在一级指标中,知识水平代表了一个图书馆员除图书馆学专业水平外的基本素质。虽然在3个一级指标中,其所占的比重是最高的,但是从整体上说,后两项是图书馆专业水平的体现,则非图书馆学和图书馆学在本指标中的比重是4∶6,应该说基本符合图书馆对图书馆员水平评判的要求。
在计算分数时,每一个一级指标对于数个二级指标来说也是100%的,每一个二级指标对于数个三级指标来说也是100%的。每个三级指标都按10分打分,然后乘以三级指标权重,得到一个分数;相同二级指标下的三级指标的分数相加,再乘以二级指标权重,又得到新的分数;相同一级指标下二级指标的分数相加,再乘以一级指标权重,然后再相加,最后得到一个归一的,满分为10分的结果,这就是该图书馆员的最后得分。
2.1.3 具体指标的几点说明 在基本知识水平二级指标下,中文水平主要指文字能力,即语言水平,因为我们认为文学造诣属于学科背景的范畴,所以在这里明确指出这个问题。外语水平也一样,在这里仅指阅读能力,而关于翻译技巧或外国文学都属于学科背景范畴。
在学科背景二级指标下有掌握程度这一指标,要考虑到我们前面提到的专家和杂家的问题。学历仅是一种参考,不是一种绝对的评判标准。没有学历的人同样在这项指标中可以获得高分,只要评判专家认同就可以。
在理论水平的二级指标下,有非本职工作一项指标。主要指图书馆员掌握的非本职工作中的图书馆学理论。这里不是指所有的图书馆学理论。而是指能较好掌握非本职工作中某一种或某几种理论就可以了。这种较全面的人才是图书馆业务工作中的骨干力量。
在第三项学术水平中,我们给予论文60%的权重。这并不是说课题和著作的成果价值小于论文,而是根据图书馆员的研究成果主要为论文这一实际情况作出的权重分配。
在论文得分中,我们认为如果一级刊物论文能得满分,那么就应该在论文成果这一项中给予满分,对于一级刊物论文得不到满分的图书馆员,则计算二级刊物论文的得分,同理,计算三级刊物论文的得分。在课题的得分中,我们也采用相同的得分方法。
综上所述,我们讨论了图书馆员水平的判断标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可以操作的评估指标体系。希望能给各类图书馆选拔人才提供一点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