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528000)
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骨科收治174例行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2016年1月至12月收治患者81例为对照组,2017年1月至12月收治患者93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方法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及假体脱位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3.2%、DVT发生率5.3%、假体脱位并发症为1.1%,较对照组肺部感染发生率12.3%、DVT发生率22.2%、假体脱位并发症为8.6%,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期康复有助于降低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DVT,假体脱位的发生率。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早期功能锻炼;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假体脱位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roplasty ,THA)是用人工关节假体置换病变髋关节以重建关节功能的一种修复手术,达到恢复和改善关节功能的目的,目前已经成为治疗髋部关节疾病(包括髋关节骨折、DDH、股骨头坏死、退行性髋关节炎等)一种标准的、常规的骨科治疗技术1。根据文献报道,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10%~15%,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率可高达47.1%,假体脱位并发症可达3.23%2-5。符媛媛等研究表明,髋关节置换术手术过程复杂、创伤大、手术时间长、出血多,再加上多数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年龄比较大,患者机体生理机制减弱,手术耐受性差,手术风险高,术后恢复过程漫长,极易出现各种并发症5。因此围手术期进行适当、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的早期康复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我院骨科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174例。2016年1月至12月收治患者81例为对照组,2017年1月至12月收治患者93例为观察组。观察组男45例,女48例,年龄55-65岁的有52例,>65岁的有41例;对照组中男39例,女42例,年龄55-65岁的有46例,>65岁的有35例。纳入标准:(1)确诊为骨关节炎(或股骨头坏死、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周围肿瘤保肢)并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2)年龄大于18岁;(3)获得患者知情同意者。排除标准:(1)恶性肿瘤骨转移或癌症晚期;(2)意识或认知功能障碍者;(3)无法配合进行康复训练者。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1.2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按照等级护理,记录和观察髋关节置换患者生命体征、疼痛、伤口引流的情况,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定时翻身防压疮;进行呼吸训练以防止发生坠积性肺炎;指导患者不宜翘腿,不应坐较低的凳子,弯腰幅度不应超过85°以保持功能位。
1.2.2 观察组
(1)术前护理:评估患者的意识、肌力、髋关节活动度、对手术知识知晓程度及康复训练合作程度等情况,对其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以图片、视频方式有针对性讲解手术及康复知识(2)术后24小时,指导患者摆放正确体位与功能锻炼:取患侧外展中立位,足跟部垫高,抬高患肢休息,肢体恢复知觉后进行踝泵练习,取平卧位,主动缓慢极度屈伸踝关节,间断练习,根据手术返回时间及体力情况练习。(3)术后第2天,进行踝泵功能练习和股四头肌功能练习,取平卧位,下肢保持伸直,抬高下肢,坚持3至5秒后放下肢体为一组,休息时抬高患肢。(4)术后第三天进行持续被动活动练习(CPM),初次活动度0至45°,逐渐增加范围,每天一次,每次1小时。保持患者术侧外展中立位,对于疼痛明显的患者进行干预:指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如播放音乐、转移注意力。(5)术后两周监督患者的功能锻炼:对于不存在疼痛部位,应对患者屈髋屈膝予以<85°活动操作,护理人员应每日做好交接班工作,观察患者术侧关节活动情况,对于患者存在不规范状况或者出现心理抗拒等状况应及时纠正、妥善处理8-11。早期功能锻炼期间,密切观察患者术侧皮温状况及色泽,有无出现水肿等情况,如若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积极与家属沟通,评估患者接受程度,动态调整早期康复训练方案。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髋关节置换术后肺部感染、DVT、假体脱位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予以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²检验:统计学方法 问卷调查表收集完成后,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并发症、DVT、假体脱位并发症发生率。
3. 讨论
3.1以往骨科术后从术后3-4天才开始进行康复训练,潘秋咏等提出:患者手术当天即可开始按摩下肢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6。髋关节置换术及功能锻炼的不同认知程度是影响患者进行早期功能练习依从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大部分髋关节置换患者为老年人,其记忆力以及理解能力均下降,对于髋关节置换术的认识不足,以及术后疼痛等因素,导致患者术后长期卧床,增加术后肢体水肿、肺部感染、DVT的发生。有研究显示,早期功能锻炼的效果与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密切相关,可通过积极的认知干预提高其依从性6-9。医护人员可以密切配合,在不同时间分阶段向患者及其家属解说髋关节置换术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术前一周向患者详细讲髋关节手术及术后注意要点、早期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术后当天实施医护一体化查房,充分评估术后情况,并制定针对性的功能锻炼计划,同时将注意事项、体位的摆放、功能锻炼的时间、频次、剂量做成小册子给患者及家属。
3.2早期功能锻炼对防止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具有一定的影响。当患者术毕安返病房后,对其进行功能锻炼的指导举措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早期功能锻炼促进呼吸功能锻炼,促进肺康复,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另一方面,早期康复促进患肢静脉血液回流,减轻肢体肿胀,增加患者关节周围肌肉的张力,增强置换关节的稳定性,从而减少肌肉萎缩、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同时,早期功能锻炼能有效指导患者进行髋关节屈曲、内收以及内旋,防止活动超过一定范围(髋关节屈曲<60度)导致假体脱位。
参考文献
[1] 徐昌奎,蒲小兵,陆遥,等.SuperPath 微创后入路全髋置换的早期疗效及应用价值[J]. 实用医学杂志,2017, 33(19): 3269-3272.
[2] Herverts P. Hip arthroplasty revision (editoria)[J]. Acta orthop scand, 1992, 2: 109.
[3] 李玉,吴婷婷,王娇.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3): 238-239.
[4] Masonis J L, Bourne R B. Surgical approach, abductor function, and total hip arthroplasty dislocation[J]. Clinical Orthopaedics and Related Research (1976-2007), 2002, 405: 46-53.
[5] 符媛媛.髋关节置换术的术后护理方法对患者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8,21:2623-2625.
[6] 潘秋咏.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在改善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价值[J]. 数理医药学杂志,2018,04:607-608.
[7] 杨春艳.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系统性护理干预对患者功能恢复影响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 2018,13(9):180-181.
[8] 邱志军,殷晓敏.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依从性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22(29):109-112.
[9] 徐玲,李华国.不同时间开始功能锻炼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的效果分析[J].四川中医,2015,3308:189-191.
[10] 潘映红.早期功能锻炼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6):211-212.
[11] 王文慧,张利峰,李信欣,等.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不同时期关节功能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7,52(6):649-653.
论文作者:黄芸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5
标签:关节论文; 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功能论文; 发生率论文; 并发症论文; 肺部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0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