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举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途径_人大代表论文

选举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途径_人大代表论文

选举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路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路径论文,民主论文,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七大作出了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的重大论断,发展人民民主首要的是完善选举制度,发展选举民主,因为以选举制度为基础的人大制度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发展选举民主,进一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逻辑。

一、选举民主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主要形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今世界的民主形式已发展为三种基本形式:一是选举民主,公民通过公正的投票,根据多数原则,按照多数参选人的利益要求形成决议、法律或选出治理国家的人选及其政党,以此形成了代议制,使得民主权利的行使能不再受地域和人口众多的限制,成为一种切实可行的民主形式,人民通过选票选举出代表自己利益的人来参与决策,从而来控制政府。现代民主政治的兴起就是议会的选举,现在世界上除了少数几个国家外,莫不通过选举组成权力机关。二是协商民主,协商民主是20世纪80~90年代兴起来的,其特点是在全社会范围内由公民平等地参与公共政策的决策,通过广泛的讨论和对话,达成共识或找到最大的共同点共同利益,作出具有集体约束力的决策。三是谈判民主,这是国际政治和世界许多国家的政治生活中都常见的一种民主形式,其特点是通过谈判分配利益,使得各方都能对自己的利益要求得到相对满足。在上述这三种民主形式中,选举民主是根本的,因为人民通过选举来反映意志,来选择治理国家的人选,来决定治理国家的法律。没有了选举民主,也就谈不上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谈不上国家的治理。在西方民主的发展中,选举民主发展在先,协商民主是作为选举民主的补充出现的,其发展是建立在选举民主充分发展的基础之上的。

就我国而言,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选举人大代表组成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各项职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成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可以说我国的选举民主主要体现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上,选举制度成为人大制度的基础。人民如何行使选举权,选出什么样的代表组成国家权力机关,关系着职权的行使,关系着人民的主权、当家作主的权利能否真正实现,人民的诉求能否得到有效的表达,人民的意志能否形成正确的决策,政府是否为民办事。选举制度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和基础,选举民主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主要形式,当然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主要形式。中国需要发展和完善其他民主形式,更需要发展和完善选举民主。

二、选举民主在民主政治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

选举民主作为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在民主政治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一般认为,选举民主有这样几个功能:

第一,为政权建构合法性。合法性指的是一种政治统治或政治权力能够让被统治者认为是正当的,合乎道义的,从而自愿服从或认可的能力与属性①。也就是说统治者所建立的政权是否获得被统治者的服从或认可。根据人民主权理论,人民是一切权力的来源,人民是最高的主权者,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在代议制民主下,人民无法直接掌握国家权力,人民以选举的方式选择委托人,将权利让渡给自己选择的代表,从而组成立法机关代行国家权力。这样,在民众少数服从多数的选择规则下,民众参与的范围越广,参与的程度越充分,说明代议机关的权威就能获得民众的认可,从而具有合法性,这是“由于竞争性选举的有关程序在某种程度上赋予选举以仪式性地位与意义”,而且由于竞争性的选举是通过鼓励公民参与政治,参与投票,所以通过当选者获得的是一种积极性同意②。

第二,为民意提供自由充分的表达渠道。“当选举公正且具有竞争性时,它是公众需求借以传送到政府的途径”③。在竞争性选举过程中,选举本身就是一个民意的形成和提炼的过程,候选人竞相提出不同的政纲和政策主张,并能根据公众的意愿及时修正,公众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意愿有较多的选择机会。不仅如此,在选举结束后,为了能够保证下次选举的胜利,免受下次选举的惩罚,当选者一般能和选民保持密切的联系,向选民负责,听取并传递民意,帮助选民解决困难,缓和冲突,化解矛盾。

第三,监督功能。虽然选举结束后,选民在行使创议权和罢免权之外,并没有任何有效的手段来保证授权获得实现,但由于选举是定期举行的,在竞争性的选举生态中,选民对违背其受托意愿的受权者,就可以撤回委托,另行选择受托者,以“用脚投票”的方式给予背离民意者以惩罚。所以竞争性的选举对当选者形成了很大程度的监督和制约,使其不得不谨慎行使选民赋予的权力,而不敢滥用职权,损害选民权益。

第四,教育功能。“竞争性选举过程给选民提供了有关政党、候选人、政策、现任政府政绩以及政治体系的丰富信息”④,选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能得到较充分的保障。通过参与选举,选民间接地影响着公共政策的制定,增强选民的主人翁意识,促使民主的观念深入人心,会增强选民的民主意识和民主能力,推动社会的民主化和法治化进程。

三、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选举民主

选举的竞争性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一个重大成果,是选举中的一个客观规律,是民众长期选择的一个结果。

根据我国国情,我们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西方式的多党竞选并不适于我国。但在人大代表的选举中确有引入竞争机制的必要性。长期以来,在人大代表的选举中存在着严重的形式主义色彩,从选举的方式、选举的过程还是选举的结果来看,事实上都不是或不完全是由选民来自主选择或确定的。公民参与投票往往只具有符号的形式意义,有参与的权利和程序,而没有实现参与的效能和期待,选民不知代表,代表不知选民,选民参选和代表当选的被动性严重影响了代议机关功能的发挥。有学者指出,政治选举作为现代民主制中最普遍、最基本的政治参与形式,是“普通公民控制政府的重要的、制度化了的最为有效的手段”⑤,然而,我国目前的选举却很难实现这种重要的政治功能。在代议制中,公民表达民意的最理想的方式是直接向自己的代表传达自己的诉求,表达自己的利益,由人大代表来代表自己的选民而表达和聚合利益,从而使分散、无序的利益表达有一个理性的聚合通道,通过公民与代表的个别接触来化解大规模非理性参与所带来的政治震荡,保证代议制政府的良性运作。在利益分化加剧、利益诉求急剧上升的今天,人大的利益表达功能尤为重要。但当前我国人大代表和选民的联系状况却令人担忧,有学者做了调查,在走访的674位选民中,“所在选区的人大代表与选民之间‘经常联系’的63人;‘有联系’的171人,占25.5%;‘一般’和‘没有联系’的437人,占65.1%。”⑥弱势群体找人大代表的情况又是怎样呢?抽样调查显示,在杭州,弱势群体找人大代表的比例仅为3.11%,在上海,知名学者陈映芳的调查结果更让人惊讶:仅为0.2%⑦。近几年,以上访等方式出现的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现象的急剧增加也说明了当前人大代表选举机制的不足。由于人大代表当选的被动性使其缺乏联系选民、服务选民的主动性,内心动力严重不足,近几年一些地方采取公布人大代表的联系方式,设立代表工作室,甚至建立代表履职档案等方式督促人大代表履责,但只能治标不治本。要充分实现人大聚合民意、监督政府的职能,应逐步打破当前人大代表选举中的计划指令色彩,逐步引入竞争机制。

实行竞争性选举也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一份调查显示,有76%的人大工作者和78%的选民认为人大代表的选举需要竞争⑧。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修改选举法的前夕,广东省人大向全国人大调研组提交了8条建议,其中之一就是引入竞争机制,允许选举工作机构和代表候选人及非候选人以各种形式合法、公开、有序地进行宣传和自我宣传,允许候选人与选民见面,回答问题。竞争性选举是民主的天然属性,是民主政治实现的一种形式,一种更好选拔人才、反映民意实现民意的技术手段,通过实行竞争性选举,把具有强烈的代表意识、议政能力强的候选人选为代表,他会更好地履行代表职责,对选民负责,接受选民的监督,为选民服务,促进代议机关功能的充分发挥,提升代议机关的权威。我们党完全有充分的自信把那些乐于为民办事、敢于为民请命,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优秀党员推荐给群众,由群众选择。

通过有序的竞争性选举,可以有效释放公众政治参与热情,有效表达利益诉求,使选民对我国这一根本制度产生效能感,增强这一制度的合法性,“一个认为自己能够参与的公民,与一个没有这种信念的人相比,他确实具有对其政治系统更满意的倾向。但是,它是对系统的实际运行的满意。”⑨对参与感到满意,会产生更高水平的依附和认同,增加共识,从而促进政治稳定与和谐,而不是如有的学者所说竞争性选举会扩大分歧,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

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争论要不要实行竞争性选举的问题,而是应该探讨怎样在坚持并加强党的领导而不损害党的领导的前提下,在多大程度上、多大范围内引入竞争机制。由于特殊的国情,在当前确实不宜实行完全性的竞争选举,但在人大代表选举中应采取稳步的、妥善的方针,可以通过试点,逐步逐级增加选举中的竞争性成分,让选民逐步有个接受的过程,有个锻炼提高民主实践能力的过程,并对选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实现竞争的有序性和有效性。

注释:

①胡伟:《在经验与规范之间:合法性理论的二元取向及意义》,载《学术月刊》1999年第12期。

②③④【英】安德鲁·海伍德:《政治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76-275页。

⑤王浦劬:《政治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16页。

⑥张谦元:《县乡人大代表直接选举的监督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56页。

⑦林龙:《弱势群体找谁叫屈?百姓有难为何不找人大代表》,载《人民权力报》2004年12月16日。

⑧尹中卿:《人大研究文萃》(第2卷),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第372页。

⑨【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等:《公民文化——五国的政治态度和民主》,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300页。

标签:;  ;  ;  ;  ;  ;  ;  

选举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途径_人大代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