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小英 广西崇左市扶绥县第二中学 532199
【摘要】虽然我国已经倡导新课改多年,但是高中物理教学低效现象没有从根本得以解决。客观分析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逐一采取解决措施,以此促进高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提升,这是当前刻不容缓的教改任务,应引起师生的充分重视,通过优化课堂方案,实现“教”与“学”双向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物理; 教学问题; 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9)06-213-01
一直以来我国高中物理教学活动深受高考压力的影响,在应试观念的驱使下,课堂教学过于侧重帮助学生提高考试成绩,却往往忽视他们的主体地位与创新能力,而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也采用了“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从不关注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这显然与新课改的发展要求背道而驰。因此如何权衡传统与创新的关系,如何实现知识、能力与情感三位一体的教育目标,提升高中生的科学素养,认清当前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解决对策势在必行。
1.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
1.1 学生缺乏浓厚的学习兴趣
缺乏兴趣是制约物理教学效果、影响学生物理成绩的主因。高中生想要学好物理学科,除了夯实基本功,掌握物理知识以外,还要在兴趣的驱使下进一步探究、实践与思考,不断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如果学生对物理学科毫无兴趣,总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那么也就很难在物理教学中真正提升综合素质。但是实际教学中,教师却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心理,那么即使再完美的教学方案,也因为学生参与兴致不高而无“用武之地”。
1.2 课堂教学忽略创新能力
现代社会发展已将“创新能力”作为衡量人才素质的重要元素,而这恰是当前高中物理教学的薄弱环节,很多教师只顾“一言堂”地灌输知识,却忽略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实际上,物理是一门自然学科,它强调实践与创新,而且物理学科是动态发展的、不断向前的,基于学科特征与教育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非常必要。
1.3 课堂教学脱离生活实践
物理是一门与生活密切关联的学科,但是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往往脱离生活实践而只注重理论灌输,结果造成学生死记硬背,对物理知识的把握不全面、不到位,甚至长期处于枯燥、乏味的学习氛围中,逐渐对物理学科失去了兴趣,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这些都与物理课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有直接关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 实验课程安排不合理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实验课程的安排非常不合理,不仅课时少,而且多以演示实验为主,学生根本没有动手操作的机会;更有一些老师为了节约时间,甚至课堂上“说”实验,让学生“背”实验,实际上这已经违背了物理实验教学的初衷。如果学生根本不会做实验,那么这样的物理教学也是无效的。
2.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对策
2.1 调动学生的物理探究兴趣
物理本身是一门极富探索价值的学科,所以教师要提高物理教学有效性,不妨尝试从激活兴趣为切入点,当学生对探究的物理内容有了强烈的探究欲望,也就能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加强认知,把握物理知识、提升实践能力。因此物理教师要创设多元教学方案,让学生体会物理学科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如问题驱动法、游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学案导学法、小组合作法等等,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的教学方法不同,也就突破了物理教学的枯燥无趣,有效启发学生的物理思维,让他们在思考中顺利完成学习任务,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2 全面激活学生创新实践意识
物理是一门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学生在观察、思考与实践中获得进步,在发现问题与思考问题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创新意识。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独立学习的过程中练习手脑并用,无形中促成创新能力的发展。例如在实验中要求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步骤、完成实验报告;鼓励学生课外多开展家庭小实验等等,逐渐让学生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产生探究兴趣,在不断实践操作中形成应用意识,树立创新精神。
2.3 探寻生活化物理教学实例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物理知识与物理原理,所以培养学生物理学科素养,自然要将教材内容结合生活案例,锻炼学生解决生活化物理问题的应用能力,在此过程中锻炼归纳、整合与拓展等综合能力。例如奥运会上“高台跳水”、“蹦床”等项目,运动员跳起来的过程都是典型的“变力做功”问题;再如骑自行车时,两个轮子的转速有何关系?行驶中会受到哪些摩擦力?如何才能保证骑自行车的速度快、安全性高等等,这些都是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教师要指导大家多观察、多思考,通过丰富经历与体验,感受学习物理的重要性和趣味性。
2.4 增加物理实验的操作机会
高中物理教学要合理安排实验课程的课时与内容,给学生增加动手实验的机会,让他们在实验中观察物理现象、把握物理原理,调动探究兴趣。例如学习《牛顿第三定律》时,让学生亲自使用一些简单的材料设计实验操作,将两个铁块上下叠放在一起,并在两个铁块上分别固定两个弹簧秤,两个学生分别向相反的方向拉,结果发现在排除偶然误差的基础上,两个弹簧秤的数目总是一样的。因为学生亲自参与了实验操作的过程,所以也能直观地感受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区别,加深实验印象。
综上所述,新课改下实现高中物理教学改革与创新已势在必行,教师要立足当前教学存在的实际问题,从根源把握解决措施,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不能生搬硬套任何成功的教学经验,只有找到真正适合学生的改革对策,才能让学生既“高分”又“高能”,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彭晓波.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问题及调整思路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2):24.
[2]沈赟.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才智,2018,(35):75.
论文作者:农小英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9年6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9/4/8
标签:物理论文; 学生论文; 学科论文; 新课改论文; 教师论文; 高中物理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中国教师》2019年6月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