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悖论”及其解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悖论论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088(2002)01-0018-04
一
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全面深入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与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建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创立了科学的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及其发生、发展和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客观规律,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其严密的逻辑性、高度的科学性和彻底的革命性为世界各国的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对人类社会的革命性变化和发展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理和结论是真理。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教科书中,资本和剩余价值被看作是反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实质的一对范畴。与此相对应,劳动力商品、不变资本、可变资本、资本积累、失业、经济危机等一系列范畴都是反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范畴。要消灭资本主义制度,必须消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以及与其相适应的资本。
邓小平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成功和失误的历史经验并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一方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另一方面又没有拘泥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有理论观点,而是根据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情况和新经验,吸收人类文明成果,突破了其中一些已经过时的传统观点,创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实现了两大突破:即不仅突破了传统的计划经济理论,而且突破了传统的市场经济理论。传统的计划经济理论排斥商品货币关系,否定市场机制的作用;传统的市场经济理论,否定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经济能够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在政治经济学领域具有划时代的革命意义,是政治经济学理论的一场革命。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真理性也已经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实践所证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商品、货币、资本都存在,资本等生产要素可以参与收益的分配。
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资本、剩余价值、资本积累是反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范畴,失业和经济危机等经济现象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必然产物,那么,很容易得出我们正在干的事情是资本主义的结论。因为资本仍然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的重要范畴,失业和经济周期在我国经济运行中也同样存在。按照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发展,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似乎又可以得出经典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已经过时的结论。因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过的经济现象在我国经济生活中不但不能消灭,有一些反而要大力发展,如市场经济、资本等。经典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正确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邓小平经济理论也是正确的,但是,根据它们各自的理论逻辑推导出来的观点却是根本对立的,这是政治经济学理论的一个重大的悖论。现有的政治经济学教材几乎在理论体系上都存在着这一悖论。在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资本是反映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的一个范畴。而在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资本又成为反映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一个范畴。在同一门科学甚至在同一本书中,资本这一范畴反映着不同的生产关系,又没有作出科学的说明,从而使学生和老师都很难理解,很自然地就会产生上述悖论。这一悖论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的信心。如果不能从理论上彻底地解决这一悖论,就很难使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的科学结论深入人心。解决这一悖论,是时代赋予当代马克思主义者的重大历史任务。
二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作是《资本论》。马克思在《资本论》序言中指出,“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与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89页。)对《资本论》中生产方式的含义,学术界有不同的观点。通过对《资本论》中“生产方式”含义的分析研究,笔者于1990年发表了《对资本论中“生产方式”含义的考证》一文,认为《资本论》中生产方式一词主要有三种含义:一是在一般性意义上使用的生产方式,指的是直接生产过程中由劳动的技术条件等所制约的从事生产的方式,具体讲就是生产方法、技术方式等。二是在特殊性意义上使用的生产方式,指的是生产、交换物质资料所采取的形式,即生产的社会形式。如自给自足的生产、商品生产以及“与商品生产截然相反的”生产等。三是在个别性意义上使用的生产方式,指的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制度和一定生产力水平之上的生产的社会形式。《资本论》序言中所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就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之上的商品生产,即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或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商品生产或市场经济作为生产的社会形式不可能脱离一个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而抽象地存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没有一般的市场经济,只有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特殊的市场经济。马克思分析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资本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之上的币场经济,是一种特殊的市场经济。在马克思那里,对商品生产或市场经济一般性的分析包含在对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特殊性的分析结论之中。他不仅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运动规律,而且在揭示资本主义商品生产运动规律的同时揭示了社会化商品生产的一般规律。
根据邓小平经济理论,市场经济是手段,是方法,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这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这两大经济形态中,市场经济这种生产方式就是共同的东西,两种经济形态中反映市场经济要求的范畴就属于一般。市场经济一旦和资本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形成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这种经济形态,反映市场经济要求的一般经济范畴也就同时成为反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殊范畴。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结合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种经济形态。反映市场经济要求的一般经济范畴就成了反映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殊范畴。由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马克思、思格斯生活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分析的是不太完善的处于自由竞争阶段的资本主义,目睹的是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相结合带来的严重后果,所以,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教科书中,对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一般规定性的分析是与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特殊性的分析联系在一起的。他们通过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这种特殊生产方式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发现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必然规律。但是,马克思恩格斯没有想到无产阶级革命至今未能在一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同时取得胜利,而是在落后的东方国家取得胜利;没有想到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的国家不但不能消灭商品货币关系,反而不能逾越商品经济这一发展阶段。由于市场经济是手段,因而反映市场经济一般规定性的范畴就是一般范畴;由于市场经济和特定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结合产生了特殊的社会生产方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或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因而反映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殊规定性的范畴就是特殊范畴。把反映市场经济一般规定性的范畴和反映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特殊规定性的范畴区分开来,就可以解决上面提到的悖论。商品、货币、资本、剩余价值、资本积累等范畴既是反映市场经济一般规定性的范畴,又是反映特定社会经济制度下特定生产关系的特殊范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资本主义私有资本矛盾运动的结论是真理,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私有资本矛盾运动中所包含的关于资本一般规定性的结论同样是真理,需要我们认真加以发掘。
运用一般和特殊的方法解决上述理论悖论,遇到的最大难题是如何认识和处理资本和剩余价值这一对范畴。资本这一概念过去一直是和资本主义联系在一起的。学过政治经济学的同志都知道,资本出身不好。“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829页。)资本名声不好。“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如果动乱和纷争能带来利润,它就会鼓励动乱和纷争。”(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829页。)资本本质不好,资本的本质是剥削,是无偿占有雇佣工人生产的剩余价值的一种生产关系。然而,虽然资本出身不好,名声不好,本质不好,资本却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资本在前资本主义社会就伴随着简单商品经济产生,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取得统治地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仍然存在。既然在奴隶社会末期、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等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下都存在资本,那么,资本这一范畴必然有其一般属性。这种一般属性就是资本能够在运动中保存自己并实现自我增殖的性质,就是资本在运动中能够带来剩余价值。剩余价值从量的规定性上看,是预付资本的一个增殖额;从质的规定性上看,它是劳动者剩余劳动时间的凝结,是物化的剩余劳动。资本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下所具有的共同的属性在于它是价值增殖的价值,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作为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的一般属性,具体表现在它的价值性、垫支性、运动性、增殖性等方面。任何价值或货币,只要它在运动中增大了价值,实现了增殖,它就成了资本。不管在什么社会制度下,只要存在商品货币关系,存在将本求利这样一种经济活动,就有资本存在。资本的这种一般属性是和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这种社会经济形式联系在一起的。
一般是相对特殊而言的,抽象的一般的资本是不存在的。资本总是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下的资本,必然有归谁所有的问题,因而不同社会经济制度下的资本必然体现不同的社会生产关系;资本总是要表现为各种具体的形态,采取各种不同的具体形式。所谓资本特殊,就是各种现实的资本,是采取了不同形式、并在特定生产方式下运行的资本。具体说来,资本特殊可以从两个角度来把握:一是从资本运动过程的具体形式看,任何资本都要采取各种不同的具体形式。如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固定资本、流动资本,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等。二是从资本体现的生产关系看,资本虽然在几个性质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下存在,但它们却体现着不同的社会生产关系。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下,资本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各不相同,其剩余价值的来源也各不相同。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归资本家所有,资本家凭借资本的所有权,无偿占有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因而成了反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殊资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绝大多数资本归国家和集体所有,是公有资本。社会主义公有资本带来的剩余价值归国家和集体所有,反映的是全体社会成员和劳动者集体共同占有剩余价值的生产关系。把资本一般和市场经济联系起来,把资本特殊和特定的社会经济制度联系起来,就可以正确认识资本、资本主义私有资本和社会主义公有资本。
正如资本是资本一般和资本特殊的统一一样,作为资本的增殖物——剩余价值也是剩余价值一般和剩余价值特殊的统一。剩余价值一般,是指剩余劳动凝结的价值。不论在何种社会制度下,只要存在商品货币关系,剩余劳动就必然物化为剩余价值,剩余价值就必然存在。恩格斯说:“劳动产品超出维持劳动的费用而形成的剩余,以及社会生产基金从这种剩余中的形成和积累,过去和现在都是一切社会的、政治的和智力的继续发展的基础。”(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211页。)因此,剩余劳动和剩余产品是一切社会共有的范畴。剩余劳动表现为剩余价值,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物化为价值的结果。只要存在剩余劳动,存在资本,就必然存在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特殊,是指在不同社会制度下体现着不同社会生产关系的剩余价值。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为社会的少数人即资本家所有,劳动者丧失了资本的所有权,这样就使得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建立在资本私有制基础上的劳动过程和增殖过程的统一。雇佣工人的劳动归资本家所有,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归资本家及其代理人指挥,劳动过程的结果和剩余价值归资本家所有。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在必要劳动时间里,工人生产出自己的劳动力价值,而在剩余劳动时间里,工人的剩余劳动为资本家生产出剩余价值。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剩余价值就是由雇佣工人劳动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就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而言,其特殊性并不在于劳动者的劳动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而在于劳动者的劳动表现为雇佣劳动,其提供的剩余劳动以剩余价值的形式被资本家无偿占有了。资本家阶级之所以能够无偿占有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资本的私有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绝大多数资本为国家所有、劳动者集体所有,少部分资本为社会成员个人所有。社会主义条件下资本的这种所有制结构使得劳动过程从总体上讲归国家和劳动者集体所有,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由国家或劳动者集体的代表指挥,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结果从总体上也归国家或集体所有。虽然劳动者的劳动也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剩余劳动也凝结为剩余价值,但剩余价值归根到底仍旧归劳动者所有。把剩余价值一般与资本一般相联系,并归结到商品生产或市场经济这种生产方式上,把剩余价值特殊与资本特殊相联系,并归结到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社会基本经济制度上去,就可以正确认识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社会的剩余价值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剩余价值。
与此相应,对资本积累及其一般规律的认识也要坚持一般和特殊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资本积累同资本、剩余价值等范畴一样,都是商品生产或市场的一般范畴。只要存在商品生产或市场经济,就会有资本积累。资本积累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前提,没有资本积累,就没有社会再生产的不断扩大。资本积累是社会财富不断增长的前提和具体表现形式。资本积累的规模越大,社会创造的物质财富就越多,社会财富的积累也就越快。资本积累是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没有资本积累,就没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另一方面,资本积累又是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联系的特殊范畴。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家把他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为资本,再来扩大地无偿占有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使工人自己创造的财富成了扩大对自己剥削的手段。资本积累既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手段,又是资本家扩大剥削的手段。资本积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必然表现为方向相反的两极的积累,即一极是资产阶级手中的财富的积累,另一极是无产阶级贫困的积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积累是社会主义物质基础的巩固。劳动人民通过资本积累可以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消灭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逐步为向共产主义的过渡创造条件。
三
上述分析表明,以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发展为基本坐标,运用一般和特殊相结合的方法重新处理经典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某些理论问题上的不同认识,就可以解决前面提到的理论悖论。这样,就要求经济学工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以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发展为依据,重新认识和处理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创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教材体系。政治经济学理论中符合实际的、已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原理就继续坚持;不符合实际的、已被实践证明是片面的观点就予以放弃;在实践中新创造的、已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原理就应该大胆引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材。也就是说,要以我党对市场经济的最新认识为依据重新安排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框架,使经典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教材体系上一脉相承,浑然一体。可以把政治经济学的教材体系分为三个大的板块:一是关于市场经济一般规定性的分析。二是关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分析。三是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析。
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发展,运用一般和特殊相结合的方法创新教材体系,不仅可以解决前文所提到的悖论,更重要的还在于:它既有利于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经济的历史、现状和本质,把握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取代的历史趋势,又有利于认识和借鉴资本主义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的意义;既有利于防止离开当代现实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左”的倾向,又有利于防止离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另搞一套的“右”的倾向;既有利于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又有利于在坚持的基础上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既能从理论体系上证明经典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逻辑上的浑然一体,在体系上的一脉相承,又能为我们认识和解释当代资本主义和当代社会主义的若干经济现象提供锐利的思想武器。
标签:政治经济学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生产方式论文; 剩余价值理论论文; 经济学论文;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论文; 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论文; 经济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商品价值论文; 剩余价值规律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论文; 经济资本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社会资本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