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经贸关系酝酿结构性变革_台当局论文

两岸经贸关系酝酿结构性变革_台当局论文

酝酿结构性变化的两岸经贸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结构性论文,两岸论文,经贸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人类社会已进入21世纪。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以来,两岸经贸交流活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暗到明、从单向到有限双向,经济交流与合作规模日趋扩大,两岸经济关系已成为两岸关系发展中最积极和最活泼的因素。由于两岸即将先后加入WTO,全面和直接“三通”亦乃大势所趋,这将使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有可能随之发生结构性变化。

一、对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观察

过去20多年来,两岸经贸关系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已成为海峡两岸关系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看,既有一定之规贯穿于始终,也有一些特殊现象值得关注。

(一)互利双赢已成为两岸经贸关系持续发展的基本法则和原动力。

从统计数字看,1979年到2000年,两岸间接贸易额从0.77亿美元增加到305.33亿美元,累计贸易总额已达到2049.66亿美元;台商对祖国大陆投资的合同金额也从1989年的5.5亿美元增加到2000年的39.88亿美元,台商在祖国大陆投资合同金额累计达497.44亿美元,实际到位金额272.66亿美元。两岸贸易和投资的迅速扩张,表明两岸间存在着明显的经济互补和共同利益。对于祖国大陆来说,发展两岸经贸关系弥补了大陆工业化进程中长期存在的资金短缺、管理落后和技术不足问题,推动了大陆的工业化进程,并对增加大陆就业、拓展大陆外销管道和发展地方经济发挥了积极作用。对于台湾来说,发展两岸经贸关系,大大推动了岛内的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提高了台湾经济竞争力,拉动了台湾经济的增长。台“行政院经建会”1996年发布的《两岸经济依存关系分析》指出:中国大陆若抵制台湾商品,将造成台湾经济成长率降低1.95个百分点,失业率上升0.5个百分点(注:台湾《经济日报》1996年1月17日)。这从反面说明,祖国大陆已成为台湾经济发展的广阔腹地。

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过程表明,两岸经贸关系之所以能够持续发展和扩大,是以互补互利为基础,也是以两岸双赢为结果的。互利双赢已成为两岸经贸关系持续发展的基本法则和原动力。

(二)市场经济规律在两岸经贸关系发展中的作用日趋明显。

20多年来,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规模越来越大,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台湾当局虽然一直以“台湾安全”、“台湾产业空洞化”等为借口,用“南向政策”、“根留台湾”和“戒急用忍”等政策调整、限制两岸经贸关系发展,但台湾与祖国大陆间的贸易规模仍在不断扩大,贸易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台商对祖国大陆的投资层次也越来越高、范围越来越大、地区越来越广。尤其是台湾的高科技产业,目前也已突破禁令,大胆西进,并成为台商投资祖国大陆的主流。

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实践表明,市场经济规律仍是一只强有力的无形之手,作用巨大。1978年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祖国大陆的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各种法规逐步健全,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台塑总经理王永在就曾以“耳目一新”、“看了心惊”来形容大陆投资环境的新变化。台湾“经济部长”林信义亦认为,大陆土地、工资、市场等投资条件比台湾好太多,对台商的确具有“磁吸作用”(注:台湾《联合报》2000年10月25日《中国时报》2000年10月26日)。由于资本不限时空地追逐最大利润,祖国大陆当然会受到更多台商的格外青睐。

台商对祖国大陆投资也已进入收获期。笔者今年2月在广东省进行调研时,东莞台资企业协会负责人表示,在东莞赢利的台商已由早期的二至三成上升到五成以上。台湾工业总会去年底公布的一项调查也显示,台商赴祖国大陆投资设厂获利的比例不断增加,在1999年及2000年大约有五成五的台商有盈余,预计今年会有七成以上台商有获利;而1999年及2000年表示有亏损的台商不到二成,预计今年只有8.6%的台商有亏损(注:台湾《中国时报》2001年3月23日)。利之所在,趋之若骛。经济利益的驱动使任何限制政策都显得苍白无力。受市场经济规律支配,台商西进已成为一客观经济趋势与潮流,任何政治力都已无法阻挡。

(三)台湾工商界长期“违法”进行两岸经济交流活动构成两岸经贸关系发展中的特殊现象。

七十年代末期以前,台湾当局严格限制两岸间的各种接触与往来,两岸关系基本处于隔绝状态。1979年全国人大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以后,两岸经贸关系逐步出现“剪不断、理还乱”之势。此后,台湾当局虽然坚持“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大陆政策,限制所有贸易商不得与大陆进行贸易,但两岸小额间接贸易逐步增多,台商对祖国大陆的试探性地下投资亦开始起步。

20多年来,台湾当局的大陆经贸政策无论是“禁重于导”、还是“导禁并重”或“导多于禁”,但基本上均落后于岛内工商界的实际步履,落后于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现实,使台湾大批工商者业长期在“违法”状态下从事两岸经贸交流活动。

1985年7月,面对无法实际控制的两岸间接贸易,台湾当局被迫宣布对祖国大陆转口输出采取“不接触、不鼓励、不干涉”的原则,不得不放宽两岸间接贸易。1988年,台又决定对从事与祖国大陆间接贸易的台湾工商业者“不予追究”。此时,两岸间接贸易额实际已达到15亿美元的规模。

对于未经报备和报批而“违规”来祖国大陆投资的台商,台湾当局也只能连连默认。1993年,台首次要求投资大陆的台商补办登记。是年补办登记项目达8067项,金额达20.28亿美元。1996年,台湾当局实施“戒急用忍”政策以后,虽然部分大企业来祖国大陆投资遇到一定障碍,但“戒急用忍”政策并不能使台商来大陆投资降温,台商继续以化明为暗、化整为零方式到大陆投资。1997年,台湾当局又再次要求台商限期补办登记。与上次补办登记虽仅隔四年,但补办项目仍达7997项,金额高达27.19亿美元(注:台湾“经济部投审会”《统计月报》2000年12月)。

目前,台湾当局仍对两岸经贸关系发展采取种种限制措施,以防止产生所谓“黑洞”效应。这种情况如果不能得到彻底改变,台湾当局今后不断默认“违法”为合法的这种特殊现象仍会持续下去。

二、影响两岸经贸关系结构性变化的几个因素

两岸经贸关系正酝酿着结构性变化。受诸多因素影响,两岸贸易形态、投资结构、经营环境和两岸经贸政策都将会随之出现改变。影响两岸经贸关系发生结构性变化的因素很多,除了台湾当局的大陆经贸政策外,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值得注意。

(一)加入WTO后将对两岸经贸关系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两岸即将先后加入WTO。入世后,两岸依照非歧视原则、互惠原则、市场准入原则和公正竞争原则,势必要调整和取消与WTO精神相抵触的各种政策限制,进一步相互开放市场,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将会出现量的新扩张和质的新飞跃。两岸先后加入WTO后,台湾对祖国大陆产品的进口限制措施、对大陆资金进岛的限制措施均将逐步解除,台湾对祖国大陆的贸易不平衡现象和单向投资情况将发生重要变化。入世后,祖国大陆将开放新的投资领域,尤其是服务业领域的开放,将为台商提供新的商机,而这也有利於进一步吸引更多的台商来祖国大陆投资。

两岸入世后,在开放和自由贸易原则下,许多产业势必会面临来自外部的严峻挑战和激烈竞争,两岸如果能实现优势互补,不仅可以化解迎面而来的各种冲击,而且可以促进两岸经济合作的进一步深化。以农业为例,由于台湾农业长期受保护程度较高,一旦加入WTO后,大量农产品和农业资本均面临着向外寻找出路的困境。有学者估计,加入WTO后,台湾稻米、小麦、粗粮的出口将分别减少61%、44%和80%,将有台湾10万农民离开农业,受影响人口达40万(注:台湾《中国事务》2001年1月总第三期 台湾《工商时报》2000年11月28日)。如果祖国大陆积极引进台湾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发展高附加值农业,不仅可为台湾农业发展提供新的出路,同时也可减缓加入WTO后对台湾和大陆农业的冲击。两岸加强农业领域的合作,势必会强化两岸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并在两岸间形成新的农业分工布局。

(二)实现全面直接“三通”将推动两岸经贸关系的新发展。

经过祖国大陆20多年来的持续努力,两岸“三通”已获得局部进展。但是,由于两岸目前仍不能实现全面和直接“三通”,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仍然受到很大阻碍。

民进党去年上台执政以后,台湾各界要求实现两岸直接“三通”的呼声仍然持续不断。在各种压力下,台湾新领导人虽曾公开表示,要在2000年内推动“三通”,但雷大雨小,仅于今年初被迫开放了“小三通”。应当指出,台湾方面推动的所谓“小三通”,实际上只是为了缓解岛内压力,拖延全面和直接“三通”进程,从而达到在回避一个中国原则的情况下恢复两岸接触和商谈的目的。

对于台湾当局推动的所谓“小三通”,就连岛内各界也并不满意。一些工商界大老明确希望台湾当局的“三通”政策脚步越快越好,希望早日实现直接“大三通”,以继续保持台湾的竞争优势。部分台商更直言,现行“小三通”并无实质意义,两岸应直接“大三通”,对台商才有帮助。金门地区的民意调查显示,“小三通”实施前就有41%的受访者不满意“小三通”规划内容,而“小三通”实施一个月后,不满意目前“小三通”措施的金门民众已高达61%(注:台湾《中时晚报》2001年2月4日)。由此可见,所谓的“小三通”并不能解决目前两岸经济交流的实际需要,与台湾民众的实际期待也相差甚远。

两岸尽快实现全面和直接“三通”,不仅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也是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台湾而言,一味拖延“三通”,将更无筹码可言。台塑董事长王永庆先生去年年中就已指出,“三通”议题,台湾的“有利时机已经不再”。一些企业大老还曾联袂向台湾当局新领导人建言,认为开放“三通”和大陆投资,是企业生死存活的关键,“三通”问题已经到了图究匕现的阶段。正因如此,台湾舆论呼吁当局要用更务实的态度面对两岸直航问题。台湾当局能顺应岛内主流民意,顺应历史潮流,积极推动两岸实现全面直接“三通”,就可在推动两岸经贸关系发展上迈出实实在在的一步。

(三)两岸城市交流将为两岸经贸关系发展再添新助力。

进入新世纪以来,两岸城市交流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继今年一月上海市冯国勤副市长访问台北后,台北市副市长白秀雄也于二月访问上海。今年二、三月间,福州市马尾与马祖、厦门市与金门有关民间团体和人士,还在一个中国的基础上,达成了加强两地经济和文化交流的民间性协议。今年四月,厦门和高雄两市的各界人士又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两地经济发展与合作,两岸间的城市交流已悄然兴起。

两岸城市交流的开展,不仅有利于两岸间的接触和沟通,而且也有利于建立两岸城市间的制度化联系管道,有利于实现两岸城市间的经济优势互补,有利于相互了解和把握彼此间的投资环境和法律、法规。随着城市交流的进一步深入,祖国大陆和台湾民间对民间、公司对公司、行业对行业、工商团体对工商团体的合作,将会显得目的性更强、基础更加坚实、实效更加明显。可以相信,两岸城市交流作为一种新形式,将使两岸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更具潜力、更有活力。

(四)西部大开发是两岸经贸关系持续发展的新契机。

2000年初,祖国大陆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这是祖国大陆继沿海特区和上海浦东开发之后的又一重大举措。西部地区幅员辽阔,石油、天然气、电力、矿产等资源丰富,特色经济优势明显,劳动力和土地价格便宜,市场潜力巨大,这为两岸经济合作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至1999年底,西部地区10省市(四川、重庆、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西藏)的外商投资项目、协议外资金额和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占全国的比重仍很小。西部地区虽然发展水平较低,但仍是一块犹待开垦的处女地,蕴藏着巨大的投资机会和发展潜力。西部地区的开发建设,虽然尚需一个阶段性过程,但从中长期发展看,今后5至10年内,外资进入西部地区将会出现一个新高潮。西部地区将会为有前瞻性的台商提供新的生产领域、新的市场和新的发展空间。

三、努力推动两岸经贸合作的进一步深化

1995年1月,江泽民主席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中指出,“面向21世纪世界经济的发展,要大力发展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以利于两岸经济共同繁荣,造福整个中华民族。”目前,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正面临着结构性改变,两岸经济合作潜力巨大、商机无限、机遇难得。如能排除政治障碍,势必会进一步深化海峡两岸的经济交流与合作。

(一)台湾新当局应尽快摒除不合时宜的大陆经贸政策。

李登辉提出“戒急用忍”政策以来,一直受到岛内各界的批评。民进党上台执政后,台塑董事长王永庆曾公开质疑,“戒急用忍”为何一忍十年?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亦认为,两岸关系的紧张已成为台湾产业长期竞争力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两岸关系必须解冻,应该全面开放赴大陆投资,否则将扼杀企业的生机(注:台湾《联合报》2000年9月30日 《中国时报》2000年10月27日)。岛内民意调查更显示,仅有3.5%的受访者支持“戒急用忍”政策(注:台湾《联合报》2001年2月21日。)。在岛内民众和工商界的压力下,台湾当局新领导人虽声称要调整“戒急用忍”政策,但至今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国家安全捐”、“配额论”、“总量控制论”、“资金回流机制”等种种怪论,仍主导着台湾大陆经贸政策的走向,阻碍着政策的实质调整。

(二)大力排除两岸政治分歧对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的干扰。

祖国大陆一贯主张,“不以政治分歧去影响、干扰两岸经济合作。”早在两岸政治对立依然紧张的80年代,祖国大陆便于1988年7月制定了《关于鼓励台湾同胞投资的规定》。1994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又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并于1999年颁布了《实施细则》,这充分体现了大陆不以政治分歧影响经济合作、依法保护台商正当权益与合法经营的政策主张。即使是在李登辉1995年访美引起两岸关系严重倒退和民进党上台执政后,祖国大陆依然一如既往地推动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只有排除人为的政治干扰,两岸经贸交流才能避免大起大落,得到稳定发展。

(三)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推动两岸经贸关系持续双赢。

祖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在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中,只有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决反对“两国论”,反对“一中一台”,才能消除两岸关系发展中的不稳定因素,真正实现两岸经济关系的正常化,从而推动两岸经贸关系走向持续双赢。应该指出的是,台湾当局新领导人并无意改善两岸关系,至今不承认一个中国原则,不承认九二共识,不愿彻底抛弃“戒急用忍”政策,这不仅使两岸关系的改善失去了基础,而且严重阻碍了两岸经贸关系的进一步深化。

二十多年来的发展实践证明,两岸加强经济合作,不仅符合台湾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符合台湾工商界和台湾人民的利益,而且也符合两岸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只要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就一定会再上一个新台阶。

标签:;  ;  ;  ;  ;  ;  ;  ;  

两岸经贸关系酝酿结构性变革_台当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