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模式探析 *
——以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为例
钟金凤,李 平
(广东海洋大学 寸金学院,广东 湛江 524094)
摘要: 酒店实习是解决酒店行业人才供需矛盾的重要方式,但实习生的留职意愿偏低,流失率大。本科院校与酒店企业必须建立“合力培养人才”的深度合作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实现身份转换,提高留职意愿。
关键词: 组织社会化;酒店实习;留职意愿;模式
1 引言
近几年来,旅游管理高等教育取得长足的发展,但是高校旅游管理毕业生本行业就业率低,且流动性大,一直困扰着本科院校与旅游行业,特别是酒店行业。为吸引和留住高素质的员工,酒店企业与本科院校合作,采取统筹安排、定向培养的实习模式,但问题依然存在,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宋子斌等研究发现学生在实习单位的工作满意度对其在旅游业的择业意向存在显著的影响[1]。瑞恩和凯莱扑尔斯(Ryan&Krapels)研究认为,实习单位与实习生在实践中的充分了解,影响着双方是否有中长期的雇佣意愿[2]。
在施工过程中,现场出现错误不可避免,如果能够将错误尽早发现并整改,对减少返工、降低成本具有非常大的意义和价值。
目前,基于组织社会化视角对酒店实习的研究还比较少,田喜洲等研究指出大学生在本行业的就业取决于实习社会化程度的高低[3];包亚芳等实证分析实习生人格特质与其在本行业(包括旅行社、酒店、景区等企业)留职意愿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组织社会化起着不同程度的中介作用[4];周小曼等研究发现组织社会化在正面心理资本与留职意愿间起完全中介作用[5]。因此,酒店企业与本科院校应重视组织社会化的中介作用,在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安排中,应寻求更合理的实习模式及更有效的实现路径。
为了切实保障钢混凝土叠合梁模板支架施工的质量和安全,除了上述基本的施工要求外,施工现场还要力求做好以下几点。
本文以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以下简称寸金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为例,基于组织社会化理论视角,尝试探讨更科学有效的酒店实习模式,帮助学生转换身份融入酒店行业,提高毕业生留职意愿(就业倾向或者择业倾向)。
2 理论依据
2.1组织社会化的定义
寸金学院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参加酒店实习是四年本科学习课程中的必修科目,固定在大二下学期至大三上学期到合作的酒店实习,为期4个月,一般为5月底至10月初,正值端午、暑假、中秋、国庆的酒店旺季。实习以三天的“入职培训”为开端,如近年合作的东莞塘厦镇三正半山酒店,培训内容包括:酒店发展历史、宗旨目标和价值观、组织架构、服务礼仪与技巧、安全教育等。以培训人员的讲演为主,互动游戏为辅,最后一天进行岗位面试及遴选,第四天进行酒店参观或部门培训,岗位以一线服务部门为主,包括前厅部、客房部、餐饮部、康体部等,实习期的其他培训非常少。
由于研究视角不同,目前学界关于组织社会化的维度与内容构成尚未达成共识。具有代表性的有:Chao等发现新员工组织社会化有6个维度,即工作熟练程度、个人关系、企业规章制度、企业语言掌握、组织目标与价值认同、企业历史掌握[7];Taormina认为组织社会化包含接受培训、理解组织、同事支持和未来展望4个维度[8];赵国祥等研究发现我国企业员工组织社会化内容由组织文化、工作胜任、人际关系和组织政治4个维度构成[9]。
那天她回去后,就病了。心理的脆弱让她的身体不堪一击。她发烧,总是很冷。窝在床角发呆。她想他。她想如果这时他能来一个电话,或者一条短信,她就原谅他了。原谅他对自己的不认真,也原谅自己在这场关系中的失败。她会一直和他那样下去,即使只是性伙伴。
2.2 组织社会化的内容与维度
高校大学实习生要接近新员工的角色,就要实现从学校到社会的身份转变和调适。如果大学生能够真正融入组织,表现出与组织相一致的态度、行为及价值观,那么实习生的组织承诺、工作满意度就会提高,毕业后在本行业就业的可能性就越大。
本研究采用Taormina和赵国祥等的维度,即实习生的组织社会化内容包括组织文化、工作胜任、人际关系和未来展望4个维度:组织文化社会化,是指实习生了解组织的发展历史、组织愿景、价值观等,并对组织产生认同感;工作胜任社会化,是指实习生了解工作职责、掌握工作技能,胜任岗位并得到上级的认可等;人际关系社会化,是指实习生在组织中比较受欢迎、与同事关系融洽,有一定的归属感等;未来展望社会化,是指实习生了解组织的成长机制,并对自身在组织中的职业生涯规划有所预期。
3 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模式案例分析
3.1寸金学院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模式
“组织社会化”是西方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新亮点,学者们尝试用该理论去探讨新员工高离职率的问题。我国学者王明辉等对该定义进行归纳,认为组织社会化是指个体为了适应所在组织的价值体系、组织目标和行为规范而不断调整自己态度和行为的学习过程[6]。
根据前面的理论分析,学校与企业应帮助学生实现组织社会化,以便提高学生在酒店行业的留职意愿,因此需要校企深度合作,可以从人才培养方案、实习考核标准、师资力量联动、实习就业管理委员会等渠道出发,形成“合力培养人才”的实习模式,如图1所示。
①学生实习总体满意度不高,其中工作强度和工资福利待遇明显不满。对2014级与2015级旅游管理专业全体学生(共121人)的实习满意度问卷调查显示,总体满意度平均分为2.99,低于3分(5分为非常满意),为不满意;其中有10.71%的学生对工作强度非常不满意,有17.86%的学生对工资福利待遇非常不满意[10]。这是因为正值酒店旺季,加班现象严重,工作强度大,角色转换时间不充足,使学生产生不满;另外工作内容和强度与正式员工无异,但工资待遇差距大,滋生不满情绪。
3.2 酒店实习模式存在的问题
目前这种浅层合作的酒店实习模式,优点是酒店能接纳同一年级所有学生展开实习,但是却忽视了学生的实习社会化,表现出较多的问题,以下根据有关调查数据进行分析。
寸金学院采取的是“学校统筹安排”的酒店实习模式,通过与酒店建立实践基地的方式,安排学生前往酒店进行专业实习。对校企的合作程度而言,此种模式属于浅层的合作模式,偏向于“学生实践机会与酒店临时用工需求结合”,而不是“合力培养人才”的模式。
先生擩染先辈之门,所见者大,意不可一世文。每自谓不长于誉,顾于不佞所著述,览之不尽卷不止曰:“子之为欧、苏,师其意而不凿凿于文句。可谓夺胎换骨,篇篇不套矣。”[2](215辑赵龟命《澹轩哀辞》,P191)
③酒店与学校的合作没有得到良性循环,学生对酒店行业的未来期望不高。因为旺季繁忙,酒店无法安排轮岗,学生实习岗位单一;酒店缺乏针对实习生的成长晋升机制,忽视了忠诚度的培养,学生对酒店行业的预判不清晰,导致了酒店人才的潜在流失。又因为学生留职意愿低,酒店更不重视长期的培养,甚至在实习工资上学校的谈判也处于劣势,反而形成了不良的循环。
②酒店实习对部分学生的就业取向产生消极影响,学生在酒店行业的留职意向低。据统计调查2014级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61人)仅有10人选择留在酒店行业,占16%,即将毕业的2015级(60人)愿意继续选择酒店就业的有15人,占25%。通过对部分学生访谈了解到,学生认为在旺季去酒店实习有被利用成廉价劳动力之嫌,对酒店行业的喜爱度下降。主要原因是学生心理期望比较高,角色转换比较慢,酒店旺季缺乏对实习生的辅导和培训,学生产生的不满未得到及时的消除和疏导,对酒店的认可度低,就业避开酒店行业。
4 基于组织社会化视角的酒店实习模式构建
4.1“合力培养人才”的酒店实习模式构建
最难能可贵的是,事理学不是对国外设计理念的生搬硬套,柳冠中把它进一步中国化了,它非常符合我国传统思维中含蓄的表达方式,不直接点题,通过间接研究后所悟比直接悟得的更深刻也更有内涵,所谓“超以象外,得其圜中”[4],这也是此理论的精妙和高超之处。事理学所强调的实事求是,即通过实实在在的研究“实事”后再去“求是”,这就使得事理学不仅具有理论高度,还有实践的支撑,因此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普遍认可。
图1 基于组织社会化视角的校企“合力培养人才”酒店实习模式
4.2 新酒店实习模式推进路径
校企“合力培养人才”模式,通过四大渠道帮助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现组织社会化,提高学生酒店行业的留职意愿,具体推进路径如下:
①共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包括优化酒店实习计划、酒店管理相关的课程设计和实验室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实习生的组织文化社会化和工作胜任社会化。高校通过与酒店人力资源部探讨实习期跨越淡旺季,让学生有充足的角色调整时间,体验酒店的淡旺季,修正学生对酒店高强度工作认知,增加针对性的培训,让学生对酒店的各种安排予以理解和价值理念的认同;联合开发酒店管理的课程和共建有关实验教室,实习前让学生掌握必要的服务技能,提高工作胜任力。
②共同制定实习考核标准,进行推优轮岗,设定晋升成长机制,有利于提高实习生工作胜任社会化和未来展望社会化。根据学生的水平和性格特征分配岗位,并制定相应的考核指标,采取一个月或两个月一次推优,让优秀的学生进行轮岗实习,提高选择性和积极性,设计针对性的培训计划,让成长晋升机制清晰化,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
③进行师资联动,让行业精英走进课堂,帮助实习生组织文化社会化和未来期望社会化。酒店为高校教师提供研修班和实习体验,帮助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接触行业最新状况和专业实操技能,并可在学生实习前的教学中以该酒店为案例,增加学生对酒店的兴趣;同时让酒店的高管和优秀培训师提前到学校进行宣讲,传播酒店的价值理念和人才培养计划,实习后期可邀请行业精英开展有关酒店的前沿讲座,让学生对酒店行业的发展有所了解和期待。
但斯沃琪集团的的离开,对表展主办方MCH集团是一个很大的打击,这个集团是巴塞尔和苏黎世地方政府拥有的。
④共建实习就业管理委员会,提供咨询服务及导师方案,以便提高实习生的人际关系社会化和未来期望社会化。建立管理委员会咨询组,跟踪解决实习生的困难,特别是人际交往问题及职业规划迷茫的情况。酒店定期举办员工活动和相关座谈会,增进实习生与酒店正式员工的感情和酒店归属感;酒店发挥上司和优秀员工的导师方案,帮助实习生掌握工作中的诀窍,加快角色转换,并在职业生涯规划上予以指导,提高学生对酒店行业的留职意愿。
5 结论
本研究以寸金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酒店实习模式为案例,分析目前实习模式存在的问题,依托组织社会化理论,为帮助学生实现角色转换,提高学生对酒店行业的留职意愿,需要构建校企深入合作的模式,即“合力培养人才”的酒店实习模式,从共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酒店实习考核标准、师资与行业精英联动、共建实习就业管理委员会四个渠道实现。
此研究的不足是仅以寸金学院2014级和2015级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实习情况及数据为分析基础,且以定性研究为主,未来需增加研究样本数据,增强定量研究,探讨酒店实习模式中更细的组织社会化实现机理。
参考文献:
[1 ]宋子斌,陈朝阳,Gregory Mavrides. 旅游专业本科毕业实习生的工作满意感及其在旅游业择业意向的实证研究[J]. 旅游学刊,2016 (特刊):106-113.
[2 ]Ryan C, Krapels R. Internships in hospitality industry[J]. Busines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 1997 ,60 (4 ):126 -131.
[3 ]田喜洲,等. 大学生酒店实习社会化及其留职意愿影响因素分析[J]. 旅游学刊,2010 ,25 (1 ):65 -70 .
[4 ]包亚芳,等. 人格特质对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生留职意愿影响研究——组织社会化的中介作用[J]. 旅游学刊,2012 (6 ):63-72 .
[5 ]周小曼,温碧燕,陈礼跃,王晓巍,吴清津. 组织社会化视角下酒店实习生留职意愿的动态研究———基于职业承诺的调节[J]. 旅游科学,2018 (5 ):81-93 .
[6 ]王明辉,凌文辁. 组织社会化理论及其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J]. 科技管理研究,2008 (1 ):172-174 .
[7 ]Chao G T, Kelly A M O, Wolf S, et al. Organizational socialization: Its content and consequences[J].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1994 ,79 (5 ):730-143 .
[8 ]Taormina R J.Organizational socialization: A multidomain,continuous process model[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lection Assessment,1997 ,5 (1 ):29 -47 .
[9 ]赵国祥,等.企业员工组织社会化内容的结构维度[J]. 心理学报,2007 ,39 (6 ):1102 -1110 .
[10 ]李平. 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满意度提升策略探析——以广东海洋大学生寸金学院为例[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 (11 ):74 -75 .
Exploration and Analysis of Hotel Practice Mode of Tourism Management Major -Taking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Cunjin College as an Example
ZHONG Jin-feng and LI Ping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Cunjin College ,Zhanjiang 524094,China )
Abstract : Hotel practice is an important mode to solve the talent supply-demand contradiction in hotel industry, however, the interns have a relatively low intention of staying and the loss rate is high. The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and the hotel enterprises must establish a deep cooperation mode of “jointly cultivating talents”, which can help the students realize identity conversion and improve the intention of staying.
Key words :organization socialization; hotel practice; intention of staying; mode
收稿日期: 2019-03-22
基金项目: 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201812622033 );2016 年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质量工程项目(CJ2016008 )
作者简介: 钟金凤(1987- ),女,广东信宜人,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助教。
中图分类号: G642.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5382( 2019) 02-0044-04
(责任编辑 孙胜文)
标签:组织社会化论文; 酒店实习论文; 留职意愿论文; 模式论文;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