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区东屯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湖南长沙 410007
【摘要】目的 探究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应用针灸结合通痹益脑汤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社区2017年01月-2019年4月期间收治的48例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按照抽签单双数分组的方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24例。其中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的为参照组,应用针灸结合通痹益脑汤治疗的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MMSE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5.83%)高于参照组(75.00%)且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MSE评分均得到改善,相比于参照组,观察组的改善幅度更大,差异显著(P<0.05)。结论 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应用针灸结合通痹益脑汤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智力状态,提高治疗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针灸;通痹益脑汤;临床疗效
血管性痴呆是指在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以及其他血管疾病的影响下而产生的一种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该种疾病属于临床中常见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中,近年来,发病几率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状态。发病后,不仅会损伤患者的认知功能以及局灶性神经系统,使患者出现行动迟缓、执行能力低等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水平与生活质量,同时也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1]。基于这种情况,如何采用有效的治疗方式提高治疗效果就成为相关医学人员需要研究的重点课题。本次研究旨在进一步探究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应用针灸结合通痹益脑汤治疗的临床疗效,现将详细内容作如下阐述。
1 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1.1.1纳入标准
①均为脑梗死后在行为、语言以及思维上出现障碍的患者;②积极配合研究的患者;③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1.1.2排除标准
①伴有严重血管性疾病的患者;②临床资料缺乏完整性的患者;③存在严重语言、行为障碍的患者;④病情不稳定的患者。
1.1.3一般资料
选取本中心2017年01月-2019年4月期间收治的48例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按照抽签单双数分组的方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24例。其中参照组男性患者13人,女性患者11人,年龄区间为63-72岁,平均年龄为(68.9±5.7)岁;病程3个月-1年,平均病程为(0.6±0.3)年。观察组男性患者14人,女性患者10人,年龄区间为58-73岁,平均年龄为(64.1±4.2)岁;病程3个月-1.5年,平均病程为(0.7±0.4)年。参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性别、 年龄、病程等资料开展统计学分析, P > 0.05, 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具有很强的可比较价值。
1.2方法
1.2.1参照组
参照组采用常规的西药开展患者的治疗工作,所使用药物为安理申(生产厂家:PFIZER PGM 国药准字:J20040020),用药方法为:睡前口服,每天一次,每次5mg。
1.2.2观察组
观察组采用针灸和合通痹益脑汤联合的方式开展治疗工作。实施针灸中,首先,给予常规消毒,选用1.5寸毫针,指导患者坐在床边或者椅子上,取患者风池穴,从鼻尖0.8寸处将毫针刺入,不留针;风府穴,刺入部位为患者的下颌方向;其次,指导患者保持平躺姿势,针灸穴位主要有神门穴、四神聪穴、太冲穴、三阴交穴、百汇穴、印堂穴、人中穴、足三里穴以及神庭穴,通过内关将毫针刺入1.0-1.5寸,通过提插捻转等方式进行一分钟的行针。其中,人中穴需向鼻中隔斜刺0.5寸,以雀啄泻法为主,三阴交穴向后斜刺1.0-1.5寸,以提插补法为主,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进行捻转[2]。药物治疗以通痹益脑汤方药为主,该种药物的主要成分为黄芪60g、地黄15g、郁金香10g、川芎、10g、制首乌15g、神曲15g、皂荚5g,用水煎至300ml,分早、中、晚三次服用,每次服用100ml。
1.3观察指标
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式后的智力状态进行评价,评价指标主要包括记忆力、定向力、语言能力、定向力以及注意力和计算能力,总分为30分,分值处于27-30之间为正常状态,低于27分为认知功能障碍,分值在0-9之间为重度、10-20之间为中度,21-27之间为轻度。
1.4 疗效判定
观察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式后的临床疗效。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自理生活能力明显提升,能够正确回答问题。有效:临床症状与生活自理能力有所改善,但是在智力与认知功能中仍存在障碍,反应迟钝;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甚至出现病情加重的现象。(显效+有效)/总例数×%=治疗有效率。
1.5 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录入SPSS18.0软件中,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用t值进行检验,两组比较采用P值检验,当P<0.05时,说明差异存在统计学价值。
2 结果
2.1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参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5.83%)低于参照组(75.00%)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2.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MMSE评分情况
治疗前,观察组的MMSE评分为(11.1±4.2)分,参照组的MMSE评分为(12.4±3.6)分,组间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MMSE评分为(26.3±4.8)分,参照组的MMSE评分为(19.5±4.3)分,组间差异明显(P<0.05)。
3 讨论
脑梗死是引发血管性脑痴呆的主要因素,主要发病机制在于患者的脑动脉出现硬化、闭塞以及狭窄问题,从而导致脑细胞兴奋性以及脑代谢在很大程度上被降低,从而对海马部神经元造成损伤,最终导致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对其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在中医学的范畴内认为该种疾病的发生与患者机体抵抗能力低、情志失衡有直接关系,从而引发肝肾不足、气血亏损、痰浊阻窍等一些列问题,最终对脏腑功能造成损伤,引发血管性脑痴呆发生。本次研究中所使用的通痹益脑汤,君药为黄芪,能够发挥显著的补气作用且活血化瘀,臣药为丹参,可在祛瘀止痛的基础上,实现活血通脉的效果,将该种药物应用到血管性脑痴呆的治疗中,能够发挥活血化瘀、开窍豁痰、解毒消痈,补肾填精等作用[3]。而通过针灸治疗,能够通过对穴位的刺激,维持大脑皮层兴奋状态,从而促进脑部血液循环,提高脑功能。应用两种方式进行联合治疗,效果良好。研究中,参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针灸结合通痹益脑汤治疗,结果显示,参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5.00%,与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的观察组相比,明显偏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MMSE评分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应用针灸结合通痹益脑汤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智力状态,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采用针灸结合通痹益脑汤的方式开展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治疗工作,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做进一步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郭静姬. 针灸结合通痹益脑汤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J]. 临床医学, 2017, 37(1):114-115.
[2]杨涛, 尹晓新, 朝浩. 针灸结合通痹益脑汤治疗脑梗塞后血管性痴呆临床观察[J]. 陕西中医, 2017, 38(8):1128-1129.
[3]牛琦云. 针灸结合通痹益脑汤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临床观察[J]. 陕西中医, 2017, 38(11):1591-1592.
论文作者:夏倩1, 权黎明2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2019年第0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8
标签:患者论文; 血管性论文; 针灸论文; 痴呆论文; 两组论文; 脑梗死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2019年第0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