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儿童糖尿病护理中的心理护理实施经验与体会。方法:80例糖尿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降糖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血糖达标率和护理满意率。结果:在住院期间观察组血糖达标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童糖尿病护理中,心理护理的作用不应被忽视,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患儿血糖达标出院,并能明显提高其对于护理工作的认可满意度。
【关键词】儿童;糖尿病;心理护理;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7-0196-01
目前儿童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升高,糖尿病对患儿身体健康、生活质量等方面均可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及早诊断、正规治疗、精心护理是治疗儿童糖尿病的关键,由于患儿年龄较小,生理心理尚未成熟,对疾病知识缺乏必要的认知,对治疗容易产生抗拒等心理,因此很有必要实施心理护理干预,以促进血糖达标,以免高血糖对身体造成严重的影响。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14年6月—2015年6月间的80例糖尿病患儿临床资料,对实施心理护理实施经验与体会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间的80例糖尿病患儿,均符合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相关诊断标准[1],临床确诊为1型糖尿病。其中男性44例,女36例,年龄均在5~1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7±1.4)岁,病程4个月~7年,平均(3.5±0.8)年。将8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对患儿的心理护理 根据患儿的不同年龄阶段实施心理护理,年龄<10岁的患儿一般对于自身疾病的概念较为模糊,相对来讲产生的不良心理较少,但容易对病房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医护人员产生恐惧心理,需积极营造温馨的环境,亲切地接触患儿,实施护理时动作轻柔,消除其对于医生护士的排斥感,取而代之的产生信任感。年龄在10岁以上的患儿在住院期间则容易出现各种负性情绪,如消极、焦虑、不安等,对其应给予较多的咨询机会,使其了解更多的疾病知识,增加其对抗疾病的信心,缓解紧张不安心理,积极配合治疗。
1.2.2对家长的心理护理 年幼患儿对情绪的控制能力差,在陌生环境中遇到不如意的事就很容易哭泣、发脾气、大喊大叫,很容易引起血糖大幅度升高。部分甚至拒绝接受治疗。护士应适时安慰患儿,另外需对家长实施心理干预,告知家长糖尿病虽不可治愈,但是病情可控的一种疾病,从而减少家长的焦虑感,建立其信心,减少因情绪传播给患儿的机会。鼓励家长以积极的心态看待疾病,这样患儿从家长处感受到的也是乐观积极向上的情绪,有利于其以乐观心态接受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血糖达标率和护理满意率。血糖达标标准参照《中国全科医学》编辑部翻译的《2014 年 ADA 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选登》中的相关标准。护理满意率的统计为采用自制调查问卷,由患儿家长进行填写,主要内容是将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较为满意、不满意三级。护理满意率=(非常满意+较为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来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两组患儿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住院期间观察组血糖达标40例,达标率100.0%,对照组血糖达标35例,达标率87.5%,观察组达标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7.5%(39/40),对照组护理满意率80.0%(32/40),观察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表2。
表1 两组患儿血糖达标率比较[n(%)]
3.讨论
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终身性的疾病,目前尚无法被治愈,而只能控制病情。儿童糖尿病患者多为1型糖尿病,其发病较早,并发症多样,给正处在生长发育期的患儿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2]。因此在对糖尿病患儿进行医护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对他们出现的负性心理进行及时的干预,帮助其消除心理隐患,重拾自信,促进血糖达标,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有助于提高患儿对治疗的依从性,利于病情控制。对糖尿病患儿的护理难度比较大,儿童患儿由于心智发育不成熟,护理中不仅涉及对患儿及其家长讲解疾病的病理、并发症、用药、饮食、运动等等相关知识,而且要对患儿以及家长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从而保障患儿配合治疗的积极性[3]。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住院期间观察组血糖达标40例,达标率100.0%,对照组血糖达标35例,达标率87.5%,观察组达标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7.5%(39/40),对照组护理满意率80.0%(32/40),观察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儿童糖尿病护理中,心理护理的作用不应被忽视,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患儿血糖达标出院,并能明显提高其对于护理工作的认可满意度。
【参考文献】
[1]中国全科医学编辑部.2014年ADA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选登[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17):1939-1942.
[2]阎冰梅.浅谈新时期儿童糖尿病的心理特征及其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2013,4(上):1836.
[3]王治英.心理护理在儿童患儿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2,20(30):174-175.
论文作者:崔琪瑛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4
标签:患儿论文; 糖尿病论文; 血糖论文; 心理论文; 对照组论文; 满意论文; 统计学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