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形细胞瘤的MR征象与肿瘤血管形成关系

星形细胞瘤的MR征象与肿瘤血管形成关系

金明花[1]2003年在《星形细胞瘤的MR征象与肿瘤血管形成关系》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星形细胞瘤的MR征象与肿瘤血管增生及肿瘤恶性度的关系。方法:对44例术前进行MR检查及术后病理证实的星形细胞瘤,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表达单克隆抗体CD31,并进行病理学观察。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 vessel density,MVD)的检测用每张切片低倍镜下查找染色最深的区域,换成高倍镜选3个不同视野,计算其平均值。MRI检查用SIEMENS 0.2T常导Magnetom Open Viva,使用SE序列 T1-WI(TR/TE=420.0/15.0ms)和T2-WI(TR/TE=6000.0~6285.0/134.0ms)做横断面和矢状面常规扫描,部分做冠状面扫描。增强扫描用钆喷酸葡胺注射液,使用剂量为0.1mmol/kg, 经肘静脉快速注入后再扫描。测量MR图像上肿瘤的大小、瘤周水肿范围的分度(0度:未见明显水肿仅脑沟回消失;Ⅰ度:水肿带<2cm;Ⅱ度:水肿带≥2cm,但未超过中线;Ⅲ度:水肿带跨越中线结构达对侧半球)、增强扫描强化程度及肿瘤<WP=5>边缘情况。结果:1.肿瘤Ⅰ、Ⅱ、Ⅲ级的MVD平均值之间均有显着差异(P<0.05)。2.瘤周水肿与MVD有密切关系:水肿的分度即Ⅰ、Ⅱ、Ⅲ度的MVD平均值之间均有显着差异(P<0.05)。3.大小不同的肿瘤MVD平均值之间无显着差异(P>0.05)。4.强化程度不同的肿瘤MVD平均值之间有显着差异(P<0.05)。5.边缘规整的肿瘤MVD值相对低;边缘呈花边状或蜂窝状的肿瘤MVD相对高;但两者MVD值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星形细胞瘤的MR征象与MVD有密切相关。MRI能间接反映星形细胞瘤的分子生物行为即微血管增生程度,对星形细胞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评价有重要意义

张辉, 周康荣, 刘起旺, 杨晓棠, 梁力[2]2002年在《幕上星形细胞瘤MR征象与肿瘤血管形成的对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探讨星形细胞瘤MR征象与肿瘤血管形成的相关性。方法 研究 68例幕上星形细胞瘤 ,术前进行MRI检查及术后病理证实的幕上星形细胞瘤石蜡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 ,测定微血管密度 (MVD) ,并测量MR图像上肿瘤大小、坏死、出血、信号均匀度、瘤周水肿范围、增强扫描强化程度及形态。结果 MR图像中 ,星形细胞瘤坏死、出血、信号不均匀 ,水肿及强化程度与MVD密切相关 ,且随肿瘤恶性度增加 ,MVD值增高 (P <0 .0 1)。结论 星形细胞瘤MR征象与肿瘤血管形成密切相关 ,MRI能间接反映星形细胞瘤的分子生物学行为。

陈长青, 廖伟华, 王小宜, 刘凡, 姜新雅[3]2004年在《星形细胞瘤MR征象与VEGF表达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 :探讨星形细胞瘤MRI征象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表达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对 3 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星形细胞瘤分别行术前常规横断面T1WI、T2 WI平扫和Gd DTPA增强后叁维T1WI ,术后取肿瘤组织行VEGF表达和微血管密度 (MVD)免疫组化染色 ,计算每一例肿瘤标本的VEGF表达程度和MVD ,将VEGF表达程度分别与MRI征象、MVD及病理分级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星形细胞瘤病理分级越高 ,VEGF表达越强 (P <0 .0 1) ;肿瘤周围水肿程度、囊变与坏死、强化形态与程度以及肿瘤MVD等与VEGF表达强度密切相关。结论 :星形细胞瘤MRI表现与VEGF表达强度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MRI对星形细胞瘤的分级诊断和判断其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有较高的价值。

李晓清, 王尔祯, 包强[4]2006年在《星形细胞瘤MR平扫征象与肿瘤血管生成情况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星形细胞瘤磁共振平扫的征象(包括瘤周水肿、坏死情况)与肿瘤级别、肿瘤血管生成情况(包括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之间的关系。资料与方法收集术前进行过MRI扫描的星形细胞瘤病例共28例。所有的病例均采用常规的

谭四平[5]2002年在《星形细胞瘤CT征象与瘤内微血管密度、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间关系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 研究大脑星形细胞瘤的CT征象、复发等与瘤内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 MVD)、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表达之间的关系。探讨CT估计星形细胞瘤新生微血管状态的能力,加深对星形细胞瘤CT影像病理基础的再认识,为星形细胞瘤的诊断、临床治疗和预后估计提供更多的信息。 方法 运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52例经病理证实的星形细胞瘤瘤内MVD和VEGF表达。所有病例术前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且未接受放疗、化疗等非手术治疗。在400x视野下分别计数MVD和VEGF的阳性百分率,判断病理分级、MVD、VEGF间的关系:分析术前CT征象,包括肿瘤的密度、强化程度、强化形态、钙化、坏死、边缘、水肿、占位等,并统计各CT征象与MVD、VEGF的关系;根据部分CT征象,将肿瘤分为A、B、C叁种类型,统计各类型与血管形成程度间的关系;分析术后复发与MVD、VEGF的关系。统计学方法为Pearson相关分析、方差分析、t检验。 结果 ①病理分级、MVD、VEGF间的关系:星形细胞瘤的MVD、VEGF表达与病理分级密切相关,Ⅰ~Ⅱ级与Ⅲ~Ⅳ级之间的MVD、VEGF表达差异尤为显着(P<0.01),Ⅰ和Ⅱ级之间以及Ⅲ与Ⅳ级之间的MVD、VEGF表达无显着差异(P>0.05);MVD与VEGF表达间呈正相关(r=0.86,P<0.01)。②CT征象与MVD、VEGF间的关系:MVD、VEGF表达与肿瘤的密度、 强化程度、钙化、坏死、边界、边界、水肿、及占位效应密切相关o功刀5), 与瘤内囊变无关田>0刀5)混杂密度组与高密度组的*VD、VE*F表达无显 着差异0<0刀5人③星形细胞瘤*T综合分型与肿瘤血管形成程度间的关系: CT综合 A型u3例)的 M皿、VEGF显着低于 B门 例人 C门 例)型, P叩.of。C型的 M皿、VEGF明显增高,与 A、B型间存在显着的差异,p功.of。 综合分型与肿瘤血管形成程度间的相关系数最大,,O.81,P刃刀1。④*VD、 VEGF与术后复发的关系:复发组的MVD、VEGF表达明显高于未复发组 (1刀5 )。术后出现异位复发的5例肿瘤,其**D、**GF表达明显增高 b<0刀5),分另为29.5士3.3,83.7上门.7。 结论①星形细胞瘤的强化表现、钙化、坏死、边界、水肿、占位效应等CT 征象以及肿瘤术后复发与其MVD、VEGF表达密切相关;②与分析单一CT 征象相比,CT征象的综合分型可以更准确地反映肿瘤内新生血管形成状况; ③综合分析CT征象与肿瘤新生血管的关系,可以进一步认识某些CT证象 的意义,从而为星形细胞瘤的诊断、治疗的选择和预后估计提供更多的信息。

廖伟华[6]2003年在《星形细胞瘤T_1WI动态增强及常规MRI征象与VEGF表达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星形细胞瘤是颅内最常见的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通过调控星形细胞瘤血管生成影响肿瘤的分化、发展、侵袭及复发等生物学行为。本研究采用超快速梯度回波序列行T_1WI动态增强及常规T_1WI和T_2WI,探讨星形细胞瘤T_1WI动态增强及常规MRI征象与VEGF表达的相关性。 方法:对33例星形细胞瘤术前行常规T_1WI和T_2WI,然后采用TurboFLASH序列进行T_1WI动态增强扫描,团注Gd—DTPA后,选肿瘤的最大层面进行单层连续成像,每一幅图需时2s,共60次,通过对时间—信号曲线分析,得到对比剂首过期曲线的最大斜率(SS_(max))和Tm1两参数,最后全部病例均行常规增强扫描。术后取病检分别进行HE染色、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免疫组化染色,用于病理分级并计算每一标本的VEGF表达程度及MVD。将VEGF表达与SS_(max)、Tm1分别进行相关分析,并分析常规MRI征象(瘤周水肿、坏死囊变、强化程度、强化形态)与VEGF表达的相关性。 结果:VEGF不同表达程度的星形细胞瘤之间的SS_(max)、Tm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小于0.05。星形细胞瘤的SS_(max)与VEGF表达程度成正相关,γ_s值为0.6810;Tm1与VEGF表达程度成负相关,γ_s值为-0.6970,P值均小于0.001。随着VEGF表达程度增高,星形细胞瘤的瘤周水肿、囊变坏死及强化程度加重,强化形态越不规则。VEGF表达程度与MVD及病理级别存在相关性。 结论:星形细胞瘤的VEGF表达程度与SSm惭Tml之间存在显着性的相关,其病理生理学基础是VEGF促进星形细胞瘤血管生成。星形细胞瘤VEGF表达对瘤周水肿、囊变坏死、强化程度、强化形态有明显影响。TurboFLASH序列用于肿瘤动态增强扫描具有时间分辨率和T;敏感性高等优势。对星形细胞瘤动态增强MRI曲线分析及对常规MRJ征象分析有助于预测星形细胞瘤的 VEGF表达和 MVD。

黄鹤[7]2009年在《脑胶质瘤内磁敏感伪影与病理结果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MR成像过程中快速自旋回波(Turbo Spin Echo,TSE)和快速小角度激发成像(Fast Low Angle Shot Imaging,FLASH)序列上脑胶质瘤瘤体内出现的磁敏感伪影(Magnetic Susceptibility Anifact,MSA)与胶质瘤病理分级的相关性,分析这种影像征象的组织病理学基础,并探讨此成像技术在脑胶质瘤术前诊断及分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脑胶质瘤患者的影像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轴位、矢状面和冠状面的MR白旋回波序列(Spin Echo,SE-T1WI)、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SE-T2WI)和双回波FLASH-T2*WI(TE=15、35ms)和T1WI增强扫描,各序列保证视野(Field of View,FOV)、矩阵、层厚、层间距和层面数一致。对结果进行如下处理:①对TSE序列、双回波FLASH序列上脑胶质瘤内出现的磁敏感伪影数目、大小及及伪影最低信号噪比(Signal NoiseRatio,SNR)进行对照分析。②根据WHO2000标准将胶质瘤病理结果分为Ⅰ-Ⅳ,Pearson及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胶质瘤WHO分级与MR常规影像征象(大小、坏死、强化、出血及瘤周水肿)的相关性,检验胶质瘤WHO分级与FLASH序列(TE=35ms,下同)上瘤体内磁敏感伪影数目、大小及SNR的相关性。并将胶质瘤WHO分级作为应变量Y,磁敏感伪影数目、大小及SNR做为自变量X1、X2、X3,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③胶质瘤术后标本做免疫组化染色,对肿瘤ki-67表达强度及微血管密度(Micmvessel Densitv,MVD)进行计数,并将Ki-67分为0-+++级。检验ki-67表达强度、MVD与磁敏感伪影数目、大小及SNR的相关性。上述影像工作由叁位经验丰富放射科医师执行完成,取其一致意见为最终结果,病理工作由经验丰富病理科医师完成。结果:①TSE序列上60例胶质瘤内发现磁敏感伪影共104个,伪影平均大小为(0.27±0.03)cm,伪影最低SNR平均为(25.82±4.23)。FLASH序列(TE=15ms)上瘤内磁敏感伪影共308个,伪影平均大小为(0.51±0.06)cm,伪影最低SNR平均为(20.77±2.20)。FLASH序列(TE=35ms)上瘤内磁敏感伪影共550个,伪影平均大小为(0.84±0.08)cm,伪影最低SNR平均为(14.87±1.88)。各序列上瘤体内MSA数目秩和检验结果有统计学意义(x~2=21.331、p=0.010),瘤内MSA大小及SNR的ANOVA方差分析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4.517和6.839、P值均<0.05)。②Pearson相关性检验显示胶质瘤WHO分级与瘤体大小、坏死及水肿无相关性(P值均大于0.05),与出血、强化模式相关系数r分别为0.606(P=0.000)和0.483(P=0.000);与瘤体内磁敏感伪影数目、大小及最低SNR均有相关性,相关系数,值分别为0.737(P=0.000)、0.624(P=0.000)和-0.528(P=0.000),胶质瘤WHO分级与瘤体内磁敏感伪影数目、大小及最低SNR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瘤体内磁敏感伪影数目和大小被纳入回归方程,最低SNR被剔除,方程为P=1/[1+e-(-1.496+0.939MSA数目+1.039MSA大小)]。瘤体内MSA数目和MSA大小是脑胶质瘤恶性度的风险因素,OR值分别为2.557和2.825。③Ki-67在脑胶质瘤WHOⅠ级组、WHOⅡ级组、WHOⅢ级组和WHOⅣ级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0%、25.00%、23.33%和36.67%,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Ki-67标记指数与瘤体内磁敏感伪影数目、大小及SNR有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687、0.577和-0.533(P值均小于0.001)。微血管分布在胶质瘤组织中呈异质性,其高密度区最常见于靠近正常脑组织的边缘部分,而肿瘤的坏死、囊变区域血管较少,23例标本中平均MVD为(21.17±8.05),与正常脑组织(9.92±4.36)相比有显着差异(P<0.01)。肿瘤MSA数目、大小、SNR与MVD计数Pearson相关性检验有统计学意义,相关系数r分别为0.799、0.637和-0.522,P值均<0.001。结论:①TSE及FLASH序列上脑胶质瘤瘤体内存在磁敏感差异(及伴随的磁敏感伪影),长TE的FLASH对瘤体内MSA检测敏感性显着高于常规TSE序列。②FLASH序列上瘤体内磁敏感伪影数目、大小及SNR与肿瘤WHO存在相关性,MSA数目越多、直径越大,胶质瘤恶性度越高。③脑胶质瘤瘤体内磁敏感伪影数目、大小及SNR与肿瘤Ki-67及MVD存在相关性,提示胶质瘤瘤内磁敏感伪影的存在有其组织病理学及生物化学基础。

曾雪明[8]2010年在《颅内肿瘤MRI分析(附667例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颅内肿瘤的MRI表现,分析误诊原因。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67例颅内肿瘤的MRI影像资料,其中行平扫667例,平扫+增强642例。统计误诊率及诊断符合率。观察肿瘤的发生部位、MRI表现,包括肿瘤形态、信号特征、强化情况、瘤周水肿等。应用SPSS 13.0软件包对Ⅰ~Ⅱ级与Ⅲ~Ⅳ级星形细胞瘤6种MRI征象进行卡方检验,包括肿瘤囊变坏死、瘤内出血、瘤内血管流空影、瘤周水肿程度、肿瘤边界及强化程度。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诊断符合553例,诊断符合率为82.9%,这部分的各类肿瘤在发生部位、MRI表现等方面与其典型表现相符。误诊114例,总误诊率为17.1%,这部分肿瘤在发生部位、MRI表现等方面与其同类肿瘤相比表现多不典型。各肿瘤误诊率分别为:脑膜瘤6.1%,星形细胞瘤19.2%,垂体瘤2.1%,听神经瘤2.7%,转移瘤25.0%,颅咽管瘤9.1%,髓母细胞瘤28.6%,血管母细胞瘤33.3%,室管膜瘤30%,胆脂瘤27.8%,淋巴瘤86.7%,中枢神经细胞瘤45.5%,少突胶质细胞瘤14.3%,节细胞胶质瘤20%,生殖细胞瘤60%,畸胎瘤100%,脉络膜乳头状瘤33.3%,叁叉神经鞘瘤0%,尤文氏肉瘤/PNET100%,神经母细胞瘤50%,软骨肉瘤100%,孤立性纤维性肿瘤100%。结论MRI在颅内肿瘤的诊断方面有较高价值。多数肿瘤具有典型的MRI表现。误诊原因包括:肿瘤发生部位不典型、MRI表现不典型及“同影异病、同病异影”的特点;诊断医生对颅内肿瘤的诊断水平参差不齐、阅片不认真、对少见肿瘤认识不够及对临床资料结合不足;MRI检查的局限性;检查手段不完善。

李娜[9]2018年在《幕上脑实质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与室管膜瘤MR征象对比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1例幕上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患者及24例脑实质室管膜瘤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旨在总结二者的鉴别诊断要点,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经头颅磁共振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幕上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21例及脑实质室管膜瘤24例。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两组资料比较,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组幕上脑实质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共计21例,男13例,女8例,年龄范围7~56岁,平均年龄29.00±14.31岁,其中30岁以下者13例(61.9%)。WHOⅡ级19例(90.5%),WHOⅢ级2例(9.5%)。临床表现为癫痫12例(57.1%),非癫痫9例(42.9%)。病灶发生于额叶8例(38.1%),颞叶9例(42.9%),其他部位4例(19.0%)。病灶与脑膜分界不清者占61.9%,与侧脑室分界不清者占23.8%。病灶形态不规则者4例(19.0%),类圆形或椭圆形12例(57.1%),分叶状5例(23.8%)。囊伴壁结节型9例(42.9%),实质为主型4例(19.0%),囊实性混合型8例(38.1%)。7例囊内出现分隔。肿块实性部分呈稍长T_1WI稍长T_2WI信号,囊液部分信号略高于脑脊液,其中1例伴出血。瘤周轻度水肿15例(71.4%),中度水肿3例(14.3%),重度水肿3例(14.3%)。19例病灶明显强化,2例实质型病灶轻度强化,仅2例见脑膜尾征。脑实质室管膜瘤组中男11例,女13例,年龄范围4~74岁,平均年龄38.33±20.60岁,其中30岁以下者7例(29.2%)。WHOⅡ级15例(62.5%),WHOⅢ级9例(37.5%)。临床表现为癫痫3例(12.5%),非癫痫21例(87.5%)。病变发生于额叶11例(45.8%),颞叶7例(29.2%),其他部位6例(25.0%)。病灶与脑膜分界不清者占37.5%,与侧脑室分界不清者占16.7%。肿瘤形态为不规则形者6例(25.0%),类圆形或椭圆形12例(50%),分叶状6例(25.0%)。实质为主型3例(12.5%),囊性型4例(16.7%),囊实性混合型17例(70.8%),其中囊伴壁结节型6例(25.0%)。13例囊内出现分隔。肿块实质部分呈稍长T_1WI稍长T_2WI信号,3例伴出血者信号混杂。瘤周轻度水肿13例(54.2%),中度水肿7例(29.2%),重度水肿4例(16.7%)。实性部分明显强化者23例(95.8%),未见脑膜尾征,其中1例肿瘤实质内见流空血管影。比较两组临床及MRI表现,PXA组30岁以下者所占比例大于脑实质室管膜瘤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62,p<0.05)。PXA组临床表现为癫痫者所占比例大于室管膜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045,p<0.05)。PXA组病理分级为WHOⅢ级的比例明显少于脑实质室管膜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917,p<0.05),其余MR征象在二者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脑实质室管膜瘤多见于中青年人,而PXA好发于青少年。此外,临床表现为癫痫者多见于PXA。2.幕上脑实质PXA与室管膜瘤均以囊实混合型好发;囊伴壁结节型多见于PXA,但并非PXA特异性征象;而囊性型更多见于脑实质室管膜瘤。3.对本研究两组病例来说,间变型脑实质室管膜瘤患者所占比例明显大于间变型PXA,提示脑实质室管膜瘤的恶变率更高。而在肿瘤好发部位、形态、出血、瘤周水肿、囊内分隔及与脑膜或侧脑室关系是否密切等征象上,PXA与脑实质室管膜瘤有很大重迭,在鉴别诊断时需审慎。

王巍巍[10]2010年在《脑星形细胞瘤瘤周水肿的CTP及DTI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高、低级别脑星形细胞瘤瘤周水肿的CTP研究目的:观察高、低级别脑星形细胞瘤瘤周水肿区(PTBE)CT灌注成像(CTP)参数变化的差异,探讨PTBE灌注参数区分高、低级别星形细胞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脑星形细胞瘤患者30例,包括低级别星形细胞瘤〔WHO分级,I~II级〕10例、高级别星形细胞瘤(WHO分级,III~Ⅳ级)20例。术前均行CT平扫、增强及CTP检查,测量强化区近侧1cm处的水肿区CT灌注参数〔包括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脑血管表面通透性(PS)值〕。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脑高级别星形细胞瘤与低级别星形细胞瘤PTBE CT灌注参数值。对照CTP表现,观察水肿区的病理所见。结果:高级别星形细胞瘤PTBE区的CBF、CBV、MTT及PS值明显高于低级别星形细胞瘤PTBE区。高级别星形细胞瘤PTBE CBF值为(50.05±14.05)ml·min-1·100g-1,CBV值为(3.50±1.79)ml·100g-1,MTT值为(5.84±2.95)s,PS值为(1.23±1.75)ml·min-1·100g-1,低级别星形细胞瘤PTBE CBF值为(25.20±8.67)ml·min-1·100g-1,CBV值为(1.61±0.68)ml·100g-1,MTT值为(4.83±1.63)s,PS值为(0.33±0.27)ml·min-1·100g-1,二组间CBF、CB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值、PS值差异无显着性(P>0.05)。组织学上,高级别、低级别星形细胞瘤PTBE区均可见散在的肿瘤细胞,高级别星形细胞瘤近侧PTBE存在的肿瘤细胞明显较多。结论:高级别与低级别脑星形细胞瘤PTBE区CBF、CBV有明显差别,其病理基础不同。第二部分高、低级别脑星形细胞瘤瘤周水肿区DTI研究目的:应用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探讨高、低级别脑星形细胞瘤瘤周水肿区(PTBE)的扩散特点,评价DTI区分高、低级别星形细胞瘤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星形细胞瘤患者40例,包括低级别星形细胞瘤(WHO I~II级)13例、高级别星形细胞瘤(WHO III~Ⅳ级)27例。术前均行MRI平扫、增强及DTI检查,测量强化区近侧1cm处水肿区及对侧镜像区脑实质的平均扩散系数(ADC)及各向异性分数(FA)。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统计学方法为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高、低级别脑星形细胞瘤PTBE及镜像区DTI参数。结果:高级别组星形细胞瘤PTBE区ADC值高于低级别组星形细胞瘤PTBE区,高级别星形细胞瘤PTBE区ADC值为(1.73±0.05)×10-3 mm2/s,低级别星形细胞瘤PTBE区ADC值为(1.50±0.07)×10-3 mm2/s,而高级别组星形细胞瘤PTBE区FA值低于低级别组星形细胞瘤PTBE区,高级别组星形细胞瘤PTBE区的FA值为(0.13±0.01),低级别组星形细胞瘤PTBE区的FA值为(0.18±0.03),且在高级别星形细胞瘤PTBE区ADC值高于对侧正常脑实质(1.36±0.06)×10-3 mm2/s,而FA值低于对侧正常脑实质(0.67±0.12),t值分别为6.37、4.89,P值<0.05。高级别和低级别星形细胞瘤PTBE区DTI各参数值均数之间比较,ADC、F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高级别与低级别脑星形细胞瘤PTBE区DTI参数值有明显差别,PTBE区的ADC值和FA值有助于鉴别高级别星形细胞瘤和低级别星形细胞瘤。第叁部分CTP脑星形细胞瘤术后水肿与复发瘤周水肿的鉴别目的:探讨CT灌注(CTP)成像鉴别星形细胞瘤术后复发瘤周水肿和手术所致水肿的价值。方法:对2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星形细胞瘤术后患者行CTP检查,其中低级别星形细胞瘤(WHO分级,I~II级)术后7例,高级别星形细胞瘤(WHO分级,III~Ⅳ级)术后18例,CTP检查时间为术后20天~2.5年。再次手术病理证实或术后随访影像学检查,如颅内出现新的强化灶或原有强化病灶增大或水肿或占位征象重新出现及临床症状加重则判断为复发。测量术后病灶近侧1cm处的水肿区CT灌注参数值〔包括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脑血管表面通透性(PS)值〕,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统计学方法为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复发肿瘤水肿与未复发术后水肿CTP的差异。结果:术后复发组11例、未复发组14例。术后复发组瘤周水肿CBF值为(64.89±9.06)ml·min-1·100g-1,CBV值为(3.75±1.30)ml·100g-1,PS值为(2.32±2.17)ml·min-1·100g-1。未复发组水肿区CBF值为(18.25±5.63)ml·min-1·100g-1,CBV值为(1.32±0.44)ml·100g-1,PS值为(1.35±1.72)ml·min-1·100g-1。术后复发组瘤周水肿CBF值、CBV值及PS值均比未复发组高,二者间CBF、CB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发组瘤周水肿MTT值为(4.50±1.72)s,未复发组水肿区MTT值为(6.37±3.11)s,术后复发组瘤周水肿MTT值比未复发组低(P=0.089)。选取CBV阈值为2.90 ml·100g-1时,其区分星形细胞瘤术后复发与否的敏感度为81.8%、特异度为78.6%、阳性预测值(PPV)为75%、阴性预测值(NPV)为84.6%。结论:CTP对鉴别脑星形细胞瘤术后水肿与肿瘤复发瘤周水肿具有一定价值,其中CBV、CBF最有意义。

参考文献:

[1]. 星形细胞瘤的MR征象与肿瘤血管形成关系[D]. 金明花. 延边大学. 2003

[2]. 幕上星形细胞瘤MR征象与肿瘤血管形成的对照研究[J]. 张辉, 周康荣, 刘起旺, 杨晓棠, 梁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2

[3]. 星形细胞瘤MR征象与VEGF表达的相关性研究[J]. 陈长青, 廖伟华, 王小宜, 刘凡, 姜新雅. 放射学实践. 2004

[4]. 星形细胞瘤MR平扫征象与肿瘤血管生成情况的相关性研究[C]. 李晓清, 王尔祯, 包强. 2006年华东六省一市暨浙江省放射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 2006

[5]. 星形细胞瘤CT征象与瘤内微血管密度、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间关系的研究[D]. 谭四平. 汕头大学. 2002

[6]. 星形细胞瘤T_1WI动态增强及常规MRI征象与VEGF表达的相关性研究[D]. 廖伟华. 中南大学. 2003

[7]. 脑胶质瘤内磁敏感伪影与病理结果相关性研究[D]. 黄鹤. 兰州大学. 2009

[8]. 颅内肿瘤MRI分析(附667例报告)[D]. 曾雪明. 广西医科大学. 2010

[9]. 幕上脑实质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与室管膜瘤MR征象对比分析[D]. 李娜. 南昌大学. 2018

[10]. 脑星形细胞瘤瘤周水肿的CTP及DTI研究[D]. 王巍巍. 河北医科大学. 2010

标签:;  ;  ;  ;  ;  ;  ;  

星形细胞瘤的MR征象与肿瘤血管形成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