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教师智库”建设论文

教育信息化“教师智库”建设论文

教育信息化“教师智库”建设*

徐 卫

【摘 要】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带来了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是我们目前需要积极探索和实践的重要内容。积极促进信息化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形成一支强有力的教育信息化“教师智库”队伍,对学校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教师智库;智库团队

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理念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只有使信息技术进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在信息技术支撑下改革教学方法和模式,教育信息化才有生命力。

学校以“传承优秀文化、培养创新人才”办学理念为指引,努力做“最中国的教育”,从务实、求真的角度深入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工作,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努力将信息化教学普及、提升,并加强管理使其规范化,加强管理机制的建设,提高教师应用和学习新技术的能力以及对新理念的认同度。

新的核磁共振技术,无一例外地面临着诸多挑战,而要成功地将这些技术应用于临床,仍有大量工作要做。DTI的研究已经产生了最实质性的成果,但在这项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之前,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改进,然后进行标准化。目前,国内外各学者对 DTI相关参数在病理基础表现上持有不同的观点,在预后判定方面还未做系统的研究。有关ADC值、FA值变化的病理机制、临床意义及与临床预后的研判方面的研究将是在未来的几年里研究的重点与热点。脊髓成像界无疑会取得许多伟大的成就,未来的研究转化将使临床从中受益。

为此,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校长和信息中心共同负责教育信息化日常工作,积极促进信息化在教学中的应用,形成一支力量强、协作能力好的信息化“教师智库”队伍,为开展各类教育信息化应用做好铺垫,同时深入开展科研工作,认真积累,积极尝试,及时总结。

在总结以往教育信息化经验的基础上,我校积极探索以学科创新为核心的教育信息化“教师智库”建设。不仅要全面融合信息化与学科教学,更要创新教育教学方式,以“精准教学”为目标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通过线上教育、智慧校园、人工智能、学科拓展和教育管理平台等方面运用教育信息技术,在点与面、教与学、管与办等各层面、各维度探索教育教学管理形态的改革,培养具有学科创新能力的教育信息化“教师智库”队伍。

一、组建线上教育智库团队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纳税申报方式逐渐会被纳税人网络自主申报取代,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准确性责任由纳税人承担,税务机关侧重对纳税申报的后续管理是未来税收征管的趋势。申报纳税成为纳税人的自主行为,在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共同作用下,税收申报变得具有不确定性,存在税款流失的风险,无法保证税款及时足额入库。税务机关通过纳税评估,审查纳税人申报行为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涉及税款应缴未缴或存在税收违法违纪行为的,及时让纳税人进行补缴税款、采取违法处罚或移交稽查等方式,目的是促进纳税申报质量的提升,提高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

川矢跟随部队入侵中国后,除了杀人放火强奸抢掠,就是寻找当地的名厨,品尝当地的名菜,千方百设套取美食秘方。秘方一旦到手,即杀人灭口。两年下来,这小子掌握了不少中国民间特色美食的制作方法。

1.用好苏州线上教育中心平台,开展线上教学。

苏州线上教育中心是以“苏州名师全过程全免费”为核心理念,统筹全市名优教师资源并贯通线上线下与课内外的全免费网络学习平台,主要面向师生及家长提供名师课程资源、名师网络答疑、名师在线直播及学习行为数据分析等四大类全免费的教育服务,给学生提供信息化、智能化、个性化的学习空间。

2017 年7 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其中明确指出人工智能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应逐步开展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建设人工智能学科,培养复合型人才,形成我国人工智能人才高地。完善人工智能领域学科布局,设立人工智能专业,推动人工智能领域一级学科建设,尽快在试点院校建立人工智能学院。2019 年5 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发布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成果文件《北京共识——人工智能与教育》,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个为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2030 年教育议程提供指导和建议的重要文件。

2.探索改变传统教学方式,试点“先学后教”。

为了让学生平时能够更好地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我们选择数学作为试点学科,挑选骨干教师作为专家团队,通过苏州线上教育中心的“课程中心”功能,发布微课教学内容,供学生在家或在校自主在线学习,并布置一定的学习任务,通过课堂教学进行反馈。探索转变过去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通过网络的自主学习方式探索一条教学改革的新路。我们将进行横向比对,通过数据跟踪和学生反馈改进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改进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3.提供数字化阅读学习课程,丰富学生阅读体验。

从2015 年起,我校与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合作开发实施“数字化阅读”在线教学实验课程。为此,我校专门组织培训了一批专业教师,辅导学生进行“数字化阅读”学习,让学生充分体验从单纯阅读“书本”到阅读纪录片、TED 讲座、可汗学院、网页、动态图像等新型数字化内容。我们采用在线异步课堂、在线同步课堂以及面对面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对阅读成果的评价也大量采用图表、概念图等视觉化的表达方式。此课程培养了学生信息获取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书面作文、数字化表达等多维度的表达能力。学生在学习方法、自主思考、创新思维、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能力有了极大的提升。

二、建设智慧校园应用智库团队

我校是一所百年老校,又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这所古典园林般的园子里,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沉淀,更有着现代教育理念的气息。有布满校园的电子图书借阅系统,有教室门口的电子班牌系统,有先进的云教室教学设备,有校园出入考勤系统,有校园一卡通系统,还有那些不起眼的布满校园各个角落的数字校园设施设备等,无不体现出这是一所现代化的校园,是一所积极进取、敢于创新、把建设“最中国的教育”作为己任的学校。

1.全面建设智慧教室。

2018 年暑假,我校对教室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了全新升级,采用教育行业目前最先进的云智慧教室整体解决方案,智能化的管理功能,大数据云资源、虚拟实验、在线题库等各类线上教学资源,极大地满足了教师日常教学的需求。所有任课教师都进行了专门的使用培训,能够熟练使用智慧教室的各项功能,全校几乎每节课都会使用智慧教室系统,全面提升了信息化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度,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

2.校园管理智能化。

为实现方便高效的智能化校园管理,我校引进了校园一卡通综合管理系统。在每个教室门口安装了电子班牌系统,实行学生出入校园电子刷卡考勤管理,家长手机将收到实时微信考勤信息推送。学生宿舍安装有专门的住宿生的刷卡考勤管理系统,不用点名即可实现学生人数清点工作。食堂消费统一使用校园卡刷卡消费,家长手机可实时查看学生的消费情况,并在手机端进行充值。校园一卡通全部由学校信息中心和学生处教师管理,他们负责卡片制作、入库、补卡、数据统计、报表制作、异常处理等工作,是在幕后默默奉献的一支智能化管理团队。

3.精准化课堂教学。

人工智能是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力量,它推动了其他领域的巨大变革,特别是教育。教育担负着培养人工智能时代人才的重任,新形势下亟须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培养“人工智能时代的原住民”,即掌握人工智能时代所需知识和能力,能够与人工智能系统协作的创新型、智能型人才。

猴子听从了狐狸的劝告,两个在笼中努力乐观地生活起来。后来,有一次猎人大意忘关了笼门,狐狸猴子一块儿逃跑了。

因此,我们迫切需要紧跟发展趋势,在基础教育中,特别是已经有一定知识积累和探究能力的高中生中尽早推广普及人工智能教育。早日接触和了解人工智能,对学生扩展视野,培养创新能力、思辨能力、团结合作能力等都有着积极推动的作用。

通过使用智能手写板与课堂教学的结合,教师可以实时把握准确的教学反馈,并改进教学的进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也为我校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培养了一支能够运用新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师团队。

4.满足随时随地的阅读需求。

在“学习型社会”“全民阅读”“终身学习”“数字移动阅读”的时代背景下,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技术、创新阅读与知识服务”为一体,为满足师生网络阅读需要,我校布置了一批校园数字图书借阅机,并配备了移动学习系统,给师生提供了海量而便捷的阅读资源信息。在借阅机上可以查看最新推送的内容,扫描二维码即可借阅,在手机或电脑上都可以同步阅读。同时,教师在线上班级里可以布置阅读任务,学生与教师可以互动讨论。通过这样的平台,培养了一批善于运用网络阅读拓展教学内容的教师队伍。

三、探索人工智能教育与辅助教学智库团队建设

为创新课堂教学手段,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务处和信息中心合力组建了“打造智慧课堂”教学研究项目。该项目有效解决了教学过程中的学情数据采集和统计分析问题,对教学和学情质量进行监控、诊断和反馈,促进了课堂效率、教学质量和学习成果的大幅度提升。传统的课堂教学效果一般都要进行课后练习才能得到反馈,很难做到教学中的真实准确反馈,这也正是我校提倡的“精准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

1.开展人工智能的普及教育。

该平台,不仅可以为师生和家长提供全市名师课程视频资源,而且能实现学校自主直播、答疑、学习中心等功能。为此,我校专门布置了多个直播教学办公室,采购了电脑、高清摄像头、触摸显示器等教学设备,组织培训了一批教学经验丰富、信息化教学能力强的学科教师队伍,在假期里进行网络直播教学,让学生在家就能线上学习。网络面对面的教学具有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学生还可以和教师进行实时互动,做到有问必答,让学生平等便捷地享受优质的在线教育资源。

为此,我校组织部分班级的资深骨干任课教师组建了试点团队,先期进行教学探索研究,引进课堂教学智能手写板系统。该系统与原有的教学内容、方法、使用等方面实现无缝拼接,在不增加使用复杂度的前提下,实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提供给教师直观的教学任务匹配情况。学生只需要像平时写作业一样在装有纸张的智能手写板上书写内容,所有内容都可以实时传送到智慧教室系统里。例如,教师在播放课件时,可以随时调用任何内容作为练习素材,学生通过客观题答题按键功能或者主观题书写功能即可反馈到教师端。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的坦克、军舰和飞机所需的石油主要由罗马尼亚提供。当时,罗马尼亚石油产量仅次于沙俄、美国和波兰,居世界第四位,1912年石油产量达189.85万吨。盟军封锁了德国的海上交通要道,从而切断了德国的海上石油供应通道。由于没有可靠的石油供应保障,德国海军处于劣势。

探索培养教师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更高效的教学管理,从数据中提炼价值,用数据完善我们的教学实践。我们准备通过采集和挖掘师生教学和学习全过程的大数据,为教师的智能教学提供支撑。让教师和学生体会到人工智能对未来教学模式改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中探索出一套适合学校的人工智能辅助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

我校始终坚持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积极尝试新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的培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使学生受益终身。

2.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改进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

为依托东南大学强大的人工智能教育技术实力和团队,培养一支能够胜任人工智能课程开展的教师队伍,我们于2018 年下半年开始与东南大学合作,建立了人工智能实验室,购置了一批实验器材,引进了相应的课程。从2019 年上半年开始,我们以校本选修课程的形式开展教学探索,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在成功开展校本选修课程的基础上,结合国家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契机,我校准备大面积开展人工智能教育的普及工作,依托学校信息技术选修课程进行基本理论教学。对学有余力又有志于人工智能再深入研究的学生,我们提供校本选修课程和社团进行业余时间学习,聘请专家进行专业设计、开展与指导。同时,我们还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做人工智能方面的讲座,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别的比赛,普及和丰富人工智能课程的参与形式。

苏轼的民本思想,不仅表现在他的政治思想和改革主张中,也贯穿在他一生的生活之中。无论在朝为官,还是执政一方,苏轼都能关心人民的疾苦,敢于为民请命。

四、培养具有学科拓展能力的教师智库团队

基于学科的拓展课程学习更能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学力,是对国家课程又一维度的二次开发,它与国家课程中的教材内容学习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同时,基于学科的拓展课程学习随着学习内容的不断丰富,也能水到渠成,形成一门完整独立的校本课程。加强这方面的教师团队建设,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成长和个性化发展需要,也是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和拓展。

1.建立微电影工作室。

在电影艺术蓬勃发展的今天,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每个人只需一台摄像机,一个梦想,一点创意,就可以用影像来展示这个大千世界,通过镜头和影音创意成的电影短片来表现最真实的万象。我校于2013 年成立了“微电影”工作室,学校购置了专业的器材,由学校专职教师负责课程授课,通过微电影的准备、拍摄等一系列的过程,进一步丰富同学们的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向上、格调高雅、健康文明的文化氛围,同时也给学生提供锻炼自己的机会和展示自己的舞台,从而提高创新能力,培养团队协作意识,不断提高自身全面素质。学生拍摄的多部影片获得全国金奖和一、二等奖等,展现了学校的文化底蕴和学生的创作艺术水准,也培养了学校的微电影课程教师团队,为将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2.开设机器人课程。

机器人研究与应用是21 世纪科技发展的重要主题,是一个典型的跨学科研究领域。机器人实验涉及机械、电子、感应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人工智能等多种先进技术,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的极佳平台。我校从2012 年开始开设机器人选修课程,由校外专家和本校教师共同组成授课团队,学校投入了相当的资金采购设施设备,教师们也与学生一起学习成长,辅导的学生也在各类比赛中获得佳绩。

由于科学课的生活化、实践化等特点,小学生对于科学的学习兴趣要远远高于数学、英语等学科,因此小学科学教学的效率相对也更容易把控。如果教师能够做到上文中所涉及的“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设计有效的提问,组织有效的合作,开展有效的练习”,那么科学课的教学效率自然会最大化。但是与此同时,教师也需要注意,切勿为了追求提高教学效率而忽略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只有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兼顾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才能真正实现科学教学的最终目的。

3.探索STEM 课程教学。

STEM 教育在全世界的中小学教育中得到普遍应用,STEM 课程是将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四门学科内容组合而成有机整体,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STEM教育提倡用跨学科方法解决真实世界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使学生获得多学科解决问题的教育经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加强具有跨学科背景的师资力量,帮助教师们获得多学科STEM 学习经验,提升教师对科学、数学、工程和技术方面的本质认识和科学素养,并提倡教师们将STEM 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

为此,我校与华东师范大学合作,组建了专业教师团队到大学校园里接受高校的专业培养,打破学科观念,形成更新、更高的知识认知概念。教师带着课程和实验器材回到学校,带领学生参与体验这一新颖的学习项目,引导学生利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把知识学活、学透、学扎实,形成更加完善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框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为他们将来参与科学研究和社会生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梁凯华.对智慧课堂建设与教学的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9(2):21-23.

[2]马晓霞.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策略[J].文学教育(上),2019(4):174.

[3]何克抗.学习“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解读[J].中国电化教育,2012(12):19-23.

[4]曹培杰.智慧教育: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J].教育研究,2018(8):121-128.

[5]闫实,付佳,石莉.大数据环境下基于智慧校园的教学改革[J].软件,2018(2):208-211.

【中图分类号】 G451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005-6009(2019)86-0011-05

【作者简介】 徐卫,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校(江苏苏州,215000)信息中心主任,高级教师。

*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教师发展专项”课题“以学科创新为核心的学校‘教师智库’的建设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批准文号:J-c/2018/18。

标签:;  ;  ;  ;  

教育信息化“教师智库”建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