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博物馆第二课堂的教育活动论文_何仲财

如何开展博物馆第二课堂的教育活动论文_何仲财

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 广东 东莞 523000

摘 要:博物馆通过展览和围绕展览的拓展式教育和活动,对于学校教育起着丰富和补充的作用,日益成为中小学生不可缺少的第二课堂。本文就博物馆如何开展与当代课堂模式教学相互结合的第二课堂教育活动进行探讨,旨在推动营造博物馆更好的教育氛围,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展览,更好为中小学生的成长发挥第二课堂的教育作用。

关键词: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学校教育;第二课堂

博物馆在我国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是搜集、保管、研究、陈列、展览有关革命、历史、文化、艺术、自然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文物或标本的机构,具有强大的教育功能。近年来,各地博物馆发展迅速,许多博物馆已不再仅仅满足于向公众提供单一的展览,它还担负着社会教育的任务和配合学校教学,对大、中、小学生进行课外延伸教育的任务,尤其是青少年教育在博物馆履行的社会职能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因此,创新博物馆办馆方式,延伸教育功能,开辟“第二课堂”,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中小学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已成当务之急。

1 博物馆参与中小学教育的背景

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在我国发展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张謇创办的南通博物苑就以传播知识、教育公众为己任。1956年,新中国提出的“三性二务”中明确了博物馆的教育功能。进入21世纪,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专门针对就未成年人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2005年,国家文物局和财政部先后在广东、江苏、山东、湖南等21个博物馆启动了“博物馆展示服务水平提升试点”项目。通过试点提升博物馆的展示水平,拓展博物馆的社会服务功能,发挥博物馆区域性文化传播中心的作用。2005年8月,国家文物局编制了《全国博物馆展示服务提升“十一五”规划》及相关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扶持200个博物馆,并带动其他基础馆提升展览质量,完善公共服务。2006年,国务院发布《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指出教育部门要将优秀文化遗产内容和遗产保护知识纳入教学计划,编入教材,组织参观学习活动,激发青少年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2008年,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发表《关于我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要求全国各级文化文物部门管理的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部实行免费开放。

2 博物馆参与中小学教育的必要性

2.1 中小学生是我国博物馆的重要参观人群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3.7亿,大中小学加上各类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合计有2亿人,几乎占全国总人口的1/7。青少年历来是博物馆、纪念馆的主要观众群体和教育对象,学生观众占博物馆年观众量的25%—40%。”博物馆要发挥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作用,扩大社会影响力,必须要抓学生人群。

2.2 博物馆教育的特点符合素质教育的需要

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有很大的不同,具有自己的特色。第一,博物馆教育的教材是实物,具有直观性。它是以“展品为基础,精心组织陈列展览,综合运用文字,图版说明等形式,借助讲解服务、视听教育、参与性操作等辅助手段,表达陈列展览的主题、内容、内涵、意义与影响,普及历史、文化、经济、政治、科技知识”。第二,博物馆的教育更具有自主性,易于中小学生汲取知识、拓宽视野,达到寓教于乐的境界。“博物馆通过陈列、展演设施、专家学者讲解等丰富多彩的手段,在同一主题下,以‘人’与‘物’的互动交流中心,促使参观者通过观察、听讲、触摸及操作等方式,接受、加工、记忆信息进而完成整个认知的过程。特别是青少年学生可以结合学校课程内容,将单一智力的学习代之以脑、心、眼、耳、手并用的学习。”第三,博物馆教育内容具有多样性。“从社会历史到自然生态,从艺术到科学,从古老的石器到宇宙飞船,从中国民族文化到世界各民族的风俗,都可以在博物馆里得到反映。博物馆是一部立体的‘百科全书’,实物的‘图书馆’。”博物馆的教育模式是一种将专业性、学术性、知识性和趣味性、观赏性和参与性有机结合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形式与学校的教育形式互相补充,互相辅助,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寓教于乐,寓学于乐,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

2.3 博物馆自身的特点

首先,博物馆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目前,我国有各级各类博物馆2300座,其中文物系统博物馆1581座;其中博物馆近千座,占文物系统博物馆数的63.9%,建筑面积490万平方米,收藏的文物藏品占全国总量的40%。”其次,地域优势。大型博物馆虽然有丰富的藏品,先进的技术,但是对于偏离市区的县、镇甚至村的影响就很微弱了。而地方博物馆对当地的影响更为直接,民众可以便捷地参观博物馆,也可以到当地中小学校展览、讲解和宣传。最后是文化认同感的优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博物馆所传达的一般是当地历史,文化和考古发掘成果等。这些传统和文化早已贯穿融入每一个群众生活之中,很容易形成文化认同感和亲切感。

3 完善博物馆参与中小学教育的措施

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能力主要受藏品、人力、财力等因素的制约,是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和文化体制、招聘体制决定的。要想突破这些限制,需要国家经济的发展,体制的改革,社会文化素质的提升。但是,博物馆不能因为这些限制就停滞了发挥社会教育的职能,可以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积极参与中小学教育,结合自身优势,成为中小学生真正的“第二课堂”。

3.1 提高陈列质量,完善服务能力

(1)基本陈列突出地方特色,吸引青少年进入博物馆博物馆负担着解读当地历史的使命,提高基本陈列的质量是必经之路。对于参观展览的中小学生来说,精彩的陈列是一节生动的历史课,直观又有趣。

(2)开发多样的临时展览,丰富针对青少年的展览内容要让青少年走进博物馆,光有基本陈列是远远不够的,针对中小学生设计临时展览是吸引青少年最为可行的方法。选取当地中小学生熟知的名人,通过实物和展板,向青少年讲述名人的成长历程,激发他们的家乡自豪感的荣誉感。

3.2 加强馆校结合,创新教育形式

博物馆要积极与中小学校联系,针对中小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注意力较差等身心特点和实际需求,开发贴近未成年人生活、学习实际,融合具有知识性、教育性和互动性的教育项目,形成“我参与,我快乐,我学习,我成长”的未成年人教育理念,与学校开展共建教育活动,吸引更多的中小学生参与。

3.3 注重“精神藏品”的收集和展示

对于一些当地有特色的传统文化和习俗,博物馆要有意识的引导和重建,将民俗化“精神文物”修复,重新展现在百姓面前,对于青少年更好的理解当地文化提供一个有利的大环境,不是仅仅隔着玻璃看文物。“‘精神藏品’的展示具有形象直观、生动热烈的效果,参与性很强,更能发挥博物馆的传播教育功能,符合当前博物馆发展的趋势;‘精神藏品’的展示,还能提高一个博物馆甚至一个地区的品味和知名度,同时促进博物馆研究功能的拓展,‘精神藏品’到更能带来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物质藏品的收集、展示创造有利的条件和环境,增强博物馆在改革中自身活力和造血机能;‘精神藏品’的充分利用,更能与本地的经济建设密切结合在一起,能使博物馆在改革中扮演主要角色,促进当即经济文化的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

3.4 注重家长和老师的教育

家庭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对青少年的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如果父母没有认识到博物馆对青少年的意义,一味强调学习成绩,不鼓励参观博物馆,那么对青少年培养对博物馆的兴趣是十分有害的。博物馆在提升自身服务的同时要考虑到对学生父母的宣传,举办家庭活动。

博物馆也应该考虑到在安排学生参观之前,对学校老师进行提前教育,让老师具备基本文物知识,给学生教授“参观引导课”。

3.5 采用适合中小学生的宣传方式和讲解方式

中小学生因其年龄,理解能力,耐心等都与成年人有很大的不同,因此要针对中小学生来设计合理的宣传方式和讲解方式。就宣传方式而言,博物馆缺乏人、财、物的情况下,要针对中小学生善于“借力宣传”。

对于讲解方式,由于中小学生的特征明显,因此要针对中小学生的性格,使用循循善诱,生动活泼的讲解方式,穿插提问,用故事带内容。国家故宫博物院聘请著名少儿节目主持人录制导游讲解。博物馆的讲解人员可以模仿这种讲解的语调、语速。讲解内容不易深入。

4 结语

综上所述,开辟“第二课堂”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博物馆工作拓展、功能提升的重要工作,也是博物馆教育与当代课堂模式教学相互结合的产物。要做好这项工作,一方面,要引进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另一方面,要让“第二课堂”生动富有创造力,需要我们提升展品内涵、加大展品开发,配备专业的学术团队,把研究工作做透,这样方能挖掘出有效信息和故事传递给观展者,提高学生们求知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主动性、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以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教育优势,打造真正意义上的“第二课堂”。

参考文献

[1]贾春意.谈谈博物馆要成为青少年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8):164-164

[2]黄书华.第二课堂促全面发展——论博物馆教育对学习兴趣的培养[J].科技信息, 2009(10):118-118

论文作者:何仲财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6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4

标签:;  ;  ;  ;  ;  ;  ;  ;  

如何开展博物馆第二课堂的教育活动论文_何仲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