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晖[1]2016年在《影视作品中咒骂语字幕翻译的文化学解释——以《被解救的姜戈》字幕翻译为例》文中提出影视作品中,咒骂语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但对影视翻译者来说,咒骂语的翻译绝非易事,因为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行为模式,有不同的传统和规范。咒骂语的字幕翻译不仅受到目的语社会所处时代的社会文化、宗教、政治环境、赞助商、主流社会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制约,同时受到时间和空间等技术因素的制约。国内学者在影视翻译领域很少涉及到咒骂语的字幕翻译,本文拟以描述性的研究方法,以《被解救的姜戈》字幕翻译为例,探讨影视作品中咒骂语的字幕翻译。
薛婷婷[2]2009年在《软新闻汉译英的宏观结构重组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软新闻的编译重组是一种独特的翻译现象,不能用传统的信、达、雅标准来考量。本文试用宏观结构理论对软新闻引言的编译重组现象进行分析,并发现它对软新闻汉译英有重要的启示作用。译者在翻译前可以用宏观规则推导出原文的宏观结构,然后在翻译的过程中将原文信息进行编译重组,使读者一眼便能领会全文的主旨。
朱纯深[3]2010年在《“口”、“嘴”、mouth、lips及cherry:从翻译看双语辞典释义的认知精确性》文中提出引言从事翻译的人大概是各类辞典的最大得益者之一。用鲁迅先生的话说,翻译时是字典不离手,冷汗不离身。因此,像我这样一个从事翻译实践、教学与研究的人,对词典编纂者的工作有说不尽的感谢。正是因为感激,才斗胆将平时使用辞典时所观察经历的个别具体事例,向大家汇报一下,也算是“顾客回馈”吧。1、从“口”说起我在研究翻译问题时,有一次很偶然需要核实一下“樱桃小口”的英文翻译,于是翻开了吴光华
郝莉, 妮基·哈曼[4]2012年在《当代中国文学的英译——妮基·哈曼访谈录》文中研究指明一、当代中国文学翻译的现状郝莉(以下简称郝):您为什么决定放弃伦敦帝国学院的工作而转作专职翻译呢?哈曼:我很清楚作专职翻译不能保证有足够的工作,但我意识到自己想要尽可能多地翻译作品。我最近没什么经济负担,而且我丈夫很支持我,所以我想是时候尝试一下了。这是个不确定性很强的行业,也许有些人可以仅靠此来维持生计,但大多数人不行,只是作为副业。我觉得自己不该再以副业来对待它了,这就意味着不但要做翻译工作,而且要向其他人宣传,开设一些课程,全身心地投入到汉英翻译中去。
金学勤[5]2012年在《考辨中西,依景定名——从“国学”之英译名说起》文中提出笔者认为,将"国学"译为"Sinology"很不妥当,误导性很大。"国学"用于机构名称,则宜简练;用于介绍性文本,可采用音意结合的译法;再者,要考虑"国学"的搭配和文本性质,选择适当的上下义词,灵活处理。英译时,务必根据使用的场合、文本类型、读者对象等选择适当的英语表达。但也不能灵活得没有原则、不加分辨。在信息交流快捷的今天,译者既要查证前人的用法,也要了解英语作者的表达方式。
卢卫中[6]2011年在《论象似修辞翻译》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在提出并阐述象似性与修辞学融合而成的象似修辞理论的基础上,从词汇、句子和篇章三个维度考察了象似修辞的翻译转换问题。研究结果显示,象似修辞翻译对于修辞翻译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意义,是实现形式与内容相统一的"形神皆似"之修辞翻译效果的有效途径。
李德超[7]2013年在《翻译批评在香港——考察香港各大报刊杂志中的翻译评论(1970-1990)》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通过考察1970年至1990年间香港各主要报刊杂志上发表的翻译评论,来揭示翻译活动在香港文学多元系统中的地位。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本文试图以全景式的描写,揭示这20年间翻译(包括文学翻译及非文学翻译)在香港社会的接受及影响。
谭载喜[8]2010年在《香港的翻译学位教育:理念与实践》文中提出翻译学位教育所涉及的最核心问题,莫过于教育者遵循什么样的办学理念、开设什么样的课程以及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在这些问题上,香港各大学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统一要求和规定,因此彼此在做法上有所不同,各具特色,有的立足文学翻译,有的侧重实用翻译(如法律翻译),有的偏向翻译实践,有的则翻译实践与理论并重,等等。然而,在教育的基本层面上,各个大学却又有许多相同的特点。例如,各校均经历了教育理念从"以教师教为中心"到"以学生学为中心",课程设置从"重必修轻选修"到"必修、选修并重",教学方法从"重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单向讲授"到"重教与学活动、学习成果、双向互动"等方面的转变。本文以香港浸会大学的翻译课程为例,围绕该课程的办学思想、新旧教育理念、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法等问题展开讨论,以期对香港翻译学位教育的基本特点有所阐发。
杨全红[9]2010年在《从“双赢”的释义及英译说开去》文中指出“双赢”是近来才出现在汉语中的词汇,人们已经习惯了对它的使用,然而这个词汇的意思到底是什么?它的英译有多少种?“win-win”和“双赢”是否对等呢?单赢、三赢、互赢、共赢又作何解释?近年来,汉语中出现了“双赢”这么一个新词,之后更衍生出“单赢”、“三赢”、“多赢”、“互赢”、“共赢”等如许新词新语。我们发现,不论是释义还是英译,人们对以上新词,特别是“双赢”,都还知之不全,知之不深。下面看看相关工具书对“双赢”的释义。
赵刚[10]2011年在《小议“宅男”、“宅女”的英译》文中提出引言最近几年,"宅男宅女"是继抗压能力低的"草莓族"及储蓄为零的"月光族"之后,又一个被网络热炒的现代族群。通俗地讲,所谓的"宅男"和"宅女"是指那一类整天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人。这一解释从字面上理解是合理的,因为"宅"即"家"的意思。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今天,随之而来的是依靠网络生存的这类人。他们的普遍特征是不喜外出、讨厌应酬、向往自由与无拘束。新近出版的吴光华教授主编的《汉英大词典》
参考文献:
[1]. 影视作品中咒骂语字幕翻译的文化学解释——以《被解救的姜戈》字幕翻译为例[J]. 杨晖.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6
[2]. 软新闻汉译英的宏观结构重组策略研究[J]. 薛婷婷. 东方翻译. 2009
[3]. “口”、“嘴”、mouth、lips及cherry:从翻译看双语辞典释义的认知精确性[J]. 朱纯深. 东方翻译. 2010
[4]. 当代中国文学的英译——妮基·哈曼访谈录[J]. 郝莉, 妮基·哈曼. 东方翻译. 2012
[5]. 考辨中西,依景定名——从“国学”之英译名说起[J]. 金学勤. 东方翻译. 2012
[6]. 论象似修辞翻译[J]. 卢卫中. 东方翻译. 2011
[7]. 翻译批评在香港——考察香港各大报刊杂志中的翻译评论(1970-1990)[J]. 李德超. 东方翻译. 2013
[8]. 香港的翻译学位教育:理念与实践[J]. 谭载喜. 东方翻译. 2010
[9]. 从“双赢”的释义及英译说开去[J]. 杨全红. 东方翻译. 2010
[10]. 小议“宅男”、“宅女”的英译[J]. 赵刚. 东方翻译.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