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管理在创伤患者中的预后影响论文_杜鑫田

北京市急救中心 北京 100031

【摘 要】目的:分析体温管理在创伤患者中的预后影响。方法:选取创伤患者136例,时间为2014年2月-2016年8月,入院体温为36.6-37.2℃的68例患者为正常体温组,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院体温为34.9-36.5℃的68例患者为低体温组,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的患者在到达急诊室15分钟内要接受体温测量,实验组使用为急诊创伤患者制定的体温管理指南对患者进行分层体温管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对体温进行管理。观察两组患者在急诊室的体温变化、住院天数,进行统计比较。结果:正常体温组患者的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比较,离开急诊室时,患者体温都出现了下降,低体温组的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离开急诊室时,实验组体温明显改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正常体温组和低体温组的实验组患者住院天数和对照组比较都不同程度缩短,两组数据差异显著。结论:体温管理可以改善创伤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体温管理;创伤;预后

研究显示,小于40岁的人群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包含创伤[1]。虽然创伤后预防低温是减少患者出血和死亡的主要方法,但是急诊室病情危急,医护人员会首先考虑处理创伤患者的致命伤,从而忽视对创伤患者的体温管理[2]。本院在2014年2月-2016年8月收治创伤患者136名进行体温分层管理,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创伤患者136例,时间为2014年2月-2016年8月,年龄大于18岁,创伤后12小时入院,使用AIS2005-ISS评分大于等于16分,创伤患者6个月之内没有服用过抗凝血药物(例如双香豆素、阿司匹林、波立维),排除患有先天性凝血障碍、长期酗酒、心脏病、心肌梗塞、脑血栓、中风等突发性疾病患者,排除接受抗凝血酶治疗的患者。

入院体温为36.6-37.2℃的68例患者为正常体温组,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患者34例,男女之比为25/8,年龄均值为(43.18±2.30)岁,创伤严重度评分均值为(19.1±1.68)分。

对照组患者34例男女之比为23/11,年龄均值为(46.50±1.77)岁,创伤严重度评分均值为(19.9±1.21)分。

入院体温为34.9-36.5℃的68例患者为低体温组,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患者34例,男女之比为20/14,年龄均值为(44.27±2.98)岁,创伤严重度评分均值为(18.9±1.76)分。

对照组患者34例男女之比为23/11,年龄均值为(45.49±1.56)岁,创伤严重度评分均值为(19.4±1.32)分。

两组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及病史比较,P>0.05,所选患者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干预方法

两组的患者在到达急诊室15分钟内要接受体温测量,实验组使用为急诊创伤患者制定的体温管理指南对患者进行分层体温管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对体温进行管理。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在急诊室的体温变化、住院天数,进行统计比较。

1.4数据处理

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正常体温组和低体温组患者在急诊室体温变化比较

正常体温组患者的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比较,离开急诊室时,患者体温都出现了下降,P>0.05,差异不显著,其体温变化值比较,P<0.05,差异显著;低体温组的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离开急诊室时,实验组体温明显改善,P<0.05,差异显著,见表1。

3.讨论

多年的临床经验显示,出现严重创伤后,患者会出现很多并发症,如凝血功能障碍、低体温、酸中毒,这些并发症是导致患者发生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这些并发症在早期可以采取有效措施预防[3]。创伤常见的病因有:交通伤、坠落伤、机械伤、锐器伤、跌伤、火器伤[4]。随着科技的进步,交通伤患者的比率逐年增加,创伤并发症的预防成为治疗创伤患者的关键问题。创伤患者的低体温会引起出血量增加、凝血障碍,从而引起死亡率增加。患者出现创伤后,在急诊室会出现2%-33%的低温,这会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增加患者出血和死亡的风险。引起患者低体温的因素有很多,受伤环境温度、大量失血、血液浸润、输液、麻醉药品注射等[5]。

研究表明,低体温组的患者的死亡率高于正常体温组患者,这与创伤程度有关,也与低体温引起的并发症有关。因此,对于创伤患者的体温管理的各种预防措施要持续到急诊室、手术室。本文就体温管理对创伤患者的预后影响做出研究,结果显示:对创伤患者进行体温管理能明显改善低体温患者的体温、减少住院天数。

参考文献:

[1]张丽红.围术期体温管理对全麻患者复苏的影响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15):2042-2044.

[2]蒋守银.国际复苏联合会和美国心脏学会关于心脏骤停后体温管理的建议[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6,25(1):27-27.

[3]蒋守银.心脏骤停后应用目标性体温管理的加拿大联合指南[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6,25(1):66-67.

[4]高叶.目标性体温管理在脓毒症患者临床应用价值的研究进展[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6,25(9):1204-1209.

[5]林世荣.院外心搏骤停后目标体温管理实施的增加并未改善预后:多中心历史性队列研究[J].创伤与急诊电子杂志,2015,3(1):41-41.

论文作者:杜鑫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2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1

标签:;  ;  ;  ;  ;  ;  ;  ;  

体温管理在创伤患者中的预后影响论文_杜鑫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