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利水电工程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基础性建设工程,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水利工程具有技术性强、施工复杂的特点,其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众多。笔者通过多年的工作经验,结合水利水电的施工特点,通过对水利水电工程建筑高效技术的分析,提出了新时期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质量保障措施 ,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质量保障
1引言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一直都是关乎民生的重要支柱性产业,随着我国城市化与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体系越来越完善,其便利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新时期,我们有必要采取措施加强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技术管理和控制工作,不断提高水利管理工作的综合水平。
2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高效优质施工技术分析
2.1土坝防渗加固技术
土坝渗漏、滑坡、土坝开裂等是最常见的水利工程病害,而这其中又以土坝渗漏的出现几率最高且危害最大,同时土坝渗漏出现后还会诱发一些其他坝体病害,例如管涌、流土以及冲刷等等,严重影响了水利工程的正常使用。土坝防渗加固技术的实施,可以大大地降低这些危害的发生。其重点是利用劈裂灌浆,所谓劈裂灌浆是利用水力劈裂原理,以灌浆压力劈开土体,灌入泥浆形成防渗帷幕或加固土体。对坝体及水坝的基岩进行修复,以此来控制坝体的变形,进而保证坝体的整体性和防渗水功能,最终实现水坝工程安全。这种灌浆方式主要适用于地基承载力较差的水库土坝工程,是利用坝体的坝应力分布规律,将坝体劈裂,然后灌入适量的浆液。最大的应用优势是,能够形成一个连续的防渗泥墙,切断软弱土层并堵塞裂缝,在提高稳固性的同时也防止了后期的水力侵蚀。同时,劈裂式灌浆还可以利用浆液和土坝之间的产生的压力,充分分布坝体内部的应力,从而降低土坝的变形概率,提高其稳定性。劈裂式灌浆也存在一定的应用局限,对于土质较为松散且防渗通道不集中的土坝就形成垂直的防渗泥墙,根据土坝现场施工情况,制定可行的施工方案,保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
2.2水闸施工技术
水闸工程通过开启与关闭闸门,实现泄水、排水职能,进而控制水流流量,其对水利工程的重要地位不可撼动。其具有很多优势,对于电能的转换有很大影响,同时具有很高的综合性能,因此在施工应用中需要重点加强该部分的控制。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对于能源消耗不断增加,而水利水电资源是属于一种非常清洁的可再生能力,其能够更好的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提供更多的电力能源,因此也是越来越受到重视,水闸是一个调节水资源的开关,用于调节水量和水位。闸室、上游连接段和下游连接段三部分组成了水闸的结构,水闸通过控制水利工程的排水量,确保我们需要的水量和水位。
2.3施工导流技术
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导流施工技术一直发挥重要作用。在进行实际施工时,按照工程项目情况进行导流技术的合理选择,能够有效提升工程质量,同时降低施工成本的投入,使其呈现良好应用效果。导流主要是利用围堰进行基坑维护,根据相关规定进行水源的引流,从而向水利工程施工创造良好环境,以促进水利工程质量的提升,修筑围堰可以在导流过程出现问题时保证工程质量,起到挡水功能。围堰方法具体包括以下两种:(1)全段围堰,其主要是指按合同进行围堰施工时,若要确保一次完成河道截断处理,需要在围堰建筑的作用下,使其形成分流,并实现倾泻的目的。全段围堰方法的应用相对比较特殊,只有强化施工质量的控制,才能对其内容等影响因素进行掌握,以便于对放电结构具体情况进行衡量。(2)分段围堰,对此种方法进行应用时,河道围堰和实际情况会存在较大联系,即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通常是利用多段围堰进行划分,在完成每段划分后,表明其水利工程可以正确运行。若要确保导流技术尽可能发挥其作用,则应加强分段围堰方法的应用,即应该根据河流与河道等相关特点,对河床岸边展开妥善封堵。按照其他工程的施工情况,以实现河道分期处理,保证河道均经过围堰,从而促进水利工程的顺利建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新时期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质量保障措施
3.1 落实水利水电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制度
为保证水利水电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制度的严格落实,施工单位应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第一,完善质量管理制度。管理人员应该将质量管理融合到水利水电工程的各个部门和工作环节中去,形成有机整体。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是工程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它直接关系着建筑施工的后续利用和安全保障。水利水电工程建筑质量管理涉及的内容较多,为确保质量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施工单位制定质量管理制度时 应注重细节的考虑,做好细节工作的规定。第二,制定明确的监督目标。管理人员应针对不同管理环节,制定明确的监督目标,必要情况下施行质量管理工作责任制,根据质量管理目标实现情况,给予管理人员针对性的赏罚措施,督促他们认真完成质量管理任务。第三,认真落实质量管理监督工作。在制定监督目标的基础上,管理人员应指派专门人员,采取定期与不定期抽查方式,检查管理人员质量管理工作落实情况,做好质量管理工作的综合评估工作。
3.2引进先进的技术装备与手段, 提升质量监控力度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积极引进先进的设备装置,不断完善施工方法,比如, 在水利水电施工中,技术人员可以积极引入 GPS 定位,将 GPS 定位技术应用到水利水电工程的测绘环节,能够彻底变革测绘技术。大坝填筑时也可以使用GPS 技术来控制压实质量。GPS 技术的速度快、效率高且精准度高。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GPS 接收器可以作为定位仪器得以使用,施工点的有效定位,可以大大提高施工的进度,缩短工期。在此基础之上,必须深化体制改革,认真分析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协调发展,在严格技术监控的基础之上,为水利水电施工管理提供有力的保障。
3.3 建立水利水电质量管理信息系统
在新时期,我国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利用先进的信息科学技术健全水利水电质量管理信息系统是提高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的重要措施。水利水电部门需要加大对于水利水电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资金和人力投入,促进水利水电质量管理信息化发展。相关部门应该注重水利水电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及时更新,针对于不同建筑项目和建筑工况条件,将水利水电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功效发挥到极致,从而保障工程的整体质量。
3.4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增强管理人员专业水平
施工安全意识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施工质量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要严格遵守相关管理条例,坚决杜绝违规操作现象的发生。管理人员要加大安全意识的宣传力度,可以在显眼的地方设置警示牌、警戒线等安全提示。再者,施工管理负责人要对施工质量控制予以高度重视,在保障工程质量的基础上,尽可能缩短施工工期,降低施工成本,提高工程收益。与此同时,施工管理者也要注重自身建设,提高施工质量重要性意识,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定期对施工直接参与人员进行质量培训,提高其专业技术素质水平,从而为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
4.结束语
总之,水利水电工程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这对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也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在农业灌溉、防洪以及航运之上也同样关键。想要持续性的强化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那么就要全方位的发展水利工程,在最大限度之上来努力的做到利国利民。
参考文献:
[1]刘英杰,韩秀娟.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中常见问题及对策[J].科技与创新,2016,(03):145.
[2]李彬.水利水电施工中施工导流和围堰技术的运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7,(27):191.
[3]王万祥.浅谈加强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管理的措施[J].江西建材,2017,(18):126+129.
论文作者:张绍红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4
标签:水利水电论文; 围堰论文; 土坝论文; 质量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水利水电工程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