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村庄规划建设思路探讨——以广东省2277个省定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规划编制指引为例论文_卫敏辉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广东省广州 510000

摘要:对乡村城镇化的概念辨析、规划思路、工作重点进行探讨,辨析村庄“城镇化”并非乡村建设的负面方向,而是村庄规划建设的一个重要方向,希望能为广东省村庄规划建设提供新的思路。村庄的“城镇化”,应该是村庄在服务功能上的“城镇化”,村民生活水平的“城镇化”,产业模式的“城镇化”,社会治理的“城镇化”。

关键词:村庄城镇化 新时代社会主义新农村

By discussing the concept analysis,planning ideas and working emphasis of rural urbanization,we discriminate that the rural urbanization is no longer the negative direction of rural construction,but the important direction of villag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to provide a new idea for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village in Guangdong province. And the urbanization of rural should be urbanized in the service function,the living standards,the industrial mode,the social governance of the villages.

1.背景溯源

在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过程中,“城市化”成为了我国现代化城市发展最重要的标准和象征,由此引起了学者对“乡村城市化”的研究。我国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从社会学角度阐述小城镇的城市化发展模式被誉为乡村城市化研究的基石;高林照先生著作的《理想之城——21世纪中国乡村城市化的困惑与构建》一书,开展了对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若干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提出城乡发展关系的问题,为城乡规划提出新的思路及方向。

自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农村要留得住绿水青山,系得住乡愁”起,学界开始避谈乡村城镇化发展。在党的十八大提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明确以乡村发展为重心的城乡发展模式后,对“乡村城市化”或“城镇化”的说法更有妖魔化的趋势。本文以《广东省2277个省定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规划编制指引》(以下简称“指引”)为基础,对乡村城镇化的概念辨析、规划思路、工作重点进行探讨,辨析村庄“城镇化”并非乡村建设的负面方向,而是村庄规划建设的一个重要方向,希望能为广东省村庄规划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2.概念辨析

村庄“城镇化”为人所诟病的,是担忧“城镇化”的建设行为会出现毁灭村庄空间肌理、侵占农田耕地、破坏生态环境等行为,这也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屡屡出现的问题,与国家的农村建设政策、习总书记新时代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相悖论的。通过对村庄“城镇化”的概念辨析,以《广东省2277个省定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规划编制指引》为引子,构建本土村庄“城镇化”的概念,以此对实践工作作出科学的指导,为乡村规划建设探索新的道路。

以往的研究,往往从城市的角度,以“乡村融入城市”为研究基点,奂平清中提出“乡村城镇化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从事第二、第三产业”①,这是传统“城市化”以非农人口比例作为判断标准的方式。从城市的角度来说,这种理论标准简单直观,是极不全面极不合理,遑论应用于以农业为主体的广大乡村地区,同时也是强行将城乡二极化阶级化,加剧城乡矛盾。另一种较为温和的观点,是“本土城市化”,李亚娟提出“乡村城市化就是乡村土地性质、产业结构、就业性质等逐渐趋向城市化的过程”②。两种观点虽有差异,但都是基于乡村要逐步转变成为城镇、村民要转变为城镇人口的出发点提出的城镇化概念,对村庄的社会性缺乏考虑,对村庄的本土性缺乏保育。

基于对广东省省域村庄差异的调研分析,以及《指引》编制的思考,本文认为,秦润新所提出的村庄城镇化定义为“在农村地区看作一种生产力、生产、生活方式以及经济收入水平、思想观念、人口素质逐渐向城市文明靠近,不断融合的过程”③更为合理及准确,且提出相对更具体的内容。村庄的“城镇化”,应该是村庄在服务功能上的“城镇化”,村民生活水平的“城镇化”,产业模式的“城镇化”,社会治理的“城镇化”,应该符合习总书记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要求和目标。

3.规划思路

3.1村庄基础服务城镇化

村庄的基础服务城镇化是我国农村工作的要求和目标之一。201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加快改善人居环境,推动“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2018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由此可见,中央一直致力于村庄基础设施的建设、服务水平的提高、人均环境的提升,目标要“重塑城乡关系”,“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要求落到实处,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公共财政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切实服务村民。

3.2村庄通达性城镇化

村庄的通达性是村庄发展的核心要素。落后的交通情况会阻碍当地资源的转化,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瓶颈,使得村庄的产品和资源难以外运,也使得外部的资源难以导入到村庄。

随着社会的发展,除了道路交通的联系,更重要的还有互联网络上的联系。它能够在道路联系存在困难的情况下,仍能让村民与外界的联系保持通畅,最重要能让外部市场了解到村庄的优势资源和发展潜力,导入科学技术和经济资源,推动村庄可持续性发展。

3.3村庄产业模式城镇化

村庄的产业模式城镇化是创建新时代农业发展体系,实现绿色发展,提高生产力的重要手段。乡村全面振兴的其中一个关键,是乡村经济的发展、是农业体系的完善、是农民全面富裕。需要“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以城镇的资源、城镇的技术、城镇的运营,用以“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3.4村庄社会治理城镇化

村庄的社会治理城镇化是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农村问题的其中一个关键,是农村法治制度未完善,是农村法制管理相对薄弱,是农民的法制意识不强。为此,传承发展优秀的乡土文化,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创建自治、群治、法治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才能保障村庄建设法制化,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乡村建设目标。

4.工作重点

基于上述分析,针对村庄城镇化的四个主要方向的工作,《指引》在内容中进行了相关的规划要求。

4.1村庄基础服务城镇化

基于基础服务的重要性及迫切性,《指引》中,对基础服务的建设提出了更为有针对性的规划要求。

4.1.1建立需求台账,制定项目库(表)。

《指引》2.6提出“根据村庄现状,对照省定贫困村创建新农村示范村整治标准和示范标准,明确村庄整治创建的需求和重点,建立村庄整治创建需求台账”。从实际出发,对村庄的现状进行更为详实的调研,不求大而全地开展建设,而是按需求有标准地建设。同时,《指引》3.1提出“根据村庄整治创建需求台账,提出村庄整治的规划思路和措施,明确整治项目名称、整治内容、整治主体、资金筹措、整治时序等,制定村庄整治项目库(表)”,强调建设项目的规划设立,必须有明确的建设资金来源、建设时序、建设模式等,避免政绩项目胡乱上马,避免破坏性建设,避免项目重复建设。

4.1.2重视基础,分项指导。

《指引》将与农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垃圾处理”、“污水处理”、“集中供水”以专题单独出来,在3.1(3、4、5)中要求“提出村庄保洁制度方案,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制定厕所污水、粪便和畜禽养殖废弃物有效处理或资源化利用措施”以及“实现集中连片供水,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实现农民生活的最基础保障。并要求“明确各类设施的空间布局和规模,确定建设项目”[3.1(8)],确保基础设施建设的落地实施。

4.2村庄通达性城镇化

4.2.1合理硬化,适度改造。

《指引》3.1(7)提出 “确定村道硬化的线路和范围,提出相应的硬化要求和改造措施”,通过规划合理确定需要硬化的对外联系村道,并明确硬化的制式,提高村民的出行方便性。同时也提出“对有农产品运输和乡村旅游发展需要的村庄,提出村道拓宽、改造提级方案”,根据村庄实际需要,提高村庄的交通承载能力,降低村庄发展的制约因素影响性,有效地支撑村庄的经济发展建设。

4.2.2完善通信,增强交流。

《指引》3.1(8)提出‘落实上层次规划和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光纤网络覆盖自然村、“快递下乡”工程覆盖所有行政村等要求’,明确要求在村庄规划中,将互联网络建设、货物快递作为村庄建设项目库的必选项,强化村庄与外界的信息联系、物流联系,城镇化村庄的联系模式,使村庄的通达性得到实际上的体现。

4.3村庄产业模式城镇化

确定目标,分类创建。广东省省域范围内村庄情况差异较大,人文传承不尽相同,资源特色也大相径庭。尤其是边远山区,需要通过市场价值的评估、社会资本的投放、专业运营的指导、技术设备的支持,才能使得村庄产业得到高效的发展。《指引》3.2(2)提出,“充分利用村庄绿色生态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鼓励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明确特色产业发展定位,提出发展思路和项目业态策划方案,落实空间布局”。明确鼓励产业间的联动发展,从单一的农业模式转变为以农业为基础,二、三产业配套支持的模式,“实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农业现代化的稳步推进,推动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只有实实在在的经济收入提升,才能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目标。

4.4村庄管理城镇化

从调研出发,以项目推动,以公约宣传。《指引》2.4/2.5提出,要对村庄的“用地权属”、“农房建设及权属”等进行摸查,强化村庄确权工作,加强村民法制观念。其次,《指引》3.1(6)中提出‘严格落实“一户一宅”制度,拆旧建新’,“农村住宅建筑应符合当地主管部门关于宅基地、建设规模以及建筑高度、间距、朝向等空间布局要求”等相关建房的法定性要求,明确地方规划管理部分的职权和任务,推动村庄管理的法制性;此外,《指引》在成果中要求编制有“村庄建设管理公约”,赋予村集体、村民共治、自治的意识,使得村庄的建设工作得到村民的接受、认可及维护,使村民对村庄的责任感更强,相互管理甚至自我管理,最终形成一套“法治-群治-自治”的城镇化管理体系。

5.结语

村庄城镇化,是广东省村庄发展的其中一种重要的途径,是城乡融合、以工促农的重要方式之一。而《指引》的编制,是广东省村庄城镇化的尝试,也是我国农村发展建设的改革试验,必然成为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经验,有助于实现新时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国家目标。

参考文献:

[1]奂平清:《华北乡村社会转型的困境与城市化道路》,《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8年第3期,第64~67 页

[2]李亚娟等:《大城市边缘区乡村旅游地旅游城市化进程研究——以北京市为例》,《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第4 期,第162~168页

[3]秦润新:《农村城市化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第24~25 页

[4]孟卫东等:《乡村城市化发展的若干影响因素》,《重庆社会科学》,2017年第3期,47~55页

[5]《广东省2277省定贫困村村庄规划编制指引》

论文作者:卫敏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2

标签:;  ;  ;  ;  ;  ;  ;  ;  

广东省村庄规划建设思路探讨——以广东省2277个省定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规划编制指引为例论文_卫敏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