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乐山市第二中医医院 614000)
【摘要】 中老年妇女45~55岁过度到围绝经期,是每一个妇女生命进程中必然发生的生理,即卵巢功能衰退、生殖能力终止,阴道萎缩,性功能减退,阴道干涩、少津,阴道壁周围变化失常。中医中药治疗以滋阴清热,除湿止痒,知柏地黄方加减治疗妇女外阴炎、阴道炎160例,疗效显著。
【关键词】 知柏地黄汤;中医中药;中老年阴道炎;外阴阴道炎
【中图分类号】R711.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2-0312-02
老年性阴道炎、外阴炎是常见的老年妇女生殖道感染性疾病,为老年妇女常见病之一。据国内报道,绝经妇女中发生率为26.3%~30%,与国外报道的30%相近。此病常见于自然绝经后,也可发生在双侧卵巢切除后。阴道炎常与外阴炎同时存在,症见外阴瘙痒、灼热、皮肤脱屑;外阴萎缩,绝经后皮下脂肪减少,大阴唇不再丰满、扁平,小阴唇退化;外阴瘙痒,白带增多,质稠或稀,色黄,有异味,或外阴阴部疱疹瘙痒难忍。尿频、尿痛或小便失禁,痛苦不堪,严重影响老年妇女的身心健康。笔者从2013年~2014年临床中采用中医中药滋阴清热泻火,除湿热止痒治疗外阴阴道炎160例,疗效显著。
1.临床资料
从医院门诊随机收集2013年~2014年间160例病例。年龄45~55岁之间。诊断标准按《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临床表现,症状除月经失调,或绝经,具有明显的白带增多,呈淡淡黄色,严重者可有血样脓性白带。妇科检查时见外阴萎缩,双小阴唇内侧面有充血,阴道粘膜菲薄,皱襞消失,表浅溃疡。如果阴道炎症久治不愈,可引起阴道粘连或阴道闭锁等重大疾病。
2.病因病机
老年性阴道炎属中医妇科学“带下病”或“阴痒”范畴。一般医学认为:其病因病机多由脾肾两虚,带脉失养;肝经湿热之邪,蕴结阴部;或肝肾阴虚导致阴部失痒而发为“阴痒”。
3.治疗方法
中医中药治疗原则:滋阴清热,除湿止痒。
方药:知柏地黄汤和四妙散加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方如下:知母15g 黄柏15g 生地黄15g 山药15g 山茱萸15g 盐泽泻15g 牡丹皮15g 茯苓15g 麸炒金樱子15g麸炒苍术15g 薏苡仁30g 炒地榆碳15g 萆薢30g 甘草6g
以上方每日一剂,水煎服500ML,饭后半小时温服,每日三次,每次200ML。连续服7剂为1疗程,连续3个疗程而病愈或病情症状缓解。
方解:方中知母、盐黄柏、牡丹皮、生地黄滋阴清热、除湿止痒,麸炒苍术、茯苓、薏苡仁健脾除湿,淡参利湿;山茱萸、山药滋阴补肾健脾,扶正祛邪;盐泽泻、地榆炭、萆薢、麸炒金樱子清热除湿,止带止痒;甘草清热解毒,以调和诸药。全方以滋阴清热、除湿止痒,使外阴阴道炎得到改善和控制。
4.疗效观察
4.1临床症状消失,检查分泌物(阴性)。
4.2治疗结果:
治愈128例,占80%,好转24例,占17%,无效8例,占3%。
5.讨论
中医学认为,本病发生主因是肝、肾、脾功能失常。肝脉绕阴器,肝藏血;肾藏精,主生殖、开窍二阴;脾主运化水湿。所以肝经郁热,脾虚生湿,湿热下注致阴痒,或血虚失养。治疗以滋阴清热,除湿止痒。正如《素问•生气通天伦》所谓:“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歇……”。先天之本渐虚,后天之本脾气随之也虚,脾盛水湿不化,以致湿邪内生;兼之绝经期后妇女精神受到刺激,易忧愁郁怒,致肝郁化热,湿热互结,下注而发为“阴痒”。
现代医学认为:中老年妇女的外阴阴道炎问题出现是因为卵巢功能开始衰退,雌激素水平降低,外阴阴道局部抵抗力降低,使阴道壁的周围变化失常,从而使外阴萎缩,阴道萎缩;尿道、膀胱粘膜萎缩,致使30%~40%以上妇女都不同程度被泌尿生殖感染所困扰。如外阴瘙痒、灼热,尿频、尿痛,性交痛或出血,阴道干涩等。
治疗原则:(1)早治疗;(2)持续治疗;(3)雌激素替代疗法,即口服替勃龙片,每次2.5mg,每日一次,连服7日,配合口服醋酸甲羟孕酮片,每次8mg,每日一次,连服7日,每年连续3月服用,效果显著。(4)局部治疗为主,国际绝经学会认为:阴道萎缩症状呈进行性发展,治疗越早越好;持续治疗才能维持疗效。北美绝经学会认为:激素替代疗法是中重度外阴或阴道萎缩最有效的治疗方法。阴道萎缩局部使用雌激素均有效。如肿瘤患者禁用。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体会到,对中老年人的更年期综合症,乳房及阴道萎缩,性交痛,阴道干涩,易于撕裂或溃烂,建议用以上性激素替代疗法配合中医中药效果极佳。
【参考文献】
[1]《中医妇科学》
[2]《中老年妇女健康策略》(成都医学会生殖内分泌)
论文作者:陈梅英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5
标签:阴道论文; 外阴论文; 阴道炎论文; 妇女论文; 滋阴论文; 中老年论文; 湿热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