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用于无痛分娩护理中的临床价值分析论文_资美娥,刘美娟,王小姣

湖南省耒阳市人民医院妇产科 湖南耒阳 421800

摘要:目的 研究对于无痛分娩患提供心理护理服务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于2016.3月-2016.11月间收治126例无痛分娩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划分为对照组63例与观察组6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一般分娩护理服务,观察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结合心理护理干预,评价两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前后心理焦虑评分。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心理焦虑评分结果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心理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士为无痛分娩患者提供常规护理基础上重点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焦虑情绪。

关键词:心理护理;无痛分娩;焦虑;心理情绪

无痛分娩是指临床针对分娩疼痛采取的镇痛手段,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无痛,应用无痛分娩方式主要优势如下:可减少产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分娩结局;分娩是育龄妇女经历的特殊阶段,此阶段患者可能伴随身心焦虑表现,患者产生心理应激反应,担忧产后结局,出现不良情绪可能影响机体分娩过程中子宫血管收缩情况,导致产程延长,对分娩结局造成不良影响,因此为分娩产妇提供心理护理干预十分必要[1-2]。本文研究对于无痛分娩患提供心理护理服务的影响,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于2016.3月-2016.11月间收治126例无痛分娩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划分为对照组63例与观察组63例,对照组产妇年龄范围在23-38岁间,平均为(30.9±2.1)岁,孕周在38-41周,平均为(38.9±0.5)周,初产妇44例,经产妇19例。观察组产妇年龄范围在24-39岁间,平均为(31.2±2.0)岁,孕周在38-40周,平均为(38.8±0.4)周,初产妇43例、经产妇20例。两组产妇基本资料结果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分娩护理流程,包括入院后记录产妇体征变化,评估胎儿情况,为产妇介绍无痛分娩过程及原理,提供温馨舒适病房环境,为产妇介绍产程过程,注重体征监测,及时发现生产迹象,快速将患者送入产房待产,护士积极陪伴产妇,产后密切监测出血量,早期指导母乳喂养,提供饮食指导及生活护理。

观察组患者接受临床提供的心理护理干预,基础护理同对照组,包括:㈠入院后护士积极评估患者性格特点、学历水平及家庭环境等,鼓励患者主诉,综合评估其心理状态,制定针对性心理干预计划。护士主动关心患者,了解其日常生活需求,帮助患者疏导内心情绪,采用温和语言与患者保护沟通,鼓励患者积极诉说内心想法,帮助患者共同解决。鼓励患者与其他生产后产妇保持交流,提高生产信心,护士为患者解释无痛分娩过程及原理,加强巡视,及时帮助患者排解心理负面情绪[3]。㈡产前:护士带领患者熟悉产房,介绍不同产程过程及呼吸配合要点,加强护患交流,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信任度;产中:护士应陪伴患者,告知其配合要点,及时解释产程进展,鼓励患者正确呼吸、配合宫缩,护士密切观察患者体征变化。产后:分娩后,护士及时告知患者新生儿情况,观察产后出血量,安抚患者情绪状态。

1.3 观察指标

科室采用 Zung 焦虑自评量表(SAS)总结患者经护理干预前后情绪状态变化,评分标准:标准值为50分,50-59分为轻度;60-69分为中度;>70分为重度[4]。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评估两组患者心理焦虑评分

干预前,两组患者心理焦虑评分结果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心理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注: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在干预前、干预后焦虑评分结果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 护士为无痛分娩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干预服务可有效缓解患者心理焦虑情绪

分娩阶段是育龄妇女经历的特殊时期,大部分患者均会伴随担忧、焦虑、对分娩疼痛产生恐惧等不良情绪,长期维持负面情绪可能影响机体应激反应、导致代谢紊乱,不利于分娩顺利实施。本次研究对象均接受无痛分娩方式,此种方式是指利用物理及药物方法缓解患者分娩疼痛,本次研究针对无痛分娩产妇存在的心理焦虑情绪提供早期评估、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包括患者入院后及时登记一般资料,了解产妇机体健康状况、胎儿发育情况等,护士通过全程陪伴、微笑式服务、加强护患沟通、健康指导等措施,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安抚患者不良情绪。护士主动关心患者,了解其生产早期征象,及时护送患者进入产房待产,利用自身专业知识,为患者提供亲切服务,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信任度,积极配合分娩过程。护士在产前积极与患者保持交流,介绍无痛分娩知识;产中护士陪伴患者,提供正确指导,给予肢体安慰,产后护士严密监测患者体征变化,及时告知患者分娩结局及新生儿情况,指导产后饮食原则及母乳喂养要点等,护士为患者提供出院随访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心理焦虑评分[5-6]。

综上所述,护士为无痛分娩患者提供常规护理基础上重点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焦虑情绪。

参考文献:

[1]唐霞.无痛分娩护理干预模式对产程影响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5):224-225.

[2]蔡丽娜.护理干预预防无痛分娩后尿潴留的效果评价[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7,23(4):573-575.

[3]张淑玲.无痛分娩前心理护理对初产妇产程及母婴结局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6,2(5):73-75.

[4]郭胜斌,江秀敏,刘秀武等.产程体位干预配合视频宣教对枕后位产妇分娩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10):1199-1202.

[5]申南,范玲.产程管理新模式下总产程超过24小时孕妇的分娩结局探讨[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6,19(3):194-199.

[6]赵立娟.全程陪伴分娩护理的临床效果及产后出血分析[J].河北医药,2015,37(14):2236-2237.

作者简介:资美娥(1982 06 07)女 湖南省耒阳市人.汉族. 本科学历.科室:普外科.主管护师。

论文作者:资美娥,刘美娟,王小姣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8

标签:;  ;  ;  ;  ;  ;  ;  ;  

心理护理用于无痛分娩护理中的临床价值分析论文_资美娥,刘美娟,王小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