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梦贞
(天津大学教育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 天津 300072)
【摘要】本文以一个特殊的群体——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作为对象,阐述了他们随着生理、心理的不断成熟与发展、社会阅历的增长以及过早地面临择业、就业的巨大压力,不同程度地表现出的一些心理问题,分析了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对中职生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最后从学校的立场出发针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联合家庭教育以预防、营造校园良好氛围以疏导、建设心理服务机构以矫治的几点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疏导
【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4-0240-02
在社会化分工愈发精细的今天,国家为缓解技能型人才大量紧缺的问题,越来越重视和强调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其中通过中等职业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是途径之一。在面向未来的教育,身心素质还未发展健全的花朵们,如何能满足将来国家对新一代建设者和继承者的要求,又如何能在将来充满竞争与挑战的环境中生存与发展?常言道: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关系到国家的强弱与进退,成就着祖国的荣辱与兴衰。
1.中职生是一个怎样的群体?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处于身心发展最为快速而明显的青春期,是一生中心理变化最为激烈的时期,是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大部分中职生与其他青少年智力并无很大差异,但是学习动力明显不足且学习目标不明确,对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真正投入精力参与到学习中去,无法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因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的失败而否定自己,产生自卑感甚至悲观失望、自暴自弃等消极心态;自我意识过于强烈,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他人感受,团体合作观念较差;渴望得到认可和关心,常常做出一些过激行为来引起别人注意;对自己的未来感觉到担忧和迷茫,不知道将要何去何从。中职生与同龄的青少年相比,在迈向成年的道路上有更多的烦扰,在生活、学习与成长发展的多重压力下,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
2.中职生为什么心理不健康?
2.1 社会氛围不良,造成心理障碍。
心理尚且不够成熟、行为尚且不够完善、缺乏人生历练与社会经验的青少年在如今不同思想、不同价值观相互碰撞的社会大环境下不知如何选择,显得无所适从,致使他们在形成一个稳定正确的价值体系过程中走了很多的弯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与此同时中职生还因其特殊身份受到社会的偏见和歧视,从而产生自卑消极、自暴自弃或者逆反对抗的心理。
2.2 家庭教养缺失,造成心理隐患。
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孩子身心的能否健康成长,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孩子在自己的第一所学校里并没有得到第一任教师的良好教育,家庭教育的不当和某些误区为今后孩子的成长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为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产生埋下了祸根。
2.3 学校教育失当,造成心理失调。
不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模式和环境的长期影响使得学生的心理素质本就不高,而在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后,他们第一次脱离父母独立生活,不论是生活环境还是学习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对于他们的心理是很大的冲击。一旦学生心理有了问题,学校不加以引导教育,就会使问题越来越严重。
3.怎么让中职生的心理更健康?
3.1 营造良好校园氛围,正确引导学生心理发展
合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程,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心理调节应对能力,增强学生自信心,提高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的社会适应能力。重视开展德育教育,以培养健全的心智和丰富的情感为目标,引导学生正确树立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充分利用广播、板报、心理讲座等各种形式,积极全面宣传心理健康和卫生知识,提高学生心理健康保健和调节意识,从而形成人人、时时、处处关注心理健康和卫生的良好校园氛围。
3.2 健全心理服务机构,多渠道开展心理咨询与疏导
设立心理咨询室和心理宣泄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仅要提高学生心理素质,还要针对个别学生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积极主动地开展预防、疏导和矫治。心理咨询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接纳进而欣赏自己,并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在排解和矫治学生不良的心理和行为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中职学生心理尚未成熟,情绪尚不稳定,面对挫折时情绪如果得不到合理及时的排解,可能产生心理问题和不良行为。心理宣泄室可以给学生的不良情绪和压抑心理提供一个宣泄的独立空间,可以尽情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和压力,从而避免因积压太多而产生心理问题。
3.3 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建立多途径的心理健康教育
中国的绝大部分家长缺乏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对如何科学教育孩子一无所知,因而学校应该要积极通过家长会、讲座等各种形式与家长交流沟通,将这些知识传达给家长,鼓励家长多读与孩子成长相关的书籍,获得与孩子成长有关的知识和信息。
古人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巨大工程,只有在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共同努力下,为学生创造一个优良无污染的成长环境,铺垫一条笔直向前的成长道路。本文虽着眼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但家庭和社会作为中职学生成长密不可分、时刻接触的环境,必须正确认清现实情况并积极配合学校有所行动,多管齐下形成树人的合力,才能全方位、无死角的开展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袁明.浅析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成因及对策[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46).
[2]张明雪.中职生健康心理素质培养浅见[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7).
[3]王登峰,张伯源.大学生心理卫生与咨询[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4]张红萍.浅析中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2014(36).
论文作者:丁梦贞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1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1
标签:心理论文; 中职论文; 心理健康论文; 学生论文; 学校论文; 社会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心理医生》2015年14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