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关系发展趋势与东北亚形势_中日关系论文

中日关系发展趋势与东北亚形势_中日关系论文

中日关系的走向与东北亚局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东北亚论文,中日关系论文,局势论文,走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地区稳定是一个国家在所处地区存在与发展的前提与保障。一百多年来,东北亚作为世界上最重要、最复杂的地区之一,一直是多种矛盾的冲突与交汇之处。冷战结束后随着美苏两极对抗的终止,该地区的稳定局势发生了重大改观,和平与合作逐渐代替了冲突与战争。中国是该地区人口最多、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日本是该地区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东北亚局势的发展与中日两国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联,同时保持这一地区的安全、稳定与繁荣,对于整个世界的稳定与发展极为重要。但是冷战后的东北亚仍存在许多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可以预计,进入21世纪后,这一地区的形势仍将是复杂多变的。随着中国国力的进一步增强,日本政治大国步伐的加速,在下世纪相当长的时期内,中日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会相对上升,中日关系的走向将成为该地区稳定、安全与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本世纪初,落后的中国和各列强之间处于一种不平等的地位。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平等的基础上发展和各大国之间的关系。现在,在亚洲的国际关系中,出现了一个强大中国与一个强大日本并驾齐驱的现象,这是史无前列的。中国拥有巨大的市场和丰富的资源,而日本拥有雄厚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由这种经济上的互补性所决定,中日两国在战略利益上具有客观的一致性。中日建立稳定的外交关系,进一步扩大和深化双方的共同利益, 和缓和缩小双方的差异和分歧,无论在双边的经济、政治领域,还是在地区和国际的多边领域,都进行广泛的合作,这既符合中日双方的战略利益,也有利于东北亚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二战后,日本由于在军事上一直从属于美国,在对中国的关系上也采取了追随美国的立场,所以中日关系时好时坏。五、六十年代的中日“民间外交”为两国关系的正常化打下了基础,1964年中日双方就互设贸易代表机构问题达成协议。七十年代初,随着中美的接近和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日本各界要求实现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呼声日益高涨,1972年中日两国政府在北京签署联合声明,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1978年8月,两国又签署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两国的睦邻友好关系进一步巩固。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末,中日关系的发展较为顺利,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交流都有很大的发展。1989年天安门事件后,日本追随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制裁,但此后不久中国开展全方位外交,中日关系逐步恢复。冷战后,日本和西方国家一道采取了孤立中国的政策,但由于日美关系的重大变化,日本在争夺亚太地区主导权的过程中,不愿再充当随声附和的角色,所以日本又采取了自己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立场,首先恢复了对华援助和实现了高层互访。199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25周年,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和中国总理李鹏实现互访,双方共同确认,要在严格遵循中日联合声明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原则基础上,面向21世纪建立长期稳定和睦邻友好关系,实现两国世世代代的友好。桥本首相访华前期提出了对华关系四原则:相互理解、加强对话、扩大合作、形成共同秩序。李鹏访日时也提出了指导两国关系的五项基本原则: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内政;求同存异,妥善处理分歧;加强对话,增进互相了解;互利互惠,发展经济合作;面向未来,实现世代友好。1998年7月,小渊惠三出任日本新首相, 他明确表示日本外交“应采取日本自己的立场”,“不能没有独立性,只是一味追随美国”。他在施政演说中表示,日本和中国必须进一步开展着眼于国际社会的对话和交流,而不是只限于双边交流。1998年11月底江泽民作为中国国家元首在历史上首次访问日本,中日两国发表了“联合宣言”。

构筑面向新世纪的中日关系,存在很多有利条件和机遇,但也包含着不稳定的因素,中日双方应从21世纪的长远观点着眼,从中日双方的战略利益出发,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历史认识问题是中日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日本自明治维新之后,就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二战期间,日本军国主义的铁蹄踏遍了大半个亚洲,给广大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但是在今天的日本社会中仍然存在着否定侵略历史的思潮,少数政治家全然不顾战争中深受其害的中国及亚洲各国人民的创伤,不时发表否定侵略历史、美化战争的言论,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1982年日本文部省在教科书上将对中国的“侵略”改为“进入”,1985年中曾根首相参拜靖国神社,1996年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日本还炮制了美化东条英机形象的反动影片《自尊》。这些都对中日关系产生了消极的影响。1998年11月底江泽民主席访日时指出,只有以史为鉴,才能正确走向未来。中日双方在“联合宣言”中指出,正视过去以及正确认识历史是发展中日关系的重要基础,日方在宣言和会谈中首次承认过去对中国的侵害,并再次向中国人民表示深刻反醒和道歉。我们希望日方信守自己的诺言,这样既有利于中日关系的稳定发展,也有利于日本的国际地位和形象。

发展中日关系必须摒弃冷战思维。近几年来,冷战思维继续在中日关系中产生负面影响。冷战结束后,世界已进入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时代,经济因素已成为国际关系中的主流,它不仅在一国国内政治中作用上升,在国与国关系中的作用也在上升,中日双方应准确地对对方的发展方向作出实事求是的判断,抛开已经落后于时代的陈旧观念,否则中日关系将陷于难于发展的“冷战思维”之中。随着中国进一步走向开放和中国经济的高增长,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认为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第一经济大国,它们顿起无端疑虑,大谈“中国威胁论”。面对中国的日益崛起,日本也深感不安,表现在对华关系上,既支持中国的改革开放,又多方遏制中国的发展进程,这是九十年代后半期日本对华政策的基本点。日本在对中国进行经济援助时往往和政治挂钩,并严格控制对中国的技术转让。1996年日美之间再度强化军事同盟关系,并把矛头对准中国和朝鲜。1997年1 月桥本首相出访东盟五国,他一方面呼吁支持中国“成为国际社会的建设性成员”,另一方面又试图利用中国与东盟的矛盾和分歧,联合东盟制衡中国。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联合国宪章精神,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划线,坚持同本地区所有国家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已经并将继续为维护本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安全作出贡献。我们希望日方在对华政策上,克服冷战心理,增加理解与信任,抛弃冷战思维和冷战思维指导下的行为方式,这是东北亚长期稳定和安全的必然要求。

日本的走向事关东北亚各国的切身安全,在这个问题上,中日双方都应采取务实和谨慎的态度。九十年代以来,日本加速了从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的步伐。从经济上看日本是东北亚冷战格局的最大受益者,战后的日本经济在美国的庇护下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目前日本已是美国最大的经济竞争对手,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正在积极寻求与美国建立更加平等的伙伴关系,在经济贸易问题上日本不再对美国言听计从,政治上也开始对美国说“不”。冷战的结束,国际形势的新变化,为日本提高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提供了难得的机会,日本在努力维护和巩固国际经济竞争力的同时,开始注重将经济、科技、金融优势转化为政治影响力,积极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为此,日本开始调整其全球战略,确立了立足亚太,首先在亚太地区成为政治大国的基本方针,同时努力发展同中东、非洲和拉美各国的关系,以确保日本的资源供应和获得对它争取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支持。九十年代以来,日本以联合国、八国集团首脑会议、亚太经合组织和东盟论坛等组织为舞台,积极参与多边的磋商、对话和会晤,谋求在地区安全、裁军、核不扩散和环保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以显示日本的作用和份量。小渊内阁上台后,确定了其外交的主要目标,即谋求在国际上发挥更大作用,争取成为全球性政治大国。1998年8月, 日本在东京召开了由它倡议的“关于核不扩散和核裁军的紧急会议”,此外日本还准备向联大会议提出要求加速核裁军的决议案。1998年10月在纽约举行的亚洲七国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日本宣布将在今后两年内提供300亿美元的援助, 以帮助亚洲国家振兴经济。在对华关系上,小渊内阁主要是谋求同中国增加信任、扩大合作,以借助中国的支持跻身世界大国行列。日本的经济实力决定了其“政治大国战略”的实现只是个时间问题,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对安理会进行改革也势在必行,对此,中国必须采取务实的态度。

随着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国家安全观念正在不断更新,传统的军事安全观念已被新的综合安全观念所代替,军事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相对下降,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作用日渐突出,一国安全与他国的利益息息相关,共同安全成为国际安全的核心。但是,日本在军事化问题上的态度却与这一世界大势极不相称。1995年11月日本通过《新防卫大纲》,目的是使日本成为军事实力国家,以应对日本周边地区的不稳定因素,而这个不稳定因素主要是针对朝鲜和中国的。为了走向军事大国,日本加强了与美国的国防合作,1996年4 月双方签署了《日美安全保障联合宣言》,对冷战时期的日美安保条约作了重要修改,1997年9月日美正式公布新的防卫合作方针,使日美军事合作范围从“日本本土”扩大到“日本周边地区”。根据日本政府自己的解释,这个“周边地区”小则可以包括朝鲜半岛、台湾海峡和南中国海,大则可以扩大到整个亚太地区甚至世界其他地区。日本的目的非常明显,企图通过日美防卫合作牵制中国,重振军备,以恢复其在亚洲的主导地位。日本的防卫开支计划增长速度高于经济计划增长速度,防卫费已超过500亿美元,已成为世界上第二防卫开支大国。日本的军事技术在许多方面已超过美国,正成为军事技术大国。日本的防卫战略也由“立足本土、专守防卫”转变为“远洋防卫”和“近海歼敌”。日本还突破其宪法限制,打着“自卫队”的旗号大力扩张军备,其自卫队已成为亚洲常规武器装备最精良的一支武装力量。日本继续大量储存核材料,在经济和技术上已完全具备制造核武器的能力,已是公认的潜在核武国家。日本在军事化问题上的政策和动向,增加了亚洲各国对日本的疑虑,加剧了东北亚地区的局势。从长远来看,日本将是东北亚稳定的主要威胁,我们必须对日本加速走向军事大国的动向始终保持警惕。在历史上日本曾两次发动对华战争,不管有无美国的支持,中国决不容忍日本拥有军队,重走军国主义对外侵略的道路。我们也奉劝日本政府采取明智的态度,谨慎从事,这对于日本的国家利益和东北亚的稳定都是有利的。

此外,台湾问题和钓鱼岛问题也是影响中日关系的重要障碍。日本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态度始终比较暧昧,日美以维持亚太地区的和平和安全为幌子,重新确定了新的军事防卫同盟,将台湾包括在其军事干预的范围之内,其结果只会加剧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使中国的和平统一进程面临更加复杂的形势。1999年7月,李登辉置民族大义于不顾, 悍然抛出了“两国论”,引起了海峡两岸局势的紧张。我们注意到,日本政府在此问题上采取了明智态度,重申了“一个中国”的立场,这是符合日本的国家利益的。在敏感的钓鱼岛问题上,日本政府虽明确地提出了“三不”方针,但日本国内右翼分子不断挑起领土争端的行为,极大地影响了日本政府的信誉。

东北亚的主要国家还包括俄罗斯、朝鲜和韩国,消除本地区的不稳定因素,争取以朝鲜半岛为中心的东北亚的长期和平与稳定,是东北亚各国共同的安全需要。在历史上,由于日本和中、俄、朝、韩各国都有着特殊的历史渊源,日本的内外政策和走向涉及到这几个国家的切身利益。日本想在国际上发挥更大政治影响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谋求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干涉别国内政,走军事化大国之路,就会给包括东北亚在内的整个亚太地区带来动乱和分裂,这是中国和亚洲其它各国所强烈反对的。美国虽不是亚洲国家,但作为日本的一个军事同盟,在东北亚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所以,中日关系的走向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到中美关系的发展,并影响到东北亚的整个国际关系。因此,包括中日两国在内,国际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国家认为,中日关系的走向不仅对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而且对整个世界繁荣和发展都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可见如何发展中日关系不仅对中日双方,对整个国际社会都将产生重要影响。

中国作为东北亚的重要国家,对该地区的安全与稳定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和责任,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综合国力的增强,这种作用与责任还将进一步增强。中国根据和平共处的原则,愿意同世界各国特别是与邻国建立和平与稳定的关系,只要日本能够遵循中日联合声明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原则精神,牢记历史教训,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中日关系就会以江泽民主席访日为契机,在21世纪得到进一步发展。

标签:;  ;  ;  ;  ;  ;  ;  ;  ;  ;  ;  ;  

中日关系发展趋势与东北亚形势_中日关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