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胸部肿瘤病人开胸术后肺栓塞的预防与护理。方法:分析我院5例开胸术后并发肺栓塞的发生原因。结果:4例患者治愈,2例死亡。结论:正确识别、充分认识肺栓塞的基础病因及高危因素并给予恰当预防,可大大降低术后肺栓塞的发病率及死亡率。
关键词:开胸术后;肺栓塞 ; 护理
肺栓塞(PE)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一种综合征。肺栓塞是引起胸部手术后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大约5%~10%的术后死亡病例是源于严重的肺栓塞。该病具有发病急、特异性差、病情重、病死率高等临床特点。为提高医护人员对PE病因、高危因素、预防与术后护理的重视,现将肺栓塞病因分析与预防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5例患者均施行开胸手术治疗,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51~74岁,食管癌1例,肺癌5例。发病时间为术后1~2周,多为下床活动或用力排便时发生。肺动脉造影检查4例发现肺动脉栓子。
1.2治疗方法
确诊者立即予溶栓、抗凝治疗,尿激酶10~20万IU快速静脉推注,15min内完成;尿激酶50~100万IU加生理盐水250ml静脉2h滴完;低分子肝素5000IU皮下注射每日2次,并口服华法林治疗,配合吸氧、抗休克、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治疗。
1.3结果
经治疗和护理后,4例患者治愈,2例死亡。
2病因分析
2.1血液状态
开胸术后的病人,由于手术创伤大、卧床时间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等原因,易发生下肢静脉血栓。下肢静脉血栓的原因为静脉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及静脉内膜的损伤,其中前两者为主要原因。对于开胸术后并发肺栓塞的患者,其栓子主要是血栓,最多见于下肢静脉血栓,PE与发生在下肢周围静脉,包括股静脉、腘静脉和腓肠肌深静脉中的深静脉血栓密切相关。开胸术后由于卧床时间长,使得下肢静脉血液回流缓慢、血液淤滞、禁食、补液,造成一些静脉血管的损伤,加之术后止血药物的应用以及机体对创伤的应激性修复,会导致凝血功能增强,使机体处于一种高凝状态,故较容易形成下肢静脉血栓,栓子脱落后导致肺栓塞。
2.2心肺疾患
本组研究对象中有4例肺癌患者、1例食管癌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肺功能下降,其中有2例合并心功能不全。据文献报道,40%的肺栓塞病人有心肺病史,国外报告38%~41%的肺栓塞见于心肺和血管疾患,如心房纤颤合并心力衰竭、风湿性心脏病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引起的肺心病等。
2.3外科病因
开胸手术是引起肺栓塞的高危因素,本组病人均为开胸术后病人。肺栓塞发生的危险程度与手术大小、手术时间和患者年龄密切相关。胸部手术的患者手术时间较长,平均需要2.5~3h。手术中肺血管的挤压、创伤,引起血小板反应性的改变,具有强烈抗凝作用的激活蛋白C减少,形成高凝状态。术后长时间卧床制动更是诱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
2.4高龄肥胖与输血
本组研究对象年龄51~74岁,有4例为肥胖病人,其中有两例术中输入库存血。经研究证实,年老、体弱、肥胖患者,开胸术后发生PE的概率很高。随着年龄的增加,患者情况呈恶化趋势,免疫系统功能逐渐下降,血管硬化、内皮损伤、粥样斑块形成等,都是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诱因。因此,对于老年患者,应尤其注意预防血栓形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预防与护理
3.1术前预防,做好宣教
对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应高度重视,术前认真评估,同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预防肺栓塞的相关知识,鼓励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劝其戒烟,多饮水,避免高脂、高胆固醇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久站、久坐;讲解术后早期活动的必要性及重要性,术后指导患者正确的卧位及活动方法。详细讲解呼吸治疗的过程,教会患者掌握如何咳嗽和咳痰的方法,对年老和接受能力差的患者可以做示范,详细演示、反复讲解,直至掌握为止。
3.2开胸术后预防
3.2.1一般预防
3.2.1.1严密观察
20%~30%的肺栓塞患者因未能被及时发现、及时诊断、治疗而死亡,若能及时诊治,病死率可下降8%。因此,早期发现肺栓塞,及时诊治、减少误诊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严密观察术后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肢体活动等情况,对于突然出现如呼吸困难、胸闷、咳嗽、气喘、心率加快、意识不清等情况,要高度警惕发生肺栓塞的可能。立即给予吸氧、平卧位,并报告医生,协助各项检查,如动脉血气分析、心电图、胸部X线等,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3.2.2物理预防
行胸部手术时或术后48h内,小腿腓静脉内易形成血栓,但活动后大部分可消失。胸部手术后5h,待患者完全清醒,即可指导进行手指、手腕、脚踝、足趾的主动活动,协助进行双下肢曲、伸、抬等运动,尤其应多活动膝关节和踝关节,1次/2h、5min/次。定时翻身也可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循环,预防血栓形成。观察有无静脉血栓形成的指征,如大腿肿胀、肤色变暗、小腿压痛等。对年老体弱者,定时按摩四肢肌肉,并抬高双下肢30°,以利于血液循环;47h后鼓励下地活动,协助在床旁站立或坐在椅子上,如果体力许可,还可以进行行走锻炼。第1次下床活动的患者,一定要量力而行,切不可急于求成,搞疲劳战术,以后可逐渐增加活动量。胸引管拔除后,指导患者进行上肢锻炼,鼓励患者利用健侧肢体协助患侧肢体缓慢进行抬举运动,并活动肩关节,也可进行患侧手指爬墙运动,此方法简单易行。由于下肢回流缓慢,易造成刺激性药物长期滞留,导致下肢静脉损伤,促使血栓形成。因此,应提高穿刺技术,尽量应用上肢中心静脉置管方式。
3.2.3机械预防
开胸术后病人发生肺栓塞风险增高,早期预防尤为重要,术后早期行机械预防是现在临床预防的常用方法。(1)加压袜(GCS)专门用于减少腿部对骨盆周围的压力,从而形成压力梯度,有利于足部的静脉回流;(2)歇气压疗法(1PC)的工作原理与GCS类似,围绕小腿套一个袖带气囊,连续打气,在减少了静脉瘀血的同时还可以促进纤维蛋白溶解;(3)活性足部的脉冲装置是在GCS或IPC不适宜的情况下作为替代使用,它给予足部一个短而迅速的冲力,模拟承重的效果,压迫足底静脉丛的血液进入腿部深静脉。该设备可能会比前两者预防PE更有效,与其他非机械的预防方法相结合,可以使确诊的PE发病率大大降低。应用机械方法的组合对于预防DVT可以提供一些额外的保护作用,但是,尽管这些技术是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一定不要忘记,机械预防的主体是鼓励患者手术后早期进行活动。
参考文献
1 杨鑫;胡伟华;;肺栓塞病人26例观察与护理[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医学卷;2010年03期
2 马香;;肺栓塞患者在DSA下行溶栓治疗的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年14期
3 刘俐;张艳琳;;1例非常规拔除中心静脉导管致肺栓塞的护理启示[J];护理学杂志;2011年15期
论文作者:王苏娅 李会菊 杨雨菁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4
标签:术后论文; 静脉论文; 患者论文; 肺栓塞论文; 下肢论文; 开胸论文; 病人论文; 《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