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脑卒中并发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最近几年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并发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将实施常规护理的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基于对照组前提下增加实施心理护理的5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满意率98%,对照组总满意率70%,p<0.05;组间护理后的HAMD、NDS、SAS、SDS评分对比,p<0.05。结论:脑卒中并发抑郁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程度及心理状态,并提高满意度,值得临床深入分析。
关键词:脑卒中;抑郁症;心理护理;效果
脑卒中为当前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并且还属于突发性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之一,而患者的临床表现则以突然昏倒、口眼歪斜、失去意识以及智力障碍等为主,致残率及致死率均很高,患者较容易产生急躁、抑郁以及害怕等心理状态,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1]。目前已有不少临床研究报道指出,脑卒中并发抑郁症已经成为威胁人类身心安全的一种主要疾病,由此,临床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脑卒中治疗效果及预防水平,降低复发率、死亡率及残疾率,意义重大[2]。本文作者对50例实施心理护理的脑卒中并发抑郁症患者作出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并发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将实施常规护理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基于对照组前提下增加实施心理护理的患者设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50例,男32例(64.00%),女18例(36.00%);年龄57-79岁,平均年龄(61.29±3.74)岁。观察组50例,男31例(62.00%),女19例(38.00%);年龄56-80岁,平均年龄(61.87±3.92)岁。组间一般资料作对比,p>0.05,可进行比较。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分析患者病情、详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以及告知患者注意事项等等。
观察组基于对照组的前提下增加实施心理,具体如下:(1)一般心理护理。大部分患者由于对疾病认识不足,自信心不强,临床依从性低,并且出现各种程度上的抑郁、焦虑、急躁等消极心理。由此,护士需要对患者的心理要求及不适症状作出全面评估,重视保护性医疗制度,全面掌握患者的病情,耐心回答患者的提问,关心、鼓励并协助患者克服消极心理[3]。(2)残疾阶段心理护理。脑卒中具有极高的残疾率,并且需要很长的时间来恢复功能,因此残疾阶段的心理护理十分重要,护士需要加大对患者的关注力度。患者由于受各种功能失用性衰退影响,较容易产生失望感,导致抑郁症恶化,为此,护士需要及时帮助患者建立生活能力。首先,该类患者多数为年老体弱者,消化功能严重退化,对此,护士需要仔细给患者讲解饮食对疾病恢复的作用,并且协同患者家属指导患者进食、翻身及喝水,让患者感受来自医院的关怀,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提高其临床依从性。第二,护士需要尽最大的努力鼓励患者尽量自主完成日常生活,比如洗脸、刷牙、穿衣及吃饭等等,并且及时肯定及鼓励患者的努力[4]。第三,护士应该尽力获取患者家属及其亲友的信任,究其原因在于家属的态度通常能够对患者的情绪产生直接影响,对此,护士需要积极动员患者家属与亲友多多探视患者,但是探视过程中不要表现出厌烦情绪,面对微笑,保持平静,尽最大的努力满足患者要求,给予患者精神安慰,预防患者产生度日如年的感觉。第四,护士应该给患者提供一个和谐的住院环境,维持病房干净、整洁,打开门窗通风透气,并且嘱托患者多多参与文艺活动,积极与人交流,让患者保持充实的生活。第五,护士需要将功能锻炼的作用详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并且协助患者开展康复训练,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其主动开展运动,贯彻执行循序渐进原则,从而提高临床效果,帮助患者早日重建生活能力,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进而取得克服抑郁症状的效果。(3)适应阶段心理护理。大多数患者通过接受心理疏导及治疗后,可以认同且适应自身疾病状况,为此,适应阶段护理中,护士需要重视一点,患者因为接受、认同较容易停止或者放弃治疗、锻炼,加大社会负担压力,致使抑郁复发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5]。在该阶段中,护士需要告知患者坚持不懈努力的作用,并且帮助患者对生活、工作环境作出合适安排,使其后顾之忧得到合理处理,从而重新返回社会,回归到家庭中。
1.3观察指标
详细观察及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后的HAMD、NDS、SAS、SDS评分;同时采取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评价,以10分为满分,不低于9分评价为满意;6-8分评价为一般满意,低于6分判断为不满意。
1.4统计学处理
采取SPSSl7.0软件对两组患者的全部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X±S)方式进行表示,并且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率(%)方式进行表示,并且进行X2校验,P>0.05时,说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时,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观察指标对比
组间观察指标对比,p<0.05,具体可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观察指标对比(X±S,分)
2.2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对比
组间总满意率对比,p<0.05,具体可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对比[n,%]
3.讨论
脑卒中是当前导致我国成年人残疾的主要因素,再加上该病的死亡率也很高,在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还会给患者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患者较容易并发抑郁症,导致患者长时间生活在焦虑、抑郁的状态中,临床依从性低,由此,及时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很有必要。护士通过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给患者提供一个和谐的住院环境,积极与患者交流,帮助患者重拾自信心,克服消极情绪,并采取乐观的态度面对疾病,积极参与治疗,在提高临床效果的同时还能够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促使患者早日康复。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HAMD评分、NDS评分、SAS评分、SDS评分以及总满意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充分说明了心理护理应用于脑卒中并发抑郁症患者临床护理中,能够对患者的抑郁症程度及心理状态起到改善作用,并提高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夏颖华,苏微微,齐颖等.心理康复对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5,33(10):1056-1059.
[2]于霞.综合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及希望水平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4):31-33.
[3]刘伟,冯军,王芳等.连续心理护理干预在青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中的效果评价[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4,12(5):625-627.
[4]颜丽娜,邱慧琴,乐巧妙等.早期综合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的辅助治疗作用[J].浙江实用医学,2014,(3):224-226.
[5]娄军芳,包雪鹦.针对性心理护理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继续医学教育,2016,11(1):116-117.
论文作者:罗小菊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30
标签:患者论文; 心理论文; 脑卒中论文; 抑郁症论文; 护士论文; 抑郁论文; 两组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