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诗歌教学中的节奏划分论文_程志

浅谈小学诗歌教学中的节奏划分论文_程志

——以人教版语文四年级古诗为例

程 志 广东省光明新区马田小学

摘要:运用恰当的节奏划分方法,不仅是古诗朗读教学的问题,而且是研究古典诗歌艺术形式的理论问题。本文探讨了古典诗歌在节奏划分上的三种方法:音调节奏、意义节奏、平仄组合节奏三种划分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结合具体诗歌作了深入细致的分析说明。

关键词:诗歌;节奏;三种方法;

众所周知,古典诗歌语言的基本特征有:抒情性、形象性与音乐性,此外还有凝练、含蓄等特点。一般来说,感情是诗歌的灵魂,形象性和音乐性是诗歌的表现形式。因此,在诗歌教学中,常常避不开这三个朗读层次,第一层:读通顺、读准字音即感知诗歌形象性;第二层:读出节奏即表现诗歌音乐性;第三层:读出情感即体会诗歌的抒情性。在进行第二层的朗读教学时其实就已经成为了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将是本文阐述的重点。

要指导学生读出节奏,首要解决诗歌节奏的划分:一个汉字就是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包括声、韵、调三个要素。不同音节有规律地停顿,并使这种停顿有规律地反映出来,就构成节奏。按汉语语言特点来讲,古典诗歌的诗句节奏应该有:音调节奏、意义节奏和平仄组合节奏三种形式,因此诗歌的节奏应该依照这三种形式划分,选择最佳划分方式进行朗读。

一、音调节奏的划分方法

音调节奏实质上是指自然形成的语言节奏,不需要特意划分。前提是要了解汉语以每两个字组成一个节奏单位,在字数为奇数的句子中,必有一个字单独构成一个节奏。也就是说,汉语的基本节奏单位是双音节节奏和单音节节奏,节奏单位之间应该有停顿时间值,每一句相同的位置停顿时值应当一致。无论是诗句还是文句都会依这个准则组合节奏。如在古典诗歌中,四言诗句,由两个双音节节奏构成,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字数为奇数诗句,如五言、七言句中必有一单音节节奏,只是这个单音节节奏的位置需要确定,那么古诗一句中应该有三至四个节奏点,如五言诗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再如李白七言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里将“照、流、尽、闲”这些字处理成了单音节节奏。这是人们读诗时最易流露出的自然节奏,因此,这种处理诗句节奏的现象最常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是学生在齐读诗句或文句的时候往往运用的节奏方式。

二、意义节奏的划分方法

意义节奏实际上是以词和短语组成的意思而言划分节奏,提出这种节奏的划分方法主要原因在于音调节奏与意义节奏实际上往往并不一致。例如陆游五言诗《游山西村》中按照音调节奏就应该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但是按照意义节奏划分就应该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又如,在范成大七言诗《四时田园杂兴》中“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但是,按照意义节奏就应该是:“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按照意义节奏划分主要是考虑到学生对诗歌意思理解的完整性与准确性。特别值得说明的是许多七言诗歌按照意义节奏划分几乎都可以划分成“前四后三”这样的节奏组合方式。其实,这种方式只是自动将诗句分为了两个部分,在朗读时,仍然要再一次划分成最基本的节奏单位。例如:翁卷的《乡村四月》按照意义节奏先划分成:“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但是,在朗读的时候节奏仍然是:“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但是,在第一句中“遍与山”,“白与满”之间的停顿时间值一定比“原与白”之间的停顿时间值短。第二句同理,不再赘述。当音调划分的方法影响到诗句意思的理解时,我们应当采用第二种意义节奏的划分方法。

三、平仄组合节奏的划分方法

平仄组合节奏是指音节中,声调在诗句中的变化安排。提出这个问题在于平仄组合划分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是意义划分方法的一种补充,两者结合更容易让人进一步理解诗人的情志。以五言、七言古诗来说平仄在诗句中是交替出现的,五言诗其平仄为:“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七言诗其平仄组合为:“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五言和七言的诗句根据平仄组合都有四种句型,但每个句型中,都会出现一个以单音节为一个节奏单位的情况,上面加点字即为单音节节奏。例如:李白的《独坐敬亭山》:“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其平仄格式为:“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按照平仄格式来说这一句划分应该是这样:“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而按照意义节奏划分则是“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可以发现,这两种划分方式又出现了不一致,这个时候我们老师在指导朗读的时候又如何取舍呢?要处理好这一问题,就要抓住诗人述说的关键词。李白为了表现他与敬亭山互为知己,相依为伴的那种心理状态,因此“两”、“只有”这样的词语才是需要停顿时间值来加以强调的,以此来表达作者的情志。因此,这一句,我们应当结合两种方式进行划分:前半句按照平仄,后半句按照意义,那么现在的诗歌节奏划分就成了:“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一次,我们不但照顾了诗句的意思连贯性,还理解了诗人的情志。提出划分节奏的方法,是以尽可能做到正确指导学生朗读为目的。

总之,三种节奏划分的方法是根据老师不同教学需求层次而进行选取的,但是在笔者看来,节奏无论有怎样复杂的变化形式,其最终的目的还是要为表现作者情感和引起读者共鸣服务的。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更要注意灵活运用上述三种方法进行层次性朗读教学,带领学生跨越时空,感受古典诗歌魅力,于百年千年时间的无涯之中触摸诗人的心灵、撼动学生的灵魂。

参考文献:

[1] 傅庚生.文学鉴赏论[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

[2] 龙榆生.词曲概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3] 洪深.戏的念词与诗的朗诵[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62.

[4] 启功.诗文声律论稿[M].北京:中华书局,1997.

[5] 王国维.人间词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

[6] 万树.词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论文作者:程志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7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8/7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学诗歌教学中的节奏划分论文_程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