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化护理在脑出血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_侯珊珊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二区 423000)

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对程序化护理在脑出血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研究选取2017年2月到2018年2月间因脑出血在我院住院的患者144例作为探究主体,按照患者入院时间顺序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72例,实验组患者采用程序化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两组患者的Barthel评分。结果 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0.00%)明显低于对照组(5.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Barthe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程序化护理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应用,能够使护理工作具有规范性、准确性,对脑出血患者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程序化护理;脑出血;Barthel评分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患有脑出血的患者越来越多,且脑出血已经成为威胁患者生命健康的危险疾病之一。针对脑出血患者,其神经功能恢复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关系到患者日后的生活质量。护理质量与患者的预后息息相关,大量实践证明,程序化护理在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为此本文将对程序化护理在脑出血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下文将对探究结果进行详细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到2018年2月间因脑出血在我院住院的患者144例作为探究主体,按照患者入院时间顺序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72例。实验组患者中,男性患者为45例,女性患者为27例;年龄在45-85岁之间,平均为(63.98±3.48)岁,其中脑丘出血6例、脑叶出血44例、基底节区出血22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为43例,女性患者为29例;年龄在46-83岁之间,平均为(64.64±4.12)岁,其中脑丘出血10例、脑叶出血39例、基底节区出血21例;上述一般资料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能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嘱患者根据医嘱服用药物,定时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测量。

实验组患者采用的程序化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第一,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评估,患者入院后,要了解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例如,血压、体温等,还要对患者的临床症状有一定了解,掌握患者的一般资料后,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大致评估,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制定完成后,应与患者进行沟通,对护理计划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最终确定的护理计划应严格执行。

第二,护理干预,患者入院后,应对患者实施基本护理,给氧,给予患者心电监测,并建立静脉通路,将患者的头部倾向一侧,防止因咳痰、呕吐造成患者窒息,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患者应始终保持卧床休息,可以适当将床头抬高,床头抬高的角度最高不能超过30°,还应密切观察患者引流管的颜色、体积。护理过程中,若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时,需要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或者对患者行气管切开术,防止患者发生窒息。

第三,心理护理干预,由于脑出血患者可能会给患者家庭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因此,患者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上的波动,导致患者不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对患者的病情会造成一定影响。在程序护理过程中,心理干预是程序护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护理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一旦发现患者出现不良情绪,需要及时向主治医师报告,并对患者的情绪进行疏导,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影响患者情绪的症结所在,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以及增加患者对医生的信任感。

第四,康复护理,主要根据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制定合理的康复计划,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步康复阶段,患者以床上运动为主,活动身体的各个关节;中期阶段,患者由被动活动变成主动活动,患者可以适当下床活动,可以先从站立开始,慢慢到走步等,锻炼应循序渐进;后期阶段,可以根据患者的临床病症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患者只能够适当进行一些有氧运动,例如,慢走、羽毛球等体育锻炼,患者整个康复锻炼过程不能够操之过急,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适当调整。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两组患者的Barthel评分。

1.4 疗效评价标准

两组患者的的Barthel评分总分为50分,得分越高患者生活能力越强;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肺炎、泌尿系统感染以及压疮等进行判断。

1.5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Barthel评分以(x±s)表示,采用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以百分率(%)表示,行x2检验,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2 两组患者的Barthel评分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Barthel评分为(44.39±3.52)分,对照组患者的Barthel评分为(34.95±5.95)分,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比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587,P=0.000)。

3讨论

脑出血通常多发于老年患者,且是一种急重症,具有发病急、快的特点,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以及死亡率[1]。虽然通过及时治疗,能够挽救患者的生命,但是还有一部患者的日常生活会受到影响。通过对脑出血患者进行合理的护理,能够提高脑出血患者的预后以及生存质量。

程序化护理模式是近年来才兴起的一种护理模式,针对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2]。程序化护理在患者入院时,需要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评估,并掌握患者的生命指标;还能够根据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制定合理计划,护理涵盖各个方面的内容,另外,还能够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传统的护理方式是一种被动的护理方式,患者预后效果相对较差[3]。从本文探究中可以发现,实验组患者的Barthel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都明显优于对照组。

程序化护理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应用,能够使护理工作具有规范性、准确性,脑出血患者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方兰英.程序化护理在脑出血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四川医学,2015,25(9):1354-1356.

[2]徐留庄,赵华.程序化护理干预对急性期脑出血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5):165-168.

[3]唐云红.急性期脑出血患者应用程序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观察[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1):37-39.

论文作者:侯珊珊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5

标签:;  ;  ;  ;  ;  ;  ;  ;  

程序化护理在脑出血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_侯珊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