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化工产品市场价格

国内化工产品市场价格

一、国内化工产品市场价格(论文文献综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1](2020)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公告 2020年 第25号》文中研究指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以下称《反倾销条例》)的规定,2019年7月23日,商务部(以下称调查机关)发布2019年第32号公告,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正丙醇(以下称被调查产品)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调查机关对被调查产品是否存在倾销和倾销幅度、被调查产品是否对国内正丙醇产业造成损害及损害程度以及倾销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了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和《反倾销条例》第二十四条的规定,调查机关作出初步裁定(见附件)。

蔺坤[2](2020)在《S公司化工产品市场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化工行业作为国家的基础性产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之一。化工企业通过对有机、无机原材料的溶解、萃取、加热、制冷、升降压等物理方法或氧化、还原、加成、聚合等化学方法,改变原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制备材料以满足客户需求。化工行业经过多年发展,产品覆盖了化肥、农药、日化、新材料、医药、军工等关乎国计民生的领域。现阶段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传统化工行业面临着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竞争加剧的挑战。在这种形势下,化工企业要想突破发展瓶颈,提升销售业绩,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必须转变发展理念,从客户和市场的角度出发,将市场营销策略作为企业自身、客户和市场之间的联结枢纽,重视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的研究和制定,推动企业有效开展市场营销活动,在市场博弈中取得发展优势,进而带动整个化工产业的转型升级。良好的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依托于对市场、客户的深刻了解,对经济趋势、国内外政策的全面把握,是一个企业的整体性战略行为。化工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的研究及相应措施的执行,从S公司个案来讲是其抢占市场份额,自身改革以适应市场,由大变强的必由之路。由点及面,对整个化工行业来讲,是其淘汰落后、过剩产能,摆脱沉疴,提升行业发展质量,转变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基于对宏观环境和行业背景的分析,通过对市场营销策略相关理论的研究,结合S公司化工产品市场营销相关的营销模式、战略规划、营销手段、人员素质、行为体系、信息系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等方面提出S公司市场营销优化的组合策略。提出优化组织结构,调整营销考核机制,规范营销管理制度,建立人才培训机制等策略保障。以市场为导向、以研发为动力、以采购控成本、以生产保品质、以销售拓市场、以服务增粘性,从市场营销活动的全过程管理角度制定营销策略。S公司市场营销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是个案,其它化工行业从业企业也普遍存在类似问题,也可以借鉴S公司市场营销的可行性的方案,对症下药,加强对自身市场营销策略的研究,采取相应措施,转变发展模式,提升发展质量。加强市场部的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工作,这是公司营销决策的基础,是S公司化工产品品牌实现“由大到专到强”转化的必由之路。在市场调研基础上进行营销策略分析。营销策略分析工作的开展,除了能为S公司描述出自己在行业里的清晰轮廓之外,还能够敏感的预测未来市场的走向及S公司的发展趋势。设立产品经理岗位,通过对产品管理和市场研究工作的有效开展,制定更符合产业发展要求的产品种类和营销策略模式,更好的帮助企业运营。引入360度绩效考核,促进考核的科学、严谨、公平。通过创建学习型组织,不断提高个人职业素养和营销团队的职业化管理水平,也只有通过学习,营销团队才能由粗放型走向集约型。通过组建学习型营销团队,还能释放团队成员之间的创造性。本文的主要创新点是以S公司化工产品营销策略的创新作为研究对象,分析S公司化工品业务营销存在的问题和成因,提出S公司营销策略的创新导向,并对营销策略进行创新设计。可以为S公司的营销策略创新提供决策依据,并为我国化工产品营销提供借鉴和启示。但在改变市场产品模式,通过营销与研发的结合推动整个市场的转型升级方面,则未多做论述。

苏航[3](2020)在《基于竞争情报的化工企业风险预警体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受益于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的进步以及国内外的发展环境和政策支持,我国的化工产业取得了不错的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的贡献度也越来越高。但是,随着化工产品市场化的高速发展以及商品交易信息的高度透明化,化工产品的竞争形势和市场发展状况日趋复杂,化工企业的风险也日趋增大。因此,客观、及时地识别化工企业风险影响因素,建立统一的基于竞争情报的化工企业风险预警体系,科学评价化工企业潜在风险,分析并控制和防范化工企业风险,对于我国化工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因此,本文就此展开研究,以期为化工企业的风险预警提供一种新的理论框架和方法体系。本文对企业风险预警研究、企业竞争情报研究和化工企业风险预警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括和说明,并对竞争情报和企业风险预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进行阐述,包括两者的契合以及竞争情报在风险预警中的特征。其次,结合化工企业特点、风险因素识别程序、原则和方法以及前文的研究从化工企业的内外部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接下来构建了基于竞争情报的化工企业风险预警体系,主要包括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建立、风险预警情报收集、风险预警情报评价、风险预警情报分析与传递以及风险预警警情应对整个过程,最后,对青岛海湾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进行了案例分析,以验证该体系中情报收集和情报评价环节的可行性。这样,使本文在理论上有所创新的同时,在实践中也能够发挥重要的现实作用,为基于竞争情报的化工企业风险预警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陈宇轩[4](2020)在《碳关税对我国化工产品出口的潜在影响研究》文中提出最近几十年来,全球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发展的态势,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大大加快,但是温室气体排放量也连创新高,环境气候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因此相关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受到政府和人民的重视。但是一些发达国家以保护环境为名,利用它们在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对发展中国家实行绿色贸易壁垒,限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碳关税也是绿色贸易壁垒的一种形式。因此可以看出,碳关税不仅仅是一项环境保护政策,也是大国之间进行贸易竞争的一种手段。化工产业属于高碳排产业,在我国出口贸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果碳关税开征,不仅会制约我国化工产品出口的发展,而且可能会严重影响我国经济形势和贸易布局。因此,本文对碳关税对我国化工产品出口的潜在影响进行分析研究。本文以化工产品为研究对象,运用GTAP模型模拟碳关税对我国化工产品出口潜在影响。本文在介绍选题背景和论文相关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利用中国统计年鉴和世界贸易组织官网上的数据,结合2014年IPCC的能源碳排放系数和中国能源统计年鉴,整理计算出我国化工产品出口以及能源消费现状。在第4章从化工产品出口量、市场价格、贸易条件以及社会福利水平对碳关税对我国化工产品出口影响进行理论分析,为下文的实证研究提供论点。第5章是本文核心部分,利用中国统计年鉴中进出口贸易数据,结合投入产出表,测算隐含碳排放量,再利用GTAP模型进行实证模拟,假设美国对我国征收碳关税,采用GTAP第九版数据库以及RunGtap软件,对我国化工产品出口量、市场价格、社会福利水平以及贸易条件进行分析,从而对第四章的理论分析进行实证检验。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本文从政府层面和行业层面提出了几点建议。在政府层面,充分利用WTO的法律机制,维护自身出口贸易的权利,限制发达国家发布不公平的贸易政策,积极研究对碳关税的反制性政策,如国内碳税,以制衡发达国家,同时展开环境外交,与发展中国家结成统一战线,一起抵制发达国家针对发展中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并加大对化工企业实现节能减排的支持力度。在行业层面,应当加快化工产业转型步伐,推动我国化工产品从资本密集型产业过渡到技术密集型产业,打出属于我国独有的化工品牌,同时开拓新的出口市场,加强出口的稳定性。最后,充分发挥化工企业管理协会的作用,建立政府与企业间的沟通桥梁以及碳关税相关信息的预警平台,并培养熟悉国际贸易规则的行业人才。

王益地[5](2020)在《A公司合成橡胶产品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提出A公司是一家合成橡胶流通环节企业,主要销售中石化、中石油等大型石化企业生产的顺丁橡胶和丁苯橡胶。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需求出现萎缩。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下游企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对合成橡胶需求出现较大幅度的减少,在合成橡胶市场供应过剩的背景下,市场竞争变得异常激烈。面对新的市场形势,A公司产品结构不合理、定价机制及营销政策不灵活、营销渠道有限、营销服务缺失等问题开始显现出来,内忧外患的情况下,销售额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如何调整营销策略,走出困境成为A公司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查阅了国内外关于合成橡胶产品营销方面的研究文献,应用PEST和波特五力模型分析了A公司经营所处的宏观环境、行业环境以及竞争结构,并对A公司合成橡胶产品的营销现状以及存在问题进行梳理。应用STP理论对合成橡胶行业进行市场细分,结合A公司的自身状况,对目标市场进行重新选择和定位,建立新的营销体系。以4P营销理论为基础,结合A公司的营销现状和问题,对营销策略进行优化和完善,提出了集产品、价格、渠道、促销、服务的一体化营销方案。并从组织架构、人员素质、绩效考核和激励制度、财务风险管控制度、营销文化等方面出发,对营销体系进行全面的提升,以保证新的营销策略得以有效实施。本文通过对新形势下A公司合成橡胶产品的营销策略进行研究并提出优化方案,有效提升了A公司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了市场占有率,把A公司打造成合成橡胶原材料一站式采购服务商,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也为化工品供应链企业调整营销策略提供一定的参考。

阎新奇[6](2020)在《中国原油期货价格发现功能有效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18年3月中国原油期货在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上市交易以来,市场运行平稳,发展态势良好。但与国际上成熟的原油期货市场相比,中国原油期货市场在多个方面还存在差距。价格发现功能是期货市场的基础性功能,是衡量期货市场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为了保障中国原油期货市场创建目标的实现以及国民经济有序平稳运行,本文对中国原油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的有效性展开研究。理论上,期货价格在市场价格体系中反映信息和传递信息两方面的表现,可以作为评价中国原油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有效性的标准;而市场交易者、交易制度以及合约设计等因素对信息的反映和传递有着直接的影响和制约,在更深入的层面决定中国原油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的有效性。中国原油期货市场的创建历程和运行状况都显露出中国原油期货价格发现功能有效性不足的问题。假设中国原油期货价格发现功能在原油现货市场、国际原油期货市场和原油运输市场间均能够有效发挥,通过构建VAR模型,以中国原油期货价格在反映信息和传递信息两方面的表现作为衡量标准对以上假设分别进行验证。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原油期货市场未能向原油现货市场、国际原油期货市场和原油运输市场有效地传递信息,而仅仅能够反映国际原油期货市场的信息。所以可以认为,中国原油期货价格发现功能有效性存在不足。中国原油期货价格发现功能有效性不足可以归因于市场交易者参与度不高、制度安排存在缺陷、合约设计不够完善以及国内配套市场发展不成熟四个方面。建议通过针对性地改进市场交易者、制度安排、合约设计和配套市场存在的问题来提高中国原油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的有效性,通过提高海外原油权益产量和增强监管能力来保障中国原油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的有效发挥。

孙丽娜[7](2020)在《JLXY公司聚氧化乙烯产品市场营销策略改进研究》文中认为聚氧化乙烯产品由于具有独特性能,而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研究领域。但是近年来,随着下游用户对原材料消耗速度的逐渐减缓,以及国外产品良好的品牌效应冲击,导致当前市场竞争态势日益加剧。面对挑战,JLXY公司在PEO市场开拓上亟需对其原有策略进行改进,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市场需求。JLXY公司聚氧化乙烯产品在国内起步较晚,初入市场时期,根据当时情况落实相应的市场营销策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经过几年的拼搏,产品在市场上中逐渐占有一定的地位。但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大,近几年,产品销售业绩增长速度出现明显减缓趋势。JLXY公司逐渐意识到产品在市场营销策略中还存在较多不足,这将影响产品未来的市场开拓,进而影响整个公司的发展进程。本文在总结JLXY公司发展历程及聚氧化乙烯产品特点的基础上,基于市场细分STP原则及4P营销理论,综合分析了JLXY公司当前的营销现状。发现公司聚氧化乙烯产品在营销过程中存在产品、价格、促销及渠道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针对这些问题,本文结合宏观环境、微观环境及企业内部状况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对PEO产品市场细分评估,选择重点目标市场。同时针对不同市场提出了差异化的营销策略,对产品、价格、渠道及促销分别提出了相对应的改进策略,试图为公司营销策略提供新的指引方向。同时,为了策略能有效的实施,本文制定了相应的策略实施的保障措施,包括制度、人力、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措施,以推进和保障营销策略改进方案的有效实施,希望能够对行业内其他中小型企业的类似问题解决起到有益的借鉴,同时对于化工行业营销策略的应用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王宇鹏[8](2020)在《欧日经济伙伴协定的综合效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新世纪初以来,区域经济一体化迎来发展增速期。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谈判进展缓慢,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转向寻求区域贸易安排的解决方案。全球经济和金融危机后,各国纷纷加快了对外商谈自贸区的步伐。欧美日等主要经济体主导新一轮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定,开始商谈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等一些超大型区域贸易协定。欧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EPA)在此背景下于2013年启动谈判,于2019年2月生效。欧日EPA是目前全球发达经济体之间、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水平区域贸易协定,自由化程度高,内容丰富。作为全球第二大和第四大经济体,欧日达成EPA对于全球经济、贸易、投资、社会福利和气候环境等都将产生重要深远的影响,同时将对其他自贸协定起到示范作用,决定未来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进而引领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定和全球治理模式的调整。中国是欧日最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之一,欧日EPA的实施将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贸易投资、社会环境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中国正在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加快实施全球自贸区战略,当前面临着多边贸易体制深刻调整、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中美经贸摩擦尚未完全平息等诸多风险挑战。欧日EPA将对中国的自贸区战略和开放进程产生深远影响。因此,本文将欧日EPA协定的效应作为研究主题,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欧日EPA的经济、社会、环境和规则治理效应,二是欧日EPA对中国在宏观经济、对外贸易、吸引投资、劳工环保、规则治理等方面的影响。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包括:一是将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运用传统和新兴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对欧日自贸区的贸易投资效应进行理论分析,并运用引力模型、GTAP模型和LMDI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二是运用历史与现实对照分析的方法,理清近二十年来欧日贸易投资的发展历程,来解释当下欧日的比较优势和竞争态势问题;三是将微观的产业研究与宏观的经济贸易研究统一起来,不但从经济总量、贸易和投资格局等角度探究贸易投资发展潜力,又从微观层面的具体产业和产品入手,探究竞争性和互补性问题;四是综合运用横向与纵向对比方法,既对欧日经贸合作的历史、现实和未来进行阐述,也对中国和欧日的贸易投资规模、结构和竞争力水平进行横向比较。本文的主要研究思路和内容如下:首先是引言和文献综述理论探索。接下来主要探讨了欧日签署EPA的背景和基础,对欧日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双向投资情况进行梳理,通过贸易结合度指数、互补性指数、出口相似度指数分析欧日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运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和GI指数对欧日的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和产业内贸易情况展开研究。其次分析了欧日EPA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主要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非关税壁垒、投资自由化四方面介绍了协定的框架内容,从公司治理、政府采购、知识产权、竞争补贴和国企、贸易救济等九个方面阐述了欧日协定在规则上与以往自贸协定相比的主要特点。再次阐述欧日EPA的经济效应,从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两方面着手。理论分析方面,从贸易自由化视角和比较优势视角分析了贸易效应,从投资转移效应和投资创造效应两方面探讨投资效应,同时阐述了竞争效应和轮轴-辐条效应。实证分析方面,基于引力模型,对欧日EPA的投资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基于GTAP模型,研究了EPA协定对欧日GDP、贸易条件、要素回报、福利水平、各部门产出以及贸易流向等方面的影响。然后对欧日EPA的社会、环境和规则治理效应展开分析。一是社会效应,理论层面,从就业创造、保障劳工权利和公民社会参与劳工政策磋商角度探讨;实证层面,运用GTAP模型分析对就业和工资的影响。二是环境效应,理论层面,从环境产品和服务便利化、资源利用效率、废弃物产生量、监管能力和实施多边环境协定角度探讨,实证层面,运用LMDI模型将对碳排放量的影响分解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三方面进行分析。三是规则治理效应,主要分为补贴和国企、公司治理、可持续发展、政府采购等方面,分析对规则的引领作用。接下来是对中国发展的影响。在梳理中国与欧日的双边贸易和双向投资基础上,对中国与欧日竞争性和互补性、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和产业内贸易展开详细分析,然后重点是对中国的贸易、投资等经济影响以及国企补贴、可持续发展等规则治理影响进行理论分析,基于GTAP模型对中国的GDP、出口、要素回报、贸易条件、福利水平、环境等影响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是结论和政策建议。本文的结论如下:一方面是欧日EPA的效应。第一,双方的经济效应均是正向而明显的,日本在GDP、贸易、福利等方面获益程度高于欧盟。欧盟收益最大的是纺织服装皮革业,受损最大的是汽车制造业;日本产出获益最大的是汽车业,产出降幅最大的是乳制品产业。其他经济体的经济效应均为负面,但降幅较小。第二,贸易促进效应明显,日本的进出口增幅均高于欧盟。其他经济体都遭受负面影响,但程度有限。日本的贸易条件改善,而欧盟和其他经济体的贸易条件出现恶化。第三,双向投资的促进效应比较显着,欧日在投资领域放宽市场准入产生投资创造效应,资源配置的优化和生产布局的调整引起投资转移效应。区外经济体对区内也产生投资转移和创造。第四,社会和环境效应明显。社会效应方面,改善双方劳动者的工资收入,提升双方就业水平,实现对劳工权利的更好保护。环境效应方面,促进环境贸易便利化,对碳排放和气候变化产生影响,加大了欧日对应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承诺。第五,对国际经贸规则和治理方式影响深远,加严了补贴和国有企业规则纪律,对未来自贸协定的公司治理内容起到示范作用,引领全球政府采购规则主导权,为投资者-国家争端解决机制改革预做铺垫。另一方面是对中国的影响。第一,对中国宏观经济产生负面影响。无论是GDP、福利水平、产出都是全球经济体中下降幅度较大的。但是负面效应总体可控。第二,对中国对外贸易产生冲击,贸易转移效应比较明显,恶化中国的贸易条件。但是,中国出口竞争优势明显,与欧日的出口产品结构存在差异化,影响有限。受损最大的是对欧电子设备出口和对日纺织服装皮革出口。第三,对中国吸引投资造成较大压力,可能使部分对华投资转移至欧日。第四,对中国劳工和环保领域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劳工和环境高标准对中国造成相当压力,挑战中国政策底线。另一方便有助于促使中国更加重视劳工权利和环境保护,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第五,对中国的规则制定和治理模式兼具机遇和挑战。既企图削弱中国的竞争优势,又可倒逼我深化改革。为此,本文提出五点政策建议:一是以大型自贸伙伴为重点,推动尽快结束或实施中欧投资协定谈判、RCEP谈判和中日韩自贸协定。二是抓住一大批中小型经济体,加快构建面向全球的自贸区网络。三是显着提高自贸协定的自由化水平,扩大服务业开放,改善营商环境,争取在新规则议题上有实质性突破。四是加强与自贸区相适应和配套的国内政策调整,实现中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五是处理好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多边贸易体制的平衡关系,以实际行动为开放型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旗帜鲜明地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不仅分析欧日EPA的经济影响,还创新性地使用了LMDI模型,从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三个维度,分析了欧日自贸区的环境效应。此外,本文还阐述了协定对于全球规则制定和治理体系的影响,特别是在国有企业、补贴、公司治理、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对于中国在学习借鉴全球领先的自贸区模式和规则、推动更高水平开放有启示作用。

苏梦颖[9](2020)在《中国煤炭能源国际定价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特点决定了煤炭将在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占主导地位。尽管中国的煤炭储量总量很大,但随着改革开放40年,经济快速增长所产生的能源消耗已经导致煤炭资源供给压力增大,资源枯竭趋势正在快速显现。目前中国煤炭的储产比仅为38年,远低于世界132年的平均水平。虽然近年来中国加强了能源结构调整的力度,提高清洁能源消费的比例,但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非化石能源还不能完全替代化石能源,煤炭能源的消耗仍将维持较高的比例,煤炭作为中国的长期主要能源的地位不会改变。能源的加速消耗以及资源与环境保护的迫切需要导致中国从2009年开始成为煤炭净进口国,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煤炭进口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下,中国大宗商品国际定价权缺失已成为众所周知的现象,无论作为全球最大的进口国还是出口国,中国在大宗商品国际贸易中始终均缺乏国际定价影响力,常常是国际交易价格的被动接受者,长期被国际大宗商品定价体系边缘化,并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煤炭进口国,在未来仍存在持续性的煤炭需求,我们应当以史为鉴,未雨绸缪,积极争取煤炭国际定价权,避免中国陷入国际能源价格大幅波动的影响当中。因此探讨如何取得中国煤炭能源的国际定价权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取得中国煤炭国际定价权。分析核心问题,首先必须了解定价权的形成机理以及作用机制,因此核心问题分为三个子问题,子问题1,从影响因素视角分析定价权形成机理。子问题2,中国煤炭的国际地位和定价权现状。子问题3,从现货和期货市场视角研究影响定价权的传导机制。在解决以上问题之前,我们考虑到中国在未来是否仍存在持续性的煤炭需求和进口是争取定价权的逻辑前提,因此有必要对中国煤炭需求和进口趋势进行讨论。遵循问题导向,本文的研究思路为:首先对煤炭定价权的产生、煤炭定价权与市场势力的关系、煤定价权与煤炭期货市场的关系,煤炭现货市场与煤炭期货市场之间的关系从理论上分析其影响机制;其次,对中国煤炭未来趋势进行实证分析,以验证本文对于中国煤炭定价权研究的必要性;再次,采用面板数据,从市场势力视角研究中国煤炭在全球煤炭贸易市场的定价权现状;然后,对中国煤炭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价格的短期和长期动态关系进行研究,探究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之间的关系;接着,从时间序列实证研究角度,分析中国煤炭在全球期货市场上的定价影响力,以综合考察中国是否同时具有期货市场上的定价权;最后,根据分析所得结论,为加强中国煤炭国际定价权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本文共有9章内容,首先进行理论基础的梳理,然后按照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思路撰写实证章节。第一,从供求定价理论开始,从理论上对定价权、市场势力、期货市场产生的脉络及研究必要进行了理论分析。第二,接下来是四章主体实证,中国争取煤炭定价权的必要性的实证分析、中国在全球煤炭现货市场上的定价权研究、中国煤炭市场和期货市场动态关系研究、中国在全球煤炭期货市场上的定价影响力研究。最后为结论总结和政策建议。按照这个思路,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章到第4章的内容。第1章是绪论,主要内容为背景、章节安排和创新点等,第2章是理论梳理和文献综述,对本文涉及的理论知识和前人的研究进行了梳理,找出优点与不足,并针对不足之处,展开研究。第3章是对全球及中国煤炭市场现状的研究。第4章根据前述章节的研究论述了中国煤炭定价权的形成及构建,对中国煤炭定价权影响因素及传导路径做了分析,为后续实证研究提供思路及理论依据。第二部分为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主体部分。包含第5章至第8章内容。第5章,首先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并将环境库茨涅兹曲线纳入进来,重新预测煤炭需求峰值,考察中国树立和争取煤炭能源定价权的现实需要。本章运用煤炭消费EKC曲线空间计量模型对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域的面板数据进行了煤炭需求拐点测算。同时,构建了ARMA模型,对中国煤炭进口总量进行回归分析,以此对未来中国煤炭进口量的走势做出合理预测。本章对中国未来煤炭需求趋势做出了两个判断:第一,2013年并非煤炭需求下降拐点,若按6.5%的年均GDP增长率,在2037年才会达到煤炭需求拐点。第二,未来几年,中国煤炭进口量会处于上升状态。既然中国未来一定时期内处于煤炭需求上升期、煤炭进口增长期,煤炭价格的巨幅波动将会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和国家能源供给,因此,积极研究中国煤炭市场的国际定价权现状已刻不容缓。第6章,从市场势力的视角,分析全球主要煤炭进出口国贸易情况以及中国主要煤炭进出口国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关系。以煤炭价格为例采用面板数据,利用PTM模型估算了全球主要进出口大国的市场势力,并基于PTM的结果选择进一步对中国煤炭进出口的市场势力建立了基于剩余需求弹性模型的SMR模型。结果表明,在PTM模型框架下,澳大利亚、印尼、俄罗斯、中国均在煤炭出口市场中市场势力显着,具有煤炭出口定价权。煤炭进口市场中,仅中国拥有较弱的煤炭定价权,印度、韩国、日本均没有煤炭定价权。煤炭国际贸易在主要煤炭出口市场均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属于卖方市场。煤炭出口贸易中,优势出口国可以通过汇率的传导在目标市场进行差别化定价,进而表现为在目标出口国拥有市场势力。煤炭进口贸易中,日本和韩国不存在市场势力与其煤炭完全依赖进口有密切关系。印度不存在市场势力,印度国内煤炭价格的上涨会导致进口价格的上涨,进而使得印度进口商的收益减少。以上结论反映了进口国在煤炭贸易上的弱势地位,同时也反应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煤炭能源产业落后的事实。由于本文主要侧重研究中国的市场定价权,第6章在通过进口商的PTM模型测度得到中国具有国际煤炭影响力后,选择了进一步构建基于Lerner指数理论的修正后的剩余需求弹性模型SMR,通过纳入更多变量对中国的进口定价权进行补充实证。结合PTM模型及SMR模型的实证结果,对中国煤炭的国际定价权的整体评估如下:第一,中国对印尼煤炭进口有市场势力,对澳大利亚的煤炭进口没有绝对市场势力。第二,在市场势力PTM及SMR模型下,影响煤炭进出口价格的主要因素是美元汇率、煤炭替代品如天然气等能源的价格、双方国家的GDP增长率、运输距离和进口国的需求弹性因素等。第三,在整个煤炭国际贸易市场中,中国具有一定的卖方市场势力,但中国煤炭出口量很少,主要集中在亚洲国家。在中国煤炭出口的十一个主要目标市场上,除印尼外,均存在市场势力,由于目标出口国仅是亚洲国家,且出口量较小,可以认为,中国拥有亚洲范围内的煤炭出口定价权。可以成为全球煤炭能源定价的重要力量。第7章,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煤炭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的影响机制,通过建立模型,实证研究了中国煤炭期货市场价格与现货市场价格的动态关系,考察煤炭期货市场的价格是否能够引导现货市场价格。本章运用2013-2019年的1521组日度时间序列数据,将中国郑州动力煤市场价格对秦皇岛动力煤现货价格先后进行了单位根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协整检验、VAR向量自回归模型回归、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等,发现中国动力煤期货和中国动力煤现货的变动具有联动效应,他们在短期和长期内都存在稳定的动态联系。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价格有引导作用。说明中国动力煤现货价格和动力煤期货价格互为影响,中国煤炭期货市场已经具备价格发现功能。这为进一步研究中国煤炭期货市场的国际定价影响力提供了重要基础。第8章,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期货市场与定价权之间的互动机制,然后通过理论分析构建了一个金融市场视角下的价格传递理论模型,并对期货价格的传递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对中国煤炭期货市场的定价影响力与欧洲ICE理查德湾煤炭期货市场及ICE鹿特丹煤炭期货市场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本章选取ICE南非理查德湾煤炭期货、ICE荷兰鹿特丹煤炭期货、中国郑州动力煤期货三个品种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广义谱分析方法对2013年-2019年间共1940组期货价格日度数据进行分析,实证显示中国郑州动力煤期货市场与ICE南非理查德湾煤炭期货市场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二者之间存在单向的价格引导关系,ICE南非理查德湾煤炭期货市场对中国郑州动力煤期货市场的影响更大。中国郑州动力煤期货市场与ICE荷兰鹿特丹煤炭期货市场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二者之间存在单向的价格引导关系,但中国郑州动力煤期货市场对ICE荷兰鹿特丹煤炭期货市场的影响非常微小。研究表明,中国缺乏与第一大进口国地位相匹配的定价权优势。最后一部分为第9章,为全文的总结部分。对前面每章的研究进行了总体总结,针对总结的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并针对本文研究的不足,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基于上述研究工作,本文针对性地提出四点政策建议。第一,整合与完善中国煤炭产业链,规范煤炭现货市场;第二,实施企业联盟,争取国际价格谈判优势;第三,提高煤炭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的信息有效性;第四,健全中国煤炭期货市场,参与国际煤炭定价,形成权威的国际煤炭基准价,积极打造国际煤炭定价中心。经过深入思考和总结后,笔者认为本文存在如下三个创新点:1.研究方法上的创新。本文较合理地将包含三次项的EKC曲线纳入空间计量模型,并以此预测煤炭需求峰值(拐点)。使用逻辑及高斯曲线的研究中,大多忽略了空间因素。经济增长对煤炭需求的影响同样缺乏细致讨论,本文试图引入EKC这一经验假说并对其验证。结合EKC与空间计量的研究中,或不直接涉及煤炭消费需求,或将EKC中经济增长对因变量的倒N型关系以简单的倒U型关系取代,本文将三次项纳入模型可以得到更为稳健的估计与预测。2.研究视角上的创新。从现货及期货市场两个视角测度中国煤炭国际定价权。相关研究通常只关注现货市场或期货市场中单个市场的定价权,而忽略了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本文基于市场势力相关理论与计量经济学方法,不仅对中国在煤炭现货市场是否具有市场势力进行了检验,还对中国煤炭期货市场对全球其它主要期货市场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同时研究了煤炭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间的动态关系,从而能够更全面地测度中国煤炭能源国际定价权。3.研究内容上的创新。由于西方发达国家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替代品,或者拥有交易中心左右煤炭相关金融产品价格,对于煤炭定价权研究相对较少。中国学者则多侧重于石油、天然气等能源领域。本文展开对中国煤炭定价权的直接研究,是对能源定价权相关文献的有益补充,也能为解决中国能源结构现实问题提供参考。

唐文昊[10](2019)在《国际油价对国内市场价格传导路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对国际原油进口依赖性高,国际原油价格的变动对我国国内市场价格形成一定的影响。研究国际油价波动对国内市场价格传导路径对我国经济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国际油价等相关价格数据为基础,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研究国际油价变动对国内市场价格产生影响的不同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国际油价主要通过影响油气产品、化工产品以及食品生产环节,进而对国内市场价格产生影响。为此,提出建议:要加强对石油价格的监测,积极完善石油定价机制,促进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二、国内化工产品市场价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内化工产品市场价格(论文提纲范文)

(2)S公司化工产品市场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的内容和框架
    1.4 研究的创新点
第2章 理论综述
    2.1 市场营销理论综述
        2.1.1 市场营销概念界定
        2.1.2 市场营销战略理论
        2.1.3 市场营销组合理论
    2.2 化工产品市场营销研究现状
第3章 S公司化工产品市场营销现状与问题分析
    3.1 S公司概况
        3.1.1 S公司简介及历史沿革
        3.1.2 S公司的主营业务
        3.1.3 S公司的主要财务指标
        3.1.4 S公司的组织结构
    3.2 S公司化工产品营销现状分析
        3.2.1 S公司营销模式的历史沿革
        3.2.2 现阶段S公司营销模式特点
    3.3 S公司化工产品营销存在的问题与成因分析
        3.3.1 营销缺乏战略规划
        3.3.2 营销手段缺乏创新
        3.3.3 营销人员专业化水平不足
        3.3.4 营销行为体系不健全
        3.3.5 市场信息系统欠缺
第4章 S公司化工产品营销环境分析
    4.1 宏观环境分析
        4.1.1 政治法律环境
        4.1.2 经济环境
        4.1.3 社会文化环境
        4.1.4 技术环境
    4.2 产业环境分析
        4.2.1 化工产业环境现状
        4.2.2 主要竞争对手的分析
    4.3 S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4.3.1 S公司资源能力分析
        4.3.2 S公司企业文化分析
    4.4 S公司的SWOT分析
第5章 S公司化工产品营销策略优化
    5.1 S公司化工产品的目标市场营销战略优化
        5.1.1 S公司化工产品的市场细分
        5.1.2 S公司化工产品的目标市场选择
        5.1.3 S公司化工产品的市场定位战略
    5.2 S公司化工产品市场营销组合策略的优化
        5.2.1 产品策略的优化
        5.2.2 价格策略的优化
        5.2.3 渠道策略的优化
        5.2.4 促销策略的优化
第6章 S公司化工产品营销策略的实施保障措施
    6.1 营销管理制度的优化
        6.1.1 强化市场部调研分析机制
        6.1.2 设立产品经理岗位
        6.1.3 调整营销考核机制和导向
        6.1.4 市场营销和服务流程的设计
    6.2 人才培训保障
        6.2.1 建立系统的培训制度
        6.2.2 采取分类培训模式
        6.2.3 实施案例教学,建立销售模板
    6.3 财务保障
        6.3.1 强化财务监管职能,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6.3.2 建立内部审计制度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
    7.2 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基于竞争情报的化工企业风险预警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企业风险预警研究
        1.2.2 企业竞争情报研究
        1.2.3 化工企业风险预警研究
        1.2.4 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图
    1.4 创新点
2 相关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
        2.1.1 竞争情报
        2.1.2 企业风险预警
    2.2 企业竞争情报的收集和加工
        2.2.1 企业竞争情报主要来源
        2.2.2 情报收集的要求
        2.2.3 风险情报加工
    2.3 企业风险预警与竞争情报的契合
    2.4 竞争情报在企业风险预警中的特征
3 化工企业风险影响因素识别分析
    3.1 化工企业特点
    3.2 化工企业风险因素识别的原则和程序
        3.2.1 化工企业风险因素识别原则
        3.2.2 化工企业风险因素识别程序
    3.3 化工企业风险因素识别设定条件
    3.4 基于竞争情报的化工企业风险因素分析
        3.4.1 化工企业风险外部因素分析
        3.4.2 化工企业风险内部因素分析
4 基于竞争情报的化工企业风险预警体系构建
    4.1 化工企业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构建与情报收集
        4.1.1 化工企业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4.1.2 化工企业风险预警指标选取与确定
        4.1.3 指标解释及情报收集途径
    4.2 化工企业风险预警情报评价
        4.2.1 化工企业风险预警指标权重计算与确定
        4.2.2 化工企业风险预警指标分值计算
        4.2.3 基于物元可拓法的化工企业风险情报评价
    4.3 化工企业风险预警情报分析和传递
        4.3.1 化工企业风险预警情报分析
        4.3.2 化工企业风险预警情报传递过程原则
        4.3.3 风险预警情报传递中的交流
    4.4 化工企业风险预警警情应对
        4.4.1 化工企业巨警与重警应对措施
        4.4.2 化工企业中警与轻警应对措施
        4.4.3 化工企业无警状态应对措施
5 基于竞争情报的化工企业风险预警案例研究
    5.1 青岛海湾集团有限公司介绍
    5.2 青岛海湾集团有限公司风险预警情报收集和加工
        5.2.1 调查对象
        5.2.2 问卷调查设计
        5.2.3 问卷结果整理
    5.3 青岛海湾集团有限公司风险预警情报评价
        5.3.1 经典域、节域及待评物元确定
        5.3.2 关联度确定
        5.3.3 风险警度综合判断
    5.4 青岛海湾集团有限公司风险预警警情结论与对策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工作及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碳关税对我国化工产品出口的潜在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碳关税的合法性及可行性研究
        1.2.2 碳关税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
        1.2.3 我国化工产品相关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文章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1.4.1 创新
        1.4.2 不足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碳关税
        2.1.2 隐含碳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关税保护理论
        2.2.2 关税经济效应
        2.2.3 庇古税理论
        2.2.4 投入产出理论
第3章 我国化工产品出口贸易及能源消费现状
    3.1 我国化工产品出口贸易现状
        3.1.1 我国化工产品出口贸易额
        3.1.2 我国化工产品出口结构
        3.1.3 我国化工产品出口主要国家和地区
    3.2 我国化工产业能源消费现状
        3.2.1 化工产业整体能源消费情况
        3.2.2 化工产业能源消费结构
第4章 碳关税对我国化工产品出口影响的理论分析
    4.1 碳关税对我国化工产品出口影响的作用机制
    4.2 碳关税对我国化工产品出口的影响
        4.2.1 我国化工产品出口量减少
        4.2.2 我国化工产品的市场价格下降
        4.2.3 我国化工产品出口贸易条件恶化
        4.2.4 我国社会福利水平下降
第5章 碳关税对我国化工产品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
    5.1 隐含碳排放测算—基于投入产出模型
        5.1.1 计算方法
        5.1.2 模型应用
        5.1.3 结果分析
    5.2 .碳关税对我国化工产品出口量、市场价格、贸易条件及社会福利的影响
        5.2.1 模型介绍及应用
        5.2.2 化工产品出口量分析
        5.2.3 化工产品市场价格分析
        5.2.4 化工产品出口贸易条件分析
        5.2.5 我国社会福利水平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6.1 结论
    6.2 政府层面
        6.2.1 利用WTO法律机制维护自身利益
        6.2.2 研究国内碳税政策
        6.2.3 积极展开环境外交
        6.2.4 增加对化工企业低碳减排的支持力度
    6.3 行业层面
        6.3.1 优化化工产品结构
        6.3.2 拓展化工产品新兴市场
        6.3.3 塑造国内化工行业自主品牌
        6.3.4 充分发挥化工企业管理协会的作用
参考文献
致谢

(5)A公司合成橡胶产品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技术路线图
第2章 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1 国外研究现状
        2.1.2 国内研究现状
        2.1.3 国内外研究评述
    2.2 理论基础
        2.2.1 营销组合理论
        2.2.2 目标市场营销理论
    2.3 分析工具
        2.3.1 PEST分析法
        2.3.2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法
第3章 A公司合成橡胶产品营销环境分析
    3.1 A公司简介
        3.1.1 公司基本概况
        3.1.2 公司组织机构
        3.1.3 公司经营模式
    3.2 宏观环境分析
        3.2.1 政策与法律环境分析
        3.2.2 经济环境分析
        3.2.3 社会环境分析
        3.2.4 科技环境分析
    3.3 行业环境分析
        3.3.1 合成橡胶行业发展现状
        3.3.2 合成橡胶产能分布情况
        3.3.3 合成橡胶市场流通环节分析
        3.3.4 合成橡胶行业发展趋势
    3.4 竞争结构分析
        3.4.1 供应商
        3.4.2 客户
        3.4.3 潜在进入者
        3.4.4 替代品
        3.4.5 现有竞争者
第4章 A公司合成橡胶产品营销现状及问题
    4.1 A公司合成橡胶产品营销现状
    4.2 A公司合成橡胶产品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4.2.1 产品结构不合理
        4.2.2 定价机制不灵活
        4.2.3 终端客户比例偏低
        4.2.4 过分依赖上游供应商
        4.2.5 营销政策不灵活
        4.2.6 营销服务缺失
        4.2.7 销售人员素质及专业技能不高
        4.2.8 资金对营销的支持不足
第5章 A公司合成橡胶产品营销策略设计
    5.1 营销策略设计原则与步骤
    5.2 STP策略
        5.2.1 市场细分
        5.2.2 目标市场的选择
        5.2.3 市场定位
    5.3 营销组合策略
        5.3.1 产品营销策略
        5.3.2 价格营销策略
        5.3.3 渠道营销策略
        5.3.4 促销营销策略
        5.3.5 服务营销策略
第6章 A公司合成橡胶产品营销策略实施保障
    6.1 完善营销组织架构
    6.2 提高营销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技能
    6.3 建立科学的营销考核和激励制度
    6.4 建立财务风险管控制度
    6.5 整合营销文化
第7章 结论
    7.1 总结与展望
    7.2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6)中国原油期货价格发现功能有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文献综述
    四、基本思路和框架
    五、研究方法与可能创新之处
    六、存在的不足
第二章 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理论分析
    一、期货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
    二、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
    三、研究价格发现功能有效性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 中国原油期货价格发现功能有效性的问题与假设
    一、中国原油期货市场的创建历程
    二、中国原油期货市场的运行状况
    三、中国原油期货价格发现功能有效性的相关假设
第四章 中国原油期货价格发现功能有效性的实证检验
    一、VAR模型构建
    二、数据选取与描述性统计
    三、实证检验及分析
    四、稳健性检验
    五、实证检验结论
第五章 中国原油期货价格发现功能有效性不足的原因分析
    一、市场交易者参与度不高
    二、制度安排存在缺陷
    三、合约设计不够完善
    四、国内配套市场发展不成熟
第六章 完善中国原油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的对策建议
    一、广泛吸引市场交易主体
    二、优化完善制度安排
    三、不断改进合约设计
    四、推进配套市场的开发和建设
    五、提高海外原油权益产量
    六、增强监管能力,防范金融风险
参考文献
后记

(7)JLXY公司聚氧化乙烯产品市场营销策略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
    2.1 化工产品及聚氧化乙烯的概念及特点
    2.2 营销相关理论
第3章 JLXY公司聚氧化乙烯产品市场营销策略的现状
    3.1 JLXY公司及产品概况
        3.1.1 JLXY公司概况
        3.1.2 JLXY公司聚氧化乙烯产品开发历程
        3.1.3 JLXY 公司聚氧化乙烯产品销售情况
    3.2 JLXY公司聚氧化乙烯产品营销现状
    3.3 JLXY公司聚氧化乙烯产品营销调研
    3.4 JLXY公司聚氧化乙烯产品营销策略问题分析
第4章 JLXY公司聚氧化乙烯产品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4.1 JLXY公司聚氧化乙烯产品宏观环境分析
        4.1.1 政治环境
        4.1.2 经济环境
        4.1.3 社会环境
        4.1.4 科技因素
    4.2 JLXY公司聚氧化乙烯产品微观环境分析
        4.2.1 行业环境分析
        4.2.2 供应商因素分析
        4.2.3 客户需求因素分析
        4.2.4 竞争者因素分析
        4.2.5 企业资源与能力分析
        4.2.6 客户关系分析
        4.2.7 消费者行为分析
第5章 JLXY公司聚氧化乙烯产品改进策略制定
    5.1 JLXY公司聚氧化乙烯产品STP分析
        5.1.1 市场细分
        5.1.2 目标市场选择
        5.1.3 产品定位
    5.2 策略制定
        5.2.1 产品策略改进
        5.2.2 价格策略改进
        5.2.3 渠道策略改进
        5.2.4 促销策略改进
第6章 JLXY公司聚氧化乙烯产品营销策略改进的保障措施
    6.1 制度保障
    6.2 人力保障
    6.3 技术保障
    6.4 资金保障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欧日经济伙伴协定的综合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全球区域一体化的发展特点
        1.1.2 欧盟和日本的自贸区战略
        1.1.3 中国的自贸区战略
        1.1.4 选题和研究目的
    1.2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和逻辑框架
        1.3.2 创新点和存在不足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探索
    2.1 文献综述
        2.1.1 区域经济一体化效应的文献综述
        2.1.2 欧日自贸区效应的文献综述
        2.1.3 文献评述
    2.2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有关理论
        2.2.1 传统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2.2.2 自贸区相关理论
        2.2.3 理论评述
第3章 欧日签署EPA的背景与基础
    3.1 货物贸易情况
        3.1.1 总体货物贸易情况
        3.1.2 双边贸易情况
        3.1.3 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分析
    3.2 服务贸易发展
    3.3 双向投资发展
    3.4 比较优势分析
    3.5 竞争优势分析
    3.6 产业内贸易分析
第4章 欧日EPA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4.1 主要内容
        4.1.1 货物贸易
        4.1.2 服务贸易
        4.1.3 非关税壁垒
        4.1.4 投资自由化
    4.2 主要特点
第5章 欧日EPA的经济效应
    5.1 经济效应的理论分析
        5.1.1 贸易效应
        5.1.2 投资效应
        5.1.3 竞争效应
        5.1.4 轮轴-辐条效应
    5.2 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
        5.2.1 模型简述
        5.2.2 数据与方法
        5.2.3 结果分析
    5.3 基于GTAP模型的实证分析
        5.3.1 关税削减程度
        5.3.2 模型和模拟方案
        5.3.3 结果分析
第6章 欧日EPA的社会、环境和规则治理效应
    6.1 社会效应
        6.1.1 理论分析
        6.1.2 基于GTAP模型的实证分析
    6.2 环境效应
        6.2.1 理论分析
        6.2.2 基于LMDI模型的实证分析
    6.3 规则治理效应
        6.3.1 补贴和国有企业
        6.3.2 公司治理和市场导向
        6.3.3 可持续发展
        6.3.4 政府采购
        6.3.5 投资保护
第7章 对中国发展的影响
    7.1 中国与欧日双边合作情况
        7.1.1 双边贸易
        7.1.2 双向投资
    7.2 中国与欧日贸易分析
        7.2.1 竞争性和互补性
        7.2.2 比较优势
        7.2.3 竞争优势
        7.2.4 产业内贸易
    7.3 欧日EPA对中国的影响
        7.3.1 理论分析
        7.3.2 实证分析
第8章 结论和政策建议
    8.1 结论
        8.1.1 欧日EPA的综合效应
        8.1.2 欧日EPA对中国的影响
    8.2 政策建议
        8.2.1 加快实施中国自贸区战略的重要意义
        8.2.2 加快实施中国自贸区战略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9)中国煤炭能源国际定价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1.5 相关概念界定
        1.5.1 国际定价权与国际定价影响力
        1.5.2 国际定价中心与期货交易所
        1.5.3 价格发现
    1.6 主要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6.1 主要创新点
        1.6.2 不足之处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供求规律与价格理论
        2.1.2 市场势力相关理论
        2.1.3 期货市场相关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定价权的形成
        2.2.2 能源需求相关研究
        2.2.3 关于国际市场势力与国际定价权的相关研究
        2.2.4 关于期货市场与国际定价权的相关研究
        2.2.5 简要评述
    2.3 本章小结
3 全球及中国煤炭能源市场发展现状研究
    3.1 煤炭能源市场供需形势分析
        3.1.1 全球煤炭能源市场总体供需形势分析
        3.1.2 中国煤炭能源市场总体供需形势分析
    3.2 煤炭能源市场贸易现状研究
        3.2.1 全球煤炭贸易形势
        3.2.2 中国煤炭贸易形势
    3.3 煤炭定价方式分析
        3.3.1 全球煤炭能源主要定价方式
        3.3.2 中国煤炭能源定价历史变迁
    3.4 中外煤炭期货市场发展状况
        3.4.1 国际煤炭期货市场发展状况
        3.4.2 中国煤炭期货市场发展状况
    3.5 本章小结
4 中国煤炭定价权的形成及构建
    4.1 煤炭定价权的形成
        4.1.1 煤炭能源定价权的形成
        4.1.2 煤炭期货市场在定价中的作用
    4.2 影响煤炭定价权的主要因素
        4.2.1 现货市场因素
        4.2.2 期货市场因素
    4.3 中国煤炭定价权缺失的影响因素及传导路径
        4.3.1 中国煤炭定价权缺失的影响因素
        4.3.2 煤炭定价权缺失对中国现货及期货市场的传导路径
    4.4 中国构建煤炭定价中心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4.4.1 中国构建国际定价中心的意义
        4.4.2 中国构建煤炭定价中心可行性分析
    4.5 实现煤炭定价权的路径规划
    4.6 本章小结
5 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中国煤炭需求拐点预测及进口量研究
    5.1 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中国煤炭需求拐点预测
        5.1.1 煤炭需求拐点理论假设
        5.1.2 煤炭需求拐点模型
        5.1.3 煤炭消费EKC曲线空间计量实证研究
    5.2 基于ARMA模型的中国煤炭进口量预测
        5.2.1 变量与数据
        5.2.2 描述性统计分析
        5.2.3 实证过程
        5.2.4 实证结果
    5.3 本章小结
6 基于市场势力视角的中国煤炭能源定价权研究
    6.1 市场势力与定价权的互动机理
        6.1.1 定价权的经济学机理
        6.1.2 市场势力的测度方法
        6.1.3 市场势力与定价权的关系
    6.2 基于PTM模型的全球主要煤炭贸易国市场势力研究
        6.2.1 模型的选择与推导
        6.2.2 变量与数据来源
        6.2.3 全球主要煤炭出口国市场势力实证检验
        6.2.4 全球主要煤炭进口国市场势力实证检验
    6.3 中国煤炭能源进出口市场势力研究
        6.3.1 基于PTM模型的中国煤炭进出口市场势力研究
        6.3.2 基于SMR模型的中国煤炭进口市场势力研究
        6.3.3 模型的实证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中国煤炭能源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的动态关系研究
    7.1 煤炭期货市场对取得煤炭定价权的意义
        7.1.1 大宗商品期货定价机制的产生
        7.1.2 煤炭期货市场对取得煤炭定价权的意义
    7.2 中国煤炭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的相互作用机理
        7.2.1 煤炭现货市场对期货市场价格的作用机理
        7.2.2 煤炭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价格的作用机理
    7.3 煤炭期现货市场的动态关系分析方法与理论模型
        7.3.1 分析方法
        7.3.2 理论模型
        7.3.3 变量与数据来源
    7.4 煤炭期货与煤炭现货长期与短期关系分析
    7.5 本章小结
8 基于期货市场的中国煤炭能源定价权研究
    8.1 国际煤炭价格对中国煤炭价格的期货传导路径
        8.1.1 国际煤炭价格对中国煤炭价格的期货传导路径
        8.1.2 中国与ICE期货市场联动现实基础
    8.2 期货定价机制下国际定价权的测度方法
        8.2.1 期货定价机制下国际定价权的测度方法
        8.2.2 不同期货市场联动过程中的表现
    8.3 研究方法与数据选取
        8.3.1 研究方法
        8.3.2 数据选取
    8.4 中国煤炭期货价格与ICE 理查德湾煤炭期货价格关系的实证研究
    8.5 中国煤炭期货价格与ICE鹿特丹港煤炭期货价格关系的实证研究
    8.6 本章小结
9 主要结论与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政策建议
    9.3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一览

(10)国际油价对国内市场价格传导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相关研究文献评述
二、国际油价对国内市场价格影响的路径分析
    (一)通过油气产品产生影响
    (二)通过化工产品产生影响
    (三)通过食品产生影响
三、国际油价对我国市场价格传导路径的实证分析
    (一)油气产品传导路径的实证分析
        1. 变量选取及数据来源。
        2. 单位根检验。
        3. 确定最优滞后阶数。
        4. 格兰杰因果检验。
        5. 脉冲响应结果。
        6. 方差分解分析。
    (二)石油化工产品传导路径的实证分析
        1. 变量选取及数据来源。
        2. 单位根检验。
        3. 确定最优滞后阶数。
        4. 格兰杰因果检验。
        5. 脉冲响应结果。
        6. 方差分解分析。
    (三)食品生产传导路径的实证分析
        1. 变量选取及数据来源。
        2. 建立VAR模型。
        3. 格兰杰因果检验。
        4. 脉冲响应结果。
        5. 方差分解分析。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二)政策建议
        1. 完善石油市场的竞争机制。
        2. 不断完善国内石油的定价机制。
        3. 积极开发替代能源。

四、国内化工产品市场价格(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公告 2020年 第25号[J].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文告, 2020(44)
  • [2]S公司化工产品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 蔺坤. 山东大学, 2020(05)
  • [3]基于竞争情报的化工企业风险预警体系研究[D]. 苏航. 青岛科技大学, 2020(01)
  • [4]碳关税对我国化工产品出口的潜在影响研究[D]. 陈宇轩. 江西财经大学, 2020(12)
  • [5]A公司合成橡胶产品营销策略研究[D]. 王益地. 华侨大学, 2020(01)
  • [6]中国原油期货价格发现功能有效性研究[D]. 阎新奇.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 2020(08)
  • [7]JLXY公司聚氧化乙烯产品市场营销策略改进研究[D]. 孙丽娜. 吉林大学, 2020(08)
  • [8]欧日经济伙伴协定的综合效应研究[D]. 王宇鹏.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20(01)
  • [9]中国煤炭能源国际定价权研究[D]. 苏梦颖. 西南财经大学, 2020(02)
  • [10]国际油价对国内市场价格传导路径研究[J]. 唐文昊.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19(07)

标签:;  ;  ;  ;  ;  

国内化工产品市场价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