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信息资源管理人才的继续教育_信息资源管理论文

论我国信息资源管理人才的继续教育_信息资源管理论文

论我国信息资源管理(IRM)人员的继续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继续教育论文,信息资源论文,人员论文,论我国论文,IRM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信息资源管理(IRM)是在社会信息化进程日益加快,尤其是在信息经济、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形势下兴起的一种新观念、新体制。它已成为国际信息界、管理界和经济界普遍关注的一个新研究领域,被认为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的一个新的战略制高点。信息资源管理涉及图书情报、新闻出版、经济贸易、财政金融、计算机与通信等多个学科领域,信息资源管理人才的培养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本文试图以图书情报人才培养为例,探讨信息资源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的模式。

1 信息资源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的回顾

我国图书情报人员的继续教育,一般是指对大专(含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各专业毕业的在岗图书情报人员,进行知识更新、开发智力、提高业务能力的教育。其中中专层次的继续教育,是结合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和图书情报界的特点形成的一个继续教育的领域。

新中国成立以来,图书情报人员的继续教育有了较快的发展。早在1956年,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创办了图书馆学专修科函授班。1957年,文化部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局、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6个单位,在南京联合举办了第一届全国省市图书馆工作人员进修班。1958年,中国科学院开办了半工半读的科技情报大学,设有图书馆学、科学情报、编辑出版3个系;同年,北京全国第一中心图书馆委员会举办了“图书馆红专夜校大学”,文化学院开办了全国省市自治区图书馆研究班。1985年,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始设立图书馆学专业;同年,湖北省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和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联合举办图书馆学专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据统计,到1988年底,全国各地设立的成人教育点有33个,北京大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系、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培训的函授生每年毕业近1000人。1985年,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在全国招收图书馆学大专生,到1988年已毕业近万人,同年又招收了3000名新生。从1987年起,各地又开办了为期一年左右的专业证书班,到1990年参加学习的已超过1万人[1]。据笔者对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华东师大信息管理系、湖南医科大学医学信息管理系、安徽大学信息管理系、南昌大学信息管理系、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情报系、南京农业大学信息系及贵州大学图书情报学系等13个教育点的调查,截止1997年共培训了各种层次的图书情报成人教育生32,041人。

2 信息资源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的模式

继续教育模式,是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的综合性概念。它包括继续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形式、培养渠道和培养内容等。继续教育模式的建立,必须与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相适应。

随着信息技术与信息环境的变化,信息服务模式和信息管理机制也将发生深刻的变革。由于信息资源越来越丰富,信息载体形式更加多样化,文献信息的深层次加工与开发日益自动化和程序化,信息服务形式将由管理服务型转向咨询与中介服务型,信息机构的组织形式将与自动化进程相协调,信息管理人员必须以文献信息与技术专家、学科专家为主的复合型人才组成。而且前图书情报机构的管理人员还不能适应图书情报事业发展的需要,在知识结构、智能素质、年龄层次等方面都存在着问题,因此,必须坚持不懈地开展继续教育。

2.1 继续教育的目标

信息资源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的目标,是为各级各类社会机构造就多层次多门类的文献信息与技术、学科专家复合型人才。为达到此目标,必须注意继续教育的社会性、专业性和层次性。

(1)社会性。信息资源管理人员继续教育是直接为社会培养和造就信息管理人才。普通教育也是面向社会培养人才,但它与社会的关系比较间接,有一个转换期。而继续教育的生源直接来自社会实践部门,培养后的人员一般也是直接回归实际工作岗位。因此,其培养目标的确定要立足于社会实践部门的具体工作需要,更加强调技术能力的培养、科学知识的更新。信息资源管理人员继续教育要适应社会信息化的需要,从实际出发,针对各种实际情况,造就满足各种信息管理工作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而不是笼统地培养能胜任图书情报业务管理、教学与研究工作的专门人才。

(2)专业性。社会是由各种各样的行业系统构成的,随着社会信息化、信息社会化步伐的加快,各行各业都迫切需要对口的信息管理人才。以往的图书情报基础教育也注意为社会培养“适销对路”的信息管理人才,但人才培养与就业分配总难以“对口”,因此大都以培养“通才”模式来培养信息管理人才。实际上,这种培养模式难以满足各专业信息管理工作的需要。90年代以来,为了增强就业竞争力,办学单位普遍加强有关现代信息技术和经济管理知识的教育,情况有所好转。但这种知识结构也只能适应一般信息管理工作的需要。或者说,这种人才一般只能从事综合性图书情报单位的信息管理工作,难以真正胜任专业性信息机构和新兴信息部门的信息管理工作。信息资源管理人员继续教育是一种补缺型、更新型的教育,它“按需施教”,其培养目标更强调专业适应性。

(3)层次性。信息资源管理人员继续教育是针对不同专业、不同水平、不同岗位、不同工种的信息管理人员所开展的专业培训活动,与基础教育相比,具有更明显的层次性。信息管理学科基础教育的层次性主要体现在学历的高低,而信息资源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的层次性不仅取决于学历,还有职称、职务和工种。学历有中专、大专、本科和研究生等层次,职称有初、中、高等档次,职务有一般业务人员、业务骨干、部(室)科主任(经理)、馆(所、处)长(总经理)等级别,工种有决策者、管理者、经营者、操作者、服务者等类别。信息资源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的培养目标应更多地考虑不同层次的不同需要,以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

2.2 继续教育的形式

信息资源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由于教育对象的广泛性、教育目标的层次性、教育内容的补缺性和拓宽性,其教育形式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因此,必须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采取多类型、多途径、多系统的方式办学。

(1)多类型。信息资源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的办学类型,既有补缺性质的培训班,又有提高性质的研究班;既有针对工作环节(流程、岗位)的专题培训班,又有更新内容的短训班;既有围绕某一新技术、新标准的学习班,又有系统学习业务的进修班;既有职称考核的辅导班,又有交流经验的研讨班;既有国内的进修班,又有到国外的访问、考察活动;既有多种多样的非学历教育,又有学历教育。从目前情况来看,比较受欢迎的办学形式是专题性质的培训班、学习班、有学历的专升本函授班,以及在职申请硕士学位的研究生课程进修班。专题培训班、学习班,其选题灵活,培训时间较短,便于在职人员更新知识和学习新技术方法。函授班有学历,并能兼顾工作,很适合青年在职人员提高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有利于具有本科学历的在职人员继续深造。随着形势的发展,提高性质的研究生班将会受到人们的青睐。

(2)多途径。信息资源管理人员继续教育有面授、函授、电化教学、自学加辅导等多种教育途径。其中面授形式效果最好,函授和电化教学方式适应面最宽,自学加辅导途径最灵活。随着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热的兴起及“跨文化教育和培训计划”的逐步实施,“电子大学”将会出现,远程教学和分散教学将成为重要的教育途径。人们可不受地区、场所和时间的限制,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现代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及多媒体技术,自由灵活地共享网上的教育信息资源。

(3)多系统。信息资源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的办学部门,既有普通高校、成人高校,又有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既有政府各部委办局及其培训中心,又有各学术性群众团体、各民主党派。除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是开展继续教育的主要部门外,学术性群众团体也是开展信息资源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部门。例如,湖北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自1981年以来,先后多次举办过文献著录标准化、中、外文期刊机读目录标准化、分类主题词表、《中图法》改编、图书馆统计、文献资源调查评估、微机应用、条形码图书馆管理系统技术、计算机互联网操作、期刊工作业务骨干、期刊部负责人、文献检索课教师、资料室工作人员等培训班、学习班,还开办过图书馆科学管理、图书馆读者、文献检索与利用课教学等研讨班,举办过图书馆馆长讲习班、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班、“专业证书班”等等,参加学习和考试的人员共2720名[2]。

目前的办学模式以办学单位与有关行业系统联合办学最为适宜。这种模式是继续教育供求关系的有机结合,它不仅能使办学单位发挥师资雄厚、教学条件好的优势,有关行业系统发挥学员众多、经验丰富的优势,而且还能使它们从中得到互补和提高。随着信息网络建设的逐步完善,多功能现代化培训中心将会成为一个行之有效的办学形式。它兼有继续教育、科学研究、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等多种功能。培训中心可以是跨地区、跨行业系统的,教育资源充足,教育形式灵活,有利于提高继续教育的效益。目前,有的图书情报机构在建设地区性文献保障中心的同时,发挥其先进的技术设备和人才优势,筹办跨地区、跨行业系统的信息管理人才培训中心,这种作法很有远见。

2.3 继续教育的内容

信息资源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的内容,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发展阶段是不相同的。即使在同一国家的同一时期,由于教育对象的广泛性、教育目标的层次性及办学类型的多样性,其教育内容也不尽相同。当前,我国在职图书情报人员的继续教育,其教育内容可分为补缺型、更新型和拓展型等类型。

(1)补缺型。图书情报学是一门应用型、工具性的学科,只有与其他科学技术紧密结合起来并应用于各专业领域,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准确、迅速地提供某一学科领域的信息日益显得重要。为此,现代化的信息管理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品质、合理的知识结构、较强的的社会实践能力,这样的人才不可能靠一次性教育就能培养出来,必须靠不断地填空补缺,靠继续教育。

在职的图书情报人员由于专业基础不同,补缺性的继续教育内容也不一样。其中近年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图书情报专业毕业生,虽然初步具备了图书情报专业知识、外语与计算机知识、信息商品经营及信息机构管理知识,但一般缺乏非图书情报专业的专业知识。因此,应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通过进修、自学等方式进行非图书情报专业的专业知识的补缺。同时,非图书情报专业毕业的在职图书情报人员,应采用培训和进修等方式,进行图书情报专业知识的补缺。采用这种互补学习的方法,能逐步培养“复合型”信息管理人才,逐步造就“科学专家型”的信息管理人才。

(2)更新型。“复合型”和“学科专家型”信息管理人才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事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迫切要求信息管理人员不断丰富和更新知识,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目前,图书情报机构的业务工作已普遍由传统的手工操作变为计算机操作,以全新的方式收集、整理、加工、组织、存贮和传递知识信息。只有那些能够开发、传递和利用深层次信息的专家,才能顺应信息管理现代化的发展潮流。图书情报人员如何跟踪学科的前沿发展,如何吸收发达国家图书情报学和图书情报工作的成果,如何改革和发展我国的图书情报学研究与图书情报工作,需要不断地进行理论探讨和知识更新。与图书情报学密切相关的计算机科学、传播学、认知科学等学科,也在不断发展。图书情报工作者应当学会熟练地使用新型计算机从事信息管理工作,能编制相关的程序,同时要关心新一代计算机的应用,适应从信息处理到知识处理的智能化转变。因此,信息资源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应根据形势的发展开办提高性质的研讨班、学习班。例如,有的单位适时地举办有关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研讨班或学习班,就是一种更新型的继续教育。

(3)拓展型。信息管理人才的知识结构应是一种多样化的动态知识系统,不仅要掌握信息管理科学知识、相关学科知识及现代信息技术,而且还要具备创新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美国实施的“培养美国人迎接21世纪”计划,就十分注意培养人才的知识广度、信息意识和创造能力。对信息资源管理人员进行继续教育,不能局限于狭隘的专业范围和纯学科知识的教育,要注意知识广度和能力的培养,加强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公共关系学、预测学及科学研究方法论等理论知识和职业道德的教育。

总之,构建新型的信息资源管理人员继续教育模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反复实践并不断总结新经验,以探索出一条培养跨世纪信息资源管理人才的道路。

标签:;  ;  ;  ;  ;  

论我国信息资源管理人才的继续教育_信息资源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