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炼化开展催化再生烟气治理

沧州炼化开展催化再生烟气治理

一、沧州炼油厂开展催化再生烟气治理工作(论文文献综述)

吴聪[1](2021)在《典型FCC装置外排烟气污染物的排放特征研究》文中指出流化催化裂化(FCC)是重要的原油二次加工过程,是重油轻质化的重要手段。FCC装置是炼厂废气主要排放源,一直是炼厂环保监管的重点。现阶段,FCC装置排放的废气中污染物的种类和排放量尚不清楚,这不利于炼化企业对FCC污染物的控制和监管。本文以三套不同工艺的典型FCC装置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法(FTIR)现场监测的数据建立FCC装置烟气污染物的排放因子,并对排放因子因FCC工艺差异而引起的不确定性进行分析,最后探讨了湿法烟气脱硫过程对FCC烟气污染物排放和监测的影响,旨在提高炼厂大气排放源清单的分辨率,为FCC烟气污染物的减排监管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使用不同检测手段优选出适用于复杂FCC污染物监测的FTIR方法。使用FTIR原理的Gasmet DX4000便携式监测仪器对三套典型FCC装置外排烟气的污染物组分进行了现场监测,发现监测出众多未知排放的污染物,如甲烷、乙烯、苯、苯乙烯、氰化氢和氨等;通过对烟气中的CO和HCN的浓度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以评估是否能够通过管控FCC烟气中CO的排放来限制HCN的排放;同时比较了 FTIR监测的和CEMS监测的SO2和NOx排放浓度,发现FTIR监测出的SO2和NOx结果分别是CEMS的9~10倍和4~5倍。(2)基于现场监测的FTIR数据,分别选择了以焦炭燃烧速率和原油处理量为基准,开发了三套FCC装置的烟气污染物的排放因子,并且分析了 FCC工艺中不同因素对污染物排放因子的影响。结果显示,三套FCC装置污染物的排放因子差异显着,其中焦炭性质、再生形式和CO焚烧炉对污染物排放的影响最为明显,分别讨论了三者对烟气中不同类型污染物(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和含碳化合物)排放的影响。(3)分析了 SO2、NH3和H2O的FTIR监测结果的浓度变化,发现三者的变化趋势一致,进一步的因子分析表明SO2、NH3和H2O的排放受一个公共因子的控制。对FCC烟气的冷凝水进行了离子色谱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湿法脱硫后的FCC烟气会携带大量的水蒸气、过量的氨和可溶性盐,TG-MS分析结果表明亚硫酸铵是这些可溶盐的主要成分,也是造成SO2、NH3和H2O较强相关性的原因,这也同时表明了热湿法采样过程将高估NH3和SO2的排放。最后,总结了湿法烟气脱硫过程对不同FCC工艺下烟气中污染物排放和监测的影响,为选择合适的污染物控制设备和监测方法提供指导。

刘业业[2](2020)在《石油炼制工业过程碳排放核算及环境影响评价》文中认为全球气候变化、生态环境破坏已成为全球关注的话题。我国作为目前最大的碳排放国,承担着国际社会上承诺的减排目标压力,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国内环境保护形势。石油炼制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能源供应的基础产业,同时也是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行业。在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努力推进污染减排的背景下,石油炼制行已成为国家关注的重点领域。石化行业于2017年被纳入第一阶段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油品质量要求及污染物排放标准日趋严格,在此形势下,行业面临的节能减排压力进一步加大。在此形势下,精准的掌握企业碳排放水平、充分的了解环境影响关键环节以制定切实可行的减排方案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目前石油炼制行业碳排放核算体系不够精准、无法核算无组织源碳排放、不能从根源解析环境影响关键环节的问题,对石油炼制工业过程层面的碳排放碳核算及环境影响评价开展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建立了企业层面精准化过程碳排放核算体系,弥补了目前碳排放体系核算结果不够精准、无法核算无组织源碳排放的问题。从产业结构、企业类型、工业过程及排放气体四个角度对研究范围进行了界定,采用“生产系统-生产装置-生产单元-排放节点”四层分级的方法对石油炼制过程碳排放源进行了识别并归类,建立了物料衡算-实测法的企业层面过程碳排放精准核算方法,并对我国中等规模炼油企业为案例进行了应用。各工业过程碳排放源归类为燃料燃烧源、工艺尾气源、逸散源、废物处理源、电力热力源。核算方法的精准性体现在:增加了对油气回收源、逸散源、废物处理源的碳排放核算,增加了非CO2形式碳排放核算,电力碳排放系数考虑了清洁电力的影响,对燃料燃烧源、生产过程无组织VOCs排放量的核算方法更为准确。案例应用核算结果为:该中等规模炼油企业碳排放系数核算为0.30t CO2eq/t原油;催化裂化、连续重整、常减压、油品储存及柴油加氢装置是全厂主要贡献过程;逸散源碳排放占全厂总碳排放的6.84%;非CO2形式碳排放占总碳排放的13.76%。对不同核算方法比较分析结果为:《石化指南》、《省级指南》、《2006年IPCC指南》核算结果分别低于本方法11.11%、55.27%、80.93%,未核算逸散排放源及未核算催化剂烧焦源是主要原因;《排查指南》法核算生产装置无组织源VOCs排放系数为本文核算方法的31.82%;采用实测法对催化剂烧焦源核算结果仅为本方法核算结果的7.3%。(2)从工业过程角度提出行业层面石油炼制碳排放核算方法,可弥补现有基于排放类别核算结果应用范围的局限性;对2000-2017年石油炼制行业碳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定性及定量分析,揭示了行业碳减排存在的问题,识别了行业碳减排重点。分别从工业过程及排放类别角度构建了行业层面碳排放核算方法,采用基于排放类别方法对我国石油炼制行业2000-2017年碳排放量进行了核算,从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碳排放系数三个角度定性分析了行业碳排放特征,采用LMDI模型量化了加工规模、能源效率、能源结构、排放系数对碳增量的贡献。2000-2017年,石油炼制行业碳排放量逐年增高,尚未到达拐点;2000-2017年,行业碳排放系数呈现“先抑后扬”特征,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对碳减排有积极效果,产业链的延深是导致行业碳排放系数“上扬”的原因;要实现国家承诺的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60%-65%的目标,石油炼制行业还需要进一步增加产品附加值、促进碳减排。加工规模对碳增量的促进作用逐年降低,但仍是导致行业碳增量的主导因素;能源效率已成为继加工规模后的第二大促进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开始起到促进碳排放的作用,目前提升能源效率的手段已逐渐不能满足行业的发展需求,寻求更有效的能源效率提高途径迫在眉睫;能源结构对碳增量的贡献相对较小,能源结构因素对碳减排的潜力还需进一步挖掘;碳排放因子对年均碳增量的贡献不够明显,效应值皆为负值;碳排放因子对石油炼制行业碳排放起抑制作用,抑制效果不明显。(3)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从工业过程层面对典型石油炼制企业的环境影响进行了量化评价,弥补了基于具体石油产品开展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结果不能全面反映石油炼制整体环境影响现状、不能从源头解析关键影响环节的不足。基于过程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对中等规模典型企业工业过程层面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系统的量化评价,明确石油炼制过程产生的主要环境影响类别、识别主要贡献装置及物质、从源头解析主要装置的关键环节,并从单位原料综合环境影响的角度评价工业过程环境影响水平。石油炼制过程产生的主要环境影响类别依次是臭氧耗竭、气候变化、人类毒性、细颗粒物形成、光化学氧化、水体酸性化、陆地生态毒性、淡水生态毒性及富营养化,对人类健康方面的影响更明显。对整个炼油企业来说,原油的开采生产过程是造成环境影响的主导因素;从工业过程层面来说,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常减压、柴油加氢、油品储存、循环冷却系统是造成石油炼制环境影响的主要过程;VOCs的现场排放、炼厂气燃烧、电力热力的使用、辅剂的生产及使用、循环水的冷却及油料空冷水冷过程是造成以上装置环境影响的四个关键环节,也是石油炼制行业今后控制的重点;导致以上环节贡献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原料性质、生产工艺、油品储存类型及管理水平等。刨除各生产装置原料加工量的影响来看,柴油加氢、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含苯抽提)、MTBE、延迟焦化、常减压的环境影响依次减小;氢气的使用是拉开柴油加氢与其它装置距离的主要原因。(4)创新性的构建了基于工业过程的企业及行业层面碳排放数据统计框架,丰富和完善了石油炼制行业碳排放数据统计理论和方法。针对目前基于排放类别统计石油炼制行业企业碳排放数据的现状,从工业过程角度构建了与上文企业行业工业过程碳排放核算方法相对应的碳排放数据统计框架;并根据过程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结果,对VOCs减排及提高能源利用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企业层面碳排放数据统计形式设计了企业内部碳排放台账及对外统计报表两种类型;碳排放台账记录了企业内部碳排放核算所需的最原始数据,包括全厂及各工业过程两个维度,便于互相验证校核,保证数据准确性;对外统计报表则为统一的格式,可由行政主管部门统一下发给企业,该报表主要用于提供行业层面碳排放核算所需数据,包括体现各工业过程碳排放总体信息的总表及提供各工业过程不同碳排放类别核算过程信息的分表。行业层面工业过程碳排放数据统计框架以工业过程为基本统计单元,并根据原料/流程/技术及规模对各工业过程进一步分类,统计内容包括子类别下各工业过程行业层面的碳排放量、碳排放系数等信息。对于石油炼制VOCs减排方面,从安装在线监测、收集去除效率双重控制、加严VOCs排放标准、及时更新完善清洁生产评价体系四个方面对政府如何监管提供了建议。对于能源利用方面,从优化装置结构、提高能源效率、拓展能源结构三个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包括逐步降低催化裂化装置比重、进一步提高加氢工艺在二次加工占比、加强转化或淘汰小规模装置力度、进一步挖掘炼化一体化在装置之间及装置与系统之间提高能源效率的优势、提高清洁电力及天然气比重等。

刘宇彤[3](2019)在《我国工业VOCs集中处理生命周期评价及技术经济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能源、工业、交通等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污染物。除了常规的大气污染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排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VOCs是大气臭氧和二次有机气溶胶污染的关键前体物,是雾霾和光化学烟雾形成的重要诱因;除了影响环境,VOCs还具有高危的生物毒性,对人类健康和植物生长都具有潜在危害。在众多的排放源中工业排放是环境中VOCs污染的重要来源,因此控制工业源VOCs排放将有利于降低PM2.5和O3的浓度,对区域大气环境的改善非常重要。我国现有的VOCs废气处理模式为“一企一策”,即每个企业负责对自己排放的废气进行处理。然而对于一些规模较小、排放VOCs成分及浓度不规律的企业来说,由于其技术及经济能力有限且缺乏有效的监管,其废气处理效果不能得到保证。如果能将企业排放的VOCs废气集中起来进行统一处理,既可以减轻企业的经济负担,又方便对处理效果进行监管。基于此,本论文将从技术、环境和经济可行性为切入点对工业集中区大风量、低浓度VOCs废气的集中处理模式进行分析:首先,通过实验室模拟对吸附-催化燃烧和吸附-冷凝回收两种集成技术的性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接下来,通过生命周期分析法(LCA)对不同技术、材料组合的VOCs处理系统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最后,利用成本效益分析法(CBA)对工业VOCs集中化处理模式的经济性能进行评价。本论文基于不同处理技术和运行模式进行建模和模拟,从技术、环境和经济多重视角对VOCs集中处理模式进行全面研究,研究结论可以从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角度为工业集中区VOCs废气末端处理的技术选择、辅助材料选择以及集中化处理方案的可行性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为工业VOCs集中控制减排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论文主要包含以下四个内容:1、根据对我国工业VOCs排放源的调查研究,选择甲苯、乙酸乙酯和丙酮三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作为典型挥发性有机物的代表。为了模拟大风量、低浓度VOCs废气,将VOCs的总浓度设定为350 mg/m3,污染源排放量分别为50000m3/h、8000 m3/h、5000 m3/h和3000 m3/h。综合分析VOCs废气的排放量、组成、性质、温度和压力等条件选择吸附-催化燃烧和吸附-冷凝回收两种集成技术作为VOCs处理系统的技术方案,在吸附阶段选择活性炭和分子筛作为吸附剂,催化燃烧阶段选择CuO作为催化剂。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和技术指南,对处理工艺各阶段的设备部件进行选择与设计,构建VOCs处理模型。2、为了得到可对比的平行数据,对不同技术、材料组合的VOCs处理系统进行实验室建模,并对VOCs处理效果进行模拟,VOCs集成处理过程的实验室模拟分为以下单元:VOCs生成单元、吸附浓缩单元、催化燃烧单元、冷凝回收单元。其中吸附浓缩单元包括VOCs吸附-脱附过程和两种吸附剂(活性炭、分子筛)生产过程;催化燃烧单元包括VOCs分解过程及催化剂生产过程。对四种不同处理系统的技术性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总结了四种处理系统的物质流及能量流具体数据,为生命周期清单编制提供数据支持。3、利用实验模拟数据以及Eco-invent数据库,采用LCA软件SimaPro8.0对模拟的四套VOCs处理系统进行数据分析,并使用ReCiPe Midpoint(H)V1.09/World Recipe H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同时通过能量平衡计算对各系统能量消耗情况进行了评价。在LCA的分类阶段,根据污染物排放情况确定VOCs处理系统的3大类、8种环境影响类别:能源相关影响(气候变化、化石能源消耗)、健康相关影响(人类毒性、颗粒物形成、陆地生态毒性、淡水生态毒性)和其他影响(酸化、淡水富营养化)。研究结果表明:VOCs集成处理技术的环境影响主要体现在人类毒性潜势、颗粒物形成和化石能源消耗上。在所有影响类别中,人类毒性在四种情景都展现出了最严重的影响,其占总环境影响分别为63.9%、68.2%、67.5%和71.8%。电力消耗、废物/副产物以及材料生产对气候变化、化石能源消耗、人类毒性、颗粒物形成、陆地生态毒性、淡水生态毒性的影响最大,陆地酸化主要受材料生产、废物/副产物和设备制造的影响,而淡水富营养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设备制造和材料生产。研究结果表明,就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方面来看,吸附-冷凝回收工艺优于吸附-催化燃烧,分子筛吸附剂优于活性炭吸附剂。4、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上探索工业集中区进行VOCs集中化处理的技术经济可行性。设计直接集中和“一拖多”集中两种运行模式,并在选定的技术条件下建立基于集中化和分散化的VOCs处理情景:基准情景(BS)、能量循环情景(ERS)和有机物回收情景(MRS)。对每种情景的成本进行核算,然后利用成本效益法对各情景的经济性能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ERS情景下两种废气集中模式进行对比发现,“一拖多”运行模式优化了VOCs废气集中输送模式,降低了废气输送的电力成本,其运行成本是直接集中运行模式的69%,经济性能更优;在ERS情景和BS情景的对比中,ERS“一拖多”集中模式的运营成本比BS情景降低了11.8%,更具成本优势。在将预期收入计入时,BS情景总成本分别高于ERS和MRS“一拖多”集中化情景17.6%和24%,“一拖多”模式下MRS情景的总运营成本低于ERS情景5.9%,表明冷凝回收技术的成本效益更优。在对各情景下的VOCs处理工艺成本分解分析中发现,在BS和ERS情景中吸附单元的运行成本最高,主要来自于吸附剂更换与电力消耗的贡献;其次是集气单元,主要来自更换过滤棉的费用。在MRS情景中,运行成本主要来自吸附单元和脱附单元。

王卫红[4](2019)在《石油炼制行业典型污染物产污系数核算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通知》,2018年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各项工作正逐步进行中。石油炼制作为石化行业重要的一部分,其污染源的监管仍是我国环境管理的重要核心。对石油炼制行业进行污染源普查,有利于摸清其各类污染源数量、产排污特点、地区分布情况等,也是建立健全重点污染源档案、企业污染源信息数据库和环境统计平台的基础;为制定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提高环境监督执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减少污染物排放提供重要依据。本文首先从国内外石油炼制行业发展现状及产污系数核算的相关理论研究入手,结合现有研究成果,阐述石油炼制行业产污系数的内涵;其次,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调研的经验,总结其废水、废气典型污染物产排污特征规律及其目前的污染防治技术情况;第三,在产污系数相关理论基础的分析上,结合行业主体生产装置、工艺特点及典型污染物产排污规律,构建石油炼制行业典型污染物产污系数核算方法;第四,选取5家具有代表性的样本企业,在个体产污系数的基础上,利用算术平均法、中位数法、加权平均法核算行业产污系数,对比分析利用三种核算方法核算的行业产污系数结果与个体产污系数的差异,分析结果得知,石油炼制行业常减压和酸性气回收装置的废水适用的产污系数的核算方法为算术平均法,催化裂化、汽煤柴油加氢精制和延迟焦化装置废水产污系数适用的核算方法为中位数法,催化汽油吸附脱硫装置的废水适用产污系数核算方法为加权平均法;催化裂化再生烟气、催化汽油吸附脱硫再生烟气中各污染物产污系数适用的核算方法为中位数法,而酸性气回收装置适用的废气产污系数核算方法为加权平均法;第五,利用筛选的3个实例验证样本对核算的产污系数进行实例验证分析。将产污系数核算的污染物产生量与样本企业实际污染物产生量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本文产污系数核算方法核算的典型污染物产污系数能够较为准确的反映行业实际污染物的产生水平,具有一定的适用性。第六,根据石油炼制行业典型污染物产污系数核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推动我国的产污系数核算技术向完善方面发展。本文研究成果为开展石油炼制行业产污系数的相关核算提供一定的参考。

孙辽东[5](2018)在《催化烟气脱硝产物结垢分析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国家“十三五”节能减排工作持续推进和石油炼制污染物排放标准下达,作为石油加工行业核心位置的催化烟气污染物治理成为重点关注的对象。而余热锅炉省煤器结垢与腐蚀问题却是困扰催化烟气脱硝关键问题,目前国内脱硫脱硝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电厂烟气系统,对催化烟气脱硝技术的研究较少,仍处于摸索阶段。本文以独山子石化烟气脱硝装置为研究对象,主要进行以下几方面的研究:通过对垢样组成以及垢样的形成机理分析,得到结垢的影响因素和结垢后后系统压力变化的规律;对SCR工艺中生成硫酸氢铵的条件的分析,确定降低氨逃逸量和SO3的产量,可以降低省煤器换热面上硫酸氢氨的结垢速度。提出通过设置喷氨格栅、氨导流装置、选择最佳的反应温度和使用脱硫、脱氮助剂,来降低氨逃逸量和催化烟气中SO3的产量,从而降低省煤器的结垢量;更进一步的,在脱硝装置中增设激波吹灰系统,可及时清理积垢,实现装置脱硝系统达标排放的目的。针对硫酸氢氨附着于换热面形成垢下析氢腐蚀问题,研究结垢产物对省煤器腐蚀的影响,提出将可能产生腐蚀的部位提升管束材质,来实现余热锅炉长周期运行,从而提高整套装置的运行周期,对全国范围内同类装置的实施具有指导借鉴意义。

曹原原[6](2018)在《炼油厂废气的排放与防治》文中研究表明炼油厂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气,如不加以治理,会给环境带来严重危害。以某石化企业为例,对炼油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艺废气、燃烧烟气等进行统计分析。炼油厂的废气来源通常包括有组织排放源、无组织排放源和火炬排放烟气等。为使废气污染物达标排放,治理措施主要有:燃料气脱硫、催化烟气旋风分离、重整装置再生尾气处理、硫磺回收装置、减少烃类排放、减少恶臭气体排放、锅炉废气治理设施等。其中,减少烃类排放主要包括原油及轻油采用浮顶罐储存、设置气柜回收燃料气、常减压装置"三顶"气回收、油气回收装置等;减少恶臭气体排放主要包括含硫污水密闭输送、储罐恶臭气体处理等。炼油厂除了对传统的SO2、NOx、烟尘等常规污染物排放源进行监测外,还要加强对非甲烷总烃、VOCs、TSP等排放源进行监测,并对特征污染物的无组织排放进行监控。

马红敏[7](2016)在《炼油厂脱硝技术评价及钛钨粉负载钼催化剂催化还原NOx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由PM2.5造成的雾霾天气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已造成了严重的威胁。NOx作为PM2.5的主要组成成分,对雾霾的形成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炼油企业作为我国天然气以及清洁油品生产的最大供应商,是区域性大气污染的重要贡献者。随着国家法规政策的出台,对炼油企业NOx的排放限制越来越严格。目前,应用于国内外的脱硝技术主要有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臭氧低温氧化(LoTOx TM)技术、脱硝助剂技术、低氮燃烧器技术等,各种技术有各自的特点。烟气脱硝涉及环境、经济、技术等多种因素,脱硝技术的选择是一个多指标的复杂问题,如何根据各企业各装置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实用的评价系统,进而选出适用于不同污染情况下的烟气脱硝技术,是炼油厂NOx防治亟需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针对炼油厂常用的六种脱硝技术:LoTOx TM工艺、SCR工艺、SNCR工艺、脱NOx助剂、低氮燃烧器和SNCR-SCR联用工艺运用模糊数学理论,从环境指标、经济指标和技术指标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灰色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为(0.5417,0.6287,0.3715,0.5628,0.7654,0.4272),即六种技术的适用性次序依次是:LoTOxTM工艺、低氮燃烧器、SCR工艺、脱NOx助剂、SNCR工艺、SNCR-SCR联用工艺。另外针对应用比较普遍的SCR技术,本研究以工业级钛钨粉为载体制备了不同Mo含量的MoO3-WO3/TiO2催化剂,并通过XRD、BET、TEM和UV-Vis等手段对上述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同时还考察了催化剂的NH3-SCR反应活性,测试结果表明,Mo的加入,拓宽了催化剂的活性温度窗口,当Mo含量为6%时,催化活性最佳,最高脱硝率能达到100%,且在300 oC530 oC的温度窗口都能保持80%以上的转化率。为了提高催化剂的抗水性,本研究初步通过机械混合法制备了β分子筛掺杂的钛钨粉,并采用搅拌-超声浸渍法制备了Mo含量为10%的不同β分子筛掺杂量的MoO3-WO3/TiO2-β系列催化剂。活性测试结果表明,掺杂β分子筛后催化剂的脱硝活性有所增加,在325 oC525 oC温度范围内,掺杂10%β分子筛的催化剂比没掺杂β分子筛的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提高了5%10%,在300 oC450 oC温度范围内,掺杂β分子筛的催化剂其NOx转化率保持在90%以上。

王宝珊[8](2015)在《壳牌CANSOLV清洁可再生脱硫技术在催化裂化装置上的应用》文中提出中国石化沧州分公司120万t/a催化裂化装置利用壳牌CANSOLV清洁可再生脱硫技术脱除再生烟气中的SO2。装置投用后,运行状况良好,再生烟气中SO2浓度由600 mg/m3降低到22 mg/m3,脱除率超过96%,每天可减排SO22 t左右,硫磺回收装置再将减排的SO2回收利用,降低了运行成本。该技术工艺简单,脱硫原理简单,操作弹性大,能通过预留手段满足未来更加严格的污染物限排指标,主要消耗为低压蒸汽。该设施对入口烟气条件要求高,一次性投资较大。

刘晋东[9](2014)在《炼油厂氮氧化物系统性减排措施研究》文中认为氮氧化物(NOx)是一种环境学中的常规大气污染物质,自“十二五”开始,氮氧化物初次被列入节能减排的考核指标,开始实行排放总量控制,自2011年以来,全国各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已经开始对辖区内的炼油企业核算和下达氮氧化物总量控制指标,这意味着氮氧化物减排已经被国家正式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氮氧化物是炼油厂排放的最重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世界各国对炼油厂的氮氧化物的排放控制不尽相同,有些直接指定行业控制标准,有些则侧重于燃料燃烧标准规定等内容。国内由于长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多,中国的炼油行业氮氧化物减排进展情况不容乐观。目前国内对于炼油行业的氮氧化物排放的限制,除个别地区出台地方标准或借鉴其它行业和综合排放标准外,国家尚未出台炼油行业正式的污染排放控制标准,炼油厂的氮氧化物只在各类燃烧烟气中存在,包括加热炉烟气、催化烧焦烟气、锅炉烟气以及硫磺尾气焚烧烟气等。目前国内炼油厂中,催化裂化装置再生烟气和动力锅炉烟气排放的氮氧化物占了全厂氮氧化物排放量的绝大部分比例,其次为各类型加热炉烟气排放的氮氧化物。在目前国内炼油行业,为满足氮氧化物减排指标,氮氧化物的减排还仅停留在单点减排上,进行烟气末端治理,并没有全厂性的、系统性的减排计划。在满足达标排放的前提下,维持排放现状,没有主动减排意识。炼油厂氮氧化物的减排是一个系统工程,从源头到末端需要有全面的减排规划,而后逐渐分步实施。首先从源头控制,对催化裂化装置进料提前进行加氢处理,降低催化原料的氮含量,减少催化裂化装置再生烟气的氮氧化物排放量。其次逐步对炼油厂的加热炉均采取低氮燃烧措施,减少加热炉的氮氧化物排放量。再次采用IGCC系统代替传统的动力锅炉,大幅减少炼油厂动力系统的氮氧化物排放量。最后,对动力锅炉烟气、催化裂化再生烟气进行末端脱硝,以进一步减少全厂的氮氧化物排放量。

闫成波[10](2014)在《催化裂化装置的节能优化研究》文中认为针对催化裂化装置能源消耗较大的问题,以中国石化上海高桥分公司2#催化裂化及其相关装置为研究对象,运用基准能耗与装置实际能耗相比较的方法,分析催化裂化装置具体设备或工艺系统能源消耗的影响因素,找出节能降耗的潜力所在,提出具体的改进方案,来解决这些导致装置能耗高的因素。结合高桥分公司催化裂化装置实际工况以及在整个炼油区域的上下游工艺和能源利用情况,提出了热联合、低温热利用、余热锅炉和汽轮机改造四个改进方案。在实际实施中,四个方案可以独立分项实施,在能源消耗上可以独立核算,但在操作运行中互相影响,因此提出的改进方案统筹考虑了工艺流程的改动和实际操作数据的变化,不但对装置的总能耗有很大的影响,而且对装置的操作方法也有较大的改变。其中热联合和低温热利用方案的基础主要是分馏系统存在多余的不同品质的热量,从而经过严格计算,优化流程,使各种能量充分利用。余热锅炉和汽轮机改造方案主要是对装置的关键产能和耗能设备之间的匹配进行改进,从而达到优化用能的目的。

二、沧州炼油厂开展催化再生烟气治理工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沧州炼油厂开展催化再生烟气治理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1)典型FCC装置外排烟气污染物的排放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2 催化裂化(FCC)工艺简述
    1.3 FCC再生污染物排放因子的研究现状
    1.4 湿法脱硫过程对烟气污染物排放影响的研究现状
    1.5 烟气污染物在线监测方法的应用现状
    1.6 FCC装置烟气污染物排放面临问题
    1.7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7.1 研究内容
        1.7.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第2章 现场监测与实验部分
    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2.2 现场监测
        2.2.1 方案实施要求
        2.2.2 监测方案
    2.3 实验部分
        2.3.1 待生催化剂表征
        2.3.2 亚硫酸铵热分解实验
第3章 FCC外排烟气污染物的识别
    3.1 典型FCC装置的选取
    3.2 针对FCC污染物监测方法的优选
    3.3 FCC外排烟气污染物的FTIR结果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FCC烟气污染物排放因子的开发
    4.1 FCC烟气污染物排放因子的计算
    4.2 FCC工艺对排放因子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湿法脱硫对FCC烟气中污染物排放和监测的影响
    5.1 FCC烟气中SO_2、NH_3和H_2O的FTIR结果
        5.1.1 因子分析
        5.1.2 公共因子的实际意义
    5.2 NH_3/SO_2摩尔比对FCC烟气中污染物排放的影响
    5.3 湿法脱硫工艺对FTIR法监测FCC烟气中SO_2和NH_3浓度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总结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2)石油炼制工业过程碳排放核算及环境影响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进展
        1.2.1 碳排放核算研究进展
        1.2.2 环境影响评价研究进展
    1.3 不足之处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企业层面精准化过程碳排放核算体系
    2.1 研究范围
        2.1.1 产业结构
        2.1.2 企业类型
        2.1.3 工业过程
        2.1.4 排放气体
    2.2 工业过程碳排放源识别及归类
        2.2.1 排放源识别
        2.2.2 排放源归类
    2.3 精准化过程碳排放核算方法
        2.3.1 燃料燃烧源
        2.3.2 工艺尾气源
        2.3.3 逸散排放源
        2.3.4 废物处理源
        2.3.5 间接排放源
        2.3.6 方法分析
    2.4 案例应用
        2.4.1 案例介绍
        2.4.2 数据收集
        2.4.3 核算结果
        2.4.4 对比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行业层面碳排放核算方法及年际变化分析
    3.1 核算方法
        3.1.1 基于工业过程核算方法
        3.1.2 基于排放类别核算方法
        3.1.3 核算方法优劣势分析
    3.2 数据收集
        3.2.1 燃料燃烧源
        3.2.2 工艺尾气源
        3.2.3 逸散源
        3.2.4 电力热力源
        3.2.5 行业工业增加值
    3.3 年际变化动态分析
        3.3.1 核算结果
        3.3.2 结果分析
        3.3.3 不确定性分析
    3.4 影响因素贡献分析
        3.4.1 方法原理
        3.4.2 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过程的石油炼制企业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
    4.1 范围及目标
    4.2 清单分析
    4.3 评价方法
        4.3.1 评价指标及方法
        4.3.2 单位综合环境影响
    4.4 评价结果
        4.4.1 主要影响类别分析
        4.4.2 重点贡献环节识别
        4.4.3 关键贡献物质分析
        4.4.4 综合环境影响评价
        4.4.5 敏感性分析
    4.5 不确定性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石油炼制工业过程碳排放数据统计及污染减排建议
    5.1 企业层面工业过程碳排放数据统计
        5.1.1 碳排放台账统计内容
        5.1.2 碳排放统计报表内容
    5.2 行业层面工业过程碳排放数据统计
    5.3 污染物减排建议
        5.3.1 VOCs减排建议
        5.3.2 提高能源利用水平建议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展望及创新点
    6.1 主要结论
    6.2 不足及展望
    6.3 创新点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我国工业VOCs集中处理生命周期评价及技术经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VOCs废气处理技术研究
        1.2.2 环境治理工程生命周期评价研究
        1.2.3 环境治理工程成本-效益分析研究
        1.2.4 主要启示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模型方法
    2.1 理论基础
        2.1.1 外部性理论
        2.1.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 模型方法
        2.2.1 生命周期评价方法
        2.2.2 成本效益分析方法
第3章 工业VOCs废气排放与治理现状
    3.1 VOCs来源及危害
        3.1.1 VOCs来源及特征
        3.1.2 VOCs的危害
    3.2 工业VOCs排放现状
        3.2.1 VOCs生产环节
        3.2.2 VOCs储运环节
        3.2.3 VOCs原料的使用环节
        3.2.4 含VOCs产品使用环节
    3.3 工业VOCs治理存在的问题
        3.3.1 处理难度大
        3.3.2 监管难度大
        3.3.3 政策法规不完善
    3.4 工业VOCs集中处理的必要性分析
        3.4.1 提高VOCs减排效果
        3.4.2 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
        3.4.3 便于监督管理
第4章 工业VOCs废气集成处理工艺设计
    4.1 工业VOCs废气集成处理工艺方案
        4.1.1 污染源VOCs构成及风量设定
        4.1.2 设计原则和依据
        4.1.3 工艺选择及材料选配
    4.2 工业VOCs废气集成处理单元设计
        4.2.1 集气罩与过滤棉装置
        4.2.2 吸附装置
        4.2.3 催化燃烧与热回用装置
        4.2.4 冷凝回收装置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工业VOCs废气集成处理系统建模与模拟
    5.1 工业VOCs废气集成处理技术识别
    5.2 工业VOCs废气集成处理系统建模
        5.2.1 VOCs生成单元
        5.2.2 活性炭吸附单元
        5.2.3 分子筛吸附单元
        5.2.4 催化燃烧单元
        5.2.5 冷凝回收单元
    5.3 工业VOCs废气集成处理系统技术性能分析
        5.3.1 活性炭吸附-催化燃烧
        5.3.2 分子筛吸附-催化燃烧
        5.3.3 活性炭吸附-冷凝回收
        5.3.4 分子筛吸附-冷凝回收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VOCs集成处理过程生命周期环境影响分析
    6.1 VOCs集成处理过程生命周期分析框架
    6.2 生命周期目标与范围定义
    6.3 工业VOCs处理技术组合情景设置
    6.4 生命周期清单分析
    6.5 能量平衡
    6.6 敏感性分析
    6.7 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
        6.7.1 气候变化影响
        6.7.2 化石能源消耗影响
        6.7.3 人类毒性潜势影响
        6.7.4 颗粒物形成影响
        6.7.5 陆地生态毒性影响
        6.7.6 淡水生态毒性影响
        6.7.7 陆地酸化
        6.7.8 淡水富营养化
    6.8 本章小结
第7章 工业VOCs废气集中处理经济可行性分析
    7.1 工业VOCs废气集中化处理模式分析
        7.1.1 直接集中法
        7.1.2 “一拖多”集中法
    7.2 情景设置与处理单元设计
        7.2.1 BS情景下VOCs处理单元设计
        7.2.2 ERS情景下VOCs处理单元设计
        7.2.3 MRS情景下VOCs处理单元设计
    7.3 工业集中区VOCs废气集中处理经济分析
        7.3.1 工业VOCs废气处理情景经济分析方法
        7.3.2 直接集中方案和一拖多集中方案成本对比分析
        7.3.3 一拖多集中方案与分散化方案的成本对比分析
        7.3.4 三种情景下VOCs处理成本效益分析
        7.3.5 三种情景下VOCs处理成本分解分析
    7.4 工业集中区VOCs集中处理的政策建议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本文主要结论
    8.2 论文创新点
    8.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石油炼制行业典型污染物产污系数核算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石油炼制行业发展现状
        1.2.1 国外石油炼制行业发展现状
        1.2.2 国内石油炼制行业发展现状
    1.3 国内外产排污系数核算技术研究进展
        1.3.1 国外产排污系数研究进展
        1.3.2 国内产排污系数研究进展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论文创新性
第二章 石油炼制行业污染源产排污特征及污染防治措施分析
    2.1 废气主要污染源产排污特征及污染防治措施分析
        2.1.1 废气主要源项及典型污染物产排污特征分析
        2.1.2 废气主要源项及典型污染物污染防治措施分析
    2.2 废水主要污染源产排污特征与污染防治措施分析
        2.2.1 废水主要源项及典型污染物产排污特征分析
        2.2.2 废水主要源项及典型污染物污染防治措施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石油炼制行业典型污染物产污系数核算方法构建
    3.1 产污系数理论基础
        3.1.1 产污系数的定义
        3.1.2 产污系数的表达方式
    3.2 典型污染物产污系数核算方法构建
        3.2.1 产污系数核算方法构建思路
        3.2.2 产污系数核算技术的具体确定
        3.2.3 产污系数的核算方法构建
    3.3 行业产污系数的核算方法
        3.3.1 算术平均法
        3.3.2 中位数法
        3.3.3 加权平均法
    3.4 产污系数核算主体与对象的选择
        3.4.1 核算主体生产装置的筛选
        3.4.2 核算污染物指标的确定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废水及废气典型污染物产污系数的确定
    4.1 核算样本的筛选及概况简介
        4.1.1 核算样本的筛选
        4.1.2 核算样本概况简介
    4.2 样本企业典型污染物个体产污系数的核算
        4.2.1 样本企业废水典型污染物个体产污系数的核算
        4.2.2 样本企业废气典型污染物个体产污系数的核算
    4.3 产污系数的确定
        4.3.1 基于算术平均法产污系数的核算
        4.3.2 基于中位数法产污系数的核算
        4.3.3 基于加权平均法产污系数的核算
    4.4 核算结果分析
        4.4.1 废水典型污染物产污系数核算结果分析
        4.4.2 废气典型污染物产污系数核算结果分析
        4.4.3 产污系数核算结果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产污系数的验证及适用性分析
    5.1 产污系数的验证
        5.1.1 样本企业概况
        5.1.2 废水产污系数验证分析
        5.1.3 废气产污系数验证分析
    5.2 产污系数的适用性分析
        5.2.1 废水产污系数适用性分析
        5.2.2 废气产污系数适用性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A 石油炼制各样本企业基本情况表
附录 B 石油炼制行业主体生产装置废水和废气产污系数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致谢

(5)催化烟气脱硝产物结垢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本课题研究意义及内容
第二章 脱硝技术研究进展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1 国外脱硝技术研究现状
        2.1.2 国内脱硝技术研究现状
    2.2 NO_X产生机理
    2.3 NO_X控制技术
        2.3.1 SNCR脱硝技术
        2.3.2 SCR脱硝技术
        2.3.3 脱硝技术国内外发展情况
    2.4 烟气脱硝工艺及装置介绍
        2.4.1 催化装置简介
        2.4.2 催化烟气脱硝工艺
    2.5 脱硝装置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5.1 余热锅炉简介
        2.5.2 催化烟气脱硝余热锅炉省煤段结垢情况
        2.5.3 余热锅炉省煤器腐蚀泄漏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催化烟气脱硝余热锅炉结垢分析
    3.1 垢样的组成分析
    3.2 结垢的形成机理
        3.2.1 SCR的反应流程
        3.2.2 SO_3的形成
        3.2.3 氮氧化物的来源
        3.2.4 硫酸氢铵NH_4HSO_4的形成机理
        3.2.5 硫酸氢铵NH_4HSO_4形成的影响因素
    3.3 现场测量分析
        3.3.1 执行标准
        3.3.2 检测仪器
        3.3.3 检测内容
        3.3.4 检测方法
        3.3.5 测量结果及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减少硫酸氢铵ABS形成的措施
    4.1 控制HN_3逃逸量
        4.1.1 最佳的反应温度
        4.1.2 氨与氮氧化物充分的混合度
    4.2 增加激波吹灰系统
        4.2.1 激波吹灰技术介绍
        4.2.2 系统布置情况
        4.2.3 控制系统介绍
        4.2.4 激波吹灰器使用效果评价
    4.3 脱氮助剂的试用
        4.3.1 氮转移剂的机理
        4.3.2 加注方法
        4.3.3 试用过程
        4.3.4 助剂效果分析
    4.4 脱硫剂的试用
        4.4.1 硫转移剂的机理
        4.4.2 试用过程
        4.4.3 效果分析
    4.5 小结
第五章 结垢产物对管束的腐蚀及对策
    5.1 装置省煤器管束泄漏情况
        5.1.1 装置运行情况介绍
        5.1.2 现场查漏情况
    5.2 泄漏原因分析
        5.2.1 管内泄漏分析
        5.2.2 管线壁厚测试
        5.2.3 管线硬度测试
        5.2.4 取样管线化学成分分析
        5.2.5 硫酸氢铵腐(ABS)蚀机理
    5.3 防腐蚀措施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试验原始数据记录
附录2 DCS参数记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6)炼油厂废气的排放与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废气来源
    2.1 有组织排放源
    2.2 无组织排放源
    2.3 火炬排放烟气
3 废气污染物达标排放分析
4 废气污染治理措施
    4.1 燃料气脱硫
    4.2 催化烟气旋风分离
    4.3 重整装置再生尾气处理
    4.4 硫磺回收装置
    4.5 减少烃类排放
        4.5.1 原油、轻油采用浮顶罐储存
        4.5.2 设置气柜回收燃料气
        4.5.3 常减压装置“三顶”气回收
        4.5.4 油气回收装置
    4.6 减少恶臭气体排放
        4.6.1 含硫污水密闭输送
        4.6.2 储罐恶臭气体处理
        4.6.3 延迟焦化冷焦水密闭循环使用
        4.6.4 化纤污水场恶臭治理
        4.6.5 炼油污水处理场加盖, 废气集中处理
    4.7 锅炉废气治理设施
5 结语

(7)炼油厂脱硝技术评价及钛钨粉负载钼催化剂催化还原NOx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炼油厂NO_x的来源
        1.1.1 NO_x生成的基本机理
        1.1.2 NO_x生成的影响因素
        1.1.3 烟气中NO_x的主要来源
    1.2 炼油厂NO_x排放现状及标准
    1.3 NO_x的治理技术
        1.3.1 源头控制技术
        1.3.2 中部控制技术
        1.3.3 燃烧后NO_x控制技术
    1.4 SCR催化剂的研究现状
    1.5 烟气脱硝技术经济适用性评价方法
        1.5.1 净现值法
        1.5.2 等额年费用比较法
        1.5.3 模糊综合评价法
    1.6 文献小结
第2章 实验部分
    2.1 催化剂的制备材料与方法
        2.1.1 催化剂制备所用仪器及设备
        2.1.2 催化剂制备所用原料及试剂
        2.1.3 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2.2 催化剂的表征
        2.2.1 X射线衍射 ( XRD ) 表征
        2.2.2 N_2吸附-脱附法 ( BET ) 表征
        2.2.3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 ( UV-Vis DRS ) 表征
        2.2.4 扫描电子显微镜 ( SEM ) 表征
        2.2.5 透射电子显微镜 ( TEM ) 表征
        2.2.6 NH_3程序升温脱附 ( NH3-TPD ) 表征
    2.3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
        2.3.1 催化剂活性评价装置
        2.3.2 催化剂活性评价材料
        2.3.3 催化剂活性的计算方法
第3章 炼油厂烟气脱硝技术概述
    3.1 引言
    3.2 炼油厂主要的烟气脱硝技术
        3.2.1 选择性催化还原 ( SCR ) 技术
        3.2.2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 ( SNCR ) 技术
        3.2.3 脱NO_x助剂技术
        3.2.4 低NO_x燃烧技术
        3.2.5 氧化吸收技术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灰色层次分析法的烟气脱硝技术经济综合评价研究
    4.1 引言
    4.2 烟气脱硝技术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4.3 烟气脱硝技术综合评价体系中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4.3.1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的的方法与步骤
        4.3.2 本论文中综合评价体系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4.4 烟气脱硝技术综合评价体系中评价指标白化函数的确定
        4.4.1 白化函数的构建方法及分类
        4.4.2 本论文中综合评价体系评价指标白化函数的确定
    4.5 烟气脱硝技术综合评价
        4.5.1 评价指标因素值的确定
        4.5.2 脱硝技术灰色综合评价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钛钨粉负载钼催化剂的表征及其NH3-SCR催化性能的研究
    5.1 引言
    5.2 MoO_3-WO_3 / TiO2催化剂的研究
        5.2.1 XRD表征
        5.2.2 BET表征
        5.2.3 SEM表征
        5.2.4 TEM表征
        5.2.5 UV-Vis DRS表征
        5.2.6 催化剂的NH_3-SCR催化活性评价
    5.3 分子筛改性钛钨粉负载MoO_3催化剂的研究
        5.3.1 XRD表征
        5.3.2 BET表征
        5.3.3 催化剂的NH3-SCR催化活性评价
    5.4 结果分析与讨论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壳牌CANSOLV清洁可再生脱硫技术在催化裂化装置上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CANSOLV 清洁可再生脱硫技术
    1. 1 技术简介
    1. 2 壳牌 CANSOLV 工艺流程
    1. 3 反应原理
2应用壳牌 CANSOLV 清洁可再生脱硫技术实现催化裂化再生烟气脱硫
    2. 1 沧州分公司催化裂化装置简介
    2. 2 壳牌 CANSOLV 脱硫系统运行前提条件
        2. 2. 1烟气中颗粒物浓度、SO2控制
        2. 2. 2热稳定盐
3 沧州分公司烟气预处理及其它设施
    3. 1 激冷除尘设施
    3. 2 废水处理设施
4 效 果
5 结 论

(9)炼油厂氮氧化物系统性减排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意义和目的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1.3 研究的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目标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研究目标
第2章 当前氮氧化物排放控制形势和政策
    2.1 氮氧化物的危害
        2.1.1 氮氧化物性质概述
        2.1.2 氮氧化物对环境及人体的危害
    2.2 国外对氮氧化物排放的控制要求
        2.2.1 采用多种指标综合管理的办法
        2.2.2 制定相应的标准体系
        2.2.3 推动实施区域共同防控
        2.2.4 采取经济激励政策
        2.2.5 披露企业污染排放信息
        2.2.6 国外炼油行业氮氧化物排放控制
    2.3 国内氮氧化物排放的宏观政策
        2.3.1 国内氮氧化物排放情况
        2.3.2 国内氮氧化物排放控制
    2.4 国内炼油行业氮氧化物的减排形势
        2.4.1 国内炼油能力及分布
        2.4.2 国内炼油行业氮氧化物污染控制情况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国内炼油厂氮氧化物排放现状
    3.1 炼油厂废气污染物排放概述
    3.2 炼油厂主要氮氧化物排放源
        3.2.1 全厂氮氧化物排放源
        3.2.2 主要的氮氧化物排放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炼油厂系统性氮氧化物减排措施研究
    4.1 炼油厂氮氧化物减排存在的问题
        4.1.1 缺乏主动性
        4.1.2 缺乏系统性
    4.2 减排基本思路
    4.3 技术实现措施
        4.3.1 催化裂化原料预处理
        4.3.2 加热炉低氮燃烧
        4.3.3 采用 IGCC 系统代替传统的动力锅炉
        4.3.4 动力锅炉烟气、催化裂化再生烟气脱硝
        4.3.5 加快油品质量升级,降低区域机动车尾气氮氧化物排放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致谢

(10)催化裂化装置的节能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国内外催化裂化工艺技术进展及发展趋势
        1.1.1 催化裂化研究历史回顾
        1.1.2 催化裂化发展现状
        1.1.3 中国催化裂化技术的发展
        1.1.4 催化裂化技术发展趋势
    1.2 催化裂化装置能耗构成及基本水平状况
    1.3 降低能耗的技术措施及计算机软件技术
第2章 2~#催化装置介绍及能耗分析
    2.1 催化裂化装置及能耗情况介绍
    2.2 基准能耗
    2.3 标定能耗及分析
第3章 装置余热锅炉改造方案
    3.1 现状及背景
    3.2 技术方案分析
        3.2.1 改造目的
        3.2.2 改造原则
        3.2.3 方案说明
    3.3 流程简述
    3.4 研究结果
第4章 热供料与热联合改造方案
    4.1 现状及背景
        4.1.1 炼油区域现状
        4.1.2 催化装置进料现状
    4.2 技术方案分析
        4.2.1 优化原理
        4.2.2 改造方案
    4.3 流程简述
    4.4 研究结果
第5章 低温热利用方案
    5.1 现状及背景
    5.2 技术方案分析
        5.2.1 热源部分
        5.2.2 热阱部分
        5.2.3 低温热水系统
    5.3 流程简述
    5.4 研究结果
第6章 气压机组改造方案
    6.1 现状及背景
    6.2 技术方案分析
    6.3 流程简述
    6.4 研究结果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沧州炼油厂开展催化再生烟气治理工作(论文参考文献)

  • [1]典型FCC装置外排烟气污染物的排放特征研究[D]. 吴聪.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8)
  • [2]石油炼制工业过程碳排放核算及环境影响评价[D]. 刘业业. 山东大学, 2020(11)
  • [3]我国工业VOCs集中处理生命周期评价及技术经济研究[D]. 刘宇彤. 吉林大学, 2019(02)
  • [4]石油炼制行业典型污染物产污系数核算方法研究[D]. 王卫红.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9(09)
  • [5]催化烟气脱硝产物结垢分析与对策研究[D]. 孙辽东.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8(09)
  • [6]炼油厂废气的排放与防治[J]. 曹原原. 中外能源, 2018(04)
  • [7]炼油厂脱硝技术评价及钛钨粉负载钼催化剂催化还原NOx的研究[D]. 马红敏.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6(05)
  • [8]壳牌CANSOLV清洁可再生脱硫技术在催化裂化装置上的应用[J]. 王宝珊. 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 2015(03)
  • [9]炼油厂氮氧化物系统性减排措施研究[D]. 刘晋东. 青岛理工大学, 2014(04)
  • [10]催化裂化装置的节能优化研究[D]. 闫成波. 华东理工大学, 2014(09)

标签:;  ;  ;  ;  ;  

沧州炼化开展催化再生烟气治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