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平度市白沙河街道麻兰小学 266700
“做事先做人”,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实施德育的主要渠道。孩子是一张白纸,我们最初的勾勒将是他们未来前途的底色。因此,作为品德教师,我们要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这就要求我们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的情感得到真实的展示交流,让道德教育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尝试做了以下几点:
一、轻松导入,让学生一开始就喜欢上你的课
课堂一开始,我就请同学们听了一首歌《我爱我的家》。伴随着稚嫩的童声,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会唱的甚至跟着一起唱。我的目的就是消除孩子们的陌生感和紧张心理,让他们从容、自信,从而使课堂变得和谐、轻松、自然、民主。其实,可不能小看这个环节,如果引导得好,学生一下被老师吸引住,从喜欢这个老师开始就喜欢上这节课了。
二、课堂教学中不能盲目提问
课堂上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往往回答不出来。这样的问题我也遇到过。在刚开始磨课时,当孩子们听完歌时我是这样问的:“孩子们,你们能从这首歌中听出什么?”学生们没一个举手的,难道是他们太笨了吗?后来于主任在听了我的试讲后给我指出:这个问题问得太笼统,如果改成“孩子们,这首歌唱了什么”会不会更好?于是我就这样问问学生们试试,没想到他们大部分都举起了小手,有的说唱了爸爸,有的说唱了妈妈,有的说唱了我爱爸爸妈妈,有的说唱了爸妈对我的爱,有的说唱了我家很幸福……就这样,课题《全家福》就引出来了。在这里我还要真心地感谢于主任帮我指出了这个问题。我认为教师提问题时要仔细斟酌:1.对不明确的问题加上限制性条件,使答案控制在某一范围内;2.设计问题时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接受水平、理解能力等情况,问题难易程度控制好;3.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不可急于求成,特别是较难的问题,一定要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分析思考。
三、提高课堂讨论效果
课堂上让学生分组讨论是教师解决问题常用的方法。新课程提倡和强调合作学习,课堂讨论是合作学习的一种形式,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体现,决不能流于形式、做做样子,应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而在实际的品社课堂讨论中,有时候虽然看起来讨论也很热烈,但有的学生却只是做了一个忠实的听众,或是争论与问题关系不密切的话题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交流讨论结果时,要不一个组的意见不统一,要不全班只有二、三个组有学生举手……像这样,课堂讨论就失去了应有的功能和作用。究竟如何使课堂讨论获得收效呢?比如我在“爸妈及长辈都为我们做过什么”这个环节中是这样做的:首先问他们爸妈都在哪些方面为我们付出。学生回答我总结为四条:生活中,学习上,生病时,受委屈时。然后根据他们想讨论哪条的兴趣确定好讨论小组及组长,使讨论在民主、有序的状态下进行。其次,教给学生参与、合作的方法,教师决不能把问题交给学生后不闻不问,要参与小组讨论,给以指导、提示。最后,提供充足的讨论时间,让学生有机会充分地参与讨论交流,整和意见与观点。
四、培养学生的能力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品社教材文字叙述少,设计了大量的活动内容,为教师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当今学生知识面广,思维活跃,反应敏捷,教师不需要担心学生的能力。可有时学生能够解决的问题,教师还是不自觉地反复提示、讲解,生怕学生不明白。这样就会感觉教学时间紧张,更无法充分展示学生的才能。因此,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一定不要提示;只需提示的问题,教师一定不要讲解。要多采用开放性的问题、多元化的评价,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不断提高,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五、创设氛围提升情感
由于小学生受年龄、经历、心理发展状况所限,调动学生的真情实感比较困难。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氛围,对学生感官产生强烈的刺激,激起相应的直觉情感。爱听故事是小学生的天性,我在帮助学生理解父母的爱时让学生听了一个感人的故事。故事讲述了地震来临时一位母亲义无反顾地保护自己的孩子,最终失去了生命。低沉而悲凉的讲述,配上韩红那首生离死别的《天亮了》,当听到“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记住妈妈爱你”这句话时,我看到有些同学已经满含热泪。
六、多用激励性语言
常言到:“良言入耳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生活中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喜欢听好话,大人听到领导的表扬肯定是“爽”,且在工作中会继续努力、发扬光大;而学生听到老师的表扬或看到作业上有激励性评语,心中顿时乐此不疲、奋发向上。曾记得自己小时被老师表扬几句,兴奋得睡不着觉,几天心里都是“甜蜜”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讲课时要及时表扬激励,别怕麻烦,别认为是小事。比如当学生说要为爸妈做家务、捶背时,我说真是懂事的孩子,真细心,真体贴……我看到他们眼中洋溢着自信。激励性评语是学生进步的法宝,所以, 我们平时要多积累一些好的、充满老师关爱、激励性强的评语来拉近师生的距离,沟通师生的感情。
新理念、新课标、新教材需要高素质的品德与社会教师。而教师只有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反思,才能不断地成长,适应新时代的课堂教学。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品社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困惑是很多的,但只要我们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充电”、“加油”,就能将新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能力。
论文作者:陈静静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5月总第24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论文; 的说论文; 孩子们论文; 唱了论文; 能力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6年5月总第24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