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企业管理体制转变的七个方面亟待做好_企业经营论文

乡镇企业管理体制转变的七个方面亟待做好_企业经营论文

乡镇企业经营机制转换亟需做好七个方面的工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乡镇企业论文,经营机制论文,亟需论文,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乡镇企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开始出现了企业亏损面增大、集体资产流失严重,经济效益趋于下降等不利现象。乡镇企业持续发展迫切要求尽快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新型经营机制。为加快乡镇企业经营机制转换的进程,取得应有效果,应本着综合配套、整体推进的原则,努力做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严肃资产评估,明晰产权关系,依法保障乡镇企业的法人实体地位。现代产权理论认为,产权是指有关利益主体受益或受损的权利,产权并非仅指传统意义上的财产所有权,而是指包含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处置权以及相应的收益权在内的一组权利,产权关系实际上是指有关利益主体的权、责、利关系,产权关系模糊,必然导致交易费用高昂,影响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资产的保值增值。因此,产权关系明晰化是机制转换的基本前提。

在产权关系中,所有权主体的资产价值是决定其收益权要求的基础。因此,乡镇企业产权关系明晰化的核心问题是集体资产的评估,对股份合作制和股份制乡镇企业来说,还存在着合理设置股权问题。股权设置不合理、资产价值的低估和高估,都不利于产权关系的正常化和经营机制的转换。我国乡镇企业机制转换中集体存量资产低估、漏估现象十分严重,使经营者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实现所谓的资产保值增值,加上经营过程中资产实际价值的漏损,一些乡镇企业实际上是“富了和尚穷了庙”。

为解决资产评估的科学性和产权关系明晰化问题,农业部在《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意见》中已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各级地方政府和乡镇企业主管部门应认真组织实施,切实做好指导、服务、督促和协调工作。

机制转换要求企业必须成为真正独立的法人实体,我国法律已对乡镇企业的法人实体地位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企业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法人实体,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即独立的法人财产权和经营自主权。独立的法人财产权不仅是企业获得独立地位的财产基础,也是企业一切权利与义务关系的财产基础。然而,独立的法人财产权并不能必然保证企业不受地方政府和非政府势力的不合理干预。法的真谛就在于对权利的确认,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被确认的权利不受侵犯,所以,加强执法力度,确保企业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是乡镇企业经营机制转换的迫切要求。

(二)健全乡镇企业领导制度和权力制衡机构,造就优秀的领导班子和经营管理队伍。乡镇企业无论采用什么经营形式,领导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是充分体现自主性和民主权,有利于层级节制和权力制衡。乡镇企业作为社区性的农民集体所有制企业,其领导班子的选举罢免权应由其所属的乡村农民或其代表机构按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自主行使,政府作为国家行政机关有其自身的角色地位与职能,法律并未(也不应)赋予其行使乡镇企业的人事任命权,政府领导更不应兼任乡镇企业领导或参与企业经营活动,否则,必然会导致新一轮的政企不分、以政代企、权责不明、行为混乱的现象与弊端。权力节制是组织领导制度建设的基本要求,无节制的权力十有八九会导致权力的滥用与个人欲望的严重性膨胀,引发经济领域的腐败,阻碍企业的自我发展。乡镇企业经营机制转换要求根据其经营形式设置相应的权力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并建立相应的制度,以促使经营者科学决策和合理经营,确保乡镇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

市场竞争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企业素质的竞争,而乡镇企业领导班子和经营管理队伍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代表和决定企业素质的高低。因此,乡镇企业经营机制转换要求彻底冲破封建保守的传统观念和排外思想,引入竞争机制,大胆从外部招纳仁人贤士进入乡镇企业领导班子和经营管理队伍。

(三)优化企业内部管理职能机构,建立分工负责、高效整合的组织体系。我国乡镇企业内部管理职能部门设置混乱、科学性低,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化管理教育和训练,特别是“家族式”乡镇企业的管理队伍和组织体系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和小农意识,愈益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企业持续发展的需要。为加快机制转换,乡镇企业必须树立管理分工的思想,在坚持统一指挥的前提下,按照生产经营过程的特点和管理对象的性质,合理划分管理层次和职能部门,优化组织体系,实现管理的科学分工和有效整合。

(四)强化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建立风险防范和技术创新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与风险相伴而生,如影相随。例如,在利率低于投资报酬率的情况下,企业可利用借入资本的“杠杆效应”,增加自有资本的报酬率。但市场经营环境变幻莫测,一旦经营环境恶化导致资本报酬率降低到利率以下,企业自有资本的报酬率就会降低,甚至经营蚀本,并且借入资本规模越大,自有资本报酬率降低幅度或亏损程度越大。这就是所谓的风险递增原理。自负盈亏是企业法人区别于其他法人组织的本质特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受制于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机制,不进则退。所以,发展是硬道理。经营风险固然是客观存在的,但只要企业树立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如加强贷款的计划性,加强市场调研与预测,建立经营风险计划机制,加强合同管理,积极参加社会保险等,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利用期货市场的对冲机制规避风险,就可以将风险减小到可接受程度,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自我发展的长远基础是不断更新的商品结构,而商品更新依赖于技术创新,在现代经济中,消费需求的变化和技术进步使商品的市场寿命周期越来越短。因此,乡镇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在于依靠技术进步。乡镇企业必须加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积极引进和培养技术人才,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技术创新机制。提高产品的科学技术与知识附加值,实行高附加值营销。

(五)建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优化企业信息流转机制。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信息的生产和流转过程。科学管理的实质是信息的搜集、加工、贮存、传递和利用。当今社会,信息竞争已成为市场竞争不可忽视的内容。因此,加强信息管理也就成为经营机制转换的重要内容,任何一个有发展眼光和前途的乡镇企业都必须努力创造条件,尽快建立现代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以及时了解市场供求和经营环境动态,实现科学决策和生产要素的合理组合,真正实现向经营型机制的转换。

(六)重视公关工作,建立企业——公众互利互惠、双向协作的沟通机制。企业经营机制转换的目的是要增强企业竞争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实现自我发展。仅仅依靠提高商品本身的使用价值被动地适应市场需求的观念已不适应现代市场竞争的要求。实际上,商品是包括商品本身的内在使用价值、外观价值(包装装潢、商标等),企业公共形象以及商品的价值在内的一个有机整体。现代公共关系理论认为,相互信任、互利互惠、双向协作的企业公共关系是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适应环境变化致关重要的手段。我国许多杰出的乡镇企业正是通过其出色的公关工作,创造了良好的企业形象,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公众基础。

(七)重塑科学的企业管理制度,建立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转机制。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自主制定的,以企业行政纪律、利益制裁为保障的有关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一切行为规定与行为准则。乡镇企业职工个人、部门、经营者与所有者行为的统一与协调,以及生产要素的合理运用与经营过程的合理组织、生产结构的安排等,客观上要求通过企业管理制度安排来加以保障。没有科学的管理制度,必然会出现企业内部交易成本增加、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下降的现象与后果。根据我国企业发展的历史经验和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乡镇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在产权关系明晰化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健全经营(岗位)责任制、财务审计制度、民主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劳动人事与劳动者保障制度、质量管理制度、物资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制度或生产技术规程等,以优化内部秩序,保证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转,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

标签:;  ;  ;  ;  ;  

乡镇企业管理体制转变的七个方面亟待做好_企业经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