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胜任力意涵三重判读
刘 勇
(四川外国语大学 教育学院,重庆 400031)
摘 要: 全球胜任力是全球化时代青年必备的能力。从“全球”“胜任”“力”三个维度加以判读,有利于明确全球胜任力的全球化时代意涵框架,建构全球胜任力的全球化时代实践模式,创新全球胜任力的全球化时代技能范式。
关键词: 全球胜任力; 意涵框架; 实践模式; 技能范式
随着二战孤立主义、利益结盟主义的逐渐消亡,冷战美苏两大集团强强对峙的缓和,世界进而形成全球利益与共、生死相依的命运共同体,从而进入政治、经济、文化全球化的时代。全球胜任力即为该时代的产物。
全球胜任力以其平等、和谐、责任为导向,为青年一代明确了面向全球、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全球化时代意涵框架。通过全球胜任力在学校、社会、家庭中的不断实践,最终以创新培养新青年的外显技能范式达到具有全球视野、跨文化交际、责任担当的全球胜任力的卓越人才。课题组正是通过“全球”“胜任”“力”三个横向维度追溯全球胜任力内涵、路径及结果,以期提供培养全球胜任力人才的镜鉴。
1 全球胜任力之“全球”导向
从说文解字的角度来看,全球胜任力之“全球”囊括了地理分布上的“全”,即要求全球胜任力是适合于世界上任何国家、任何地域及任何人种,进而达到国家平等、地域平等、人种平等的认知;同时,拆解成“球”,即为无棱角、光滑的曲面,寓意为全国家、全地域、全人种间无冲突,和谐的建构;综合为“全球”,即为“全”乃至“球”所应担当的责任,即为全球胜任力之“全球”导向的意涵框架的建构。
在质性分布上,广袤与狭小表征背后的平等认知。提及“全球”,无疑表征为“全地球”,从地理分布来看,广袤土地的大国、狭小土地的小国;从经济发展来看,经济雄厚的强国、经济落后的弱国;从人种结构来看,欧洲白人的优越、非洲黑人的奴役等。此质性上孤立的分类,回顾历史,历历在目的惨痛事件予以浮现:无论是国与国之间的英法战争、人种与人种间的美国内战,无不付出无数生命的惨痛代价。此代价的产生即为表征理解“全球”为“称霸全球、称霸土地”。在21世纪、全球化无可阻挡的今天,我们的青年应当不止理解到表层含义,同时,应深层挖掘其背后的内涵。“全球”决然不是“全球老大”,而是无论国家大小、经济强弱、黑白人种,全地球上的一切皆为平等,此认知,即为“全球”表征背后的寓意。
在类别整合上,人类与自然表征背后的和谐建构。在类别上,“全球”外显为人类与自然的整合。所谓“整合”,不是我吞并你,也不是你吞并我,而是和谐共处。“整合”首先表现为人类与人类的类别整合。此项整合要求青年本土文化自信的同时包容其他文化,能够以跨文化、跨人种、跨地域、跨语言等方式与他人交流、沟通、处理事务、和谐相处。“整合”其次表现为人类与自然的整合。此话题虽老生常谈,但其全球意义非凡。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1]此“美丽”即为环境美丽、自然美丽、生活美丽。环境、自然的美丽决定着生活的美丽,生活的美丽又逆向维护着环境及自然的美丽。追其源头,即为人类塑造环境与自然的美丽,强调不仅保护本土环境与自然,同时保护全球的环境与自然是每个人的职责。这样,即落实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建构。建构理念为: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整合。
1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重症肺炎患者的药学监护 ………………………………………… 孙琼华等(3):378
卓越与优秀:全球胜任力之“胜任”的外延。古有云“德才兼备,知行合一”,在全球胜任力之“胜任”的“德”的内涵基础上,经过“胜任”路径的“养成与操练”的“行”的实践,“胜任”最终落实于外显的结果,即成为卓越与优秀的可用之才,即总述为“才”的意涵,而形成“德才兼备”之“卓越与优秀”。在此,“卓越与优秀”特指具有卓越与优秀的全球胜任能力。外显为精于世界文化与全球议题、精于多国语言、具有开放与尊重的情怀、沟通与协作能力、自觉与自信的树立、道德与责任并存[2]。同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要求此卓越与优秀的人才应该为“可从多角度批判性地分析全球和跨文化议题;理解差异如何影响观念及判断;认识自我及他人;与不同背景的他人进行开放、适宜、有效的互动。”[3]全球胜任力之“胜任”的外延体现为结果,此结果产生的卓越人才将为全球作出一定的贡献。
2 全球胜任力之“胜任”践行
养成与操练:全球胜任力之“胜任”的路径。所谓“胜任”,内在体现为“承受与担当”,外在延伸为培养出“卓越与优秀”的人才,其由内涵到外显的过程即为全球胜任力之“胜任”的“养成与操练”的路径,只有通过一定路径的锤炼、夯实、磨砺,才能将内涵深化,将“胜任”外延到一种娴熟的卓越与优秀的能力。此项“养成与操练”离不开青年个体、学校、家庭、社会及政府的综合影响。对于个体,要求青年不可拘泥于本土,也不能舍弃本土去洞察本土与世界,即具有全球视野;对于学校,应设置具有全球胜任力的教学任务,具体可包括为关注课程主题的全球性、关注学生获得的知识与技能、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关注全球胜任力培养效果;对于家庭,家长要懂得放开,可以让孩子到外地闯荡,以锻炼养成洞察本土与世界的能力,而不是关在家里的牢笼;对于社会,要紧跟时代趋势,创造全球事务处理的工作、实践岗位以提供给青年,同时人人具有全球视野,打造具有全球眼光的社会氛围;对于政府,相关国家政策要及时出台,利用国际资源、跨文化合作等政府手段为青年提供全球胜任力之“胜任”的“养成与操练”的路径。
承受与担当:全球胜任力之“胜任”的内涵。面对纷繁复杂的全球化大潮,全球胜任力之“胜任”就显得内涵丰富,不再是基本的“可以、能”,而是首先能承受多变、复杂的全球事务,而后能在杂乱中明确方向、担当责任、处理事件,总述为“德”的意涵。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立德树人”,即“树人”之根基在于“立德”,同于“胜任”之根基在于“德”,此“德”聚义于“承受与担当”的责任之“德”。这里的“承受与担当”指:可承受自身及以外经历的磨砺与问题的压力及能对自身所采取的措施进行一定的担责。在“德”的道义上即为不逃避、不退缩、敢于承担、敢于奉献。此心理的内涵构建,为全球胜任力之“胜任”的路径及外延结果做了充足的前期铺垫。
“胜任”与否不是理论与口头的表述,而是实践的检验。在“全球”意涵框架建构后,能否将其内容付诸实践,即为践行全球胜任力之“胜任”。正所谓“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对于青年一代全球胜任力的践行、夯实,即通过落实“胜任”的“承受与担当”的内涵、执行“养成与操练”的路径、形成“卓越与优秀”的外延来开展。
A:上海是近代中国印刷业的发祥地,可追溯至1843年,英国传教士建立墨海书馆。上世纪50年代后期,国家出台政策,计划推动印刷业的合理布局与发展,在此大背景下,印刷业相对发达的上海开始向全国输出资源。当时上海有30多家以出版物印刷为主营业务的印刷企业,他们向全国22个省市输出技术人才,援建内地印刷业。据不完全统计,输出的这部分技术人员有2000多名。1978年,上海印刷业的销售收入大概是5亿元,到2017年底,销售收入已经达971亿元。数字的比对简单、直观,单从规模上讲,这也是上海印刷业飞跃发展的一个表现。
在格局展现上,私利与公益表征背后的责任担当。此“格局”不是全球地理、行政格局,而是特指人性格局,即为思想精神境界的层级。此层级外显为自私之人与奉献之人,格局小,此人将以个人利益为其行动出发点;格局大,此人将心系个人,同时心系本土、心系全球,即为奉献之人、公益之人。此表征背后要求培养青年一代应放大格局,立足于公益,承担起自身之外的事件,以达到成为世界的参与者并可履行职责,完成担当、担责的重任。问责时代,担当精神即为全球担当,全球事务的担当。能为全球变暖而思考对策、能为局部冲突而关注祈祷、能为他国难民而担忧捐助等。此格局的展现,即为全球胜任力之“全球”的责任担当。
3 全球胜任力之“力”的成果
最终,常爱兰没有把周小羽打死。在常爱兰说我要打死你我要打死你的时候,驮子把常爱兰抱住了,说,你疯了,你真要把周小羽打死啊。实在不行,罚他几天,把他关到棉花房里去,也不用这么狠对他吧。
“胜任”最终外显为“卓越与优秀”,此外显的“卓越与优秀”细化到具体的能力即为全球胜任力的“力”的成果,其包括:专业性的职业技能、人文性的行为技能及统整性的战略技能。这三种技能横向并列、纵向交叉形成网状的综合技能,即为“全球胜任”技能,也就是“全球胜任力”。
职业技能外显“力”的专业性。全球胜任力对于青年一代专业性的职业技能要求为“通过学科及跨学科的研究与调查了解世界”,故此“力”的专业性有两个维度的要求,即本学科专业职业技能及跨学科专业职业技能。首先,本学科专业职业技能为“力”的发展基础,其包括基本专业知识的掌握、学位论文的撰写、专业技能的实习等。但无论是本土还是全球的事务及问题并不是通过一个专业的知识与能力就可以解决。全球胜任力要求青年应将全球作为一个系统,在本专业职业技能基础上构建跨学科专业技能而达到此系统的综合。例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世界冲突与合作、健康与人类发展、人权、文化个性和多样性,这些全球性问题无不需要跨学科知识与能力[3]。全球胜任力要求的学科与跨学科的职业技能外显为可运用本学科与跨学科知识与技能调查世界,即可调查自身及以外的世界,体现在可通过“分析、整合、综合本土及国外的证据”来“发现、提出、解决”等,故而通过全球胜任力之“力”外显的专业性职业技能为解决全球问题奠定知识与技能基础。
行为技能外显“力”的人文性。经过了科技飞速发展的机械化时代,冷冰冰的机器导向让世界变得孤立,此时,人文主义被提出,使冰封的世界又变得具有人情味。全球胜任力对于人文性的行为技能提出了要求。此人文性的行为技能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认识观点,即认识自己及他人的观点,其中包括认识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并预知影响、核查他人的观点及其影响、解释文化差异互动的影响等;二是交流思想,即有效地与不同受众交流思想,其中包括理解不同受众表达的意思及其影响、倾听并与不同人种有效沟通、选择并使用适当技术或媒介与不同受众沟通等。通过关注、了解、预知自己及他人的认知及情感,彰显全球胜任力之“力”的人文性行为技能。
战略技能外显“力”的统整性。全球胜任力之“力”的统整性战略技能即要求青年在思想上具有全球战略意识、全球系统意识的外显能力。具体来说,通过专业性的职业技能、人文性的行为技能武装后,通过采取行动把思想转化为实践以改变本土及目前的世界状况。三项技能综合、统整为一体以体现全球胜任力的战略技能。其中,采取行动能力要求可识别及创造个人或团队行动改变状况的机会、根据证据和潜在影响评估选择及所计划的行动、采取个人或合作方式促进或改进并评估影响、具有反思及创新的能力。这样,统整为一体,综合为一“力”,即构成了全球胜任力的框架。
4 结语
以“全球”为导向、以“胜任”为实践、以“力”为输出,三位一体建构了全球胜任力的能力框架,全球胜任力的三重判读为全球化时代的青年一代做出了实质性的要求,也为全球化升级时代的人才培养提供了一定的依据,综合构建了全球胜任力的人才培养新范式。
2.2.2 单株干物质积累量 由图3看出,不同处理下冬小麦单株干物质积累随生育进程推进呈S型增长趋势,总体分3个阶段,返青至拔节期缓慢增长阶段,拔节至灌浆期快速增长阶段(其中抽穗至灌浆最快),灌浆至成熟期缓慢增长阶段。早播条件下不同密度间的干物质积累量差异较大,晚播的不同密度处理间差异较小。同一密度下,单株干物质随播期的推迟而降低,分析原因是分蘖成穗的高低所致。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R]. 北京: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2017.
[2] 刘勇. 高校学生全球胜任力培养方案探究: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背景[J].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19-22.
[3] VERONICA B M, ANTHONY J. Educating for global competence: preparing our youth to engage the world[M]. Washington: Council of Chief State School Officers, 2012.
Interpretation of Global Competency from Three Perspectives
LIU Yong
(School of Education, 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31, China)
Abstract : Global competency is an essential ability for the youth in the age of globalization. The interpretation from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globalization", "competency" and "strength" will help to clarify the meaning framework of global competency in the globalization era, construct the relative practice mode, and innovate the skills paradigm.
Keywords : global competency; implication framework; practice mode; skill paradigm
中图分类号: G 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7880(2019)03-0006-03
收稿日期: 2019-03-22
基金项目: 重庆国际战略研究院研究项目“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国际经验研究(美国)”(CIISJYQG01)
作者简介: 刘勇(1990— ),男,吉林蛟河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国际教育发展与比较教育。
DOI: 10.13750/j.cnki.issn.1671-7880.2019.03.002
责任编辑 陈桂梅
标签:全球胜任力论文; 意涵框架论文; 实践模式论文; 技能范式论文; 四川外国语大学教育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