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建筑桩基施工中,为了提高桩基础的承载力,为了提高建筑施工质量,有必要实现旋挖桩施工技术的充分应用。在需要按照相应的施工技术工艺达到标准建设的实践过程中,结合设备的合理选型的工程实践中,为了保证此技术价值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关键词:旋挖钻孔成桩;施工技术;桩基工程;应用
引言:
桩基础工程是建筑的基础,其建设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施工的质量,为了节约城市土地,现代城市高层建筑越来越多,随着重量和层数的增加,对桩基承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桩基强度较低,很容易发生建筑物的沉降和倒塌,破坏建筑物的稳定性,甚至危及人身安全。钻孔灌注桩是建筑桩基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即在基础中挖一定比例的桩孔,设置钢筋笼,然后用混凝土灌注形成桩基础。旋挖桩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技术,本文主要对这一技术进行了分析。
1 旋挖钻孔成桩施工技术概述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桩孔施工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旋转钻井技术,在施工质量和效率中都有着独特优势,主要通过护臂泥钻斗钻进方式,钻头通常为斗式,挖土和取土工作需要靠钻斗来实现。钻孔机灌满土壤后,可缓慢抬起钻头,将土壤从孔中输送出去,具有操作灵活的优点。在采用旋挖桩施工技术前,需要技术人员对施工现场的地质土层条件勘测,如果土壤中有松动,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护内壁,注入一定量的泥浆,增加土壤密度,确保牢固和稳定桩,防止崩溃的现象出现在钻孔的过程。此外,检测土壤含水量,如果含水量过大,采用清水钻孔施工法。
2 工程实例
本文以福建地区某住宅小区为例,该小区的总占地面积为80000m 2,基于现有规划下,拟建成 12 栋住宅,层高为 32 层,并且设计了两层地下室,同时,存在两层裙房。基于该施工地点,在实际进行地基施工的过程中,要想确保地基具备良好的承载力,需要合理选择相应的施工技术,基于该工程所在地的土层主要是由黏土构成,因此,可以用旋挖桩施工工艺,提高建筑桩基础施工的支撑。从项目的实际特点看,有技术上的困难是,需要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抓住关键:在钻井过程中,基于存在的问题土壤特色建设是容易崩溃,同时,在成孔过程中,有大量泥沙。然后使孔清洗困难增加。另外,钻入粘土层后,钻斗很容易被堵塞,而且难度很大,但如果在钻泥层中,相应土层太厚,就会使相应的钻孔施工效率降低。
3 旋挖钻孔成桩施工的流程
3.1 准备工作
在实施旋挖钻孔前,要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1)配套仪器
在建筑桩基工程的施工中,相关技术人员需要对旋挖钻孔成桩施工所需的配套仪器进行清点,确保装载机、电焊机、钢护筒、钢卷尺等必备的设备到位,并对其质量进行检验,要确保其相关的性能符合施工要求并且可以正常运行。
(2)技术交底
为了保证施工质量达到预期的设计要求,需要加大施工技术部门与设计部门的沟通与合作,特别是技术交底工作。技术人员和设计人员在技术、工程上应根据前期勘探阶段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深入研究,明确难点和关键环节,进行科学调整,确保方案的合理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场地的整理工作
旋挖钻孔成桩施工中,采用旋挖钻机。该设备自重大,履带行走,对施工场地的压实度和平整度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在旋挖钻进前,必须对旋挖钻机的工作范围进行压实和整平,为钻机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4)埋设护筒
保护筒不仅能防止孔壁倒塌,而且具有定位、保护孔的功能。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和施工要求选择合适的护筒,应该有一定刚度的护筒,如果刚度不满足要求,为了避免发生变性,应该在护筒中焊接箍筋,提高护筒的刚度。护筒埋设时,应先进行桩位下钻头钻进,钻进的深度应比护筒长度短1m左右,然后用钻机的液压系统将护筒压入土地,直到为0.3米的地面部分,最后再对护筒的周围进行回填、夯实。通常情况下,我们要求护筒内径比桩径大0.2m左右,并且护筒顶端的平面位置的偏差控制在0.05m之内。
3.2 泥浆池的制作
在桩基工程施工过程中,钻孔水位的控制和钻孔塌陷的防治都需要泥浆池起到稳定作用。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桩基工程的现场地下图层多以黏土为主,地下压力处于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钻井容易引起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在施工开始前确保泥浆能够满足钻孔灌注桩基础的施工要求。特别是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的旋转钻井,特别要注意确保泥浆制作泥浆粘度的标准,特别是旋挖桩施工生产搅拌桶的使用,在制作完成后,把它放在泥浆池,泥浆制作的标准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土壤条件分析,以确保质量和安全钻井的目的。泥浆罐的生产也必须遵循一定的标准。首先,它必须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其次,在不影响施工的前提下与桩基工程的桩基距离较小。
3.3 钻孔工作
钻孔是灌浆的基础工作,尤其关键,钻井前,地面已整平,钻机可以稳定放置,直到调整后不会发生沉降或位移的情况为止。在开始钻孔时,要保持低速、小冲程,确定垂直方向,然后适当加快速度,以免碰到气缸,尽量避免倾斜。钻孔至1/3,撞击坚硬的卵石,可加快行程,若遇石表面凹凸不平,可钻孔后整平。为了防止现场混乱,浪费工作时间,必须预先设计钻井顺序。该项目采用分组连续作业、钻孔实时记录钻井信息等变化的方法,保证钻机不倾斜,每米深度约3m,对边坡进行测试和调整。
3.4 混凝土浇筑
①混合比应根据工程要求确定。水泥的初凝时间控制在2.5h内,等级通常在42.5mpa以上。
②混合料工作性较好,运输可有效避免泌水和离析等。在灌浆过程中,混凝土应保持良好的流动性,坍落度控制在180mm-220mm;
③整个浇筑工作是不间断的,需要不断地进行。
3 结语
桩基工程是建筑的基础,直接关系到最终的施工质量,必须保证桩基的稳定性,使其强度和承载力能够满足要求。旋挖桩是最常用的技术之一,效果非常好,值得推广,在实际应用中,必须按照每项操作的规定进行。
参考文献:
[1] 焦松奇. 建筑桩基工程中旋挖钻孔成桩施工技术应用探析[J]. 科技经济市场. 2017(08)
[2] 夏吉勇. 浅析建筑桩基施工技术要点[J]. 建材与装饰. 2017(43)
[3] 朱兴旺,安树飞. 现代建筑桩基的设计分析与沉降控制措施[J]. 建筑知识. 2017(03)
论文作者:李健楠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5
标签:钻孔论文; 桩基论文; 泥浆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工程论文; 建筑论文; 钻机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