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后血压变化的影响因素及与血管钙化的相关性研究论文_韦林

韦林 桂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内二科 广西桂林541004

【摘要】目的:探究透析后血压变化的影响因素及与血管钙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10月期间在我院血液透析中心行血液透析的70例患者进行本次研究,根据透析后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将其分为三组,分别为血压稳定组、血压升高组以及血压降低组,对比分析三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变化。结果:血压升高组、血压下降组的体重增长量、甘油三酯水平、血钙、血磷明显高于血压平稳组(P<0.05),透析过程中收缩压、透析后的舒张压以及脉压变化影响血压变化(P<0.05),其他指标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透析能引起患者血压波动,受多种因素有影响,与收缩压、透析后的舒张压、脉压、甘油三酯、血钙、血磷等因素息息相关。

【关键词】透析;血压变化;影响因素;血管钙化;相关性

心血管疾病是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其中血管钙化是预测透析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子之一,一般情况下,透析的过程中患者血压波动的患者其预后差[1]。目前,对于血压变化以及血管钙化的通过作用是否会增加心血管的发生率尚无明确的报道[2-3]。本次研究通过选取70例在我院血液透析中心行血液透析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透析后血压变化的影响因素及与血管钙化的相关性,现将具体的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10月期间在我院血液透析中心行血液透析的70例患者进行本次研究,根据透析后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将其分为三组,分别为血压稳定组(n=27,透析前后收缩压变化不超过10mmHg)、血压升高组(n=23,透析前后收缩压升高超过10mmHg)以及血压降低组(n=20,透析前后收缩压降低超过10mmHg),其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36例,年龄在28-70岁之间,平均年龄在(48.7±3.6)岁,透析时间在8个月至3年之间,平均时间在(1.8±0.2)年之间。

1.1.1纳入标准

①透析时间:超过3个月。②年龄:超过20岁。③透析前的血压:正常或者稍高于正常。④其他:无感染、急性创伤以及心血管事件。

1.1.2排除标准

①不能测量上肢血压的患者。②有恶性肿瘤的患者。③有严重的系统性疾病的患者。

1.2研究方法

详细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降压药物使用情况等基本资料,所有患者均予以碳酸氢盐透析液,其中透析钙的浓度:1.2mmol/L,透析液的流速:500ml/min,血流量:200-250ml/min,透析液温度:36.5℃,透析次数:3次/周,4h/次。记录患者透析前后患者的临床指标变化(年龄、体重增长量、透析前收缩压和舒张压、透析后收缩压和舒张压、脉压)、实验室等相关指标变化(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以及钙化相关指标变化(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

1.3评估血管钙化

予以患者腹部侧位X片检测,评估患者腹主动脉钙化情况,拍摄的片子由两名放射科医师共同读片,如果结果不一致,由另一人读片,共同商讨结果作为最终结果。

1.4血压、体重的测量方法

体重:在测量前,排空大小便,赤足。血压:应用汞柱式血压计测量,基础血压为患者上机前非透析侧上肢血压,透析后血压为患者下机后10min的血压,所有测量结果均为患者连续3次透析前后的平均测量值。

1.4评价标准

透析期间患者体重增长量(IDWG)=透析前体重-透析后体重[4]。透析前后收缩压变化=透析后收缩压-透析前收缩压[5]。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统计分析本次实验数据,其中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s)表示,分别采用χ²检验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的一般资料和血压变化关系

血压升高组、血压下降组的体重增长量明显高于血压平稳组,组间比较,P<0.05,透析过程中收缩压、透析后的舒张压以及脉压变化影响血压变化(P<0.05),详细见下表。

3讨论

血钙钙化是透析中常见的并发症,可以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与脉压变化有密切的关系。相关研究报道显示,透析前后的血压变化与透析患者的临床预后均有一定的关系,可以反应血管僵硬,但是与血管钙化是否有关系尚未明确[6]。

在透析期间控制体重增长可以反应透析期间水分的吸收情况,因此,控制透析期间的容量保持血液透析的耐受性。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血压升高组、血压下降组的体重增长量、甘油三酯水平、血钙、血磷明显高于血压平稳组(P<0.05),透析过程中收缩压、透析后的舒张压以及脉压变化影响血压变化(P<0.05),其他指标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由此我们认为透析能引起患者血压波动,受多种因素有影响,与收缩压、透析后的舒张压、脉压、甘油三酯、血钙、血磷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张萍,杨丽南,阮一哲等.透析后血压变化的影响因素及与血管钙化的相关性研究[J].西南国防医药,2015,25(7):719-722.

[2] 陈永哲.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及危险因素的临床调查[D].河北医科大学,2012.

[3] 张春华,崔太根,赵素梅等.碳酸镧对非糖尿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钙化的影响[J].中国血液净化,2015,14(6):353-357.

[4] 廖琳.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钙化及低钙透析对其影响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4.

[5]何平平,欧阳新平,唐艳艳,等.甘油三酯水平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的研究新进展[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3,21(10):591-594.

[6]戴 兵, 梅长林. 透析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J].中国血液净化, 2011,6(1):5-7,16.

论文作者:韦林

论文发表刊物:《名医》(学术版)2016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8

标签:;  ;  ;  ;  ;  ;  ;  ;  

透析后血压变化的影响因素及与血管钙化的相关性研究论文_韦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