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苯地平、卡托普利联用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赵新军

硝苯地平、卡托普利联用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赵新军

(黑龙江省传染病防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500)

【摘要】目的:探讨硝苯地平、卡托普利联用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50例,将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卡托普利治疗,观察组采用硝苯地平、卡托普利联合治疗,比较两组血压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显效13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显效7例,有效1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2%;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收缩压分别为(126.7±6.2)mmHg、(140.5±7.1)mmHg;舒张压分别为(75.9±5.8)mmHg、(87.1±6.4)mmHg,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苯地平、卡托普利联用治疗高血压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硝苯地平;卡托普利;高血压:疗效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3-0035-02

高血压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1],该病是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危及中老年患者的身体健康;同时高血压是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之一,积极控制血压至关重要。本研究对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应用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50例,患者症状表现为血压上升、头晕目眩等,经询问病史、临床检查等明确诊断为高血压,并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入选患者对本次试验均知情同意,在同意书上签字;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药物过敏患者、心力衰竭患者、继发性高血压患者、恶性肿瘤患者。将患者按照入院顺序进行分组,观察组男11例,女14例;年龄46~78岁,平均(58.9±5.2)岁;病程3~15年,平均(7.5±2.1)年;高血压分级:5例为Ⅰ级,13例为Ⅱ级,7例为Ⅲ级;收缩压152~186mmHg,平均(168.3±8.5)mmHg;舒张压85~125mmHg,平均(96.7±7.3)mmHg;对照组男12例,女13例;年龄45~77岁,平均(58.1±4.5)岁;病程2~12年,平均(6.8±2.3)年;高血压分级:4例为Ⅰ级,15例为Ⅱ级,6例为Ⅲ级;收缩压148~183mmHg,平均(165.7±7.9)mmHg;舒张压83~124mmHg,平均(95.8±6.8)mmHg;两组基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患者合理饮食、限制钠盐摄入量,合理运动等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卡托普利治疗,给予患者卡托普利12.5mg口服,每日2次;每日对患者进行血压测量,根据测量结果调整剂量,最多不可超过50mg;观察组给予患者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卡托普利剂量和对照组相同,同时给予患者硝苯地平12.5mg;每日2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疗程结束后对比两组血压变化情况。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血压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疗效判定根据《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草案》高血压药物疗效进行判定。显效:疗程结束后患者症状基本消失,收缩压降低超过20mmHg,舒张压降低超过10mmHg并降低至正常值;有效:疗程结束后患者的舒张压降低10mmHg以下,但达到正常值,或舒张压降低在10~20之间;无效:疗程结束后患者症状无改善,血压未达到上述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本试验采取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取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卡方检验,当P<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疗效对比

观察组显效13例,占52%、有效10例,占40%、无效2例,占8%、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显效7例,占28%、有效11例,占44%、无效7例,占28%、总有效率为72%;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 血压变化对比

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收缩压分别为(168.3±8.5)mmHg、(165.7±7.9)mmHg;舒张压分别为(96.7±7.3)mmHg、(95.8±6.8)mmHg,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收缩压分别为(126.7±6.2)mmHg、(140.5±7.1)mmHg;舒张压分别为(75.9±5.8)mmHg、(87.1±6.4)mmHg,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良反应对比

观察组出现1例呕吐、1例头晕,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对照组出现1例面部潮红、1例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

3.讨论

高血压是临床上常见疾病,该病在中老年患者中非常多见,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高血压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遗传因素、饮食因素、肥胖饮食、精神因素等有关,高血压是导致心脑血管发病的常见危险因素,使身体各器官受损,易出现心血管事件,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积极控制血压能够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临床治疗高血压尚无特效药物,主要以控制血压平稳为主,常见药物主要有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目前临床上多主张联合用药。硝苯地平是一种二氢吡啶类拮抗剂[2],该药物进入人体后能够促进血管平滑肌松弛,扩张冠状动脉,使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同时该药物能够对心肌细胞膜钙离子内流进行抑制,减少心肌耗氧量,达到保护心肌细胞效果。卡托普利是一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该药物对血管紧张素Ⅰ转换为血管紧张素Ⅱ进行抑制,增加血管紧张素Ⅰ,达到扩张血管的效果[3];同时该药物能够减少水钠潴留,改善心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收缩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少且轻,体现出硝苯地平、卡托普利联用治疗高血压有显著效果,改善症状,控制血压,安全性高,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几率,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杨拯,姚冬梅.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32):43.

[2]尹海平.卡托普利与硝苯地平联合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8):688.

[3]叶泽辉.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150例[J].中国医药科学,2012(10):78-79.

论文作者:赵新军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6

标签:;  ;  ;  ;  ;  ;  ;  ;  

硝苯地平、卡托普利联用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赵新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