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石柱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409100
摘要:目的:探讨激素长期维持疗法在视神经脊髓炎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本院2017年3月~2018年6月收治的神经脊髓炎患者88例纳入本次研究,运用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常规治疗组与长期维持治疗组,每组44例患者,常规治疗组进行常规治疗,长期维持治疗组采用激素长期维持疗法进行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情况。结果:长期维持治疗组治疗有效率较常规治疗组更高,且差异较为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视神经脊髓炎患者的治疗中应用激素长期维持疗法可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有进一步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激素长期维持疗法;视神经脊髓炎;临床效果
视神经脊髓炎属于视神经与脊髓同时或者相继受累的急性或者亚急性脱髓鞘病变[1]。其主要临床特征是单眼或者双眼急性或亚急性失明,发病前后并发有很惯性或上升性脊髓炎,有研究资料显示,此病占所有脱髓鞘病的1~22%,在此病治疗有80%患者易出现病情复发[2]。目前在临床治疗上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其主要用药为硫唑嘌呤及激素类药物,其中硫唑嘌呤片较为常用。有学者指出,硫唑嘌呤片在视神经脊髓炎患者的治疗中效果并不理想,而使用激素类药物长期维持治疗效果更好,为此证实其真实情况,特选本院88例视神经脊髓炎患者进行本次研究,具体研究内容见下文。
1.资料及方法
1.1 患者一般资料
将2017年3月~2018年6月收治的神经脊髓炎患者88例纳入本次研究,纳入标准为:(1)经检查和诊断确诊为视神经脊髓炎者;(2)无心脏、肝脏等重大疾病者;(3)得知本次研究内容后自愿参与者。排除标准:(1)中途退出研究者;(2)患有重大精神疾病无法配合研究者。运用随机表法将此88例患者随机分为长期持续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每组44例患者,其中长期持续治疗组患者中,男26例,女18例,年龄19~69岁,平均41.68±7.25岁,常规治疗组中,男27例,女17例,年龄18~70岁,平均42.01±6.87岁。本次研究在征得我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后进行,对患者一般资料统计分析后发现,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治疗组患者使用硫唑嘌呤片(上海上药信宜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1423)进行治疗,用量用法为:根据患者体重调整剂量,3mg/kg,1次/d,口服。
长期维持治疗组采用激素长期维持疗法进行治疗,其用药用量为:泼尼松(天津市津津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036),口服,1mg/kg/d,每隔14~28d减少用药剂量,每次减少5mg,直至维持在7.5~15mg/d。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观察指标
本次主要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其治疗效果采用EDSS评分量表进行平复,治疗效果分为:有效、显效、无效3个等级,其疗效评定标准为:显效:患者经治疗后,其EDSS评分较治疗前较少60%及60%以上;有效:患者经治疗后,其EDSS评分较治疗前减少40~59%;无效:患者经治疗后,其EDSS评分无变化,乃至增加。治疗有效率=(有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x100%。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表示计数资料,运用x2进行检验,需P<0.05时,组间数据差异方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长期持续治疗组治疗效果情况:显效患者24例,有效患者16例,无效患者4例,其治疗有效率为90.9%,常规治疗组治疗效果情况:显效患者20例,有效患者14例,无效患者10例,其治疗有效率77.3%,长期维持治疗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x2=6.916,P=0.009)。
3.讨论
视神经脊髓炎在临床中并不十分常见,由于其病因尚不明确,相关治疗也停留在探索阶段,目前仅有一定研究表明,在此类患者的治疗中,运用硫唑嘌呤和激素类药物可起到一定治疗效果[3]。硫唑嘌呤作为咪唑衍生物,在人体内分解为疏嘌呤而起作用,其具有嘌呤拮抗的作用,由于免疫活性细胞增殖期需嘌呤类物质,而嘌呤拮抗剂可抑制DNA、RNA、蛋白质的合成,继而达到抑制淋巴细胞增殖的效果,并通过组织灵宝细胞转化免疫细胞而产生免疫效果。不过,此类药物视神经脊髓炎的治疗中并未达到理想效果,主要通过抑制结缔组织
泼尼松作为一种激素药物,有抗过敏、消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的作用,可抑制患者结缔组织增生,降低其毛细血管壁及细胞膜的通透性,减轻炎性渗出,抑制组胺及多种毒性物质的形成释放[4]。在本次研究中利用泼尼松长期维持疗法对视神经脊髓炎患者进行治疗,其治疗有效率较常规治疗组更高,且差异显著(P<0.05)。不过,本次研究由于样本数量少,其结果无法排除偶然性,后续研究可补充样本数量以排除偶然性。
综上所述,在视神经脊髓炎患者的治疗中,运用激素长期维持疗法可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钟晓南, 胡学强.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临床异质性研究进展[J].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2017, 24(6):416-420.
[2]汤超, 张刚, 秦新月.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临床特点及复发影响因素[J]. 实用医学杂志, 2017, 33(06):120-123.
[3]黄巧, 王玉鸽, 舒崖清,等. 吗替麦考酚酯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广州地区多中心、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J]. 中华医学杂志, 2018, 98(21):1664.
[4]白敏. 甲氨蝶呤治疗多发性硬化及视神经脊髓炎的疗效分析[J].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2017, 24(6):435-437.
[5]董智慧. 探讨早期糖皮质激素冲击疗法对视神经脊髓炎视功能恢复的影响[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 8(3):64-65.
论文作者:李品军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第0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1
标签:脊髓炎论文; 视神经论文; 患者论文; 嘌呤论文; 激素论文; 常规论文; 治疗效果论文; 《健康世界》2019年第0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