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浦东新区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 200122)
【摘要】 目的:分析腰骶移行椎的X现表现,探究腰痛患者腰骶移行椎发生率及特点。方法:以2015年1月~2016年1月于我院行腰椎拍片的72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以DRX-NOVA(锐珂)行数字X线摄影。统计研究对象中腰骶移行椎病例数,并参照Castellvi标准将其进行分类。结果:①入选病例腰骶移行椎发生率34.02%(247/726),腰椎骶化(73.28%)明显高于骶椎腰化(26.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间腰骶移行椎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腰痛合并LSTV患者中,Castellvi I型25例(10.12%);Ⅱ型 137例(55.47%);Ⅲ型63例(25.52%);IV型22例(8.91%)。Ⅱ型最多,IV型最少。结论:临床以X线诊断脊椎移行效果显著,可证实腰骶移行椎与腰痛关系密切。
【关键词】 腰骶部椎体移行;X线;腰痛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0-0065-02
腰骶部椎体移行(lumbosacral transitional vertebra LSTV)属临床常见脊柱先天发育畸形,主要临床表现为各段脊柱交界处互有移行,常见有腰椎骶化、骶椎腰化、骶尾骨融合等[1]。LSTV患者通常无自觉症状。但临床证实,移行椎与正常椎体相比潜在更多不稳,外力抵抗力低,受负重或运动不平衡等因素影响,易引发患者腰痛或出现损伤性关节炎等[2]。为进一步探究LSTV与腰痛间关系,文章现对726例腰痛患者的放射学资料进行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5年1月~2016年1月于我院行腰椎拍片的72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入院时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腰痛。入选病例中,男280例,女446例,患者年龄9~92岁,平均年龄(58.3±6.9)岁,各年龄段病例比重如下:20岁以下11例(1.52%);20~30岁27例(3.72%);30~40岁65例(8.95%);40~50岁94例(12.95%);50~60岁197例(27.13%);60~70岁204例(28.10%);70~80岁71例(9.78%);80岁以上57例(7.85%)。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以DRX-NOVA(锐珂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行数字X线摄影,取腰椎正侧位片,仪器功率150kv,电流630mA。摄片范围上至第12胸椎,下至上位骶椎,其中包括全部腰椎。影像显示腰椎移行者全脊柱透视。判断有无LSTV时,先确定患者有无胸腰移行椎,再以此为基准由头侧向尾侧对腰椎进行计数,LSTV腰椎骶化判断标准为患者4个腰椎,LSTV骶椎腰化判定标准为患者6个腰椎。排查出LSTV患者后,依标准将患者进行分类。
1.3 LSTV的Castellvi分类标准[3]
①I型:横突宽度1.9cm以上且肥大呈三角形,发育异常。单侧异常为IA亚型,双侧异常为IB亚型。
②Ⅱ型:横突肥大且与骶骨形成关节样结构,不完全腰(骶)化。单侧不完全融合为IIA亚型,双侧不完全融合为IIB亚型。
③Ⅲ型:横突与骶骨骨性融合,完全腰(骶)化。单侧完全融合为ⅢA亚型,双侧完全融合为ⅢB亚型。
④IV型:双侧横突肥大,两侧分别与骶骨呈Ⅱ型和Ⅲ型表现,属混合型LSTV。
1.4 统计学处理
以SPSS 19.0系统软件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百分数表示,结果χ2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X线检查,全部腰痛患者中,247例出现腰骶部椎体移行,占病例总数的34.02%(247/726)。其中,腰椎骶化181例(73.28%),骶椎腰化66例(26.7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15,P=0.018)。LSTV男性患者94例,占男性入选病例的33.57%(94/280),LSTV女性患者153例,占女性入选病例的34.30%(153/446),男女LSTV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χ2=2.117,P=0.076)。患者LSTV具体分型见表1。由表格可见,腰痛患者LSTV分型以Ⅱ型居多,超过病例总数的一半;Castellvi IV型最少,不足病例总数的10%。各分型间,男性、女性患者病例比重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表1 247例LSTV患者的Castellvi分型[n(%)]
3.讨论
LSTV系脊柱发育变异,是在胚胎发育至骨骼生长过程中,一些发育因素导致的椎体异化和移行。一般观点认为[4],LSTV本身不会引起症状,也不会造成疼痛,但它会影响腰椎正常生理结构的稳定性,也会改变腰椎原有的生物力学功能,进而导致腰椎继发病理改变,引起临床症状。目前针对LSTV引发腰痛的作用机理,学者们主要持以下两种观点:一是移行椎表现出的不对称畸形导致腰椎特别是椎间盘承受不对称负荷,易使一侧椎间盘退变,甚至撕裂纤维环[5];二是移行椎改变了脊柱生物力学的杠杆支点,使单个腰椎平均负担加重,稳定性被削弱[6]。
现有文献对LSTV的发生率报道不一。有研究者随机择取对象进行LSTV相关研究,发现其发生率为3%~5%,也有研究者专门针对腰椎疾患病例进行LSTV研究,发现其发生率为36.2%[3-6]。陈崇文[1]曾在文献中报道,慢性腰痛患者移行椎发生率为35.1%,明显高于腰部无明显自觉症状的正常人群。本次试验以726腰痛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显示,247例出现腰骶部椎体移行,占病例总数的34.02%(247/726),与陈崇文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此外,本次研究中,腰痛合并LSTV患者中,Castellvi I型25例(10.12%);Ⅱ型 137例(55.47%);Ⅲ型63例(25.52%);IV型22例(8.91%)。其中,II型最多,根据Castellvi经验,Ⅱ型移行椎及其上方的椎间隙是椎间盘突出症的好发部位,这一结论对于探究腰骶部移行椎和腰痛间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总之,临床以X线诊断脊椎移行效果显著,可证实腰骶移行椎与腰痛关系密切。
【参考文献】
[1]陈崇文,佟斌,陈志勇等.腰骶移行椎X线分析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2,16(5):352-355.
[2]胡茂能,余梁.自制体位架掌控腰椎伸屈角度拍摄腰椎功能位X线平片[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5,31(12):2029-2032,2036.
[3]邱小琴,杨华岳,覃奇宁等.髂腰韧带在胸腰骶移行椎CT定位诊断中的价值[J].右江医学,2015,43(1):71-75.
[4]郑兆俭,林樯,周倩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复发与腰椎曲度的关系[J].中医正骨,2013,25(10):24-26.
[5]党礌,陈仲强,刘晓光等.青少年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分析——腰椎过度承载及腰骶部骨与关节形态变异在发病中的意义[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5,25(11):991-996.
[6]魏永兵,孙静.脊髓圆锥终末水平与腰骶移行椎的关系[J].中国临床研究,2014,27(10):1268-1270.
论文作者:段秋景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0月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
标签:腰椎论文; 腰痛论文; 患者论文; 病例论文; 统计学论文; 脊柱论文; 发生率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10月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