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高校思政课堂“隐性逃课”的原因分析论文_王琳

针对高校思政课堂“隐性逃课”的原因分析论文_王琳

新时代大学生相比之前的大学生身边拥有着太多提高自身素质的资源,掌握着获取众多资源的能力。但是在众多资源中如何辨别有利信息则需要思政课运用社会主义立场指引大学生如何正确选择和利用有效资源,所以思政课在大学课程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它是引导大学生系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的指向说明。但目前,经调查发现大学生对学习思政课兴致不高,“隐性逃课”的现象十分严重,并且有些学生将思政课当做为一种繁重的专业课后的放松课。本文针对这种情况将从学生、教师、课程等多角度出发对思政课“隐性逃课”进行原因分析。

一、思政课“隐性逃课”的表现

从字面意思上看,与“显性逃课”相反,“显性逃课”是指学生在规定上课时间内并未出现在课堂中,影响到课率,如果逃课到一定程度会直接影响毕业。为了有效抑制“显性逃课”的情况出现,课堂规范体系不断完善,教师也运用“点名”这一手段来提高学生到课率。虽然逃课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隐性逃课”伴随着“显性逃课”地减少而产生。“隐性逃课”是一种精神出逃,通俗地讲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从表面上看,这种情况并不影响教师讲课,但是学生却没有学到具体知识,学习效率也在降低。走入思政课堂不难发现大多数学生都在低下头玩手机,少部分没有低下头的学生也在发呆,有的甚至明目张胆地带上耳机听音乐,有些学生也会因为不忍老师一个人在讲台上讲课无人搭理而稍微地抬起头迎合一下老师,但是不过五分后就继续畅游在手机里,手机里的游戏貌似比思政课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针对这种现象有老师自嘲自己是“没有观众的戏子在台上自娱自乐”。学生的“隐性逃课”看似是在欺骗老师,但实际上是在欺骗自己,没有任何效率的学习就如同在一间空荡荡的房间内消耗自己,不光没有任何长进,还在浪费时间,犹如慢性自杀。

二、对思政课堂出现“隐性逃课”的原因分析

思政课上“隐性逃课”现象比较严重,要改善现在的情况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就必须首先要分析这种现象为何产生。

(一)学生的自我管控力弱

大多数大学生虽说都已成年,不论是身体机能还是心理机能多相对之前比较完善,经历了高中三年的高强度的学习训练,已经习惯了课堂上的有力约束。但是大学课堂并没有高中课堂那样严苛,学生的学习主要依靠自身的自觉性,而大学的各种活动也在填满着学生身心,从高中过渡到大学的学生对这一切都感到新奇,这里没有老师的极力约束,也没有繁重的作业压身,所以学生也及其容易懈怠,本身心理机能并没有十分成熟,又缺乏自我管控力,学生就会放纵自己,加上本身学生内心深处潜藏的逆反心理,就会使其去做高中时期不能做的事情——在上课时做与之无关的事。勤奋不易坚持,但懒惰极易形成,长时期的自我放纵会使学生丧失目标,容易满足当下。没有强硬的自我管控力,在大学这样注重自我学习的氛围中,学生极易将生活与学习混淆,所以在课堂中,学生可能并不认为这是在提高自身素质,这只是在体验生活,再加上课下多样的课余活动不免会燥动学生的内心,使其在上课时间也会费尽心力去处理其他事情。

(二)思政课教师的授课技巧

在思政课课堂中,课堂氛围沉闷,毫无生机,这不仅仅是学生“隐形逃课”造成的,教师如何带动课堂,如何更好地讲好一节课也同样重要。沉闷的课堂里,教师一般自顾自讲,没有课堂互动,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没有得到充分展示,学生在课堂中没有找到存在价值,所以就会使思维退出课堂。另外,思政课内容大多都是以理论为主的内容,教师讲课时也着重讲理论,有些晦涩难懂的理论教师没有及时解释或者教师并没有准备去解释这些理论,只管将理论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学生不能完全理解也就没有办法产生共鸣,于是学生就放弃继续跟随教师的思想,这就让原本枯燥的课堂更加无生机可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新时代教师在授课时都会利用新媒体等教学资源作为辅助教学,但是经调查发现,大屏幕上展示的教学内容与书本上的内容几乎一致,学生完全可以低头看书本并不用去看大屏幕,这就降低了学生的抬头率。抬头率降低了,也就无法保障学生的听课率。

(三)思政课程的考核制度不严谨

一个学期的课程结束就要经历一场考试来判定学生是否真实地掌握该课程的学习内容。思政课的作为大学的公共必修课也是必然要经历考核的,作为考核的试卷一般都是由代课老师所出,所以出的题都比较具有主观性,一般出题范围都会倾向平时多次强调的范围,再加上思政课作为公共必修课没有专业课那么有针对性和严格性,老师也会有不忍心学生挂科的心理,所以考核的题目就相对简单,改卷相对宽松,挂科率也比较低。学生掌握老师的这种风格,就会有把握去对待思政课,一般学生不会花费平时的课上或课下时间去学习思政课内容,比起平时努力做功课考试轻松过关他们更愿意平时松懒,到临近考试时不分昼夜地背考试重点。宽松的考核制度势必助长了学生采用极端复习方法的风气,稳稳的及格率也让学生体会到了这样学习的甜头,他们认为平时不用好好听课,只需要在考试复习期间好好背书就能轻松应对考试。

(四)思政课理论与实践相分离

思政课存在的本身意义是指引学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一系列重大思想,学会用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思想铸魂育人。但是随着课程的发展,教师和学生都把学习本课程的重点放在了如何能够“顺利”完成本课程,并没有着重考虑怎样运用本课程内容为学生价值观获益。现在的思政课教学太过于局限,重理论而轻实践,大学许多的专业课都具有明确的技巧性,在众多有技巧性的课程中,缺乏实践的思政课就显得没有吸引力。思政课没有对学生有足够的吸引力,学生也只能泛泛地听课,营造自己专心听课的假象。

三、如何面对“隐性逃课”

针对“隐性逃课”的现象,应该及时采取策略,不能让高校大学生一直沉迷于“隐性逃课”中。

(一)提高思政教师的授课素养

上课是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过程,只有教师的课堂是不完整的,所以思政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一个人唱“独角戏”,教师需要针对本课内容向学生发起提问,完成课堂互动,将学生注意力向课程中牵引。为了充分地展现思政课,教师应该在课前做好准备,对于难懂的理论要做好批注,上课准备的课件不仅要与书本结合同时也要有其他的补充。教师也应该了解学生的特点改进教学方式,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运用多种教学模式,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这些都需要思政课教师有极高的专业素养。

(二)建立严格的课堂要求和完善考核制度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严格的课堂要求,学生不会依靠自制力对自己有严格的管控,所以建立课堂要求体系还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在上课时发现有“隐性逃课”的现象就要立即批评指正,不能放任不管,比如手机对现在学生的诱惑力较大,那么就需要在上课前上交手机或者在上课期间发现玩手机者要进行适当地惩罚,对于多次无视课堂纪律或者明知故犯的同学应该加大处罚力度,扣其学分作为代价。思政课的期末考核也应该完善制度,严禁教师在考前划范围的行为,在上课时增加课堂提问作为平时考查的依据,一堂课结束后也可以进行随堂测验来检验学生学习情况。

(三)加强思政课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思政课不能单纯的讲理论,理论是从实践中来,但最终还是要以理论为指导回到实践中去的,没有实践的思政课是唯理论,所以加强思政实践是必要的。思政课程中应该多安排社会话题讨论,把课堂还给学生,大学生应该要具备运用理论的能力,用理论知识研讨。同时只在课堂中是远远不够的,大学生要走出课堂,亲身进行调研,融入社会的实际生活,感受中国依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等一系列重大思想发展的魅力。深入实际,学生才能体会到思政课的真正用处所在,学生才能更好地回归课堂,学习思政理论。

论文作者:王琳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9月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8

标签:;  ;  ;  ;  ;  ;  ;  ;  

针对高校思政课堂“隐性逃课”的原因分析论文_王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