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杆断脱是油田开发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问题,由此造成躺井数量上升,自然递减加剧,油井维护工作量增加,作业成本上升,对原油稳产和成本控制造成不利影响。为此,本文以现场数据为依据,通过进一步的理论分析,从流体性质、井斜影响、杆柱组合等六个方面,着重讨论杆断脱的原因,并提出预防对策,为下步控制躺井奠定基础,同时为广大同行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抽油杆;断脱;腐蚀;偏磨;预防
引 言
抽油杆断脱是造成油田躺井较多的主要原因之一,为进一步控制躺井数量、减少作业成本,对杆断原因深入分析,并提出预防对策十分重要。
1、杆断脱类型
造成杆断脱的根本原因是其承受的拉力超过最大允许应力。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抽油杆出厂时存在质量缺陷,实际允许应力小于标准水平,下井后无法满足正常载荷需要。二是在生产过程中抽油杆接箍、本体受到液体冲刷、腐蚀、偏磨等各种外来因素的影响,实际承拉能力逐渐下降,当小于杆柱在生产中承受的最大载荷时,发生断脱。依据现场统计数据抽油杆断脱的形式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杆材质量原因。断脱部位位于杆本体或靠近接箍区域,截面平滑,外部无伤痕,主要是内部材质问题所致。就承受拉力而言,杆两端变径部分为薄弱点,由于制造过程中工艺不合格,易造成此处应力集中发生杆断。为非主要断脱类型。
(2)、杆柱设计不合理,超出允许应力,抽油杆被拉细最终被拉断。为非主要断脱类型。
(3)、由于井液腐蚀原因,杆本体形成坑点腐蚀造成应力集中,发生断脱。为非主要断脱类型。
(4)、抽油杆达到使用年限,发生疲劳断裂,为主要断脱类型之一。
(5)、由于诸多原因导致管杆发生偏磨,造成杆体、接箍一侧偏磨严重,厚度变薄,超过允许应力极限,造成杆断脱。为主要断脱类型之一。
2、杆断脱原因剖析
(1)、流体性质影响。
油田开发阶段不同,受地层沉积环境影响,油井产出液性质发生变化,含水更高、矿化度高、腐蚀性强。对抽油杆产生坑点腐蚀,造成应力集中,超出允许应力范围时,导致杆断。
(2)、井斜的影响。
在油井生产过程中,由于井斜的存在,抽油杆无可避免的与油管发生碰撞和摩擦,导致偏磨杆断。
(3)、杆柱设计问题。
①、较浅泵挂的油井自井口开始无规律偏磨,主要是由于底部抽油杆加重不够,上冲程过程中由于存在惯性力,光杆开始下行时,由于泵挂较浅,抽油杆上行不会及时停止,造成全井段挤压,抽油杆弯曲变形,与油管磨擦,形成全井段偏磨的现象。
②、抽油杆发生中上部偏磨,主要是由于冲次太快,虽然采取底部加重的措施,但是由于泵挂较深,存在力的传递滞后的现象,造成上下部抽油杆运行不一致,光杆开始下行时,底部抽油杆仍然上行,从而在中上部形成挤压部位,抽油杆受力弯曲,引起偏磨。
如果油井冲次太快,同时又缺少必要的底部加重措施,两方面综合原因,造成油井正常生产时,中上部抽油杆受力弯曲,引起偏磨。
③、抽油杆底部偏磨是正常的、不可避免的,承载油管内液柱重量,由抽油杆、活塞到固定凡尔、泵筒、油管的变化,必然造成油管受力变化,引起弯曲,造成偏磨。
(4)、出砂井、结蜡井井卡后载荷增加发生杆断。
由于日常管理不到位,日常巡检未能及时发现,造成抽油杆受力瞬间发生巨大变化,造成严重伤害,发生杆断。主要表现形式为抽油杆被拉细。
(5)、作业操作不当,损坏杆体等原因,腐蚀点集中,造成杆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抽油杆装卸过程中发生磕碰现象,起下抽油杆、更换杆接箍过程中由于管钳啃咬,产生伤痕,下井后易在此处形成腐蚀集中,表面粗糙度增加,偏磨加剧。易造成杆体应力腐蚀断、偏磨断。
(6)、液击现象对抽油杆造成的损坏。
严重供液不足井,在下冲程过程中,存在液击现象,抽油杆受到较大的冲击力,连接部位易造成损伤,最后在薄弱部位发生断脱。同时易造成油管断脱发生落井事故。
3、防偏磨、防断脱主要对策
总的来讲,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减缓腐蚀,二是减缓偏磨,三是提高施工质量,四是提高加工质量。本文着重讨论第一、二两个方面。
(1)、抗磨油管和抗磨节箍配套使用。原理:在油管内壁衬套了一层树脂,并将普通抽油杆节箍更换为抗磨节箍,由于抗磨节箍通过特殊处理,表面镀一层光滑的金属,因此将原来抽油杆节箍与油管内壁铁与铁之间的摩擦,改变为光滑的节箍与树脂摩擦,加上原油的润滑作用,使摩擦系数大大减小,同时内衬层具有一定的厚度,达到3.5mm,因此大大减小了偏磨,延长了管杆的使用寿命,从而提高检泵周期。
(2)、抗磨副和扶正器组合使用。原理:抗磨副就是很短的抽油杆,长度有5 m、7m两种型号,本体经过特殊处理镀一层光滑的金属,并装有套在本体上能够滑动的扶正器,可以压缩,最大外径超过油管内径2-3mm,下入井筒后只要冲程不超过杆长,本体扶正器将固定在油管内壁上,起到扶正作用,与以往扶正器随抽油杆同时运动有所不同,同时由于杆本体加粗、长度变短,同样的受力状态下弯曲的程度与普通抽油杆相比也大大减小。为适用不同的井和起到加重杆的作用,直径有25、28、30、32mm四种型号。
(3)、耐磨节箍的使用。根据目前现场情况来看,抽油杆偏磨有大部分是杆接箍偏磨。引进耐磨节箍以代替普通抽油杆接箍,其外径、扣型与普通杆节箍相同,但是钢材型号高,而且接箍表面采取了电镀技术,使其外表面十分光滑,在抗耐磨方面有一定的效果。
适用范围:此项技术由于只是更换了接箍的性能,没有扶正装置,因此尽量不单独使用,必须配合扶正器才能取得更大的效果。
(4)、旋转井口的使用。工作原理:将普通井口法兰更换为旋转井口,将油管柱直接与井口连接,通过地面装置或人为作用来旋转井口,从而带动井下油管柱整体旋转,使油管形成比较均匀的偏磨,延长油管的使用寿命。
(5)、加重尾管。加重尾管后,油管在抽油杆增载、卸载过程中,发生交变载荷时,减少蠕动,使油管始终处于拉直状态,从而减少了油管本体的偏磨,但是这样一来会增加额外的油管投入费用。有时采取油管锚固定油管的做法,以减少油管的蠕动,同样可以做到减少偏磨,但是现在使用的DJM油管锚需要通过液体打压座封,解封时也需要从套管灌水,平衡压力差,进行解封,时常发生卡油管锚事故,目前在临南油田基本不使用。
(6)、加重抽油杆。为使抽油杆在下行过程中能够达到上下同步,一般在杆柱组合下部使用25mm普通抽油杆或42 mm灌铅加重杆,依靠重力使杆柱下行速度增加,从而使偏磨点下移,在偏磨段加以扶正器辅助从而减少管杆的偏磨。该项技术由于要求底部抽油杆以直径增加的方式来增加重量,所以直径要比常规底部抽油杆要大,往往发生底部严重偏磨的现象,尤其是在底部未加装扶正器的情况下,该现象更加明显。
(7)、优化制度,降低冲次。合理的生产参数应该是长冲程慢冲次,使抽油杆在上下运动过程中,运动缓慢,受力均匀惯性载荷影响小,上下行趋于一致,减少了抽油杆的弯曲,避免了偏磨。临南油田进入中后期开采,以保证足够的液量来保证原油产量,因此降低冲次的做法受到很大的限制。
5、结论:
杆断脱共分为五种类型,其中杆疲劳断裂和偏磨引起的断脱两种类型为杆断脱的主要形式。通过对杆断原因深入的剖析,造成杆断脱的主要原因有:流体腐蚀、井斜偏磨、杆柱设计不合理等六个方面,并提出了详细的治理对策,按有效的程度来讲依次是抗磨油管、抗磨副、耐磨接箍、扶正器、加重抽油杆,由于抗磨类成本较高,只适用于及个别严重偏磨、多次维护井,因此目前主要使用扶正器类和加重抽油杆。
参考文献:
1、程华国.张桂林.井下作业标准汇编.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7
2、李振智,杨辉,赵锋洛等.中原油田气举井套管腐蚀原因分析.石油机械,2001,29(11),
3、王仲茂,卢万恒,胡江明.油田油水井套管损坏的机理及防治.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
4、蔡国华,王先荣.高压注水对油田套管的损坏及防治分析.石油机械,2001,29(3),32~34
论文作者:侯主芳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5
标签:油管论文; 发生论文; 应力论文; 过程中论文; 本体论文; 原因论文; 油井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