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出来”与“走回去”论文_袁俊杰

“引出来”与“走回去”论文_袁俊杰

袁俊杰 河南省项城市第二高级中学 466200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19)07-013-01

学中有习,习中有学,学与习不可分。作业,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一环。作业过程便是学习过程。到底如何通过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我想:作业,要做到“引出来”与“走回去”相合,惟有如此,才能提高作业效能,学习才有进步。

一.引出来

这里所说“引出来”,是指引出材料内含的知识,凸显作业中的疑难问题,养成作业恪守规范的习惯。

1.知识呈现

任何题目都是对有关知识的考察。因此,对于每一个题目,一定要知道考察的是什么知识心里要有谱。所谓胸有成竹就是这个道理。由题目材料抽象出所学知识可以理解为问题知识化。一些学生作业像是老臣上金殿,糊里糊涂。做作业,不知所云;做过作业,水过地皮干,整个作业过程是无效劳动。建议在作业的时候,把题目所反映的知识写在相关地方,尤其是重要知识更需用不同色彩标注,以形成视觉冲击,经久不忘,也便于复习。一些学生在复习考试的时候,回看作业无从一片茫然,更不能经由作业找问题,归根到底就在于作业当时不在意太随意使然。作业之后要留下思维痕迹及思维成果,这一点至关重要。

2.问题凸显

查漏补缺是作业的重要动机。对于不同学生,知识的熟识度难易度是不一样的。往往生疏知识较难知识是查漏补缺的目标。查漏补缺,需要老师在批改作业时进行抽检比对反省琢磨,而学生作业的共性问题就是漏缺之所在。根据抽检比对结果,问题最多也是问题最大的理当作为重要问题予以解决。一些学生作业时心不在焉或平均用力而找不着问题,而一些老师在作业批改及评析过程中乏有查漏补缺的行为自觉,因而,往往作业做过或评析过,结果问题依然,疑难频现。一些学生的成绩就是这样落下的,而一些老师就是这样误人子弟的。古人讲:疑议相与析。我们老师在作业及作业评析环节一定要帮学生查漏补缺,凸显问题并解决问题。查漏补缺就是扫清学习上的障碍。

3.规范恪守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老师一定要教导学生,作业应合要求得要领,操作有范儿。作业是否规范,答题的效度相差十万八千里。比如做选择题要恪守一致性原则,即题支与题干一致或题支要反映题干要求。违背这一原则往往做出错误的选择。做选择题还要恪守减负原则。四至五个选项放在你面前譬如花儿一样,你选哪几支?———有牡丹,康乃馨,有带刺的玫瑰,有狗尾巴花,也许还有无名花。狗尾巴花当然不要,带刺的玫瑰也不在考虑之列,我们要的是牡丹和康乃馨!违背减负原则做题一定是低效的。取舍有智慧。再如做主观题要恪守主题先行原则,即先阅读做题要求然后带着相关思维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理出答案要点。这样,做题思路清晰,一气呵成;题目做下来,精神饱满,兴趣盎然。如若按部就班做题,耗时费力,效率低下;题目做下来,精神萎靡,焦头烂额。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走回去

走回去,是把作业及作业评析得到的方法经验运用到看书学习中去,包括知识回归,整合拾零,时政运用等。

1.知识回归

一个题目所考察的知识应该落实到书本上,此为知识回归。作业里提供给我们的知识真伪良莠并存。知识回归,在书本语境里把握它,更深刻地理解它;给知识也给自己一个正本清源的机会——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带着问题意识,相关材料与对应知识彼此印证,让知识活起来。而且,知识回归的过程往往是问题再生的过程,此为知识问题化。知识问题化我们深入思考的结果,必将促使我们进一步查漏补缺巩固知识。其实,作业离不开书本,离开书本,为作业而作业是失败的作业。只有当我们回归书本并真正理解知识的时候,方才显示出我们作业的意义。只不过,知识回归需要我们老师的带动与引导。

2.整合拾零

一般地,一个题目考察一个知识,也很难从不同角度考察一个知识。即使一套习题几十个题目所涵盖的知识点也总是有限的。而且,作业习题带给我们的知识是个别的局部的散乱的,缺乏整体性全面性系统性。对此,我们称之为知识的碎片化。因此,知识回归的过程一定是一个整合拾零的过程。知识也是有亲缘关系的。整合建构,让我们明白了知识间的内在结构与逻辑联系,避免了学习的盲目与无序。通过整合拾零建构系统,让知识立起来,自然我们自己也就丰满起来了。这样,一旦作业的时候,我们会不再骨感,我们就能说会道起来。整合建构,知识之间的亲缘关系得以理顺,书本也就变薄,我们看起书来心情舒畅,学习效率便会提升。

3.知识植根

书本知识是死知识,只有在生活实践中找出它的皈依,知识才会活起来。生活实践是书本知识的根。学会知识,用活知识,需将知识植根于生活实践,舍此无他。做作业“走回去”

的终极目的是学以致用,知识服务于实践。因此,当我们“走回去”于相关知识相遇时,请一定要思考它的实践表现与实践意义,将自己由单纯学子变成社会人。近期习近平访美,举世瞩目。作为学生,不能对此无动于衷。比如,访美期间,习近平讲了“修昔底德陷阱”的典故。典故说的是一个新崛起大国必然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为了维持现存秩序必然

回应这种威胁。结果必然用战争手段解决问题。你知道这个典故吗?西方正叫嚣中国威胁论呢,你该如何回应?习近平这样回应:世界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是大国之间的战略误判造就了修昔底德陷阱。国强必霸不适合中国,中国没有实施这种行动的基因。习近平的潜台词是西方国家要反思历史,调整政策,接纳中国;否则,只会重蹈历史覆辙。这里,大家不妨思考一下:习近平对修昔底德陷阱的解读体现了什么政治学道理?高考政治试题,不论是选择题或是主观题全设有材料背景,考生要准确解读材料,并用相关知识作答。离开生活实践,你将如何应对高考?知识应植根于生活实践。

三.结束语

作业,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一环。“引出来”与“走回去”在学生作业过程中不可或缺。一边“引出来”,一边“走回去”,“走回去”未必是作业后行为。“引出来”与“走回去”应该师生共为,不但是学生行为,老师也应是学习主体与作业参与者。只有在学习共同体里,“引出来”与“走回去”才会有成效,才会有学生与教师的共同进步与成长。

作者简介

袁俊杰,中学一级教师,河南省项城市第二高级中学政治教师。

论文作者:袁俊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9年7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2

标签:;  ;  ;  ;  ;  ;  ;  ;  

“引出来”与“走回去”论文_袁俊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