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开圆桌”现象透视_补课论文

中学教师“开圆桌”现象透视_补课论文

透视中学教师“开圆桌”现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圆桌论文,透视论文,中学教师论文,现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曾几何时,随便翻开一本现代汉语词典,查“家教”这个词,一目了然的规范性定义是:家长对子弟的教育。但如今你打开电脑,登录有关家教的信息,或在报纸上查看家教的广告,才发现此“家教”已非彼“家教”。现在市场上流行的,公认的“家教”内涵已迥然不是原来的本义,如果要对它下定义的话,最确切的就是两个字—“补课”。

“家教”已赫然成了服务于应试教育的第三产业,不仅目标明确,而且种类繁多。就帮助学生考试升学的家教范围而言,中学老师“开圆桌”家教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所谓“开圆桌”,就是学生的数量不是按“个”计算的,而是以“桌”为计数单位。老师利用休息时间,周末或晚上,在自己家或在外租个地方,五个一桌,十个一屋;不同于传统家教的老师上门辅导,而是学生“登门求教”。

这类家教,特别在毕业班同学的心目中才是真正意义的“家教”。现在面临毕业的学生,大部分都有家教,而且形式上多取“圆桌”家教;没有请的同学反而显得格格不入,提心吊胆,好象错过了某种重要的东西。“开圆桌”家教是否有存在的理由?其前景如何?在这一特殊的教育领域内,师生关系是如何互动的?学生如何审视在商品市场背景下的教师形象?教师又是如何看待自己在家教活动中的角色?是否要对这类家教进行科学管理,具体怎样操作?…这一系列问题生动而具体地活跃在教育领域的前沿。其实,对于生活在教育第一线的老师和同学,这早已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但由于此类家教涉及到一些敏感问题,师生之间一般心照不宣,不轻易向外界透露。由于它的隐蔽性,至今很少有调查报告探讨这些新的有意义的问题,这也就是笔者把焦点放在其中的缘由。目的是为了展示在市场经济冲击下的教育前沿的真实,并对这种形式背后的深层问题作进一步的反思和探索,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调查方法和对象

本调查采取私人访谈和问卷形式,使用滚雪球式搜集资料的方法;时间跨度从2000年始至今;访谈和调查对象为本市经历过家教的学生和从事家教工作的教师。学生人数为60人,其中高三学生34名,初三学生10名,其它年级16名;访谈教师10名。

调查结果分析

根据问卷调查的统计和有关开放式问题的回答,再加上走访的个别的私人谈话资料,我们大致可以了解到如下一些情况:

圆桌机制

启动:“开圆桌”式家教的启动是颇耐人寻味的。从访谈的情况来看,只有不到一半的学生处于完全自愿的状态,即主动提出请家教补课。因此,启动家教的主力军往往不是学生。从调查表可以看出,介绍家教的来源有45%来自于望子成龙的家长。他们通过各种途径:同事,朋友,邻居,亲戚之间互相打听,得到有关家教老师的信息,叮嘱孩子参加;同学之间互相介绍占25%,这是学生群和青春期的特点,寻求团体之认可。所以如果有哪位老师深得人心,就会一传十,十传百,桃李满天下;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介绍也占一定比例。当他们感到精力有限,力不从心的时候,也会替学生找到合适的家教。当然,也有不少是学生或家长主动要求介绍的。这在毕业班已屡见不鲜,也是减缓教师压力却同时提高升学率的又一种捷径;最后就是家教老师之间互相介绍,如英语家教把自己的学生推荐给某位数学老师。因为学生本来对这些家教老师就比较信任,所以成功率也较高。很少有人真正相信报上的家教广告。

运行:家教之间的竞争同样也是很残酷的。圆桌家教的特色之一就是学生可以“自由择师”,一旦觉得不适合,随时可以“转学”或“退学”。这对教师有很大的挑战性,不但在业务方面,而且在“稳定收入”方面。据统计,有35%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曾“中途退学”。也许正是难度和挑战,使“圆桌”家教比起其他形式的补习,收费明显较高。初中一般30~40元/次(2小时);高中每人40~50元/次(2小时)。有不少老师喜欢按月收费,如180元/月。这样既方便,又利于防止学生无故缺席。

圆桌优势

“开圆桌”补课的形式,在家教市场上的优势日益显著。只要经济情况允许,大部分学生会选择在职教师家教。原因主要有:一,圆桌家教弥补了大班上课的某些缺陷:1.家教辅导人数相对较少,学生可以大胆提问,与老师近距离接触,容易沟通,获得个别辅导的机会比上课多。2.家教的每桌一般会安排学业水平差不多的学生,教师上课更有针对性。3.家教老师在业务上一般都较强,有经验,辅导时更突出难点,重点,要点。4.请外校老师,特别是名校教师家教,可以开阔知识面,丰富解题思路。5.有些教师还注意了学生的心理辅导。二,和其他形式的补课相比,针对性更强,收效更大。如依托名牌大学或中学办的补习班,虽有很大的权威感和吸引力,而且价钱也适中,但最大的缺点就是人数太多,不能满足学生的个别要求;而愿意亲自上门为学生补课,进行一对一辅导的老师基本上都是在校就读的大学生和研究生群体,没有教学经验,特别不是有升学任务的毕业生的首选。

激烈的升学竞争使“圆桌家教”供不应求。有一位高三刚毕业的学生这样写到:“总体而言,现在家教市场十分火爆。许多有经验的老师都是供不应求。许多在他们那儿上课的学生是早在高二时就预定好的。现在的情况就是通常你在高三去找老师,往往就会没有空位子。今年,我去帮我的一个学弟找数学老师,想不到那老师早在高二就已人满为患,千求万求才答应,不过最后还是没办法,有人在我前面一步挤入了那唯一的空位。不知道这是我学弟的悲哀,还是如今教育的悲哀。”也许是因为这种火爆,虽然学费和其他补课相比,昂贵了许多,但仍被大部分学生和家长接受。只有10%的人认为太高,较高的占60%,有30%认为完全合理。有不少学生都是“数课齐下”。据一位高三毕业班的家长回忆,仅高三一年,他在家教上的费用就达一万多元。如果从孩子读书起就开始统计,这的确是一笔不小的教育投资。但为了孩子能上好学校,家长也仍然心甘情愿。

各方评价

媒体:媒体非常关注中学教师“开圆桌”现象,爆光率很高。如“因家教学生太多以至影响电梯正常运行。”“老师上课留一手,暗示学生请他家教”等,基本上以反映现实矛盾为主;并对中学教师圆桌家教的收入情况非常关注,这些报道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

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笔者在走访中看到一所学校里张贴的五不规则:“不准在学校里从事有偿家教,不准在上班时间进行有偿家教,不准对自己任课班级的学生进行有偿家教,不得安排学生参加各种有偿家教,不得因有偿家教影响教育教学工作。”反映了教育第一线的某种真实和学校领导对这一现象的某种心态。面对汹涌而来的家教潮和其中的种种问题,教育部门也绞尽脑汁,作出积极反应。某市教委有关领导透露,今年将出台规范家教市场的措施,对于在职教师家教加强管理。他强调,政府承认圆桌家教的合理性,因为它促进了学校之间的师资资源互补,使学生有机会接受更好的教学。但同时,将对其质量进行监督,如限制每桌学生数量,不得超过6人;家教收入要依法纳税等。

学生和家长:学生和家长对于“家教”的心态正日益成熟。现在市场上最热门的家教热点依次是:英语,数学,语文,物理,其他。这完全是受应试教育指挥棒和社会需求的调控。对于家教的期望值,从76%的人次选择项可以看出,大家主要抱着“也许会有帮助的”心理,决不盲目迷信。只有14%的人认为“只要请家教,成绩一定会提高”。对于家教效果的态度,近一半的人都选择了“有点用,但没期望的那么高”和“补补总是好的”这两项。进一步表明学生对家教已有了相当理性的看法,家教市场正是在这种平和,稳定的心态中成长和成熟。

再次,现在学生对教师的家教行为普遍给予理解,认为并无有损于教师的光辉形象。因为在以往的观念中,教师是“蜡烛”,“春蚕”,“孺子牛”,意味着无私的奉献。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师常常是利用业余时间,义务给学生补课。而现在家教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有偿性”,而且家教像其他商品一样,也要创“品牌”,“名牌教师”自然人气就旺,即使价钱稍贵也不在话下。问卷调查反映出学生对这一教育现象的全然接受,其程度甚至要比教师本人对这一工作的认可还要干脆。他们这样回答:“劳动所得,合情合理”,“知识就是财富,当然要有代价”,“这是老师的休息时间”等等。大部分同学认为对教师形象无影响,这个时代的学生对于如何是个好老师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似乎更欣赏能力强的老师,认为教师的光辉形象并不一定局限在“义务补课”上。不过,个别老师人格素养的缺乏也难逃他们的眼睛。在有关学生对家教老师的看法和师生关系中,我们发现有两点值得注意:(1)学生一般还是比较实事求是的,一方面他们对教师的创收非常敏感,直言不讳地说:“他们发财了”,但另一方面仍肯定了老师的辛勤劳动,有不少学生还表达了他们对自己家教老师的喜爱和钦佩。(2)学生对家教老师的评判往往更侧重其沟通,交流甚至人格修养。家教老师在学生眼里分成两类,一类是有人情味,善于沟通,真正热爱学生的。另一类则相反,只属于“我付学费,他教知识,如此而已”,完全有点等价交换的味道。

教师群体:面对各方面的压力和“灰色收入”笼罩下的特殊地位,家教老师也谈了自己的苦衷。他们认为家教的创收实在是一笔“辛苦钱”。有个家教老师说:“家教虽然带来了不少额外的收入,但比起付出的代价,这种收入也有些微不足道了。我牺牲了大量业余的时间,没有休息,没有娱乐,整天像一个机器一样在工作。有些学生不自觉,家长还经常和我联系,我又变成他们的班主任了。”所谓“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碰到某类不讲理的家长,家教老师也有说不出的苦恼。其他大部分教师也认为这些收入来之不易,但同时也对这种“扒分”方式的负面效应表示了担忧。

调查后的反思

圆桌家教虽然已被市场接受,但其中存在着不少敏感问题:

(一)所谓教师“灰色收入”问题一直是争议最大,最多,也是这小小的圆桌为何引起广泛重视的主要原因。教师曾一度是“甘于清贫”的代表。如今教师队伍中出现了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每月的收入加起来相当于一个高级白领。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现在家教的一般行情是:一个家教老师每周会有4、5桌学生,每桌小至4~8人,大到10人以上。每个学生每次(2小时)40或50元不等。有一个学生饶有兴致地算了一笔他的“大户家教”老师。他初三,高三都辅导,每周要开10来桌,平时每晚各一桌,周末共5、6桌。每桌8人左右,最大的一桌可达18人,学费是每月180元,是个地道的“万元户”。

(二)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对目前家教最为不满的并不是家教收费偏高,而是每桌人数太多,一般每桌在6人以上。个别家教只顾赚钱,一味扩充,还影响了辅导效果。有一位同学写到:“记得那时家教补课,刚开始大概只有6、7人,但渐渐地人开始越来越多,大家从小方桌到了圆台面,最后变成了象课堂一样地排排座加一个小方桌,可以想象那效果是什么样了…别人怎么想我不清楚,但我认为,这样的补课对我而言绝对是没什么用的。家教之所以有效,主要是因为老师可以与你面对面,你有什么不懂立即可以向他提问,而如果人很多,那和大课堂有什么区别?在这点上,某某老师就做得很好,他对补课的学生很有责任心。多收一个学生对他而言就意味着多一份收入,但是这样不但新来的同学得不到很好的辅导,原先的同学也会受影响。”

(三)家教领域中的教师是所有人注目的焦点。来自市区重点学校的在职教师高达86%,几乎都是中高级职称的业务骨干。可以这样认为,在家教市场上“生存”下来并且“人气旺”的老师一般在业务上都是很过硬的。反过来说,连自己的教学任务也有问题的老师,学生一般也不会请他做家教。但即使这样,人毕竟不是铁打的,正如人们所担心的那样,在职教师兼职家教会不会影响教学质量,何况有些老师家教量非常大。这种担忧是合理的,问题也是存在的。从调查中,有12%的学生反映个别家教老师上课留一手,或因担任的家教太多,对自己班级的学生没有时间辅导等。而家教老师本身也对这棵所谓的“摇钱树”充满了矛盾心理。一方面,家教辅导的确给他们带来一定的收入,提高了经济地位,但另一方面也侵占了教师宝贵的时间。这种休息,娱乐,进修乃至思考生活的闲暇的丧失,对一个教师而言,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也意味其生活品质和生命质量的下降。

(四)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家教对老师而言是一种工作,他们在这一工作岗位上付出自己的劳动,并获取劳动报酬,这同其他部门的劳动者没有区别;工作的首要目的是谋生,赚钱,这点对于教师来说也没有例外。这些事实已经受到全社会广泛的认可。但如果一个教师从事的工作,无论是家教还是什么,其目的仅仅停留在谋生或赚钱这一层次上,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和教师可以互为认识主客体,也可互为价值主客体,但却不能互为教育价值主客体。这也就是家教情境中出现所有不和谐的声音及所谓“有损教师光辉形象”的案例的原因了。所以,“家教”本身没什么问题,它是市场需求的产物;重要的是从事家教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否把自己作为一个真正的教师而不是“出售知识”的教师匠来工作。可以这么认为,家教老师本身的基本素养,人格情操,教育理念等内在因素,决定了他的家教是否符合教育的精神和教师的尊严。

标签:;  ;  ;  

中学教师“开圆桌”现象透视_补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