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贸代理——势在必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势在必行论文,中国论文,外贸代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推行外贸代理制,能够节约贸易成本,提高贸易效率,有力地扭转我国外贸长期以来粗放型的经营格局,走集约化经营之路,提高我国对外贸易的整体效益。
随着国内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外资企业已经和正在进入我国外贸领域,这必将对现有的外贸企业和生产企业形成强烈冲击。同时,随着国内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展,内外贸一体化的进程也在加快,外贸代理和内贸代理的同步进行,有利于建立起统一、有序、高效的大市场。因此,推行外贸代理制,决不仅仅是为了现有外贸企业的利益,也决不是要回到计划经济下垄断经营的老路,而是要坚持统一政策、放开经营、平等竞争的改革方向,引导生产企业和外贸企业在自愿的基础上,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结成利益共同体。
无可否认,我国对外贸易在改革开放以来获得了举世公认的飞速发展;但是同样不容忽视的问题是,我国外贸进一步的发展也遇到了严峻的挑战。这种挑战既来自国际竞争的加剧,也来自我国经济发展必须提高质量的内在要求。如果不能实现我国出口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不能通过结构调整从而充分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不能实现进出口经济效益的提高,我国外贸将失去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当前外贸出口面临的严重困难,从根本上说,是这种严峻挑战的反映。
提高我国经济国际竞争能力的需要
一国的贸易竞争能力是其经济竞争能力的体现,尤其是技术进步能力的体现。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在改革开放以后发生了重大变化,工业制成品的比重已经大大提高。然而总的来讲,我国对外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仍有待加强,扩大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仍是今后的主要任务。在传统的外贸收购制中,工贸双方的利益是割裂甚至对立的,生产企业只关心从商品卖断中实现利润,没有机会也没有必要去研究国际市场;而外贸公司虽然研究市场,但没有内在的动力为生产企业反馈信息,指导其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如果大力推行代理制,双方可以建立起一种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合理分工,共担风险,外贸公司发挥其市场行情、客户渠道、营销手段等方面的优势,提供优质高效的商务服务,从而使生产企业集中精力进行技术改造,发挥其生产和技术上的优势,提高产品质量,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采取代理制的形式,还扩大了生产企业与国际市场的接触,并使其承担一部分市场风险,这既可使双方的权利义务分配更加合理,也有利于提高生产企业加速技术改造、增加市场适应能力的主动性。
在调整出口商品结构的同时,调整出口市场结构、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也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推行代理制,可以充分利用生产企业开发新产品的能力和外贸公司开拓市场的经验,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特别值得指出的是,从国际经验看,能够针对国际市场千变万化的需求、真正去冒风险开拓新市场、新产品的,往往是广大的中小型企业。推动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必须重视中小企业的作用,他们在实施外贸代理制上有更多的内在要求和主动性,现有的外贸公司在代理它们出口上也有着广阔的市场。为这些目前缺乏出口渠道、出口人才以及资金的中小企业搞好服务,共同开拓海外市场。这既是中小企业的一条出路,也是我国外贸新的增长点所在。
深化外贸体制改革的需要
在主要由税率、利率和关税等经济杠杆进行宏观调节的新形势下,外贸企业靠垄断经营和优惠政策赚钱的经营方式已经行不通了。和国际上的跨国公司、综合商社相比,我国的外贸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效益差的问题。除了历史因素外,还要打破外贸企业过去那种以老大自居的官商作风,使外贸企业真正站在为生产企业服务的位置,以优质服务赢得生产企业的信任,赢得市场,从而达到规模经营。实行代理制对外贸企业经营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外贸企业如果没有合格人才,没有广泛信息来源,就没有市场,就无法做代理。我国加入WTO 的日子越来越近。面对国外大企业、大商社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如不能清醒地认识这一点,不马上着手推行代理制,将来我们的外贸代理业务市场很可能被外商所占领。
推行外贸代理制还能救活一批处于困境的外贸企业。天津市粮油进出口公司业务三部,由于旧的历史挂账包袱和新的出口退税拖欠,正常业务已经很难进行,不得已转向开展代理业务,每笔业务只收几千元的代理费,但积少成多,几个月就做了几十万美元的代理业务,不仅挣到了“皮费”,而且还有两万多元的净盈利。在这里,实行代理制实质上是将陷入困境的外贸公司闲置的要素用符合市场规律的方式组织起来,是搞活国有企业的一个有效途径。
客观可行性
从我国国情出发,外贸公司与生产企业已经分别形成了各自的特点和优势,这是一笔可贵的财富,也是推行代理制的基础。外贸公司经过几十年的积累,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在人才、国际营销、贸易信息、商业信誉等方面独具特色。一些大型外贸公司积极探索走国际化、实业化、集团化和多元化的道路,在国际上也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实力。而我国的广大生产企业在扩大出口方面也具有自身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新产品的开发和对市场的敏感,以及新技术的运用和革新等方面。许多生产企业有自己适销对路的拳头产品,能够按照市场需求及时组织生产和调整产品结构。
实例:青岛市外贸公司在这方面的认识和实践都超前一步。青岛市外经贸委对推行代理制很重视,将代理作为全市扩大进出口规模的重要途径,外贸代理制发展较快。1995年出口24.5 亿美元, 其中代理出口9456万美元,占3.9%;进口13.1亿美元,其中代理进口5118万美元, 占3.9%。1996年1月~4月,出口7.9亿美元,其中代理出口3032万美元,占3.8%,进口1.3亿美元,其中代理3120万美元,占2.5%。 更突出的如青岛市土畜产进出口公司,1995年代理出口1338万美元,占当年出口总值的37%;1996年1月~4月代理出口所占比重上升到57%。胶州市进出口公司1995年代理出口1153万美元,占出口总值的69%。即墨市进出口公司1995年代理出口460万美元,占当年出口总值的41%,1996 年1月~4月代理出口所占比例上升到54%。
随着我国外贸经营权逐步放开,生产企业成为外贸经营的重要主体,他们在选择自营出口还是代理出口时有相当的自主权。当然,这不成其为推行外贸代理制的障碍,相反,是推行代理制的良好前提条件。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已经使我国大多数外贸企业和生产企业逐步转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上来。经营行为的“理性化”正在为推行外贸代理制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