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择业中思想引导的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_冯诗琦

大学生就业择业中思想引导的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_冯诗琦

冯诗琦 广州航海学院 510330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学校关心、家庭关切的焦点。目前,很多大学生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思想困惑和心理压力,极大地影响其就业择业之路,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的缺位是其根本原因,加强大学生就业择业中的思想引导具有重要意义。课题组选取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为研究样本,从就业前期准备阶段、就业中期适应阶段和就业后期的调整阶段研究我校大学生就业择业过程中思想引导的现状及问题,探寻在大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择业中进行思想引导的对策。

关键词:就业择业思想引导 对策

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思想问题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近年来,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思想问题也日渐显现。本文选取广东新建本科院校广州航海学院2016届毕业生作为样本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的思想困惑和心理压力主要表现为职业理想和职业目标的盲目性、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弱、职业价值取向和择业观的功利性、就业诚信和法律意识淡薄等。究其原因,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实施大学生就业指导过程中的缺位是其主要原因,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择业中的思想引导作用,有针对性地从就业认知、就业心理、就业价值取向及道德法律观念展开,分阶段分层次对大学生进行引导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致力于研究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择业过程中思想引导的现状和问题,探寻在大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择业中进行思想引导的对策。

一、大学生就业择业中思想引导的价值空间

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学生本人的成长,更是社会民生之本。面对大学生就业择业中日益严重的思想问题,从实证上去系统把握大学生就业择业过程中存在的思想问题,全面统筹和协调思想引导工作,将产生巨大的教育价值和社会价值。

(一)个体价值:提升大学生职业发展素养,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

思想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就业择业过程中的思想引导一方面有助于从认知上调整学生对就业形势与政策的把握,帮助学生明确职业理想的重要性,增强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意识和能力。

(二)社会价值:促进高校职业规划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开展,有利于高校、社会、家庭协同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己经成为社会所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因为大学生就业不仅仅是学生个人的问题,会关乎到家庭,更会关乎到社会的建设与发展。

二、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就业择业中思想引导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学校就业指导类工作效果一般,毕业生就业阶段的思想引导并未受到重视,从而影响到其就业,加大就业难度。调查中,仅13.3%的学生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类工作有效,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课效果较小,。具体讲,高校在大学生就业择业中思想引导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就业前期引导不充分,认知偏差导致定位脱离实际

(1)职业理想引导意识淡薄,缺乏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教育。目前,多数新建本科院校仍然仅重视高年级同学关于就业政策、就业技巧、就业信息的宣传和讲授,以至于毕业生临近毕业却未能明确自己的职业理想,将兴趣与理想混为一谈,缺乏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对“是否有明确职业理想和职业规划”的问题中,50.8%的同学职业理想不明确,28.3%的同学对职业理想没有明确概念,绝大部分同学不知道如何进行职业规划。由此可见,大部分毕业生在几年的大学生涯里并未接受到足够的职业规划教育,高校就业指导的工作中对职业理想的引导比较缺乏。

(2)缺乏对就业形势、就业政策的相关认识,导致就业定位脱离实际。大学生在就业中产生的很多问题其实和大学生自身的定位与期望紧密联系,其中就业期望值过高,没有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进行正确的认识和分析是这其中的关键。在对于“如何处理就业与兴趣的关系”问题,45%的同学选就业而舍兴趣,在临近毕业找工作时,缺乏正确的自我评价,一旦遭遇现实的阻力或求职的挫折,在定位的时候就容易出现选择性价值迷失,这是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引导的一个方面。

2、就业中期思想引导缺乏系统性,观念偏差与心理障碍明显

(1)就业价值观教育缺位,价值取向功利性明显。在就业观念方面,新建本科院校偏重追求高就业率的功利倾向,正确的择业观教育没有受到重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调查中,关于就业择业的观念,49.2%的毕业生优先选择东部发达城市就业,30.8%的毕业生选择生源地,选择西部地区的寥寥无几。而对于找工作的方式,44.3%的同学倾向于借助外力寻找关系。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就业方向上看重自己的工作环境和薪资待遇,忽略了深入基层的迫切性,不能将国家利益与个人理想结合起来。可以看出大部分人在求职时的择业观还是值得进一步加强引导的。

(2)就业心理准备不足,就业期间心理调适能力差。从前文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的学生心理调试能力并不是很强,在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很容易消沉甚至偏激,这值得广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高度重视。

3、就业后期道德教育弱化,法律意识与责任意识淡薄

(1)职业道德教育弱化,就业诚信欠缺。在职业道德与法制观念方面,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在就业择业中的就业诚信和职业道德意识、法律意识被忽视。一些学生弄虚作假,为了谋求职位不惜采取伪造和欺骗等手段,抬高自己的身价,增加成功的几率。在招聘的过程中个别同学对简历弄虚作假,向用人单位展示的学习成绩不实,任意拔高自己,伪造各种荣誉证书和社会兼职证明。这些应聘材料带有很大的不真实性,给公平的竞争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2)法律知识薄弱,责任感不强。还有不少大学生不注重基本的职业道德,没有兢兢业业的精神,缺少必须的责任感和实干精神。很多大学毕业生在与用人单位签订结业协议或合同的过程中不够严肃,不能认真看待,任意违约,对于协议或合同所规定的义务不能认真履行,缺乏大学生应有的诚信品质。就业诚信与职业道德问题一直存在,而新建本科院校问题更为严重,这很大程度上也是学校忽视就业品德教育所致。

三、高校加强大学生就业择业中思想引导的对策

1、紧抓认知核心,完善引导内容

一般而言,大学生的就业思想是指大学生在大学学习阶段,支配他们的带有一定就业目的和愿望的心理活动,是大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对就业所持的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成份的总和。②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思想问题主要集中在就业认知、就业心理、就业价值取向、道德水平、维权意识这几个方面。而在认知、心理、价值观、品德等几个方面,就业认知是起点,也是大学生就业择业过程中思想问题的核心。因此,高校在大学生就业择业中的思想引导也需紧抓就业认知这一核心,关注从低年级学生的职业理想的引导,让学生提早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将兴趣爱好与职业更好的结合起来。

2、拓宽引导方式,注重隐性渗透

首先,打破常规引导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分阶段、分层次就业引导教育。在就业前期的准备阶段,注重对低年级同学职业规划教育和职业理想的引导,加强高年级同学就业形势与相关就业政策的教育,提高大学生就业思想与现实的一致性;在就业中期的适应阶段,完善就业指导体系,进行就业价值观引导、心理健康教育等,增强其就业能力与信心;在就业后期的调整阶段,进行就业核心能力提升与规划引导,进行职业道德与法律观念的教育。其次,注重隐性引导方式的渗透。高校就业择业中的思想引导不应拘泥于课堂,依赖理论知识的传授,弱化实践。隐性教育方式具有间接性、有效性、教育过程的随意性、教育途径的开放性以及教育主体的自主性等特点,③强化“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育、引导、辅导、实践等一系列教育措施,建立实习基地是高等学校加强大学生就业思想教育的重要方式。

3、丰富引导载体,强调知行合一

载体通常被理解为承载知识和信息的物质形体。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承载、传导思想政治教育因素,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运用、且主客体可借此相互作用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式。④如开会、谈话、理论学习、管理工作、文化建设、大众传播、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等。大学生就业择业的思想引导要充分利用现代化载体和各类文化载体,强调知行合一。首先,加强新的校园宣传媒体建设。通过开设就业指导公共信箱、QQ 群、就业指导专用微博、指导论坛等途径,拓宽校园宣传媒体,利用这些载体加大就业信息宣传力度,使学生们能够通过多途径更快的了解到最新的相关信息和知识。同时利用这些载体的互动模式,更好的了解学生在不同年级不同阶段的思想动态,在就业工程中的问题,帮助他们进行疏导和指导。其次,大学生就业择业中的思想引导要充分运用活动载体等物质载体形式。通过实习平台,在实践体验中实现自我与环境的磨合,形成对社会、对职业更为全面、客观的认知,内化为自己的职业信念,从而提高未来的职业适应与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①刘凤清.河北省大学生就业思想现状分析及对策[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07.

②林伯海等,试析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03.

③陈万柏,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内涵与特征[J].江汉论坛,2003.07.

④张耀灿,郑永廷等.现代思想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论文作者:冯诗琦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7

标签:;  ;  ;  ;  ;  ;  ;  ;  

大学生就业择业中思想引导的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_冯诗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