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十大关系_振兴东北论文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十大关系_振兴东北论文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十个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关系论文,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一个大战略,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诸多方面的多重关系,推进这一战略必须正确处理好这些关系问题。

一、发挥国有经济优势与发展非公经济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重要的是从东北的实际出发,把东北的比较优势与政策资源和市场资源有效整合,通过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创造新的发展模式。东北老工业基地最大的现实就是国有经济规模庞大,这既构成东北经济的比较优势,也成为改革与发展中必须认真破解的难题。据2002年初步统计,东北三省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是辽宁62.7%、吉林77.8%、黑龙江89.34%,均高出全国52.8%的平均水平。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首先面对的是如何正确处理发挥国有经济优势与发展非公经济的关系问题。理性的选择应当是:一方面要通过结构调整使国有经济的优势得以有效发挥,这是基于东北的现实做出的选择,没有国有企业的振兴,就不可能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另一方面,要“毫不动摇”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只有非公有制经济的大力发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才能充满活力。

首先,要以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经济结构调整为重点,重新整合国有经济优势。东北老工业基地是以国有企业为主体而形成的,并且仍以国有企业为主要存在形式。这是必须承认和面对的现实。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我们不可能绕开国有经济这一“现实基础”去“另起炉灶”,更不能弃国有经济于不顾而“推倒重来”,而是要通过进一步优化国有经济结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使国有经济进一步显现活力。当然,这也不是要无限扩大国有经济规模,而是要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更加理性化地发展国有经济。

一是要加快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促进国有资本向少数关键领域集中。也就是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的,要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更多地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

二是以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集团为目标,发展重点将转向少数关键企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拥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就掌握了竞争的主动权。在2002年世界500强企业中,美国有192家,占总数的39%;西欧119家,占总数的24%,日本有88家,占18%;这三部分加起来,占总数的81%。而中国大陆只有11家,仅占2%。所以,中国要想在国际竞争中有所作为,必须加快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建立中国自己的跨国公司。重要的是要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重点,归并核心业务,分离非核心部分,进一步整合企业内部资源,以强势企业为核心,促进各种资源要素向强势企业集中,推动资源的从优配置,在做强的基础上实现做大的目标。

三是以产权多元化为重点,推动国有企业的体制与机制创新。要以股份制作为国有企业的基本形式,其中参股企业将是多数,控股企业是少数,在控股企业中,相对控股则是多数。

其次,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这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最重要的切入点,也是活化整个东北经济关键所在。东北经济成于国有,困于国有,要走出东北经济的困境,突破口就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这一点对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具有突出意义,一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调整和改造首先要推动国有经济的大规模重组,部分国有经济能否有序退出将主要取决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二是随着“指令型”向“禁令型”转变,民营资本将更多地参与到国有经济领域,参与国有企业改革;三是由于体制与机制优势,非公有制经济显示出发展优势,并成为新的经济成长点。

二、市场机制与政府作用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要正确处理坚持主要依靠市场机制和正确发挥政府作用的关系,把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和政策导向有效地结合起来。

首先,要“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更多地依赖于市场机制,而不是重复行政支配的老路。东北经济格局的形成是计划经济的结果,因此,东北经济运行的行政惯性比较明显,这决非仅仅是观念层面的问题,重要的还是体制上的问题。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总体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市场发挥作用的程度还十分有限。特别是在重大开发方面,“国有概念”还十分突出,往往依赖于国家给出项目、国家投入资金、国有企业为载体来实现。显而易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如果走不出这“三国”误区,那么,“振兴”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就是要在产业结构调整、生产要素整合、技术改造、企业改组以及资本投入等方面,应主要由市场决定和选择。

其次,要正确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重在发挥政府规划引导、政策导向作用,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此外,也要发挥政府的积极支持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国家的政府都不是远离经济的,更不是无为而治。而是运用市场规则,通过各种形式提供支持,特别是在区域振兴和区域开发方面,政府的作用更是不可忽视的。事实上,即使是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政府的作用也是清晰可见的,我们仅从政府支持大企业发展的一个侧面即可略见一斑。外国政府支持大企业发展的主要做法包括:

1.通过产业技术政策拓展大企业成长空间。近年来,一些国家在推进战略技术和战略产业的过程中,筛选市场竞争力强、有技术创新能力的大型高新技术企业,作为落实战略技术和战略产业的载体,由此成长起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资料显示,美国新技术和新产业开发费用,大部分通过这一渠道流入有优势的大企业。继美国之后,许多国家开始对优先发展技术和产业领域进行选择,以保持本国技术优势,提高本国产业竞争力。

2.利用国际规则保护本国企业利益。在国际经贸领域美国既掌握参与制定规则的主动权,又是利用规则保护本国企业利益的高手。根据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统计,自1995年世贸组织成立到2000年初,美国在世贸组织提起诉讼达49件,是在世贸组织打官司最多的国家,而且这些诉讼多数是美国胜诉,从而有效保护了美国企业的利益。

3.通过政府采购支持大企业。许多国家的大企业都是靠同政府签订定货合同,从中获得高额预付贷款,并由政府包销产品和承担风险损耗来维持生产。据统计,在美国国民生产总值构成中,政府采购自1952年以来一直稳定在20%-30%的水平上,到1983年仍为20%,这些巨额采购绝大部分都是与大企业进行的。

此外,还包括通过产品评级认证提高企业的影响力;积极推动企业的并购重组;通过降低税率和税收优惠来刺激大企业发展;为大企业发展优先提供贷款;对大企业研发的支持以及对大企业实施必要的政府救助,等等。

三、存量调整与增量投入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客观上存在一个正确处理存量和增量关系问题,从东北经济的现实来看,既存在存量结构不合理,也存在增量短缺的问题。一方面以国有经济为主体的存量结构不适于市场发展的需要,面临根本性调整;另一方面,增量投入明显不足,新产业几乎没有成长起来或者没有形成明显的优势。改革以来,在几波新产业发展的浪潮中,东北各省由于经济结构的拖累,分散了发展新产业的注意力,丧失许多发展的时机。

因此,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产业衰退,实质上是“结构性衰退”(也有人提出产业衰退的结构效应)。也就是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产业到了整体更新期。如果没有新产业的注入,仅仅在原有的产业基础上做文章,单纯局限于老企业的技术改造,只能是不断复制落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总体状况不可能有实质性改变,“振兴”也就无从谈起。

认真分析,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不合理是有其历史成因的。一方面,其存量结构是计划分工的结果,由计划主导的地域分工和经济区划,人为地划定资源与原材料地区,加工地区和销售地区。在指令性计划的作用下,生产的计划、产品的调拨包括地区间的补偿可以通过经济的和非经济的手段予以平衡。但是,这种行政主导的行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就很难做到。

另一方面,除了重复建设等形成的过剩原因之外,还应当从经济发展的规律的角度来认识。事实上,按企业成长规律,我国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早已过了寿命期,国有企业到了整体更新期。

面对这种情况,除了要大力度地调整存量结构之外(调整单一资源型产业和重化工业,发展新兴产业,接续产业等多元化产业发展战略,以及大力培育中小企业的企业组织结构战略,而且也包括国有经济“有进有退”和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还要加大增量投入的力度,增加新产业发展的机会,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现状。因此,在坚持自力更生为主的前提下,国家应当给予必要的扶持。除了要支付必要的结构转型成本之外,重点应在新产业发展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当然,这种支持不是重复过去政府投资的老路,更不是花钱向旧体制输血,重在放宽体制和放活机制。

四、多元发展与集中优势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在发展思路上存在一个如何处理多元发展与集中优势的关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开放经济的形成,我们应当从多元化的思维中解放出来,以提高地区竞争力为导向确立新的经济发展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绝不是不加区别地振兴所有产业和企业,要立足于整合现有资源,集中力量使重点地区、重点优势产业以及重点行业和企业得到振兴和发展,推动产业和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避免盲目重复建设和产业趋同化。就是要抓住重点,突出特色,做大产业,做强优势。

1.抓住重点。就是要选择市场需求潜力大、主导力强的产业或产品,集中力量、集中优势去重点发展。

2.突出特点。有特色才能有市场,才能形成发展的优势。区域经济发展要突出差异化,形成特色发展。要选择那些有区域特色和优势的资源进行深入开发,逐步发展成县有市场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和特色经济。

3.做大产业。没有规模就难以成优势,选准发展重点,还必须下大气力向规模化方向发展,把产业真正做大。市场竞争在一定意义上讲也是规模的竞争,有规模才有实力,才具有活力和竞争力。

4.做强优势。经济发展不仅要形成比较优势,重要的是形成竞争优势,形成持续的竞争力。这就要不断强化已经形成的优势,特别是要注意把局部优势发展成为整体优势,形成优势集聚。

当前,区域经济发展要注意两种优势的结合,一方面要跳出比较优势的误区,要从市场竞争的整体格局中来认识自己的优势,避免“坐井观天”,陶醉在并不真实的比较优势之中;另一方面要善于把比较优势发展成为竞争优势。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开放经济的发展,使资源配置的范围进一步扩大。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使比较优势发生变化。事实上,在我国已开放的一些资源开发领域,外资的进入已经弱化了我们已有的“比较优势”,如果我们再缺乏应有的主动,结果只能是把自己的比较优势转移在别人的竞争优势上。在现实发展中我们看到,一些地区虽然资源优势明显,比较优势突出,但经济却没有真正上去。相反,一些比较优势并不明显的城市,抓住开放的机遇,利用市场与技术的优势来组合资源优势,把别人的比较优势发展成为自己的竞争优势,经济却上得很快。这说明优势是可以转换的,比较优势能否真正转换为竞争优势,关键取决于我们如何去组织各种优势资源。

五、发挥工业基础优势与发展其他产业

东北老工业基地以机械制造和资源型产业为主体形成明显的基础工业优势,其主要产业在全国所占的比率是:大型火力发电设备占33%、大型水力发电设备占50%、汽车占16%、轴承占15%、原油占40%、煤炭占12%、钢铁占16%、造船占30%。因此,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面临产业结构调整与资源型产业转型以及其他产业合理发展的问题。

首先,要充分发挥现有工业基础优势,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装备水平,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产业集聚,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基地。要充分认识到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发展规律和移动趋势的特点,通过市场筛选优势产业,培育龙头企业,创造产业集聚条件,形成基地效应。

其次,要促进农业及其他新兴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条件。同时,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其他新兴产业应当成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点战略选择。综观国外一些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经验,新产业的发展、新经济增长点的培育具有关键意义。要利用国有企业主辅分离的时机,加快产业转型发展;要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改造传统产业结合起来,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建立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就是要加强经济与技术的结合,让科技进入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进程。

六、自然资源依赖与多种资源开发

传统工业发展和数量经济增长模式,使得我们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过于重视自然资源而忽视了其他资源,从而形成资源与产业的相互依赖。既限制了产业的深度发展,也使大量有效资源闲置。资源是一个综合性概念,现代经济技术条件下,资源开发利用正在向多层面展开,包括自然资源和非自然资源、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物化资源和非物化资源、人文资源和非人文资源等。资源开发与利用进一步深度化,并且大大提升了资源开发利用的价值。例如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仅进一步向产业化方向发展,而且文化产业是当前最具成长力和利润空间最大的产业之一。

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建立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基础之上的,形成资源的紧约束。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就是要适应现代经济技术发展的要求,着力从以自然资源开发为主转向多种资源的深度开发,并要加速资源开发的产业化。如开发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产业;开发环境资源,发展环境产业;开发绿色资源,发展绿色产业。只有全方位地进行资源开发才能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带来新的发展生机。

七、自主发展与区域联动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作为一项新的重大战略正在全面展开,东北各省首当其冲地把调整和改造放在首位。东北老工业基地是一个历史的现象,是在传统计划分工格局下形成的。因此,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间有其内在的关联性。同时,东北由于历史的、文化的、资源的相通性,使东北作为一个特定区域而存在,在全国只有“东北人”可以得到广泛的认同。这说明,东北有其同根性特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必须充分考虑到区域一体性的特征,实施区域联动,推进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这样才能形成合力,才能扩大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整体效应。否则,各自为战,就会形成无序竞争和新的重复建设,这将会弱化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实际效果。

首先,东北地区要形成统一规划的发展战略,立足比较优势,加速资源整合,形成统一市场,在战略合作的基础上形成不同功能的产业基地。

其次,省域范围内要调整发展思路,促使资源向重点区域和重点产业集聚,特别是要以主导产业为核心,进行产业链整合,推动关联产业集群发展,形成极化效应。如黑龙江省应重点发展“哈大齐工业经济带”。

再次,面向东北亚实施区域开放战略。“以开放促改造,以开放促振兴”应成为新时期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必然选择。东北老工业基地与东北亚国家间水陆空交通运输体系相联,资源与产业具有很大的互补性。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要着眼于积极拓展发展空间,扩展资源配置的范围,形成“范围经济”。

八、产业发展与市场建设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重在产业振兴,因此加快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与改造是当务之急。但是,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不可能完全就产业论产业,重要的是要把产业发展与市场建设结合起来。积极发展各类要素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要按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要求的“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完善资本市场结构,丰富资本市场产品”。资本市场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中枢,通过资本市场的充分发育、通过资本运营来盘活资产、搞活企业。这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不可或缺的。

市场建设还应包括市场环境的建设,建立公开公正、秩序化的市场环境,这样才能增强对资本的吸引力。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既要积极吸引外资,更要用好外资,这有赖于优化外资环境。否则,不仅外资吸引不来,吸引来的也存在流失的问题。

九、继承文化传统与实现观念创新

东北存在着计划经济的强势文化、市场经济的弱势文化。东北由大工业文明塑造的主体文化,有其优秀的一面,如大庆的“三老四严”精神等;但也有其与市场经济相悖的一面,如企业的竞争意识普遍不足,平均主义倾向比较严重等。同时,由于东北历史文化的积淀,也有其消极影响的一面。如形容东北人“醒得早起得晚”这一文化现象,就是与历史文化的负影响有关。就黑龙江而言,所谓“三民文化”(移民、边民、殖民)影响是很深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一方面要张扬传统文化的积极部分,另一方面要在观念上突破与创新,这样才能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提供新的思想保证。

十、短期目标与长期战略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既有短期目标效应,也有长期战略要求,应当把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既要解决眼前问题,又要谋划长远发展;既要深化改革,又要就业优先。要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提到战略高度。中国在产业发展和地区发展方面最缺少的是战略。战略是什么?战略是做正确的事而不是正确地做事。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最为重要的是要进行战略定位,保证做“正确的事”,而不仅仅是“正确地做事”。

标签:;  ;  ;  ;  ;  ;  ;  ;  ;  ;  ;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十大关系_振兴东北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