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非统计专业的统计课程_统计学论文

财经非统计专业的统计课程_统计学论文

财经类非统计专业统计学课程何去何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统计学论文,何去何从论文,财经类论文,课程论文,专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财经类非统计专业《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教学的现状

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们发现这种建立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计学教学体系,已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及市场经济的要求,我国财经类非统计专业的统计学同其它许多课程一样亦进行了改革。纵观十几年来,《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下简称《原理》)主要是从下述几方面展开的:

(一)课程名称上的变化

在20世纪80年代初,财经类非统计专业开设的统计课程通常叫做《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尤其是以后全国统编的《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教科书》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进入90年代后,《原理》在名称上则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其名称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如《经济统计学原理》、《统计学原理》、《现代统计学》、《实用统计学》、《新编统计学》等,有的干脆叫做《统计学》。

(二)课程内容方面的改革

这是《原理》课程改革最主要的内容之一,这种改革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1.一是基本保持了《原理》的架构,只是对原有内容进行了调整或增减。如有的只是删除了统计工作的任务、平衡分析、统计图等大多属于政府统计方面的内容,适当增加了抽样调查的有关内容等;有的除了对前述内容进行压缩外,对《原理》中的有关内容进一步挖掘,增加了大量的新内容,如数据的计量尺度、茎叶图,长期趋势分析,多阶段抽样、双相抽样,多元回归分析等;有的甚至还增设了现代统计学中的一些新理论与新方法,如主成份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等等。

2.将经济统计与数理统计相结合,既保留了《原理》的主要内容,又增加了数理统计方面的内容,如增设了概率与概率分布、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等;有的教材甚至还增加了拟合优度检验、非参数方法等现代统计学的内容。

3.随着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建立,为了向经济类专业学生介绍我国统计实务中的这一主要内容,有些教材增设了国民经济中的主要总量指标(如GDP等), 有的甚至还分设若干章介绍国民经济核算的有关内容。

4.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在统计中的广泛应用,有些教材增设了计算机在汇总中的应用、统计软件包等信息技术方面的内容。

5.有的教材对《原理》的内容进行了大幅度的压缩,大量增设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方面的内容,在某种程度上讲,这种教材已不再是原来意义上《原理》了,而是有财经类专业特色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三)从教材的体系结构上看,财经类的统计学教材均对原教材体系结构作了不同程度的修改,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基本与原体系结构相同。这些教材只是在内容体系上作了一般性的增减,章节名称作了一定的调整,其内容及结构体系实质上是《原理》的翻版,只是不再叫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而已。

2.在原体系的基础上作了较大的调整或充实了较多的新内容。具体又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加入了大量数理统计方面的内容;二是加入了有关国民经济核算方面的内容;三是既加入了数理统计的内容,也加入了国民经济核算的内容。

3.新版的内容结构体系与原体系完全不同。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基本上按数理统计的思路及架构编写,对原体系中的内容作了大幅度的筛减;二是将统计学分为若干部分(或篇)介绍,最典型的是中国人民大学袁卫等编著的《新编统计学教程》(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2 月第一版),将统计学分为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实用统计方法、经济与社会统计等四个部分。

二、财经类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一)财经类非统计专业统计教学改革的方向问题

《原理》何去何从,这是财经类非统计专业统计课程最核心的问题,它决定了非统计专业统计学课程的发展方向。对《原理》课程的去留问题大致有二种观点:一是认为“只有数理统计学才是统计学”,因而财经类专业应取消《原理》课,取而代之的是数理统计学,从而真正做到与国际接轨。二是应继续开设(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课程,当然应对其原有的内容及体系进行改革。

(二)如何架构财经类非统计专业统计学的内容结构体系的问题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财经类非统计专业的统计学课程,事实上早已不再称其为《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了,但还是保留了其绝大部分内容。如前所述,现行各种版本的“统计学”教材,其内容结构体系千差万别,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亦有较大的差异。《原理》是继续以经济统计学内容体系为主,还是以数理统计学的内容体系取而代之,确实是值得广大统计理论与实务工作者研讨的问题。

(三)与其它课程的关系问题

在财经类院校非统计专业的数学课中,大多开设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不管《原理》中是增设数理统计学的内容,还是改为数理统计学,均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课程内容重复的问题,财经类专业对经济统计需要问题,为数众多的从事《原理》课程教学的教师转行的问题等等。

(四)统计学内容与讲授学时之间的矛盾问题

在财经类院校的非统计专业的统计学课程,一般是作为必修(或选修)的专业基础课来开设的,周课时为3~4周,总课时一般在51~68课时之间。由于在统计学中不断加入了数理统计学、国民经济核算等内容,致使其教材越来越厚,内容越来越多,因而学时少,内容多的矛盾亦越来越突出。学生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和消化内容越来越多的“统计学”,许多学生听说“统计学”就头痛,学生统计学的不及格率呈逐年递增的趋势。长期下去,显然不利于统计学的教学与发展。

三、财经类非统计专业《原理》何去何从

早在1998年教育部制定的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目录对统计学专业进行了重大改革,将原经济类下的统计学专业与理学下的概率统计专业合并称之为“统计学”专业,并作为理学下的一级学科(但可授经济学或理学学位)。可以说,这种变更对统计教育界特别是财经类院校的统计专业教育是一个不小的震动,并将会影响其教学内容体系及发展方向。而作为财经类专业必修(或选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的《原理》,也必将受到影响。面对着变化了的经济体制、教育部对统计学本科专业的变更、我国即将加入WTO等一系列变化的情况, 财经类非统计专业的统计学必须进行改革,这也是许多统计理论与实务工作者的一致共识。笔者认为,高等财经院校非统计专业的统计学的教学模式,应当是经济统计学而不是数理统计学。

(一)将其定位在经济统计学,是统计学自身发展的需要

纵观统计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统计学一直沿着经济统计学与数理统计学两条主线发展,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尽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多数国家所开设的统计学是数理统计学,但并不能说(社会)经济统计学就不存在了,“社会统计学派仍然存在和发展,并且在一些国家有较大的影响”(注:曾五一等《关于经济统计学若干问题的思考》,《统计研究》1999年第11期)。西文国家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难道我们也要放弃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制度吗?应当说,在我国统计学的理论与实务中,我国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这种特色与我国的国情是分不开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们应当走有中国特色统计之路,单纯或片面强调与国际接轨是不切实际的,也是站不住脚的。

(二)在财经类院校非统计专业开设(经济)统计学是财经类专业教学目的的需要

作为财经类的会计、审计、财政、金融等专业,开设统计学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更好地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提供数量分析的理论与方法,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运用统计学的理论与方法分析、研究本专业的理论与实务提供方法论基础。经济统计学正是以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为研究对象,与财经类专业的许多专业课程联系紧密,相互依存与发展,这是数理统计所不能替代的。事实证明,学生学好了经济统计学,是学好会计学基础、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学、证券投资学等专业课程的基础。

(三)在国内外,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作为数学的一个分支,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在我国各财经院校开设的数学课中,早已不再仅仅是微积分、线性代数之类的传统数学了,普遍将概率论及数理统计作为数学的一部分来开设,且具有强化之势。我们应放弃“争地盘”的思想,在财经类专业中继续开设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统计学。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财经类非统计专业统计学课程的改革思路是:

1.保持《原理》的基本架构。《原理》在名称上可叫做《统计学原理》或《初级统计学》,其内容及结构体系应以经济统计学为主线,其主要内容一般包括概论、统计资料的搜集与整理、统计资料的度量(绝对数、相对数、平均数及离散程度的测定)、时间序列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抽样推断、统计预测与决策分析,等等。

2.坚持经济性、适用性、应用性的原则。非统计专业的统计学教材不应包罗万象,对于某些专业确实需要的内容(如国民经济核算等)可叫做《统计学与××统计》。对过去《原理》中一些过于简单或主要按政府统计思路编写的内容,应当删除或压缩(如统计报表制度等)。涉及计算机知识或统计计算软件方面的内容,一般不应在教材中作介绍(有的专业可单独设立课程加以介绍)。

3.适当引入数理统计学的内容。笔者认为,为了避免与数学中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内容相重复,原理中的有关数理统计方面的内容,应仅以介绍抽样理论为限度。

4.最好由教育部组织有关专家编写全国统一的教科书。

标签:;  ;  ;  ;  ;  ;  ;  ;  

财经非统计专业的统计课程_统计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