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变电站本身就是维系电力系统正常运作的重要因素,而变电站其中又包括了各种设备,诸如一次设备、二次设备等,来完成电能的配送,实现电力状况的有效监控,为电力系统提供良好的运营空间。基于时代发展,人们对于电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于变电站的负荷要求也越来越高,变电站电气自动化和其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都成为了关键。
关键词:变电站;电气自动化;电力安全运行
1变电站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现状
在电气自动化技术当中,需要电子通信设备与计算机设备以及信号处理设备等相互结合,以便对变电站实施第二次电气设备的自动化管理工作。这样的管理可将设备的实时运行情况进行反映,如果系统发生了异常情况或产生了故障,可迅速给出信号。这时,工作人员便可根据信号及时对故障进行检修和处理,确保了变电站运行的安全性,也将可靠性进行了极大的提升。在变电站当中,对于电气自动化的应用,还可为管理人员以及维修人员提供相应的原始数据,为相关的检查和日常维护工作提供了更多的方便。此外,在安全生产当中,对于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有着关键的作用,所以,该项技术也得到了普及和发展。
2变电站电气自动化建设的主要方法
2.1硬件设计
基于分层分布式结构来讨论变电站的硬件设计,就是对于整个框架系统中的硬件设备配置进行深入了解,如作为核心的站控层中,涉及到的硬件设备分别有服务器、监控机等;而网路层中涉及的硬件设备有交换机、光纤接口盒、通信光缆等;间隔层中涉及的硬件设备有电能采集装置、监控与保护装置等。这些硬件设施共同构成了变电器电子自动化的硬件条件,在自动化中,数据传输就是借助网路层中的通信光缆,进行双以太网传输,而为了保证电力的安全运行,在进行硬件配置时,还要需要到对于开关量信号进行隔离。基于硬件二次设备的设计,来实现对于一些常规电力运行一次设备的监控准备工作,为其安全性提供保障。
2.2软件设计
在这一系统当中进行软件设计中,必须注意设计后的审查工作,避免出现设计弊端,软件设计完成后,其可以进行自动化的控制,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因此实际作用和价值非常重大。在设计中具体包括报表打印、权限管理、在线诊断、事件追忆、顺序记录、统计计算、人机交互、操作控制、数据采集处理、监视报警等。进行功能模块设计过程中,一般技术人员都选用技术比较成熟,优势明显的模块化方式,保证设计后各个部分功能的发挥。例如对于A/D采集模块的设计中,这一模块可以从电压、电流互感器二次侧中采集到电压信号和电流信号,让这部分信号全部转换成系统能够识别的数字信号,在此基础上,该模块具有很好的信号抗干扰功能,有效对信号进行隔离处理等。对于计算机处理模块而言,这一模块能够对A/D采集模块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系统性分析,结合事先制定的规则进行划分整理,然后进行数据的存储,与此同时,该模块还具有人机交互接口,利用这一技术实现多功能操作,具体运用时可以进行在线操作、信息通讯、数据查询、定值整理、界面显示等。
3变电站电气自动化的应用
3.1数据采集与报警处理
变电站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可对测控设施中的直流屏数据量以及回流数据等实时采集,其中包括变电站线路中的无功功率、电流量以及电压量等。在处理数据信息时,主要包括遥测量以及电压量和状态量。同时,还要进行报警显示以及有效处理,一旦变电站中出现了回路故障问题,则监测系统的画面中就会弹出界面,显示其具体的位置、故障成因并报警。对于继电保护报警设施而言,其采用画面形式予以展示,并且通过颜色的不同分类对报警情况予以有效的区分。当系统报警以后,只有工作人员确认故障处理完成以后,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报警声才会停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远端控制
对变电设备进行远端控制主要是结合现阶段的通信技术而进行合理化应用的,这种控制方式是该系统中主要的表现形式之一,能够大幅度提升变电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铺设相关实现设备管理功能材料的消耗。对变电设备进行管理的人员在设备的运行参数发生较大变化时不用通过传统的方式进行人工调节,这样不仅耽搁了大量的时间不能保证数据调节的即时性,还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进行设备的检修和调整,在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可以直接在远端对设备参数进行设置,能够在极大程度上降低数据调整的难度。
3.3事故追朔
自动化控制系统具备追朔功能,启动信号以后即可对设备模拟量、状态量等信息数据进行实时采集。第一,统一系统时钟。在此过程中,以ms为基本单位来记录数据信息,其中主要记录的内容时断路器以及保护动作信号,同时可进行打印或长时间的保存,从而为工作人员提供事故分析参考。第二,记录事故发生前后14个周期的数据量,并将其显示出来,以便于分析事故。第三,对之前发生的相关事故予以高度重现,有利于观察事故发生时电气设备的运行状况。
4变电站电力安全运行分析
4.1实行无人值守专责制度
由于管理方式的不同,在应用新方式下,因缺少这方面的经验,因此实际工作中出现很多问题和漏洞,对于变电站运行管理而言,如果要落实无人值守,那么不能盲目进行,要结合变电站实际的管理情况,积极推行相关设备无人值守专责制。在管理工作中,要对不同工作进行分解,巡视工作,维护工作,验收工作分别由专人负责,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某一个工作人员,当设备运行中出现问题后,可以及时找到相关责任人,避免出现责任不清晰,划分不明确,出现相互推诿问题,这样出现问题后,虽然付出了代价,但是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找不到实际的负责人,不能对责任人进行惩罚,也就没有了实际的管理意义。
4.2强化对电力运行和自动化的管理
影响变电站自动化安全运行的因素很多,因此要积极对其进行管理,管理中秉持科学分析,合理规划的原则,在日常管理中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对策。变电站运行需要人员的管理,因此必须完善人员制度方面的管理,对变电站管理人员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提高其整体管理技能水平,积极让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实践,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和技术,对变电站的内部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在每一次维护和检查过程中,都要填写日常巡检值班表,有利于以后的查阅,如果发现存在问题,还可以根据记录找到相关责任人,进而有效进行惩罚,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以儆效尤,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4.3运用适宜的变电设备检修方法
当前针对于变电站变电设备的检修方法主要以逻辑分析法、实地测量法和样本试验法等为主。在针对简单的控制线路检修时,需要逐一检查每个元件。对于庞杂的线路,则要根据具体的电路图,利用逻辑分析方法来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判断出可疑的范围,再采取针对性的修复措施。在实地测量法中,城朵运用各种测量工具和仪表来对电路相关参数进行测量和收集,以此来准确确定故障发生点。在运用样本试验法时,需要针对具体的故障现象,结合电路图分析故障出现的原因,通过必要的通电实验,以此来对故障进行确定。
5结束语
总而言之,通过上文对变电站电气自动化与电力安全运行的分析,清楚了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重要性,掌握了自动化技术、设备的功能和原理,在以后的发展中,要做好技术、设备、人员的结合,以此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培.变电站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分析及其应用[J].电子世界,2013,(09):48-49.
[2]陈况,王嫚.关于110KV智能变电站电气自动化设计研究[J].电子测试,2016,(05):120-121.
[3]陈向欣.关于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变电站中的应用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5,(01):319.
[4]段晓瑞,李世强,毛茹,邱继远.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变电站中的应用探究[J].现代农村科技,2016,(24):63.
论文作者:刘中伟1,刘仲尧2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9
标签:变电站论文; 设备论文; 电气自动化论文; 信号论文; 技术论文; 数据论文; 硬件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