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探究性教学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探究性论文,高中生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07) 05—0058—02
探究性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形式。
探究性教学的步骤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在探究性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活动的难易程度及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进行程度不同的指导。例如,问题的来源,可以是学生自己提出的,也可以是教师通过特殊的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提出的,甚至可以是教师或教材提出的。又如,数据的收集,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调查亲自收集数据,也可以给出实验数据让学生分析并作出解释,甚至将数据和数据的分析方法都告诉学生。这种在教师指导下所进行的探究被称为指导型探究。如果某探究从提出问题、制定探究计划、收集和处理证据到总结交流,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这样的探究被称为开放型探究。具体采用什么类型的探究,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在高中生物课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开展探究性教学,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在备课过程中要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要求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教师首先应进入“探究”的角色,进行换位思考,备课的过程应成为探究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形成了这样的备课探究思路:确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收集整理相关信息资料→研究学生的思维和认知基础→设计问题→寻找探究点→设计课堂具体探究过程。
为使探究性教学在课堂中切实可行,备课可以从三个角度入手,一是从学生能力发展的角度入手,由于探究性教学对学生的自主性程度要求比较高,它应该遵循引导、合作、自主、创新的发展过程。二是从知识呈现方式的角度入手,陈述性知识只能采用部分探究;实验性知识、策略性知识采用完整探究。三是从探究方式的角度入手,可采取“问题”驱动式探究、小组互动式探究、实验探究等。备课时应密切关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是学生的活动过程,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引导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学会认知,学会探究、学会合作。为此,必须关注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将教师组织活动和学生自主活动进行对照、比较,看看教学活动的安排是否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情景、问题、探究点的设置是否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法是否建立在学法基础上,以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下面是“细胞增殖”教学中实施“情景——问题”驱动式自主探究过程的部分片断。如:
1.从细胞变化的角度分析,生物体为什么能由小长大?
2.情景铺设: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生物体大都是由许多体积很小的细胞组成的,而且细胞生长到一定程度会发生细胞分裂或者不再继续生长呢?
这种探究性教学的设计,以学生认知结构内的富有启发性的常规问题或已知生物事实材料,创设铺垫型的问题情景。学生一般能从问题出发,通过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由正及反的不同方式、不同层次的联想,变化发展出不同类型的新问题,从而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这对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合乎情意的推理能力有重要作用。
二、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引导,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探究性教学的导引设计,必须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探究兴趣,同时符合学科的特点及教材自身的性质。
设计课堂提问,要有启发性,最大限度地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充分体现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从而达到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课堂提问“度”要适中,即学生通过思维可以使问题得到解决。有些较难的问题就得想办法,补充适当的辅助性问题,把大题化小,分步提问,引导过渡,帮助学生克服思考难题中的障碍。切不可有意设计太难的题目为难学生,过于简单的没有思考价值问题,甚至只要求学生回答是与否的问题,也不宜当作探究性教学的问题。
例如,在学习细胞呼吸时,可设置下列问题情景:
1.有人下到储存有蔬菜水果的地窖中时会突然全身无力,瘫软在地,甚至死亡,什么原因?
2.水果储存久了为什么没有甜味?
3.萝卜放久了为什么会空心?
4.手伸进潮湿的种子堆里为什么会烫手?
5.冬眠后的熊为什么体重大大减轻?
6.长跑后为什么肌肉酸痛?
7.如何保鲜水果蔬菜?
在学习“矿质营养”前,可以这样设问导课:
1.“养的花为什么要定期松土?为什么要选择肥料?”
2.到郊区蔬菜或花卉基地了解“无土栽培技术”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这样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活动,促使学生在好奇与思考中获得知识,并发现新的问题。
三、营造探究性学习的氛围
只有在开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中才有实现“自主探究”的可能。
但自主并不等于放任自流,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及时调控,做到收放自如。鼓励学生自由准确表达,帮助学生流畅表达,使学生有信心表达,学会与他人沟通。鼓励学生多方面发现,鼓励与众不同、标新立异;只要学生能提出问题,解释问题有自己的思路,均应给予鼓励;即便是学生的回答偏离教育目标,也不要给予绝对地否定,有些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共同讨论。
当学生解决问题有困难时,教师要适时给予启发,搭一个“脚手架”,降低问题的台阶,设置低一个层次的探究点或子目标,引导学生继续探究。
四、课堂小结要做到归纳与发散并举
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小结都应努力把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进入探究者的“角色”上,只有想方设法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分析、多讨论,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才能发挥课堂小结的作用,达到预期的效果。
课堂小结是活化知识、丰富学生知识面的好时机。结合具体、有针对性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学生的思维进行适时得当的点拨、引导,使学生“居高临下”地俯视生物知识,有助于他们将平时所学的被肢解了的知识系统化,从而既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又起到思维辐射的作用。
探究的结果,要在学生自己归纳的基础上,教师引导、总结得出结论,明确结论的运用条件与范围。对结论的解释,不要讲得太绝对,要留有探究的空间,要处理好“收”与“放”的关系。所谓“收”,将讨论、实验的结果要归纳整理;所谓“放”,课后布置的思考题具有开放性,布置的练习作业具有多样性,使学生在更广阔的实际背景中,用课内得到的结论去解释实际问题,解决后续知识,完成从实践——认识——具体的实践,认识上的两个飞跃,使小结做到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并举。
五、重视形成性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
探究教学对评价要求较高,如它要求评价每个学生理解了哪些概念,哪些还模糊不清或不知道,是否能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是否能提出问题,是否能设计并实施探究计划,是否能分析处理所收集的证据,是否能判断证据是支持还是不支持自己提出的假设等。但要弄清楚这一切,单靠终结性评价是难以奏效的。探究性教学在重视并改进终结性评价的同时,很重视形成性评价,如学生每天的笔记、撰写的报告、绘制的图表、制作的模型等,以及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针对某个问题所做出的解释等,通过这些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深度和广度,及进行科学推理的能力。重视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的评价是探究教学评价的另一个特点。学生不断地对自己的探究学习进行评价,如检查采用的方法是否合适,解释是否合理,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如何等。
总之,自主探究性教学策略,就是要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人。自主探究教学通过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习变成学生内在的需求,从根本上促进学生认知、能力、个性的发展,乃至完美人格的形成。自主探究教学是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反馈结构,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问题。教师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主动的钻研、与同学的合作,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标签:性知识论文;